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学案导学”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平台

时间:2022-10-07 02:24:00

运用“学案导学”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平台

[摘要]“学案导学”法是近年教育研究者提出的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在小学生数学学习中,“学案导学”贯穿于课前预习、课堂学习、课后复习等学习活动,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平台,让学生改变被动的学习方式,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巩固学习效果。

[关键词] 数学;学案;自主;学习

[中图分类号] G4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712(2014)08-0005-03

[作者简介]黄玉敏(1969―),男,广东茂名人,本科,广东省茂名市第十三小学教师,小学高级。

“学案导学”是一种主体性的教学活动,是以学案为操作材料,以导学为手段,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目标,以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目的的一种教学策略。《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认为:“学生只有亲身参与教师精心设计的教学活动,才能在数学思考、问题解决和情感态度方面得到发展。”教师通过精心设计、实施、运用导学方案,与小学数学教材有机结合起来,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进行合理调控,转变学生过去“老师讲、学生听,死记硬背、机械训练、单一接受”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学习中主动学习、相互协作、主动探索,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整体数学素养。因而,“学案导学”应贯穿学生学习的全过程。

一、运用“学案导学”法有效组织课前预习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因而,在数学活动中,教师必须让学生想问、敢问、好问、会问。然而,要让学生问,必须以课前的预习、思考为前提。

(一)精心设计学案

学生没有课前预习的习惯,这和教师不够重视有很大关系,即使是有预习也只是让学生自己看看书,并没有产生多大的作用。因此,教师要重视预习的作用,精心设计预习的学案。布卢姆认为:“有效的教学始于准确地知道希望达到的目标是什么。”在设计学案时,教师必须清楚通过这个知识点,学生要学到哪些知识,为什么要学,如何学。学案的设计还要根据小学数学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真正发挥学案对学生预习的引导作用,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同时兼顾不同层次的学生,让学生在预习的时候通过学案导学了解这个知识点要掌握的内容是什么。学案在课前下发,学生依据学案主动去阅读教材,查阅资料,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及数学经验,去操作、实验、思考,尝试去获取知识,解决问题。例如在教学《圆的周长》这节课时,在预习之前,老师设计了以下几个问题学案:1.圆的周长是什么?2.猜一猜、量一量自行车轮转一圈有多长?3.能不能像计算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那样用公式求圆的周长?学生根据学案的指引进行预习,很快明白该知识点要掌握的学习目标是知道圆的周长和周长的计算公式。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常常会产生疑问,激发好奇心,学习的注意力更集中,久而久之,会逐渐养成自主预习的良好习惯。

(二)形成良好的预习氛围

然而,由于小学生年纪小,自身的自控能力弱,要改变他们被动预习的学习方式,教师除了要把学案设计好之外,还要对学生的学习特征、数学经验等有详细的了解,并在此基础上组建学习小组。分组学习时,教师要注意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组员之间实现知识、能力、特长互补。教师组织课前讨论、互助,对预习有困难的学生要加强指导和鼓励,让每一位学生都主动地参与课前预习,让小组每一位成员都有责任感和归属感;让学生在预习中产生问题,并进行猜想和争论,把课前预习变成学生主动、积极的学习活动,并获得成功的喜悦。老师应对预习活动做得好的小组及成员给予及时的表扬和鼓励,以激发每位小组成员预习的积极性。例如,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常举行各个小组之间的预习活动比赛,为他们提供展示平台,展示小组预习成果,这样逐步形成良好的预习氛围。

二、运用“学案导学”法让学生在课堂独立思考

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过去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总是逼着学生机械式地学习,满堂彩、填鸭式,落后的教学方式无疑对学生的成长产生不利的影响。因此,要转变这种学习方式,学生除了要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之外,还要根据学案在课堂自主学习。

(一)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

培养小学生的自主学习是小学数学新课标的要求,因此在课堂上教师首先要明白自己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和参与者,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教学中应给予学生更多自主学习的机会。教师可以利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根据预先设计好的学案内容,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讨论有关问题。合作需要平台,独立思考需要时间,因此,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操作、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对组内处于心理弱势的成员,老师要及时给予帮助。例如在教学《长方体和立方体的认识》这一课时,教师设计了如下学案:1.什么叫做长方体、立方体?2.两个面相交的边叫做长方体的什么?3.长方体和正方体有几个面?4.长方体和正方体是什么关系?并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活动,学生自己观察、自己发现。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要通过操作、观察、想象以及多种感官协同作用才能对上述问题作出推理、判断和归纳。这个过程中,教师必须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和耐心。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感受到主动参与、自主学习的乐趣,从而能够掌握学习的方法,引发数学思考,始终处于积极的思维活动之中,理解数学、享受数学、获得数学,积累数学经验,从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

(二)组织有效的课堂讨论

课堂讨论是建立在对学习的知识点基本了解的基础上的一个教学手段。通过课堂讨论,学生可以加深对本节数学课内容的理解,在学习上也有所收获,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语言表达等多方面能力也有所提高。无论多好的学案,在课堂上如果没有有效的组织,就会变成一盘散沙。这时,作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老师就需要倾听、观察,以亲身介入,并利用认知冲突、课堂生成去引发学生的思考。例如在教学《三角形内角和》时,老师设计的学案如下:1.什么是内角?2.三角形的内角和是指什么?3.三角形内角和的大小与三角形的大小有关吗?然后学习小组进行讨论,由组内成员进行总结发言。生甲说:“我认为三角形越大,内角和越大。”生乙说:“不可能,应是三角形的角越大,内角和越大。”生丙说:“大家听我说,大小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一样的。”……学生争得面红耳赤。这时,教师说:“现在大家都无法确认谁是对的。那么请同学们把你手中的三角形撕开,把三个角拼在一起,再量一量,再说说你的操作结论。”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能够大胆地与其他同学交流自己的观点,在提高学习能力的同时,获得成功的喜悦,不再对数学产生恐惧,从被动的“要我思”变成“我要思”,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

(三)适时引导,归纳提升

小组讨论不是优生的“作秀”,也不是教师的预设情境,不能放任自由,无限迁就。数学知识的复杂性、抽象性较强,使得学生在自主学习中生成的信息是多元、丰富的,同时也是杂乱的。所以在运用学案学习过程中,教师还要进行适时引导,总结归纳。当学生出现差错、出现迷惑时,教师应及时引导,给予正确引领。其实学案导学中包含两个内容,一个是教师的“导”,即对教学内容、课堂生成、问题结论的引导;第二个就是学生的“学”。教师的“导”就是为学生更好的“学”服务的。学生的“学”又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而开展的。讲授并不是“注入式”教学的专利,讲与不讲的关键取决于教师需不需要讲。当学生遇到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无法解决问题时或者当学生在学习中有更大的困惑时,教师要讲的还得讲。例如前面的例子中提到的三角形的内角和大小与它的形态有关,学生稍不注意就会认为这个说法是对的,这个时候就需要教师的引导、解释,使学生明白三角形内角的大小与它相邻的两条边有关。经过教师的适时引导,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就会豁然开朗,增强自信心,在提高学习能力的同时,改变不良的学习方式。

三、运用“学案导学”法实现知识的巩固及提高

复习是学生知识构建中重要的一环。运用学案进行复习,可以对学生薄弱的知识环节进行查漏补缺,帮助学生完善知识结构,形成知识网络。

(一)运用学案完善知识结构

小学数学课程内容的呈现具有层次性,先安排最一般、最基本的概念和原理,然后逐次呈现其从属概念的原理。儿童的认知发展也是一个由浅入深,经历多种水平或阶段的渐进过程。因此在学习完某一阶段知识后,教师应引导学生实现知识的自我构建,这就是复习阶段。教师设计出有效的、针对性强的复习学案,有利于学生数学知识的自我构建。例如,六年级在复习平面图形的知识时,教师设计如下复习学案:活动一:小学阶段你学过哪些平面图形?用笔在练习纸上写出来或者画出来。活动二:用你喜欢的方式在练习纸上整理出你所学过的平面图形(例如图表、画图、结构图等)面积的计算知识。这些图形之间的面积公式有什么联系?是怎样推导出来的?活动三:你在平常计算平面图形面积时,最容易出现哪些差错?最怕哪些类型?回忆下自己曾经做错的题目,说说容易出错的原因。遇到这样的题目,你有什么需要提醒你的小伙伴?以上问题可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完成。学生根据复习学案,在合作、讨论中完成知识构建。久而久之,学生不仅能进一步达到复习目标的目的,还能在自主复习的过程中掌握复习的有效方法。

(二)加强复习全过程的指导

要想真正提高复习效率,只有课堂复习是不够的,还要教师把课后的复习环节落实好。在整个复习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对学案中的问题进行消化,实现知识的前后联系,把知识与学习经验、生活经验联系起来。教师还要根据复习要达到的目标和学生掌握知识点的水平设计复习作业,作业应该照顾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数学的需要,分层布置。在复习中,教师要让学生回忆在作业、考试中最怕的、错得最多的题目或知识点,分析原因,吸取教训,分享经验。对于易错、易混、易漏知识点,教师要进行反复强调。对于在复习中出现的问题,教师要及时矫正。对小学生而言,教师最好是选择与他们生活相关的习题,让每一位学生快乐地参与到复习的过程中来,主动复习,掌握正确的复习方法。

“学案导学”可以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平台,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学习能力的培训及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学案导学”注重实效,针对性、操作性强,适合小组合作学习,长期坚持,会为学生的知识技能、数学思维、数学能力以及情感方面更好地发展作好铺垫。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周洪星.学案导学:转变学习方式的有效途径[J].当代教育科学,2011(20).

[3]〔美〕B.S.布卢姆,等.教育目标分类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

上一篇:学生参与管理不再是点缀 下一篇:用“和谐博爱”的教育理念培养少先队员的“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