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税收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研究

时间:2022-08-26 07:39:51

地方税收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研究

一、近期出台的税收政策对我区地方税收的影响

税收政策作为财政政策的核心,在熨平经济波动、应对突发危机方面备受青睐。应对1998年的亚洲金融危机,我国采取停征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对企业设备投资实行投资抵免企业所得税等政策,以刺激国内需求。为抵御金融危机带来的冲击,2008年9月份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果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出台了一系列保增长促发展的重大举措。我国先后采取了:暂免征收个人储蓄存款利息所得税、下调证券交易印花税税率并实行单边征收、金融贷款利率下调;“二手房”住房交易营业税减免的新规定;新企业所得税法法定税率下调及相关税收优惠政策的进一步明确;个体工商户、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个人所得税税前扣除标准提高,应税所得率相应下调等等,以及2008年出台土地使用税单位税额调整政策而补征2007年度税款,提高了当年收入基数,对2009年完成组织收入任务形成了很大的困难。

二、我区目前的经济和税收形势分析

(一)地税收入连续多年增长,特别是近三年增幅较快,使2009年地税收入基数相对较高,在当前宏观经济环境没有根本改变的情况下,实现组织收入保持逐年稳定增长面临诸多困难。

(二)我区税收收入增长的支撑点过于单一,主要集中在房地产、建筑业等传统行业,这是税收收入的主要增长点,但同时也是制约我区经济增长的瓶颈所在。我区现有登记管户8 841户,税源主要集中于858户重点税源户(年纳税5万元以上),年纳税4.49亿元,占总收入的83.52%。涉及邮电通讯、房地产、建安、住宿、交通运输、商品流通、餐饮等其它服务等诸多行业,但主要集中在房地产、建安两大行业。税源结构矛盾比较突出,直接左右着地税收入形势,在世界和国内大环境的影响下,经济衰退和收入下降的“蝴蝶效应”极容易发生。据国家发改委宏观研究所提供的研究报告分析,随着国际金融危机向实体经济的转化,中国宏观经济面临的国内外环境将会更加严峻,经济增长将可能会继续向下调整,房地产市场将由过去十年的高度繁荣转入中期调整,调整有可能持续两到三年时间,2009年房地产投资明显放缓,成交量低迷可能持续较长时间,销售收入、土地增值和企业利润带来的税收进一步减少。房地产业是我区范围内地方税收的一大税源,房地产及建筑业税收约占地方税源的43%,房地产市场的低迷将直接造成2008年后期和2009年的地税收入后续税源的增长乏力。房地产税收的下降对2009年的地税收入稳定增长带来了巨大压力。

(三)第三产业是我区重要的税收收入来源,服务业、交通运输业、信息传送、计算机服务业、批发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金融业等在金融危机和自身经营管理不善的情况下,出现了大量的停业、关闭的现象,使地方经济受到极大影响。

三、应对金融危机,推动我区地方税收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要加大“费改税”力度,改革和完善我国现行税收制度,建立真正的“双主体”税制模式。尽管国家密集出台了多项结构性减税政策,但纳税人仍然感到负担较重,矛盾的焦点是各项非税收入仍然大行其道。以费代税、费挤税情况严重,影响了减税政策的实施效果。仅就我局目前征收情况来看,的各类基金和费用就包括防洪保安资金、价格调节基金、残疾人保障基金、工会经费与文化事业建设费等,存在着征收率过高(有的征收率按营业收入3%计征);计费依据不合理;不符合费改税潮流;部分征收文件是上世纪90年代出台,已落后于经济社会发展现状等问题。为了让企业有充分的能力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实现轻装上阵,应当把“费改税”纳入税制改革,有效理顺公共分配关系,规范公共分配秩序。对暂不纳入税制改革的,也应及时出台新的文件,以符合当前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

“双主体”的税制结构模式是在我国1994年分税制改革后就确定的,即建立以流转税和所得税并重的双主体税种,以财产税、资源税等为辅助税群的宽税基,低税率的税制模式。但在实际运行中,流转税收入在税收收入总额中所占比重高达约70%,所得税的比重却仅为20%左右,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投资与消费需求的增长,影响了“扩内需”目标的实现,实际意义上的“双主体”税制并没有建立起来。因此,优化现行税制结构,建立兼顾税收效率与税收公平的良好税制,是深入推进新一轮税制改革的目标所在。同时,通过分税制改革十五年来的实践,我们感到,在落实中央税收调控措施过程中,税收政策不能普遍适用各地千差万别的税源情况,影响其效应的释放。地方政府应结合实际,采取包括税收杠杆在内的各项手段直接调控地方经济,这样会更及时、更有效。赋予地方政府适当的税权,有利于地方政府因地制宜地调控地方经济,防止出现“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尴尬局面。

(二)积极向上争取国家项目,以项目投资拉动内需。随着金融危机在全球的蔓延,国务院采取措施扩大内需,出台了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至2010年底将投资4万亿资金来拉动内需。作为税务部门,可以向地方政府献计献策,抢抓机遇,积极向上争取项目,积极招商引资,特别是要争取税收贡献大、就业面广、惠及民生、能加快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的项目,化“危”为“机”,促进我区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也可以增加税源。

(三)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发展循环经济,结合我区实际,重点发展第三产业,如旅游业、住宿业、餐饮、娱乐业等,把发展经济与提高经济的创税能力结合起来,增强税源后劲。培植可持续增长的地方税源是地方税收稳定增长的基础。金融危机之下,部分行业发展的低谷,也正是资源重组的良机,这为加快资源整合、壮大企业规模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作为全市政治、经济、文化、历史的中心区域,我们应做好第三产业发展规划,扶持旅游业发展,拉伸产业链条,带动就业、客运、餐饮、住宿等服务业全面发展,增强税源后劲。

(四)内外双修,税务部门要充分发挥税收调节经济发展的杠杆作用。一是坚定树立组织收入不动摇的信心,把摸清税源、科学征管、堵塞漏洞、应收尽收作为提升收入质量的基本准则,坚持“抓大不放小”的原则。二是强化经济税源形势分析,认真做好税源调查工作,准确掌握存量税源和新增税源变化对税收收入的影响。加强跟踪问效,建立反馈机制,落实督促检查,加强各科室及各管理部门的内部协调配合,密切跟踪宏观经济和企业经营形势变化对税收的影响,加强对重点税源地区、重点税源行业和重点税源企业的经济税收分析,牢牢把握组织收入的主动权。三是加大政策服务,充分利用税收政策手段支持企业发展和城市化建设,用足、用好国家促进就业、调整经济结构和产业布局的税收政策,坚决兑现落实扶持第三产业发展、下岗再就业、安置残疾人和新技术开发等各项税收优惠政策,优化产业结构,增强经济实力。准确把握国家税收政策的调控意图,把政策用足用活,推动区域经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四是开展调研服务。通过实地调研掌握企业的真实情况,了解企业的现实需求和发展动向,积极为企业降低成本,优化结构,开拓市场,献计献策,尽最大努力为企业解决发展问题。同时积极服务招商成果,为新办企业落户提供税前、税中、税后的全方位服务,最大限度为企业营造良好的投资和办税环境。(作者单位:南昌市东湖区地税局)

上一篇:突发性公共事件审计的探索与尝试 下一篇:层次分析法在财务指标分析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