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公共基础课教师职业倦怠现状与成因研究

时间:2022-08-27 04:24:46

高职公共基础课教师职业倦怠现状与成因研究

【摘 要】本文对目前高职公共基础课教师的职业倦怠现状进行了调查。从调查来看,目前高职公共基础课教师存在一定程度的职业倦怠问题,其成因主要来自社会工作环境、教师个人、学生等多方面。

【关键词】职业倦怠;现状;成因

近年来,国内外很多学者针对高等职业院校教师的研究中,比较重视的是教师的职业技能、文化素质等方面,对于这一群体的心理变化、行为变化的研究相对较少。高职教育在我国高等教育中的比重较大,甚至撑起了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并且高职教育培养的是高技能专门人才,因此,拥有一支有活力高素质的高职教师队伍,对我国的高等教育意义重大。一些学者的研究已证实在高职教师这一群体中存在不同程度的职业倦怠。而高职公共基础课教师由于其教育环境、教育对象等因素,这一现象更为明显。及时研究教师产生职业倦怠的原因及解决途径,可以促进教师队伍的良性发展。本文力图在高职公共基础课教师职业倦怠现状的基础上,分析这一群体产生职业倦怠的成因,提出干预高职公共基础课教师职业倦怠的策略,以期减少减轻教师的焦虑情绪。

1 职业倦怠及其常见测量方法

“职业倦怠”从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观点,比如临床学、心理学、社会历史学等学科都对职业倦怠有不同的解释。我们在对教师的职业倦怠进行研究时,通常采用心理学的解释。美国心理学家费登伯格(Freuderberger)认为,职业倦怠是“工作强度过高并且无视自己的个人需要所引起的疲惫不堪的状态,是过分努力去达到一些个人或社会的不切实际的期望的结果”。在这种状态下,个体对工作提不起情绪,对工作对象缺乏热情,很少有工作的成就感。就高职公共基础课教师这个群体来说,职业倦怠是在长期的工作压力下对教学工作的厌倦心态,常常感觉到疲惫不堪。更为具体的表现为:对学生的学习漠不关心,缺乏责任感,情绪容易迁怒到学生身上,与同事交流较少,对教学、科研工作意兴阑珊。

对于职业倦怠的测量,目前应用最多的一种测量工具是Maslah职业倦怠问卷,也就是我们常说的MBI测量表。在该表的基础上,我国学者徐富明等人根据教师的职业特点进一步修编,并认为MBI量表的三个分量表情绪衰竭分量表、去人格化分量表、个人成就感降低分量表的克伦巴赫a系数分别为为0.53、0.78、0.81。该表分为基本情况和MBI表两部分。MBI表包括22个问题,分别是教师在情绪、去人格化、个人成就感方面的描述,如在情绪方面“我常在工作一天后,感到精疲力竭”,在去人格化方面“我对整天与学生在一起感觉压力很大”,个人成就感方面“我对现在的工作感觉有挫折感”等。每个问题均有经常如此、有时如此、很少如此、从未如此四个选项,分别记5、4、3、2分。

2 对高职公共基础课教师职业倦怠的调查分析

我们主要采用问卷的方式对山东省济南市几所高职院校的公共基础课教师进行了调查,调查问卷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以MBI量表的问题为主,分析目前高职公共基础课教师是否存在职业倦怠现象;第二部分调查高职公共基础课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共发放问卷58份,回收有效问卷54份,结果有效。

我们对回收的问卷进行了具体分析,MBI量表部分,具体项目得分为3分以上认为教师在该方面存在明显的职业倦怠,统计结果如表1:

表1 高职公共基础课教师职业倦怠具体项目百分比

从表1 的具体项目中,我们可以看到目前高职公共基础课教师的职业倦怠现象还是较为明显的,甚至部分教师较为严重,应得到学校和社会的重视。

调查的第二部分是高职公共基础课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从调查结果来看,导致教师职业倦怠的因素大体可分为工作环境、个人、学生等几大因素。

2.1 工作环境因素

近些年来,高职教育得到了较为快速的发展,但还没有得到社会的完全认可。大众仍认为高职教育是高等教育的次等,对高职教师的偏见也或多或少的存在;另一方面,高职教师,特别是公共基础课教师的工作强度和工作压力非常大,在调查中我们发现,一般的公共基础课教师的周课时量均在12课时以上,除此之外,还要完成各种评比、科研任务,多数教师承载着超负荷的工作量;与付出形成对比的是,高职教师的待遇相对偏低,比不上其他高校,教师会有付出与回报不成正比的强烈感觉。种种因素导致教师缺乏工作的信心和动力,长此以往,容易产生职业倦怠。

2.2 个人因素

从调查结果看,教师个体之间的职业倦怠情况存在差异。比如,我们发现,男性教师的职业倦怠程度低于女性教师;职称高的教师的职业倦怠程度低于职称低的;在30-40岁之间的教师的职业倦怠程度更为明显,等等。教师的工作充满复杂性、重复性,受自身知识储备、学术能力、人格特征影响较大。当职业期望和现实成就存在较大落差时,性格不够乐观的教师容易产生悲观情绪,这也是职业倦怠产生的重要原因。

2.3 学生因素

众所周知,高职院校生源质量较差,学生问题越来越严重也是社会普遍现象。作为教师工作最直接的接触者,学生的素质、文化基础影响教师的教学效率。教师不得不拿出大量时间规范学生的纪律和行为,工作压力进一步增大。另外,高职院校中学生往往对专业课更为重视,对公共基础课普遍存在偏见,这也影响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容易产生职业倦怠。

3 结论

从调查来看,目前高职公共基础课教师存在一定程度的职业倦怠问题,其成因主要来自社会工作环境、教师个人、学生等多方面。探询解决高职公共基础课教师职业倦怠的途径应从这几方面综合考量,比如,提高社会支持与保障;增加学校对教师的关怀;积极引导教师提高自己,对自己合理定位,等等。

【参考文献】

[1]王永琳,王惠萍,杜健.高职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调查[J].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08,17(2).

[2]赵孟静.高职教师职业倦怠的影响因素及缓解对策[J].教育与职业,2009,9.

[3]高云崇.高职教师职业倦怠:表征・成因・路径[J].湖南社会科学,2013,(z1).

上一篇:超级地球:奇异新世界 下一篇:大学物理实验自主学习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