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时间:2022-08-26 02:30:45

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数学知识极具权威性和科学性,对数学知识的学习来不得半点马虎和大意,所以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养成一些良好的学习习惯非常重要。在教学当中,教师如果没能及时发现和纠正一些看似细微的偏差及错误,而任其发展下去,会导致学生把这种错误延伸,以致在以后的学习中难以纠正。小学数学教学是学生最初接触的数学基础知识,作为教师,我们要从基础抓起,从小抓起,让学生养成严谨求实、精确计算、灵活应用、善于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今后的进一步学习打下良好基础。那么在实践当中,我们该如何培养学生这些习惯呢?

新课标版的小学数学实验教材在各个阶段都安排了有关空间与图形领域的知识,从低年级的初步认识到中高年级的有关形与体的计算,这些内容为培养学生的空间感,养成学生严谨求实的学习习惯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在对这些内容进行教学时,教师要善于发现并及时纠正学生的细微偏差及错误,要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真切地感受数学知识的严谨性、精确性。例如在学习了有关长方形的知识,认识了长方形的基本特征后让学生动手画一个长6厘米、宽5厘米的长方形。有些学生未听完教师的要求就开始动手作图,他们画出的图形往往不符合要求:直角不直,两条长不相等或两条宽不平行等。教师发现这些问题后,可针对性地进行解决,让学生看自己画出的图形为什么有偏差,找出原因,对症下药。而有些学生没有完全理解长方形的基本特征,即没能真正理解“长方形四个角都是直角,两条长互相平行且相等,两条宽也互相平行且相等”这些特征,所以画出的长方形不成形。针对这些情况,教师可以先让他们理解基本的概念,并先思考怎样利用学习用具才能把这个长方形画好。而对于动手能力较差,接受能力也较弱的学生,教师可先做示范,在教师动手操作时要让学生记下步骤及各项要求,然后再让其动手操作,教师及时点评……我们知道数学教学主要是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及创新能力等综合能力的学科,在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时,要尽量使学生学会严谨求实的数学学习方法,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把这些好习惯延续到以后的学习当中,这样才能达到教师所期望的效果。

在计算教学时,教师还要培养学生认真谨慎、力求精确的良好计算习惯。计算教学中我们常会发现,有些学生马虎大意,把数字抄错或把口诀记错,多写零或少写零,小数点标错等等。这种情况多半是由于这些学生或粗心大意,或骄傲大意,只求速度不求质量的结果。针对这些情况,我举出实例:如果科学家在计算宇宙飞船的运行轨道时出现了一个小小的偏差,大家试想会出现怎样的后果?这样的实例使学生明白了数学是多么需要细心与严谨的道理,让学生自觉改掉一些坏毛病,使他们在往后的计算中尽量避免类似错误的发生。

数学源于生活,学以致用才能使其发挥更大的价值。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重点,让学生学会把数学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即把数学生活化,这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基础。例如现实问题:要选用边长80厘米的正方形瓷砖来铺一个面积为27平方米的房间,大约需要多少块这样的瓷砖?对于这类问题,有些学生没能将数学问题与实际生活相联系,算出大约只需42块瓷砖的错误答案。教师及时指出:“在现实生活中要去购买这些材料时,购买的数量要比实际预算多一些,这是人们的生活经验,所以在实际购买时最少要买43块瓷砖。在解决这类问题时,我们要把问题与生活相结合,而不能纯数学化地将得数后面的小数部分舍去,仅需购买42块瓷砖那么简单。”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引导,让学生把知识活学活用,赋予知识生命,避免“读死书”的现象。

小学阶段的数学知识是基础性的知识,在教学当中,我们还要让学生养成善于发现、勤于思考的良好品质,这样学生才能更好地发展抽象思维能力及创新能力,为今后更进一步学习做好准备。例如在教学了确定位置和比例的知识后,让学生综合运用这些知识,设计一个主题为“我的梦想家园”的设计图。让学生完成这类开放性的作业,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一种方法,它既要运用所学过的知识来解决,又要有独创性,使学生养成肯动脑、勤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也使枯燥的数学知识变得不再乏味了,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教学理念不断更新,社会对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肩上担负着更多的重任。然而学生的各种良好学习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我们只有不断地学习新理论,并将理论运用于教学实践,总结方法,耐心细致地点滴积累,让学生学会学习,这样才能为学生今后更好地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责编 金 铃)

上一篇: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之我见 下一篇:品味文本 古为今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