如何有效提高学生运算能力的思考

时间:2022-08-27 12:10:51

如何有效提高学生运算能力的思考

在长期的教学工作中,我发现学生的计算能力直接制约着学生的学习成绩,许多学生在平时练习或考试中会出现会而不对、对而不全的情况,丢了本该拿下的分数,十分可惜.究其本质,是因为这些学生的运算能力不过关.因为计算是中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内容和任务,以一份份试卷为例,大部分内容都与计算有关,这正好说明了计算是学生必须掌握的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也是数学学习与数学能力发展的根基.要想让学生的能力得到充分发展,成绩稳步提高,计算教学就要有效.下面我谈谈对提高学生运算能力的认识与做法.

一、造成学生运算能力不过关的因素

1.固定的思维方法

另外,现在有时允许使用计算器,更加剧了学生对运算的轻视.计算器的过分使用,导致学生产生依赖心理,妨碍了他们对基本算理的熟练,理科老师对于学生用计算器计算两位数加法的场景应该很熟悉吧.

3.教师自身的原因

有些教师比较注重解题方法和思路的引导,而忽视对运算过程的合理性、简捷性的必要指导.他们上课时往往为了赶进度,对于某些题目缺乏必要的板演,或者没有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让他们在课堂上演算,导致学生误以为运算是数学学习中一个无关紧要的问题.可以说,学生在心理上对运算缺乏足够的重视与教师平时的教学有一定联系.

二、提高学生运算能力的一些策略

运算能力的强弱,主要表现在运算的正确与否和速度的快慢上,其中正确又是迅速的前提,如果是错误的运算,再快也没有实际意义.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才能做到运算正确.

首先要重视概念学习,培养严谨思维.基础知识是算理的依据,对运算具有指导意义,基础知识混淆、模糊、不过硬,往往是引起运算错误的根本原因.因此,在学习过程中要求学生重视数学概念、定义、运算法则的学习,做到咬文嚼字.如:在学习函数奇偶性、单调性定义时,必须理解“任意”两字,否则后患无穷.在做运算题时,既要让学生知道“怎样运算”,更应明确“为什么这样运算”,做到步步有据,理由充分,老师讲过的要做到真懂,即将题目适当变换后还会做,能举一反三.

其次要要求学生牢记一些通式通法,用来解决一些常见题型,确保运算的正确及格式的规范.如:用定义法证明函数单调性的解题步骤.

再者教师要改革作业方法,挖掘学生的内在潜力.要求学生做到“一禁止二可以”,勇于保留错误.即禁止学生做作业时擦来改去的不认真现象.解题中发现错误,可以停止解答,打上记号,在旁边重新解答;做完一道题经检查发现错误,可以在一旁另外做答,直至正确.学生把错误“保留”下来,有利于自我反思,培养认真细致的习惯,提高做作业的速度和准确率.

还有就是要提倡学生解题后反思,提高运算能力.解题后的反思是指学生在数学学习完成(阶段性)之后对自己的数学学习行为、解题思路、解题方法和结果等的反思.通过反思解题思路,可总结解题规律,形成通式通法;探求多种解题方法,可强化比较思想;进一步做力所能及的推广,可培养探索能力,激发创造性.

运算能力差的学生往往就是那些学数学困难的学生,而很多时候,数学概念不清直接导致了运算能力薄弱.很多老师非常敬业,一看到学生在解题中出了差错,不管是计算错误,还是概念没弄清,就急着要把学生纠正过来。对于学生解答出现概念错误的习题,老师不应立即纠正,要耐心地领着学生像在黑暗中寻找光明一样地发现错误的症结.

学习数学,“熟能生巧”是经验,“多练”是当然的.问题是,我们该练什么?怎么练?认知心理学研究表明,不是教师传授得越多,学生就习得越多,掌握得就越牢固.同样,不是学生做的题目越多,运算能力就越强.选择合适的训练方法,训练的素材就显得十分重要.我们不能盲目地练,不能用题海战术提高学生运算的正确率.教师应该科学地对学生运算能力进行训练,应该根据学生的错误设计有针对性的练习,就是哪些题该训练,哪些题一定要在课堂上呈现或者需要反复练习,教师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数.

总之,我们要给计算教学多加点“味道”,适合孩子的口味.培养孩子对学习计算的兴趣是提高计算能力的前提;同时也要注重培养他们良好的计算习惯。良好的计算习惯是提高计算能力的重要保证;我们也要训练他们的计算技能,自然口算也不容忽视,俗话说“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加强训练,同时注意方法,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孩子的计算能力.但是计算教学是一个长期复杂的教学过程,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要做到经常化,有计划、有步骤,在时间上要讲求速度,在数量上要有密度,在形式上、内容上要求灵活新颖.只有持之以恒,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上一篇:接轨全国等级考试,探讨高校C语言课程教学改革 下一篇:从“禅舞”看健身品牌之文化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