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合作办学学生职业价值观问题应用研究

时间:2022-06-03 03:36:06

中外合作办学学生职业价值观问题应用研究

[摘要]文章对河南大学中外合作办学项目2718名学生的职业价值观进行了调查研究。数据显示,学生最希望从工作中获得的是实现自身价值;在择业地点的选择上优先考虑大城市、沿海开放城市;大多数学生对创业感兴趣;学习目标清晰,择业态度端正,对未来充满信心。针对中外合作办学学生职业价值观的特点,可以对学生的职业规划与就业工作进行有效的引导。

[关键词]中外合作办学 学生职业价值观 就业指导 应用

[作者简介]牛娴(1969- ),女,山东聊城人,河南大学国际教育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就业指导与职业规划、思想政治教育。(河南 开封 475001)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4)11-0117-02

一、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中外合作办学始于20世纪80年代,是我国改革开放后教育领域出现的新的办学模式,现已成为最重要的国际化形式,与公立学校、民办学校共同组成我国教育事业的新格局。由于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办学体制、教育理念、教学管理等方面的不同,使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学生展现出了自身的特色。职业价值观是人生目标和人生态度在职业选择方面的具体表现,即一个人对职业的认识和态度以及他对职业目标的追求和向往。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随着高等教育和就业制度的改革而发生变化。因此,确立职业价值观成为大学生顺利就业的关键。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学生的职业价值观受外教在教学及日常生活中的影响,不同程度地体现出西方价值观。深入研究中外合作办学学生的职业价值观问题,对中外合作办学学生的职业规划与就业工作具有指导作用,对中外合作办学科学发展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二、研究过程与内容

2012年5月至12月,针对研究对象分两个阶段开展问卷调查,第一阶段对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内河南大学四个年级的学生开展集中问卷调查,利用某一集中时间统一答题、统一收卷,此次调查共发放问卷2216 份,收回有效问卷1983份,有效率为89.49%。第二阶段对刚入学的新生开展问卷调查,发放问卷756份,收回有效问卷735份,有效率为97.2%。调查问卷主要针对凌文栓等把职业价值观结构分成的声望地位因素、保健因素和发展因素三个因素进行调查。第一个因素包括符合兴趣爱好、有较大的发展潜力、与专业相符、可以发挥才智、较多的培训和晋升机会、可以出国开阔视野,与个人发展相关,称之为发展因素;第二个因素包括工作稳定、薪酬高、福利较好、工作环境好、工作地点在发达城市等,与生活水平、工资收入及福利待遇有关,称之为保健因素;第三个因素包括单位的性质、单位的规模、单位的知名度、社会地位等,与名誉地位有关,称之为声望地位因素。职业价值观作为人们对待职业的一种信念和态度,是一个复杂的多维度的心理因素,是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研究根据统计情况,分析中外合作办学学生的职业价值观特点,找出影响择业的因素,以便有针对性地对中外合作办学学生进行就业指导。

三、研究结果分析

中外合作办学学生职业价值观从研究中可以看出:最重要的四项依次是实现自身价值、发展潜力、单位在发达城市、收入高;以下依次是符合兴趣爱好、与所学专业相符、工作环境;最不重要的依次是社会地位、单位性质、成名成家。前四项中有两项是发展因素,两项是保健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毕业生在择业时重视发展和保健因素,而不重视声望地位因素。

1.中外合作办学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特点。第一,中外合作办学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比较理性,重视发展因素。数据表明,中外合作办学大学生在分析和选择工作时,对内在的职业成就重视程度排列顺序为:发展成就>社会贡献>家庭维护>目标地位,对外在的物质利益重视程度排列顺序为:发展前景>薪酬福利>兴趣爱好>工作地点>工作环境>单位性质>社会地位,见下表。这个结果与凌文栓、阴国恩等研究结果基本符合,大学生职业价值观在多元化的情况下,“发展”“收入”“自主性”成为职业选择的重要指标。从本研究看,中外合作办学大学生选择出国原因时,选择“增长见识,提高素养”(77.34%)“学成报效祖国”(18.54%)的人数远远多于“移居国外”(2.02%)的人数。

第二,中外合作办学大学生对创业感兴趣的占大多数,不太看重工作单位的性质与社会地位。数据表明,毕业后就为创业做准备的占23.33%,没想过创业的仅占16.53%。这一统计数据远高于其他研究结果显示的普通院校数据,说明中外合作办学学生自主创业意识较强。

第三,中外合作办学大学生大学学习目标清晰。研究表明,有25.96%的学生有清晰而长远的目标,42.49%的学生有清晰短暂目标,目标模糊的有30.69%,没有目标的只有0.86%。对有自己目标的学生而言,因为对未来充满希望,所以更容易积极面对未来,能很好地管理时间和精力,使之用于最具回报率的事情上。

第四,中外合作办学大学生非常重视自身价值的实现。数据显示,在“希望从工作中获得什么”一项中,有68.37%的学生选择了“实现自身价值”,20.38%选择了金钱,8.10%选择了地位。这说明中外合作办学学生的需求层次高,精神需求大于物质需求。学生在择业时非常重视自身价值的实现,而把经济收入的考虑放在次之的位置,对职业的社会声望因素并不怎么看重。

2.中外合作办学大学生择业影响因素。在问卷中问及选择职业,“您主要考虑的因素是什么”时,选择的排列顺序是:发展潜力大>所学专业>家人>社会舆论>无所谓,能找到工作就可以。可见,学生注重发展潜力以及和所学专业相符。当问卷中问及“毕业后您择业地域倾向”时,有55.71%的学生选择北上广及沿海发达城市,21.59%的学生选择中部大中城市,9.38%的学生选择家乡,6.12%的学生选择西部,7.20%的学生选择出国。在问及选择地域的原因时,半数以上学生选择了“有较大发展机会”,选择“生活条件好”和“回报家乡,离父母近”的人数相当。由此可见,工作地点的选择上中外合作办学大学生较多地倾向于留在工作环境好的大城市和地理位置好生活条件优厚的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在调查就业不理想的情况下的选择时,先就业后择业,放低要求,能找到工作就行>自谋出路(如自主创业)>选择到国外发展(包括读书、工作和移民等情况)>继续努力,不管怎样都要找到称心如意的工作>暂不就业,寻求在国内升学的机会,以求发展。调查对未来发展的态度时,选择“不太稳定,边走边看”和“充满信心”的学生分别为41.68%和38.23%,选择“有些忧虑”的占17.1%,2.98%学生选择了“没考虑”。数据显示,中外合作办学学生择业态度端正,对未来充满信心。

四、结论与启示

1.研究的结论。一是实现自身价值是毕业生最希望从工作中获得的。调查发现,学生在选择看重职业的因素、影响职业选择因素和选择工作地的因素中,“发展”成为毕业生择业的首要标准,这说明中外合作办学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比较理性,没有把金钱放在第一位,而是更看重个人发展,注重个人才能的发挥与特长的施展,需求层次高,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追求高远的人生发展目标。

二是在择业地点的选择上优先考虑大城市、沿海开放城市。这是源自于自我实现的需要,也是主导需要。发达城市就业机会多,能找到有利于发挥自己的才能、自我发展的平台,所以是学生择业时考虑的首要因素。生存需要是毕业生的第二主导需要。人生需求的规律正是如此,生存需要是基础,自我实现的需要是目标,是一个不断提高和发展的过程。学生在择业取向上优先选择经济收入高、工作条件好的大城市、经济发达地区,可以在注重发挥个人才能的同时,获得较高的经济收入。

三是中外合作办学学生大多数对创业感兴趣。这说明中外合作办学学生自主创业意识较强,其中内因是部分学生家庭条件较好,并且父母有自己的企业或在经营企业,从小对经商感兴趣,有家庭环境,并且较多学生不存在创业资金困难的问题。

四是中外合作办学大学生学习目标清晰,择业态度端正,对未来充满信心。这部分学生在入学时,大部分就是有目的性地进入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学习的,只有少部分学生是家长的意愿,所以研究的结果与调研结果是相符的。关于出国问题,有出国意愿的学生近1/3选择本科期间出国,剩余的学生选择了本科毕业后。关于出国动机问题,大部分学生选择的是增长见识提高素养,次之是学成归来报效祖国。

2.研究结果的启示与建议。一是针对中外合作办学学生职业价值观特点,对学生的职业规划与就业工作做有效引导。针对中外合作办学学生有高层次需求的特点,引导学生在强调自我价值的同时,不能忽视人的社会价值和人格价值,让学生明白实现人生价值就是实现自我价值、人格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有的放矢地进行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为中外合作办学科学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是教育引导学生将自身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民族的命运联系在一起。合作办学学生择业时的价值取向更多考虑实现自我价值和兼顾经济收入。学生职业价值观的特点,给合作办学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课题,应审时度势,积极引导,使学生在市场经济的现实生活中明白,一个人对社会的贡献越大,提高自我价值与人格价值的机会越多。物质的需求是有限的,应该追求无限的精神生活享受。让学生的价值观变化与时代的发展相一致、与民族振兴相一致,让学生毕业后在社会上有更大的用武之地,为实现中国梦做贡献。

三是以建设中原经济区和郑州航空港为契机做好自主创业的教育引导工作。针对中外合作办学学生特点,开设创业教育课程,与企业合作,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践基地。通过课堂教学、社会实践等多种形式,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及能力,指导学生主动创业,将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创业兴趣结合,在实现个人价值的同时为国家和社会做贡献。

[参考文献]

[1]费毓芳,余新丽.大学生职业价值观调查[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6(6).

[2]李赛红,彭军林.多元文化对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影响及对策探讨[J].企业家天地:理论版,2010(5).

[3]凌文辁,方俐洛,白利刚.我国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研究[J].心理学报,1999(3).

[4]吴越.中外合作办学毕业生就业意向调查研究――以沈阳师范大学国际商学院为例[J].理论观察,2010(6).

[5]阴国恩,戴斌荣,金东贤.大学生职业选择和职业价值观的调查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0(4).

[6]于海波,张进辅.从职业价值观中分析当代大学生需要的特点[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2).

[7]余新丽,费毓芳.论当代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来自上海交通大学的调查[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6(3).

上一篇:民族传统体育与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的融合 下一篇:为大学新生开设“专业概论课”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