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探究模式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时间:2022-08-26 07:35:33

自主探究模式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摘 要:自主探究教学有助于促进学生学习方式转变,有助于牵引出学生思维方式、生活方式甚至生存方式的转变。再者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也会因此得到真正的张扬和提升,学生不仅将成为学习的主人,而且还将成为生活的主人。

关键词:自主探究模式 小学数学 课堂教学 运用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7-0184-01

学生创新意识来源于努力探究和自主发展基础之上,这也是学生终身学习的主线。但是小学生的自主自控能力差,导致课堂效率不高,那么作为教师该怎样将这种自主探究教学模式运用到课堂中,以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呢?下面,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谈几点看法。

1 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1.1 学生对课本知识的感知度差,注意力难以集中

课程标准要求教材的编写要根据小学生活泼好动、注意力难以集中的特点,结合学生的接受能力,将现实的例子或生动的故事引入课本。但是课堂教学与教材之间存在着不可避免的分离,加上教师多采用传统的授课方式,没有结合学生情况选取适合的教学素材,导致学生对学习内容兴趣不高,在课堂中容易出现走神的情况,严重影响课堂教学效果。

1.2 学生与教师课堂双向沟通较少,课堂效率低下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中,教师只负责授课,学生只负责听讲。这种单一的“一对多”的方式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弊端,如一些自控力较差的学生,注意力难以集中,而一些基础不扎实的学生,遇到难点时容易产生逃避心理。教师与学生的沟通越少,对学生的学习程度越难掌握。

2 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促进自主探究信心的树立

新课标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的交往、互动和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的发展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营造一种学生的内在需要、融洽、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促进学生敢想、敢说、敢问的信心,为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作铺垫。老师既要相信学生的内在潜力,给他们充分的时间,让他们经过相对独立的学习过程,尽可能使他们自己主动获取知识。根据学生实际,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诱发者,促进者、组织者、指导者,重在启发引导,点拨与激励,促进和完成从教到学的转化,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例如:在学习《倍的认识》时,“小丽今年6岁,爸爸的年龄是小丽的6倍。问爸爸今年多少岁?去年爸爸的年龄是小丽的多少倍?”围绕这个中心点,老师必须提供宽裕的空间,进一步引导他们深入探究。教学中要改变单纯的师生交往形式,为学生提供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的宽裕空间。为此,教师可根据教学需要,设计同桌交流,小组讨论的环节。这样,可以让学生取长补短,互相启发,增加课堂的信息量,促使学生全面深入地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可以给学生提供展示个性的机会和场所,培养他们团结合作,相互竞争的精神。

3 创设多样化的教学情景,促进自主探究的欲望

好的教学情境能使学生尽快进入学习探究的状态,创设良好的切合学生学习和生活实际的教学情境对于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的兴趣的积极性也有着巨大的作用。农村小学的数学教学应因地制宜,紧密联系农村学生生活实际,使学生乐于接受,乐于学习。例如:在教学《时、分、秒》的时候,在教学之初,就用多媒体创设有关学生在学校的作息时间的情景,里面蕴涵这该节课学生需要探究解决的问题。教师引导学生从情境中发现需要研究和解决的数学问题。这一方面体现了数学来源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主旨,另一方面也为下面的探索研究准备好了研究的素材。

4 激发学生的探究精神,促进自主探究的形成

由于数学课程内容是现实的,并且过程成为了课程内容的一部分,就要求数学学习过程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课堂中必须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和空间,激发学生的探究精神,促进自主探究的形成。因此,需要学生对自己对他人的想法不断的探究。例如:在教W“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时,为了让学生解决问题,学生需要探究新的算法,每一种计算方法的探索,都是由学生借助于操作小棒,并结合自己的知识经验,通过自主探索所得到。真正体现了数学学习不是一个被动接受的过程,而是学生自主体验、探索的过程。

5 构建合作学习的平台,促进自主探究的氛围

在课堂上,要放手让学生合作交流,积极营造自主探究的氛围,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去争论、倾听与反思,让他们在自主探究中得到提高。在教学中要调动起每次合作的契机,特别是小组讨论、交流,是发展学生主体作用,促进全体学生自主学习与自我完善的习惯。例如:在学习《测量》时,老师先给定数学书、课桌等物体,让学生分小组进行合作测量这些物体的长度,然后小组间进行交流,再全班汇报学习结果。这样的合作学习不但能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在合作中体验到在集体中探求知识、积极参与的乐趣,还能加强学习间的交流与合作,增进友谊,互帮互助共同提高,达到了共识、共享、共进的学习效果。

6 密切联系生活,注重实践活动

数学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因而数学课程内容的呈现也应当是现实的、生活化的,尤其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地去发现、体会、理解生活中的数学,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同时,教师要注重实践活动,以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克鲁捷茨基认为:“一个人的能力只有通过活动才能形成和发展。”

总之,努力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的能力已经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时代的飞速发展。教师必须转变数学方法,促进小学数学课堂自主探究教学模式的有效开展势在必行。教师在教学中应可能的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自主、自觉地学习,真正地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素质。但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也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这就需要教师不断地改进教学方法,紧跟时代潮流,与学生共同努力,共同完成这一伟大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 杨天虹.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19).

[2] 潘丽.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6(01).

[3] 范园园.小学数学课堂开展自主探究教学的途径探讨[J].新课程(上),2015(06).

上一篇:对教育评价改革的思考 下一篇:浅谈高中生自卑心理的调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