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跟随志愿走

时间:2022-10-17 03:12:29

爱情跟随志愿走

不想碌碌度晚年

外交官夫妇打起背包去支教

提起当初赴贵州支教的缘起,今年65岁的孙丽娜说,是9年前电视镜头里的一个画面,让她和丈夫朱敏才来了场说走就走的支教之旅。

那是2005年5月的一天,电视里一位贵州山区女教师背着孩子上课的画面,触动了刚从小学英语高级教师位置上退休不久的孙丽娜,她对一旁的丈夫说:“老朱,我教书还没教够,咱们去贵州支教吧!”

“好啊,贵州是我老家,那里需要我们,咱俩正好能发挥余热!”朱敏才热烈地响应着妻子。

朱敏才出生于贵州省黄平县,在贵阳长大,上世纪60年代,在贵州大学外语系读书的他,一直希望能去贵州偏远地区做老师。因为他学业优异,被选调到商务部工作,在北京认识了现在的妻子孙丽娜。

1984年,朱敏才被派往坦桑尼亚、利比里亚、毛里求斯等国家开展经济援助工作,在非洲工作12年后,1996年成为驻尼泊尔大使馆经济商务参赞,当时在北京崇文区一所小学教书的妻子孙丽娜,也跟着丈夫在国外过了几年“外交官夫人”的瘾。

孙丽娜是个忙碌惯了的人,跟随丈夫回国后,继续做她的小学教师。一转眼,她从教师岗位上退了休,和丈夫过了段安逸的日子,却觉得浑身不舒服,总想做些什么。看到电视里贵州一些山区落后的教育现状,萌发了到山区支教的愿望,朱敏才和妻子一拍即合。

打定支教的主意后,朱敏才联系北京市志愿者协会,对方一听他和妻子的年龄,委婉地告知,因为年龄太大,志愿者协会无法安排。孙丽娜是个急性子,对丈夫说,干脆咱们直接去贵州联系学校吧!于是,老两口打点了简单的行李,坐上了赴贵州的列车。

到了贵阳,老两口对去哪儿支教却一片茫然。孙丽娜给贵州都市报社打了个电话,本想询问一下哪里需要教师,没想到记者一听他们的年龄、身份,意识到这是一则不错的新闻,就写了篇《志愿者,你超龄了!》的报道,引发了热烈反响,夫妇俩收到了来自各方的邀请。经过慎重考虑,他们选择了第一个打进邀请电话的学校。

2005年8月,朱敏才夫妇背着行李卷儿来到了最早邀请他们的望谟二小,孙丽娜负责一个班的语文,没有教学经验的朱敏才给妻子当起了后勤。半年后,他们又受邀来到了贵州省体操学校。教了不到一年,朱敏才和妻子觉得,他们支教的学校与最初“到艰苦的缺少老师的地方去”的意愿还是有所出入,他们决定自己联系地方。

2008年上半年,孙丽娜看到一则报道,贵州兴义市一个叫尖山苗寨的地方,那里的小学仅有一位老师,条件十分艰苦,他们决定去尖山。

初见尖山小学时,老两口不由惊呆了:这所建在山顶上的学校仅有三间平房,两间教室,一间办公室兼宿舍。学校是寨子里的乡亲们每家用背篓背7000斤石头垒起来的,教室只有窗户洞,没有窗户,没有水,也没有电。孩子们一个个像从山沟里钻出的泥鳅,有几个女孩竟然光着身子。

如此艰苦的环境,正符合朱敏才老两口到艰苦地区支教的心愿。下山的路太远太陡,他们就在山上住下了,宿舍与公共厕所仅隔着一堵墙,晚上睡觉都得戴着两层口罩。吃水不便,他们请村民给他们砌了个水泥池子接水喝。

尖山小学原来只有语文和数学课,孙丽娜重新给苗寨的孩子们排了课,并加上了英语、体育和音乐,因为年级多、老师少,两位老人成了“顶梁柱”,从早上7点到下午5点,课程表排得满满的,几乎没有休息时间。

外交官夫妇来苗寨支教的事迹感动了很多人,陆续有好心人给孩子们捐来了衣服、书本、凳子、乒乓球拍、洗衣机等,爱心人士还给学校安了窗户、粉刷了墙,给教室安了电灯。

最让朱敏才高兴的是,这所曾经“一个老师的学校”迎来了一批批支教的大学生。昔日冷清的苗寨变得从未有过的热闹。

苦并快乐着

最欣慰山里的孩子开口谈理想

刚来尖山小学支教时,朱敏才夫妇发现,这里的孩子很怕生人,不敢开口说话。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朱敏才和妻子通过上课,做游戏和多种课外活动让孩子们逐渐变得开朗、自信。他们还教苗寨的孩子学说普通话、学唱汉语歌,教他们做操,带着孩子们过了第一个少先队日。

渐渐地,孩子们活泼起来,有个孩子课下竟崇拜地拍着朱敏才的肚子说,爷爷,我啥时能有你这一肚子的学问呀?朱敏才哈哈大笑地说:“只要愿意学,你也会有一肚子学问!”

在尖山的一年里,朱敏才夫妇通过家访、闲暇时的活动,为全寨共400多人拍了照片,并把孩子们平时学习生活的照片和视频刻成光碟送给他们的父母。

山上的日子,朱敏才和老伴过得十分艰苦,每个月才能下一次山,然后搭乘苗民的车进城,花钱好好洗个热水澡,再一头扎进新华书店看书。

因为条件艰苦,孙丽娜在山上大病接着小病,在经历了一次高烧与死神擦肩而过后,抵不住生活环境和身体的压力,本想在尖山小学支教两年的老夫妇不得不忍痛放弃。

2009年8月的一天,尖山小学的学生们在下山的路上列起了长队,他们的孙奶奶和朱爷爷要走了,孩子们齐声唱着老师教的英文歌,唱了一首又一首,直到朱爷爷、孙奶奶的身影消失在孩子们泪眼模糊的视线里。

2010年7月,朱敏才夫妇结束了又一所小学的支教后,来到了革命老区遵义。在遵义长途汽车站,朱敏才对长途车司机说:“师傅,您觉得哪里缺英语老师,就把我们拉到那里吧!”

司机弄清两位老人的来历后,大为感动,把他们拉到了龙坪镇。在镇教辅站里,两位老人刚说明来意,一旁的一位中年男子赶紧接过话茬说:“我们那里缺英语老师,到我们那里去吧!”

那个搭话的男子正是当地裕民小学的校长,朱敏才夫妇跟着他到了学校,学校停水又停电,两位老人摸黑守了一晚,第二天才通了电。

裕民小学条件艰苦,喝水也成了问题。朱敏才从村民家井里接来的水浑浊不堪,需来回倒多次,才能把水澄清,在倒腾水的时候,孙丽娜把腰给扭了,又犯了腰椎滑脱。无奈,她只得回北京治疗,躺在医院的病床上,孙丽娜思念着留在贵州的老伴,身体稍有好转,她就急着赶回贵州。

在裕民小学,朱敏才的英语课让当地英语教师佩服得五体投地,镇教辅站把全镇英语教师组织起来,让朱敏才给他们办培训班,朱敏才非常乐意,通过他的言传身教,老师们的英语教学有了很大提高。有了朱敏才这个“宝”,裕兴小学校长对自己学校学生的英语水平颇为自豪。

朱敏才刚来裕兴小学时,发现这里的孩子几乎没用过字典,卫生习惯很差。朱敏才夫妇自费买来字典,还手把手地教孩子剪指甲、梳头,并编印了卫生手册送到孩子家里,帮助大人和孩子一起改变生活方式。

支教9年来,朱敏才夫妇见证着山区的孩子从没有校舍、没有教师到今天坐在窗明几净的环境里读书。从孩子们羞于见生人,到现在敢开口谈理想,这样的变化是老两口最感欣慰的。

爱情跟随志愿走

支教让晚年生活更有意义

作为曾经的外交官和高级教师,朱敏才夫妇每月有着不菲的退休金,在北京二环他们还有一套价值200多万元的房子,两个子女也都成家立业,事业有成。原本可以在北京部委大院里安享晚年的他们,却委身贵州山区9年,仍没有撤离的打算。9年来,朱敏才夫妇吃、住、行完全是自费,而且非常节俭,没有向学校、当地政府索取过一分钱的报酬,为了当地的义务教育,他们捐款捐物近20万元。

尽管老两口支教不带任何私心杂念,却遭到了不少质疑和误解。当初,他们从北京来到贵阳,因为超龄,两个月还没有落实支教学校,他们只好向报社寻求帮助。

支教期间,老夫妇曾收到一封山村教师寄来的“抱怨信”,大意是县里考虑年龄问题把他们的支教地点选在了县城二小,让这位山村教师“非常遗憾”,遗憾的理由是“如果名副其实的县城小学缺少教师,那遥远的山村学校岂不就没有教师了吗?”那位山村教师还挖苦朱敏才夫妇说:“我们山区教师很平凡,没有外交官那么高贵显赫,难以呼风唤雨!”

这封信曾让朱敏才夫妇难受了一阵子,他们没想到自己的支教会招致不满。此后,他们在选择支教学校方面定下自己的原则:“我们是来雪中送炭,不是锦上添花的,我们要到最艰苦的地方去支教!”此后,再选择支教学校时,他们自己去找,不再依靠别人。

朱敏才和妻子9年没回北京,引起了昔日朋友和同事的猜测和疑问。有的人甚至说老两口这么大年龄了,还折腾个啥,想出名也不用这种方式吧!朱敏才对此淡淡一笑:“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追求,不同的人对人生有不同的理解!”

长期艰苦的生活条件和贵州阴冷潮湿的气候,让朱敏才夫妇患上了多种疾病。多年来的支教生活虽然毁掉了他们的身体,孙丽娜却觉得非常充实,她很喜欢《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保尔・柯察金“人的生命是宝贵的,当你回首往事的时候,不应该为碌碌无为而悔恨”那句话,因为这也代表着他们那代人的信念。

更让孙丽娜觉得无悔的是,无论支教生活多么艰辛,夫妻俩在一起厮守让她感到更加充实、快乐。闲暇时,孙丽娜会弹起电子琴,朱敏才则一展歌喉,夫妇俩特别钟爱《爱在天地间》这首歌,朱敏才常常把它献给妻子。朱敏才夫妇你弹 我唱的旋律久久回旋,仿佛唱着的是他们的故事:“在一起穿过了风和雨,在一起走来了新天地,这份情,希望于人间。这份爱温暖在你我心 里……情未了,像春风走来,爱无言,像雪花悄悄离去,彼此间都把真情埋在心底,爱的故事才这样美丽……”

上一篇:科技书稿校对质疑正误的判断及处理 下一篇:主力军军长――中将罗元发(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