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当家做主的历史见证

时间:2022-08-27 06:38:16

人民当家做主的历史见证

开篇语:近年来,随着各地家庭档案、社区档案建设活动的开展,越来越多的档案馆和个人感到百姓生活的记录也是社会发展的见证,特别是散落在千家万户的家庭档案和个人收藏,在展示历史变迁的同时,还蕴藏着许多生动感人的故事。本刊“档案与社会”栏目将开辟“百姓档案”专栏,通过反映藏品的图片和记录藏品背后的故事,为广大读者开辟一个展示百姓档案的窗口,选登个人藏品。欢迎读者朋友踊跃投稿。本专栏得到上海市档案局的大力支持,特此感谢。

2003年3月6日,是上海市各区换届选举人民代表的选举日。当日,上海电视台的晚间新闻中播出了一条消息,本市静安区的一位老人珍藏着五十年来的历次选民证。得知此讯,我们立即与静安区某居委会取得了联系,并在不久后见到了选民证的收藏者杨秀珍老人。

现年76岁的杨秀珍,原为三义坊居民区党支部书记。她清楚地记得,1953年26岁的她拿到了第一张选民证。在愚园路万航渡路口的一座机关大楼礼堂内(现环球大厦原址),在鲜艳的国旗下和喧天的锣鼓声中,参加了第一届静安区人民代表的选举,投下了庄严的一票。从此,开始了行使人民当家做主神圣权利的历程。

杨秀珍所在的静安区自1953年至今共召开过十三届区人代会,而她所藏的选民证却有14张,其中一张是为补选而增发的。这些选民证有着各自的时代特征,也反映了城市的发展变化。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由于上海市行政区划作过调整,杨秀珍所在的新闸路1911弄曾一度划入长宁区,所以在1956年、1958年的选民证上盖的是“上海市长宁区选举委员会”印戳。

各个时期的选民证在形式上各有特色。半个世纪岁月过去,早先几届的选民证都已泛黄。最早的一张选民证发于1953年,最显著的特征就是证上钤盖的“上海市静安区选举委员会印”方形大红印戳,第二个特征是它的时间用汉字表示。而以后选民证上的印戳都是圆形的,时间也改为阿拉伯数字。1953年至1956年的选民证上用的是繁体字,1953年至1963年选民证一直是铅印、单色,从1966年起,边框才改为红色。

选民证的变化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时代变迁。1966至1980年间没有见到相应的选民证,因为那时正值“”,人民的民利遭到严重侵害,选举工作自然无从谈起。1980年后恢复选举,此后的选民证基本保持了较为一致的风格。

1980年杨秀珍当选为上海市静安区第七届人代会代表,1983年和1988年又当选为第八届、第九届市人代会代表。她在担任人民代表期间,为维护群众利益,履行好人民代表的神圣职责,经常下基层调查。她提交的不少议案被采纳,受到了广大居民的称赞。如:某区有一动迁居民神智有缺陷,逾期未签搬迁协议,房子被拆和露宿街头,杨秀珍向有关部门反映后,使其搬进了新居。某印染厂坐落在居民区内,产生的烟尘污染环境,杨秀珍经现场调查后反映情况,由市、区两级出面解决了该厂的搬迁、改造。

五十载岁月弹指一挥间,如今杨秀珍老人虽已退休在家,而她精心收藏的14张历届选民证却保存下来。纸虽无言,字却有声!它见证了半个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当家做主的历史过程。今天这14张珍贵的选民证,已由杨秀珍老人捐赠给了上海市档案馆,并将成为我馆举办的《百姓档案话发展》展览的珍贵展品之一。

(■张建明摄影)

(作者单位:上海市档案馆 200336)

上一篇:专家林阳春 下一篇:为“两个率先”新征程注入强大文化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