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书稿校对质疑正误的判断及处理

时间:2022-08-23 06:29:12

科技书稿校对质疑正误的判断及处理

[摘 要] 校对质疑正误的判断及处理是科技书稿校样处理的主要内容,编辑认真对待和正确处理校对质疑,对提高科技书稿内容质量具有积极意义。

[中图分类号] G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5853 (2014) 06-0031-02

Judgment and Treatment of Proofreading Question on Technology Manuscripts

Yang Min

(Metallurgical Industry Press, Beijing,100009)

[Abstract] Judgment and treatment of proofreading question is the main contents in the process of dealing with the technology manuscript.It has positive significance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echnology manuscript that the editors handle the proofreading question seriously and correctly.

[Key words] Proofreading question Judgment Treatment

面对日趋激烈的图书市场竞争,出版社采取各种应对措施,其中,压缩图书出版周期以提高工作效率是经常采用的方法。图书出版周期缩短,留给编辑解决校对质疑的时间相应减少,由于时间紧、任务多等原因,一些编辑对校对质疑的正误不做认真判断,草率处理,有时甚至将书稿原本正确的内容改错,致使书稿遗留一些纰漏。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处理好校对质疑,除了对书稿涉及的知识非常熟悉外,还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处理方法和技巧。本文根据笔者在处理校样过程中积累的一些经验,对处理校对质疑的方法和技巧进行总结,希望对编辑同行有所帮助。

判断校对质疑的正误是正确处理校对质疑的前提条件,如果判断错误,相应的处理必然存在问题。由于受到知识水平、所学专业等因素的限制,许多编辑对自己所加工书稿的内容也不太熟悉,对一些校对质疑的正误很难做出判断。如果校对人员怎么提,编辑就怎么改的话,错误在所难免。

例如,在《熔融盐循环热载体无烟燃烧技术基础》的校样中,校对人员对“Ag-Hg二元系相图(图3-11)可作为此类转熔型相图的例子……”提出疑问,认为“所附插图3-11的名称为‘Ca-Hg二元系相图’,与正文中的名称‘Ag-Hg二元系相图’不一致”。编辑没有认真判断质疑的正误,就将正文中的图名改为“Ca-Hg二元系相图”,结果在检查样书时发现,虽然正文中图名与插图名一致,但正文讲述的内容与插图根本没有关系,这样的修改显然是错误的。究其原因,原来是作者在编写时,由于大意,遗漏了一幅插图,将原本编号为3-12的插图放在图3-11的位置,且编号为3-11,造成正文内容与插图内容不符。校对人员发现了“图文不符”这个问题并提出质疑,但编辑没有对质疑的正误做出合理的判断,也没有深挖问题产生的真正原因,草率处理而酿成差错。

又如在《真空工艺与实验技术》的校样中,校对人员对“油脂的分子通式为(RCOO)3C3H5,甲苯分子式为C6H5CH3,丙酮分子式为CH3COCH3,乙醇分子式为C2H5OH。我们比较一下可以发现,它们分子中都含有烷基,其通式为CnH2n+1,烷基依次为C3H5、CH3、CH3、C2H5”提出疑问,认为“烷基依次为C3H5、CH3、CH3、C2H5”中的两个CH3重复了,应该删去一个。这个质疑看似正确,因为许多字词的重复都是这么处理的,但实际上,原文是正确的,因为甲苯分子式和丙酮分子式的烷基都是CH3,删除一个,就不能前后对应了。

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校对质疑正误的判断非常重要。因此,编辑在处理校对质疑时,首先应对校对质疑的正误做出判断,只有对校对质疑有了正确的判断,才能采取正确的处理方法。对于难以判断正误的校对质疑,编辑首先要弄清楚原稿内容是否准确无误,因为原稿内容的正确与否是判断校对质疑正确与否的依据。在判断时,编辑要多看几遍原稿的有关内容,理清内容的来龙去脉,从原稿中找到判断依据。如果从原稿中难以找到判断依据,编辑应问询同事、作者,或查阅有关资料进行求证、核实,确定判断无误后再进行相应处理,切忌心浮气躁,不加判断地处理校对质疑。

编辑在处理校对质疑时,态度要认真,不可图省事,不假思索地全部按照校对人员的思路修改,也不可轻视校对人员的水平和能力,对校对人员所提质疑不做核实、查证和修改。另外,编辑要掌握一些正确的校对质疑的处理方法和技巧,这是减少失误、提高工作效率的有效途径。

2.1 修改要全面

科技书稿前后内容具有关联性和一致性,公式、插图、参考文献、索引、目录、书眉、专业术语、物理量符号等,改动一处,其他处都需要修改。比如,书稿某章中出现两幅一模一样的插图,校对人员对此提出疑问,责任编辑确认后删除了一幅插图,则该插图后所有插图应重新编号,而且正文中提到这些插图的地方都要按新序号相应修改。又比如,校对人员对正文中的某个标题提出疑问,如果责任编辑认为提得对,则不仅要对此疑问进行修改,还要看修改的标题是几级层次标题,目录、书眉里有没有,有的话要相应修改。因此,编辑在处理这类质疑时,如果要对原文进行修改,就不能指哪改哪,应看看书稿其他地方有没有同样的问题。可利用办公软件的“搜索”功能,对原稿电子版进行全面搜寻,搜到一处修改一处,以防止漏改。

2.2 修改要准确

一些校对质疑,尤其是字词方面的问题,编辑按照校对人员所提建议修改后,句子读起来很通顺,表达意思看似也没有什么问题,但是却偏离了原文所要表达的意思,有时这样的修改甚至是完全错误的。比如,在《建筑结构》的校样中,校对人员对“……从而以分项系数代替可靠指标,使结构设计方法在形式上与传统的力法相似,而且也是按极限状态方法进行设计的”中的“力法”提出质疑,认为“力法”应改为“方法”。这么修改,表面上看起来没有问题,但是表达的意思却没有原文清楚。又如,在《经济与管理问题微博评论集》一书的一校样处理中,校对人员对“匹兹堡大学洛斯教授基说过:‘我认为现代经济学,特别是在美国……’”提出质疑,认为句中“基”是否应该为“曾”,这个质疑看起来很合理,责任编辑就这么修改了。在处理二校样时,责任编辑无意间又看到这个句子,于是在百度上搜索“匹兹堡大学洛斯教授”,结果出现“匹兹堡大学洛斯基教授”,由此可知,一校样中,这个问题的修改有误。

显然,上述两例对校对质疑的处理是不妥的。类似的问题还有很多,编辑在处理时不能仅凭感觉和经验,要做到每一处修改都有理有据,保证修改的准确性。

2.3 不要断章取义

一些书稿,由于出版时间紧而安排多名校对人员同时校对,一人负责一章或几章,甚至几节内容,这样安排有利于缩短校对时间,但也会产生一个问题,就是每位校对人员对自己负责之外的书稿其他章节的内容都不清楚,所质疑的问题在本章中看是正确的,是需要对原文进行修改的,但从书稿全部的内容来看却是不对的。比如在《数值分析》的校样中,校对人员对公式“ ”提出疑问,认为“公式中的‘+’位置不正确,应该上下居中”。编辑认为提得对就做了修改,但是在翻阅书稿前半部分时发现有一处说明,即“为了书写方便,将式(1)写成式(2)形式”。式(1)、式(2)如下:

(1)

(2)

显然,将加号的位置进行修改是错误的。

有时,由于处理校样的时间与书稿加工的时间相隔较长,编辑已记不清书稿的具体内容,猛然看到这类质疑,容易顺着校对人员的思路修改,这样往往会将原本正确的内容改错。因此,遇到这类问题时编辑不要轻易落笔修改,最好看看书稿其他地方有没有相关说明或假定,弄清楚问题的前因后果后,再做决定。

2.4 注意专业术语

一些专业术语,从字面上难以理解,看起来也很奇怪,校对人员校对时遇到这些专业术语,由于缺乏相关专业知识和经验,经常会提出质疑和修改建议。例如,将建筑工程中的“连系梁”改为“联系梁”,将地质工程中的“地层尖灭”改为“地层消失”,将合同中的“标的”改为“标底”等。编辑如果也不了解这些专业术语,在处理时应谨慎对待,不能怎么建议就怎么改,应对专业术语的正确性进行考证,确认无误后,再对校对质疑进行相应的处理。

3 结 语

校对质疑是编辑工作的补充,对提高科技书稿内容质量具有重要作用,因此,编辑应认真对待校对质疑并对其进行妥善处理。为了避免校对质疑处理过程中的失误和缩短校样处理时间,编辑应掌握一些处理校对质疑的有效方法,平时应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和工作经验的积累。只有这样,编辑才能又好又快地处理校对质疑,把好书稿的质量关。

(收稿日期:2014-03-12)

上一篇:第二十一讲 黑头蜡嘴雀 下一篇:爱情跟随志愿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