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教育公平分析及借鉴

时间:2022-08-24 03:58:39

日本教育公平分析及借鉴

摘要:日本政府为了保证教育的公平性,出台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对政府和教育部门的职责进行了明确的规划,从而建立了一套比较健全的教育公平保障体系。虽然在一些方面还有要一些问题和漏洞,但是在很多细节的构建上可以进行一定的借鉴。本文对日本教育的公平性现状进行分析,从而对日本教育公平性进行有效的借鉴。

关键词:日本教育;公平分析;借鉴

日本教育的公平性原则在很多方面都有具体的体现,例如在教师资源的轮换上、教育设施的配置上和升学的公平性上都实现了公平性的原则,有效的平衡了教育的教学质量差异和地域差异。几乎所有的日本学生都能接受着一样的教育,所以日本在很大的程度上实现了公平性的教育。

一、日本教育公平的现状

(一)实行的校际平衡,减少了教育地域差异

目前的公立和国立中小学是按照区域的标准进行划分的,所有的学校不管是教学规模还是教学质量都十分的均等,每个地区学校的教育模式、教师队伍和教学场地都处于比较平衡的模式。并且一般都是实行小班化的教育方式,每个班级的人数都比较少,一般为20个人左右。这是由于日本政府在对每个地区的教育财政支出都比较均等,用这种办法让义务教育的学校在办学条件上达到一种比较平衡的状态。在教育的其他设备上也基本保持在相似或相同的模式当中,例如运动场、教学楼、游泳池和体育馆这些建筑和设施的建设上,就保持在每个学校只能有一个,不允许一个学校拥有其他学校所没有的建筑和设施,这种做法有效的减少了教育的地域差异,实现了教育的公平性。

(二)教学要求的统一化,减少了教育目标的差异

日本的教育体制也实行九年义务教育的模式,在每个学校的教学要求上也会达成基本上完全的统一化。日本的中学或者小学,都不会采取重点学校和非重点学校的划分。政府在进行教育支出的时候,对每个学校的教育投入都是均等的,没有对任何一个学校进行重点的扶持,也没有将任何一个学校划定为国家级重点学校,在每个学校的班级里也没有分为重点班与非重点班,在教学的要求上,所有的学校和班级都实行国家所规定的统一标准,没有出现过“特殊化”的情况。日本的政府和教育部门还对学校的教学方式、教学目标和教学设置上都进行了统一的制定,所以几乎日本所有的学生都是在共同的教育标准下进行学习的,基本上不存在教育目标的差异。

(三)教师队伍的流动化,减小了教学质量的差异

日本政府对教育的师资方面也进行了流动化的规定,由于在日本中小学的教师实质上是国家的公务员,所以政府可以直接对教师资源进行定期的流动,但是这项制度一般都是在公立学校中进行的。流动的范围一般在同一个城市当中的村子和街区之间,还有一部分是在县级区域内进行一定的流动。在年限上,一个教师在一个学校任教最多不会超过七年,没有任何的教师可以一辈子待在一个学校任教,很多在城市里任教几年的教师也会流动到乡村去任教。学校中不仅教师需要进行流动,校长也需要进行定期的流动。校长的流动时间一般为五年一次,五年时间过去了之后,就不能继续留在这一学校进行连任。这种流动的制度可以让校长的经验得到更好的积累,也让教师资源能够进行更加均衡合理的分配,避免了优秀的教师资源一直在一个学校,减少了学校与学校之间的教学质量的差异。

(四)采用公平升学方式,让学生教育机会更平等

日本在义务教育的阶段不存在择校的问题,与很多的发达国家的升学制度有很大的差异,在基础教学的阶段,日本的学生不会对去哪一所学校而烦恼,只用根据路程的远近选择学校就可以。除了日本的私立学校之外,在学生升初中的时候,都会实行免试的制度,学生报考哪一所学校全凭个人的意愿。在学生升高中的时候,如果想要报考私立高中,就可以报考两个以上的学校,但想要报考公立的高中,就只能报考一所学校。在报考的范围来看,也不存在规定区域和范围,任何地域的学校都可以报考,这样的模式给了学生更多的选择,让学生教育机会更平等。

二、日本教育公平性的分析

(一)法律制度对教育体制的保障

日本政府在教育方面投入了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在教育上实行了很明确的法律制度,为教育的实践提供了坚实的法律依据。首先,在日本的宪法当中就有对教育的明确规定,规定了日本的每一个公民都有平等的受到教育的资格和权利,所有的公民都要接受义务免费的教育。在后来颁布的《教育基本法》当中,还将教育的公平性明确的写在其中,保证了日本公民无论性别、人种、信仰、经济地位、社会身份如何,都有平等的收到相应教育的权利、同时还保障了很多经济状况很差的学生也能去学校接受公平的教育,政府还会对这样的贫困家庭提供一些相应的补助。其次,日本政府颁布的《国家公务员》法当中,通过法律将中小学教师设定为国家的公务员,从而将教师的流动制加入到了法律条款当中。近年来《学校教育法》的颁布,也对学校的发展程度做了详细的规定,规定了学校必须要认真贯彻公平制的教育体制,不能够将学校设定为“重点学校”或“精英学校”。这种用法律来对教育制度进行规定的办法十分行之有效,很多的学校都对国家和政府所规定的制度进行严格的执行,并且国家所制定的法律法规对教育的各种细节都进行了比较详细的规定,可以让所有的学校更加深刻的进行贯彻。与此同时,政府在法律法规上还规定了出现违规之后的惩罚措施,这些措施的制定更加减少了不公平性的出现,让学校的教学行为模式收到了严格的规范,在不断的教育实践过程中还在进行不断的更新和优化,所以这种法制的规定方法非常有效的保障了日本教育的公平性,也让教育向着更全面的方向进步发展。

(二)教育行政架构的独特性

国家、府县和城镇村构成了日本的三级行政系统,日本的各项制度都是出于严格的监控之下的,国家政府和文省部是国家重要的监管系统。而日本的教育一直受到政府的严格监管和控制,日本的教育行政系统具有严格的层次分类,分为城镇村的初等教育、府县的中等教育和国家的高等教育。每一种教育都有具体的部门进行负责,负责的内容包括教育的资金、财力、人力等等方面,但是国家的文省部对所有学校的教学设备、教育设施、年级规模、教师人数和课程模式都进行统一化的标准,并且还对每一个学校的执行情况进行实时的监管。这种严格的监管制度与日本的“竞争”机制进行了有效结合,让各地的学校进行一种良性的竞争,有效的贯彻了日本政府和文省部所制定的教育发展基准和发展目标,还利用了捐款的形式让教育的资金问题得到了有效的解决。日本政府所使用的这种比较独特的行政架构,让中央与地方得到了有效的平衡,也让实现了教育的公平性。

(三)对教育进行足够的财政支出

首先,日本所使用的这种独特的行政架构就让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投入了几乎相同的教育经费,所以一般来说教育经费的投入都是由中央政府负责一半,地方政府负责另一半。但是在日本教育实践的过程当中,地方政府实际上的资金投入要比中央政府的资金投入要多一些。由于日本的学校分为国立学校、公立学校和私立学校。对于每一个类型的学校,中央政府的财政投入也是不同的。在国立学校中,所有的教育经费都是由国家完成的,财政支出的资金是源于国家总体的财政预算当中。在公立学校中,大部分的财政支出都是由地方政府进行支出,国家是根据地方的税收水平进行资金的投入。而私立学校的财政支出都是学校的法人进行投入。所以总体看来说,日本教育的财政支出是秉承着办学机构与财政支出一体化的模式,简单来说就是办学的人或组织来负责教育的财政问题。

同时,日本在义务教育上的财政支出也进行的详细的规定,对每一级政府所负责的财政进行详细的规划。在教育的财政上依然实行国库来负担教育的一半经费,有效的保障义务教育学校中教师队伍的工资水普遍高。同时还对教育设备的资金投入进行了明确的规定,这种通过财政对教育体制的调节,让每个学校的财政投入达到一个基本的平衡,有效的使学校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都达到了一个很高的水准,实现了教育的公平化。

(四)教育理念上实行平等化

日本教育的这种平等性,不止是在法律制度、行政架构和财政支出方面才有体现,在思想理念的体现上也十分的明显,基本日本的每个人心中都有一种“公平”的理念。首先在孩子还处于儿童的阶段的时候,国家救灾理念上倡导每个孩子的思想和能力都是相同的,不存在天才与蠢材之分。所以他们对孩子的想法就非常的具有公平性,与“天才”教育的不同,在孩提时期比较注重孩子独立性的培养,而不是一味的进行学习。在孩子成长到学龄的时候,就会对孩子倡导一种积极健康的理念,对学生进行鼓励,让他们认为在做任何事情的时候只要认真努力就一定会达到目标。如果没有达成目标,就说明认真努力的程度还不够深。并且教导他们追寻平等,每个人的生活都是平等的,只有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能拥有能力与才能。

另外,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导的时候,也不会对学生进行差别对待,对学生一视同仁是最基本的素质,并且在教学的过程中尽可能的减少学生成绩的排序,更不会将学生划分为好学生和坏学生、优生与差生。进行考试的最大目的并不是将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测定,而是因此来考察教师的教学水平。考试的成绩不会在所有人面前公示出来,而是将成绩单下发到每一个学生自己的手中,有效的保障了学生的自尊心。在教学活动的开展上,基本上不会实行个人主义,一般情况下都是进行集体性质的活动,让学生形成了一种“人人平等”的思想,在学期的末尾,更不会对学生进行评测,而是让学生进行自行的总结。教师对于学习成绩比较差的学生进行“抬底”的措施,让班级的整体成绩达到有效的提升。总之,日本在教育的理念上一般比较不注重学生天生的才能和水平,而是对后天的努力进行大力的推崇,让学生对自我更加具有自信心。同时也让“公平”的理念深入人心,让学生都能意识到每个人在受教育方面的机会都是均等的,这种理念的推行很大程度的提高了日本教育的公平性。

三、日本教育公平性的借鉴

(一)在制度方面的借鉴

日本教育制度在法律上的建立具有很强的先进性,在法律上对教育的各方面进行制定是十分具有规范化的做法。所以对于这种制度上的内容应该进行一定的借鉴,对教育的各个环节进行具体的制度规范,立足于国家的国情,实行比较完善、比较规范化的方法进行法律法规的制定。同时要加强教育部门相关人员的法制思想的建设,提高他们的法制意识和水平,还要加强对于教育部门和学校的监管力度,以制度方式来对教育的公平性进行严格的规定,并且要让相关部门和学校进行积极的贯彻实行,就会让我们国家的教育达到更高的公平性水平。

(二)在财政方面的借鉴

在教育的财政支出的方面,日本政府进行了非常合理的协调,让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达到了一个比较平衡的标准。所以在教育的财政支出时,应该根据地区的基本水平进行一定程度的平衡,例如在经济发展比较落后的地区就应该加强财政的支出,在经济发展水平比较发达的地方减少一定的财政支出,通过这种比较基本的方式就可以让地区教育财政支出上得到一个相对平衡的状态。与此同时,在学校与学校之间也要进行一个合理的平衡,减小学校与学校之间的教育水平差异,投入更多的财政支出有效的提高教学水平,从而达到学校与学校之间的相对平衡。

(三)在资源方面的借鉴

日本的教育公平很大程度都体现在了教学资源上的公平。所以教育如果想要达到相对公平的状态,就要加强一些比较偏远地区的教育设备和教育资源,让那些比较贫困的学生也能够通过更好的资源进行学习。还可以将“重点”与“普通”之间的差距进行进一步的缩小,让“重点”与“普通”的教育资源达到一个平衡的状态,在区域之内进行平衡机制的建立。同时还可以借鉴日本的轮流制度,加强教师与校长的流动,保证教育资源的合理流动,逐步的减小差距。

(四)在思想方面的借鉴

日本教育公平在思想上具有很强的先进性,几乎每一个人心中都有公平的理念,所以在思想方面需要进行一定的借鉴。首先应该淡化“精英”和“天才”的理念,应该对后天的努力进行更加充分的认识,提倡只有后天的努力才能够达成人生的目标。在学校的教育上也应该更加尊重学生,树立学生的自信心,不要对学生进行“优生”与“差生”的划分,要让学生在更加公平的教育氛围内健康的成长。

四、结语

综上所述,日本政府已经建立起了一套非常健全的教育公平体系,在近年内还对这套体系进行了进一步的完善和优化,从而使其教育水平得到了更大程度的提高。所以我国应该对其教育公平的体制进行一定程度的借鉴,提升教育公平性和教育质量,从而培养出更多全方面发展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张海,李馨.日本移动学习实践研究前沿――对话东京大学教育技术首席专家山内v平副教授[J].中国电化教育,2009(09):1-6.

[2]高亚杰,饶从满.日本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现状与特色[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0(06):61-65.

[3]张建武,赵国庆,张榕玲.日本教育信息化发展机制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1(02):103-106.

[4]彭明新.日本《教育基本法》的修改与教育基本理念的转变[D].东北师范大学,2006.

上一篇:中药内服外洗治疗膝骨关节炎临床观察 下一篇:合理选择切削用量 发挥数控铣床的优越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