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探究合作中提升学生能力

时间:2022-08-23 06:36:19

在探究合作中提升学生能力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如何实质性地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我觉得探究活动、合作交流以及经常让学生走上讲台,都不失为有效举措。

【案例描述】

片段1:仔细观察,合作交流,认识日历

师:请同学们观察你手中的日历,你能发现日历中的数有什么特点与规律吗?(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合作交流,最后展示成果。)

师:哪个组先说?

生1:同一行上相邻两个数相差1。

生2:同一列上相邻两个数相差7。

师:日历中的数是我们学过的什么数呢?

生:日历中的数都是正整数,其中最小的数是1,最大的数是31。

师:说得非常好!日历中的数在同一行上相邻两个数相差1,同一列上相邻两个数相差7,那么斜的数有规律吗?(多媒体课件展示:用彩色线条框出两种方向的对角线上的日期,指导学生探究)

生:分别相差6和8。

师小结:通过观察我们认识了日历。日历中的数都是正整数,其中最小的数是1,最大的数是31。日历中的数在同一行上相邻两个数相差1,同一列上相邻两个数相差7,斜的数分别相差6和8。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从而主动获取知识,提高能力。

片段2:探究合作,展示点拨,形成方法

师:问题(1):若一竖列上相邻三天日期和是60,你能求出这三天的日期吗?(学生先自主探究,接着分组合作交流,最后展示成果。)

师:哪个组先说?

生:用60÷3=20,便得到中间的数,减去7和加上7便得到另外的两个数:13,27。

师:答得好!为什么除以3呢?

生:因为所求3天日期的和为3的倍数。

师:为什么?

生:因为同一列上相邻两个数相差7。

师:好。哪个组还有别的方法?

生:用方程做。设中间的一个数是x,则另外的两个数是x-7,x+7,可列出方程:(x-7)+x+(x+7)=60,解得,x=20,所以x-7=13,x+7=27,所以这三天的日期为13,20,27。

生:我设最小的数是x,则另外的两个数是x+7,x+14,可列出方程x+x+7+x+14=60,解得x=13,所以x+7=20,x+14=27,所以这三天的日期为13,20,27。

生:我设最大的数是x,则另外的两个数是x-7,x-14,可列出方程x+x-7+x-14=60,解得x=27,所以x-7=20,x-14=13,所以这三天的日期为13,20,27。

师:同学们都答得非常好,在这三种方法中,你觉得哪种最为简便?

生:第一种。

师:我们用方程解决日历中的这个问题,可以分为几步呢?

生:四步。先设出未知数,再列出方程,求出方程的解,最后写出答案。

师:好。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主要步骤是:设、列、解、答。

问题(2):若将上题中的60改为75,你认为可能吗?

问题(3):若将60改为21呢?

学生回答后,老师引申思维:你有何发现?

师小结:日历中数的问题,可通过列方程来解决,但解方程后必须根据实际意义检验解的合理性。

(学生回答问题过程中,教师完成此表格)

【设计意图】利用表格帮助学生把实际问题数学化,把抽象问题直观化,使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致更加浓厚,易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通过设计一连串层层递进的问题,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在思考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掌握这类问题,从而形成知识,实现了从“学会”到“会学”的转变。通过“一题多解,多中选优”,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片段3:应用新知,展示风采,体验成功

活动1:同桌做游戏

(1)每人准备一份日历,在各自的日历上任意圈出一个竖列上相邻的4个数,两人分别把自己所圈的4个数告诉同伴,由同伴求出这4个数。

(2)在各自的日历上,用一个正方形任意圈出2×2个数(如10,11,17,18),把它们的和告诉同伴,由同伴求出这4个数。

活动2:完成例1

例1.在上面的游戏中,如果用正方形所圈出的4个数的和是76,这4天分别是几号?(学生先独立完成,然后小组交流,展示成果。)

在一个组讲完后,教师提问:哪个组还有不同的方法?

让其他组补充回答,得到多种方法。

师小结:可见实际问题可用数学方法来解决,即实际问题可转化为数学问题。

活动3:请每位同学仔细观察日历中数的规律,仿照上述题目,编出不同类型的游戏规则,看谁编得更有新意

让学生自由上台展示自己的作品。

【设计意图】让学生真正地在“玩中学,学中玩”,不仅巩固了所学的方法,还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提高了学习兴趣,增强了学习的自信心,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总之,在新理念的指导下,教师要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积极展示,给学生发现自己、表现自己的时空。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积极交流的主体意识和乐于探究、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以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目标。

(作者单位 山西省万荣县城镇中学)

上一篇:通用技术课程理念的一些认识 下一篇:实现思想品德课堂有效讨论的途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