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是形与神的统一

时间:2022-08-25 11:36:00

舞蹈是形与神的统一

“形”、“神”不仅是中国美学的一对范畴,同样也是中国舞蹈美学的一对范畴。在舞蹈的美学范畴中,“形”是以人体为基础所展现出的外部动作形象,包括动作、力量、姿态、造型等。“神”是通过”形”而展现出的精神层面,是对“形”的延伸,更是舞蹈感染力所在。

所有的外在的、直观的动作、体态、姿态与姿态之间的过渡,凡是一切看得见的形态与过程都可称之为“形”。“形”的规范是传统审美观念在形体运动中的标准与尺度。比如:“坐如钟、站如松、轻如蝶、美如风”,“龙飞凤舞”等等,这些都是我们中华民族审美理想的具体表现。“形”是舞蹈艺术最基本的特征,如果没有“形”作为艺术表现和传达的媒介,任何艺术的审美性都是不能存在的。

舞蹈是一门形象艺术,人们把舞蹈比喻成会活动的图画。它是以人的身体为表现工具,以人体动作为表现手段,通过人体的动作形态模仿、反映世间万物、社会生活及情感的一种艺术形式。舞蹈的任务是舞蹈者通过动作、表情、队形、造型、技巧、结合灯光、美术等艺术手段,把作品的意义和是想感情转化为可视可感的舞蹈形象,完美的展现在观众面前。舞蹈是在运动中创造形象的,既然是运动,那么它的“形”是千变万化的。四川大学艺术系学院的谢春,曾经对舞蹈的“形”作出形象生动的描述。她认为:“中国艺术是线性艺术,舞蹈是流动线条组合。这种流动的线条即使对客观物象的再现,又是舞蹈生命力和感情的体现”。它准确的道出了在各种舞蹈中“形”共同存在这一抽象的特点。所以舞蹈的“形”是舞蹈艺术的基础和根本。如果没有“形”的表现,任何舞蹈的艺术的审美性都将不复存在。一个舞蹈如果以最精美、最传神的“形”呈现给观众,那么这一华丽的外衣会为舞蹈作品增色不少。

舞蹈是以人体为物质形式用来呈现思想情感的艺术产品。因此,如果舞蹈仅仅只注重于“形”,就会丧失了舞蹈的魅力。舞蹈不止是简单的物理运动。如果缺乏“神”的统辖,舞蹈就会变成一种缺乏精神向导的盲目的肢体运动,无法感染观众,一如《淮南子》所说那样:“画西施之面,美而不可说;规梦贲之目,大而不可畏;君形者亡焉”。“君形者”即“神”,“神”亡则“形”枯。因此美而无神的西施之面,不能令人喜爱,原因自然是没有能画出对象的内在精神。

舞蹈源于生活,但是任何一个成功的作品,绝不会单纯的模仿客观之物象,也不会把动作进行机械的组合,而是通过现象反映本质。这就是“神”的所在。它主要包括了作品所要表达的主题、情感、中心思想等。

我国著名的京剧教育家钱宝琛先生曾有一句经典的概括,他说:“开三,劲六,心意八,无形者十”。意思是说“形”作为舞蹈动作,对舞台意象的创造,只占三分;“劲”代表着力度式样,“形”与“劲”都存在,意象的营造也仅仅达到六分;“心意”即“情志”,他可以使作品产生感染力,其意象逐渐丰满;“无形者”即“神”,舞蹈达到神形化一的境界才是十全十美的,故“无形者十”。北京舞蹈学院李承祥老师也说过:“舞蹈的美感绝不仅仅是因为动作外形具有的造型美,很重要的因素是通过外形所具有的造型美体现出的富有性格的情感色彩。”由此可见“神”之重要性。

“形”与“神”两者相辅相成,是舞蹈呈现的两极。《淮南子》云:“夫形者,生之舍也……神者,生之制。”葛洪谓:“形者,神之宅也,”“形须神而立焉”。这些论述都表达了同一个意思:“形”乃是生命的房屋、宅宇,“神”是生命的统治、主宰。“形”要通过“神”才能立命,“神”要借助“形”才能体现。舞蹈的“形”是舞蹈“神”的外化,所谓“传神者必以形”,非它便无以言神、言情;舞蹈的“神”统率着、制约着舞蹈“形”的生成,二者互为表里,相生相发。

美国舞蹈学家“现代舞之母”邓肯。就是因为解决好了“形”和“神”的关系,所以她能在从不追求技巧表现的情况下使观众激动得为她欢呼,她善于用自己的“发光的流体”——“形”展现其内在灵魂——“神”。她说:“在我这方面,则追求一种心灵的源泉,灌注于身体之各部,使之充满活跃的精神;此种中心原动力,即是心灵的反映”。所以,舞蹈一旦拥有了神韵,就会产生强烈的感染力。

总之,舞蹈只有把“形”与“神”更好的结合一起,才能让作品更好的展现在观众面前,让人们更加准确的认知舞蹈,发现舞蹈的内涵与价值。

上一篇:歌唱者的舞台形体表演 下一篇:民族民间舞蹈的精气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