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配合俯卧掌推复位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

时间:2022-08-24 04:09:45

针灸配合俯卧掌推复位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

[中图分类号]R24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019(2009)9-0181-01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指患者客观上有上腹饱胀,暖气反酸,纳差厌食,恶心呕吐等症状,但胃肠镜检可排除溃疡糜烂,肿瘤等胃肠的器质性改变,生化检查排除肝胆胰疾病的一类胃肠功能性疾病。国内近年的统计表明在内科消化道疾病中,功能性胃肠疾病占50%左右,功能性消化不良是功能性胃肠疾病的一种表现,是临床的常见病,多发病。笔者于2006年11月~2009年3月运用针灸配合俯卧掌推复位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40例,临床观察疗效颇佳,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诊断标准。参照2006年5月制定的“罗马Ⅲ标准”。过去6个月内至少有3个月餐后饱胀不适、早饱,上腹痛、上腹烧灼感等其中一项或一项以上。但无器质性原因可查。查体可有胸5至10棘突偏歪或者后突,棘旁有肌紧张和叩压痛。

1.2 一般资料:观察病例共80例,均符合上述标准。随机分为二组。治疗组40例。男22例。女18例;年龄18至70岁;病程6个月至10年。对照组40例,男21例,女19例;年龄20至72岁。二组性别年龄病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 治疗方法

2.1 治疗组:①针灸取穴:脾俞、胃俞、肝俞、中脘、足三里、内关、三阴交。操作:穴位常规消毒,快速进针,得气后脾俞,胃俞,三阴交行捻转补法,肝俞行捻转泻法,内关行平补平泻,中脘行呼吸补法,留针30分钟,期间再行上述手法2次,每天1次。②俯卧掌推复位法:患者俯卧,两上肢置于身旁,自然放松。医者立于患者左侧,用掌根揉法自上而下,作胸椎两侧肌肉的放松,动作连贯,反复数次。然后医者右手掌根按压于患椎棘突(常位于胸5-10,查体可有棘突偏歪或后突棘旁有肌紧张或叩压痛),左手放于右手背上,嘱患者做深呼吸,在其呼气末时,医者右手掌根瞬间用力向头颈方向推按,此时常闻关节复位声或手下有骨移动感。

2.2 对照组:用胃动力药多潘立酮10mg,tid,饭前口服。

两组均治疗一个月。

3 疗效观察

治疗组40例,有效37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2.5%。对照组40例,有效23例,无效17例,有效率57.5%。两组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

4 讨论

功能性消化不良(FD)属中医学“胃脘痛”的范畴,病位在胃,涉及肝脾,多因饮食不节,情志所伤导致。基本病机为脾胃损伤,纳运失常;肝气郁结,气机不利;气血瘀阻,痰湿阻胃,损伤气机。脾虚为本,气滞血瘀,食积痰湿等湿邪为标。脾虚气滞为基本病机贯穿于本病的始终。在针灸治疗时,选取足太阳膀胱经上的脾俞,胃俞,肝俞以健运脾胃,舒肝理气;取阳明胃经合穴足三里和胃之募穴中脘,“合募”相配以恢复脾升胃降的生理功能;取手厥阴络穴八脉交会穴内关以调畅气机,宽胸除满;三阴交本属脾经,又为足三阴经交会穴,能补益肝脾,调和气机。诸穴合用共达舒肝健脾和胃,理气消痞之功。

现代研究发现由于胸椎间盘及其韧带退变,外伤,长期不良姿势等原因破坏了胸椎的内外平衡,导致胸椎小关节错位,椎旁软组织无菌性炎症,刺激或压迫胸椎旁交感神经节前纤维时,可引起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相关症状,所以通过推拿正骨手法纠正错位移动的胸椎小关节,促进椎旁软组织无菌性炎症的消散吸收,从而很好的改善临床症状。

参考文献

[1]韦贵康,脊柱相关疾病与治疗,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8,214-217

[2]王玲玲等主编,当代针灸临床治验精髓,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7,588-590

上一篇:晚期癌症患者的临终关怀 下一篇:桂枝汤临床运用举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