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驱动模式在VB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时间:2022-08-27 01:56:54

问题驱动模式在VB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摘要:本文提出问题驱动模式教学概念,并给出问题设计的原则,接着以定时器控件为例具体分析了问题驱动式模式在VB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VB程序设计;问题驱动模式;问题设计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问题驱动模式教学是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生的生活实际,以问题为核心的一种课堂教学模式,也称为问题导向模式。它的突出特征是以提出问题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和思考。这种教学模式将问题作为教学的开端、教学的主线和教学的归宿,因此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设计问题无疑是该教学模式的关键。

1问题驱动模式问题设计原则

不同课程的问题设计思路和方法应该是有所不同的。根据VB程序设计这门课的特点,问题的设计要考虑到以下四点:首先要把抽象问题具体化、枯燥的知识趣味化,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发现问题和探究问题的热情;其次从学生已有知识出发,提出问题,引起学生对结论的迫切追求的愿望,将学生置于一种主动参与的位置;第三要注意变式训练,变式要体现由易到难,要体现一定的梯度,前后问题应有一定的联系,让学生有“跳一跳”或“架设阶梯”能摘到“桃”的感觉;最后是问题要有趣味性,趣味性的问题最能吸引学生,最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问题驱动模式教学过程一般有这样几个环节:创设问题情景(确定问题),驱动问题,变式训练发散思维,在问题中结束、引发学生进一步思考,总结和体会。

2问题驱动模式应用实例分析

定时器控件在VB程序设计课程中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知识点,它可以完成很多有意义的任务,如制作动画、模拟电子时钟等。下面以该控件为例具体分析如何运用上面提出的一些原则、问题驱动式模式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问题。

2.1创设问题情境

为了引入定时器控件,首先设计如下问题:窗体上有一个标签和两个命令按钮,左边的按钮可以使标签往左移动一定的距离,而右边的按钮恰好相反,见图1所示。

学生根据以前学过的知识,很快可以作出如下回答:

Private Sub command1_Click()

Label1.left=label1.left-100

End Sub

Private Sub command2_Click()

Label1.left=label1.left+100

End Sub

这时可以提出一个新的问题:这样太机械化,能不能不需要人的干预而让标签自行移动呢?这就需要用到新的知识点定时器控件,它每隔一个时间段自动触发Timer事件,而间隔由Interval属性设定。

通过新知识的讲解,学生很快就会做出正确的答案:

Private Sub Timer1_Timer()

Label1.Left = Label1.Left + 100

End Sub

这时细心的学生会发现由于标签的横坐标一直是增加的,当标签移动到窗体右边界后就会消失。在此可以设计一个新的问题:如何让它从窗体的左边界重新出现?学生通过IF语句进行简单的判断,可以得到如下的答案:

Private Sub Timer1_Timer()

Label1.Left = Label1.Left + 100

If Label1.Left > =Form1.Width Then

Label1.Left = -Label1.Width

End If

End Sub

2.2变式训练发散思维

在创设了问题情境,通过问题引入新的知识点并简单加以应用,这就营造了必要的氛围。为了使学生灵活、准确地运用新知识,引入趣味性的问题,并采用循序渐进的变式训练,从而达到吸引学生和增强他们的发散思维。例如对上面的定时器控件可以提出如下两个变式训练问题。

变式一:把标签换成小球,使小球从左到右来回摆动,到达窗体边界后,再换一个方向不间断地移动。通过把标签控件换成是shape控件作为小球。先考虑到达右边界,弹回。

Private Sub Timer1_Timer()

Shape1.Left = Shape1.Left + 100

If Shape1.Left >= Form1.Width - Shape1.Width Then

Shape1.Left = Shape1.Left - 100

End If

End Sub

但是这样的结果是小球到达右边界后不动了。通过分析,问题出在下面两条语句的同时出现,使小球左移和右移的距离相等。

Shape1.Left = Shape1.Left + 100

Shape1.Left = Shape1.Left C 100

于是可以提示学生引入一个变量,通过条件语句控制这两条语句根据需要分别起作用。这样学生可以很快给出答案:

Dim x as Integer

Private Sub Timer1_Timer()

Shape1.Left = Shape1.Left + x

If Shape1.Left >= Form1.Width - Shape1.Width Then

x = -x

End If

End Sub

Private Sub Form_Load()

x = 100

End Sub

变式二:上面的问题只考虑了左右边界的情况,如果同时考虑上下边界怎么办呢。

通过上面的两个变式问题训练,可以启发学生对已经解决的问题加以引伸、变化,寻找简捷的解题方法,促进思维的发展。通过变式训练,让学生养成联想模拟的方法,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

2.3在问题中结束,引发进一步思考

经过创设问题情境,掌握了新的知识点,通过变式训练问题,灵活使用知识点。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热情很高,这时教师可以趁热打铁,进一步提出的问题供他们思考、讨论。例如针对定时器控件,我们提出以下两个问题:

1) 能不能让小球按照指定的路线来运动呢。

2) 对小球碰撞程序,如何使小球能够从上次程序结束时的位置开始运动。

学生们经过激烈的讨论后认为,对于第一个问题,他们觉得好解决,只要让小球的坐标按照指定的运动轨迹方程变化即可;对于第二个问题,凭已有的知识无法解决,因为程序运行结束后,变量的值都消失了,无法保留小球上次位置。

通过设置第一问题,可以巩固所学的新知识,增加新知识运用的技巧,而第二个问题则是为了文件知识点埋下伏笔。采用这种在问题中结束的方式,可以使学生产生对新知识的渴望,从而他们主动去学习和探究。

3总结

我们多年在非计算机专业的VB程序设计这门课上运用问题驱动模式教学,设计了一系列的问题引导学生学习,而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联想,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让他们认识到学习这门课的意义,从而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提高了学习的兴趣。

在问题驱动模式教学中,需要实现民主、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这样才能真正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始终把学生的发展放在首位,我们主要任务是发展学生的问题解决的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用已有知识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也集中体现了现代素质教育的要求。

参考文献:

[1] 戴亚军. “问题解决教学”中的问题与设问[J]. 数学教学研究,2004,(02).

[2] 张丙香,毕华林. 问题解决学习及其教学策略研究[J]. 教育探索,2004,(11).

[3] 徐杰英,刘恩山. 运用问题解决教学策略促进学生有意义学习的初探[J]. 教育学报,2005,(01).

[4] 吴昊. 以项目形式开展VB课程互动式教学研究[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7,(16).

上一篇:基于Agent个性化远程教学系统的应用研究 下一篇:从C到C++课程内容关系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