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目标管理的探索与实践

时间:2022-08-23 12:06:01

高职院校目标管理的探索与实践

摘 要: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使得高职教育规模持续扩大,已占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但规模扩大的同时竞争也日趋激烈。高职院校如何在更加激烈的竞争中积聚实力,谋求更大的发展,关键在于管理跟进,更有效地发挥教职员工的工作潜能与创造性。基于此,许多高职院校引入了目标管理。文章介绍了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通过实施目标管理,创新思维,找准突破口,整合优势资源、互补资源、错位资源,形成一个整体的合力,产生“1+1>2”的整合效应,使学校的办学效益和整体水平得以全面提高。

关键词:高职院校;目标管理;探索实践

作者简介:倪志明(1965-),男,浙江绍兴人,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高级经济师、校长助理,研究方向为高职教育管理。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5)07-0057-04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高职院校不断扩招,办学规模不断壮大,呈现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但原有的内部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新的发展形势,如何通过管理改革向管理要效益,实现跨越式发展,是每一位高职院校管理者和决策者必须认真思考和面对的问题。如何将企业管理中的目标管理思想运用到高职院校管理中以提升管理绩效就成了相关人员研究和探讨的热门话题。

一、目标管理内涵

目标管理(Management by Objectives, MBO)是美国著名现代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Peter Drucker)在其1954年的著作《管理的实践》一书中最先提出的一种现代管理理论和方法。德鲁克认为并不是有了工作才有目标,相反是有了目标才能确定每个人的工作,所以企业的使命和任务必须转化为目标。如果一个领域没有目标,这个领域的工作必然被忽视[1]。因此,管理者应该通过目标对下级进行管理,当组织最高层管理者确定了组织目标后,必须对其进行有效分解,转变成各个部门以及每个人的分目标,管理者根据分目标的完成情况对下级进行考核、评价和奖惩,形成一个完整的目标考评体系,以提高组织绩效。

目标管理理论提出后,便在美国迅速流传,且被企业界广泛应用,同时很快被日本、西欧国家的企业所仿效,在世界管理界大行其道。相对于传统的管理方法,目标管理的一个特点是十分重视人的因素,领导和部属双向沟通共同制定目标及目标计划,强调组织目标、部门目标及个人目标的协调一致,同时定期检查目标的进展情况,是一种以工作为中心的管理方法;目标管理的另一特点是各种目标相互关联、相互协调和相互支持,目标管理系统的目标转化过程既是自上而下,又是自下而上的,体现了自主管理和参与管理的意识。目标管理最初试行于企业,后推广应用到各行各业,取得明显成效。在西方20世纪六、七十年代目标管理即已引入教育领域。美国的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分校是最早采用目标管理的大学之一,目标管理使该校在历史最悠久和规模最庞大的大学一类计划中取得并保持最高的信誉。近年来,我国一些高校管理者也开始运用目标管理思想来指导管理实践,这对于促进我国高校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目标管理对高职院校发展的意义

(一)有利于高职院校提升办学实力

德鲁克指出,“目标在一个组织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没有了目标就像轮船没有了罗盘”[2]。同理,高职院校的发展取决于目标是否明确。目标管理使高职院校以精心选择的目标为中心来推进学校各项工作,把工作重点转移到抓内涵和抓质量上来,使专业建设水平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专业特色更为明显,社会影响不断扩大,从而提升学校的整体办学实力。

(二)有利于高职院校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机制

在高职院校的目标管理体系中,有学校整体目标、部门目标和个人目标,而部门目标和个人目标都是围绕着学校的整体目标而制定的。实行目标管理有助于发挥教职工的创造性和积极性,增强其参与意识和工作主动性,全校上下形成一个个密切协作的团队,实现从“要我做”到“我要做”的根本转变[3]。同时目标具有导向作用、引领作用,激发部门和教职工的工作动力,形成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机制。

(三)有利于高职院校进行规范化管理

目前的高职院校,多数脱胎于中等专业学校,原先那种干好干坏一个样、相安无事和“大锅饭”严重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模式,已无法适应当前高职教育蓬勃发展的形势。若高职院校的领导班子固守原来的管理制度和模式,必定要被时代的潮流无情淘汰。这就要求领导班子和管理层与时俱进,创新内部管理模式。目标管理使高职院校的管理工作具有预见性和计划性,克服管理工作的随意性、主观性、盲目性和不公平性,摆脱经验式和家长式的传统管理,实现管理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从而提高学校的规范化管理水平。

(四)有利于高职院校打造学习型组织

目标管理中设定的目标虽非高不可攀,但往往也具有挑战性,需要一番努力才能实现。教职工在完成目标过程中势必会加强自身的学习与提高,加强协作与沟通,创造相互学习的氛围,形成团体意识和团队合作的精神,有助于打造紧密合作的学习型团队,提升高职院校的凝聚力。

三、目标管理的探索与实践

为了提升学校的办学质量,加强内涵建设,提高学校内部管理水平,向管理要效益,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浙江机电学院)从2005年开始探索并尝试学校目标管理。在实践过程中,浙江机电学院的目标管理分为目标确定、目标实施和目标考核三个阶段,构成一个管理周期,周期为一学年。围绕着目标管理,浙江机电学院进行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探索与实践。

(一)充分认识目标管理的意义,做好顶层设计

实施目标管理,需要全校充分认识和理解目标管理,教职工认同根据事业发展的需要,预设目标为工作导向,以完成目标的业绩和效果为评价标准,并将其绩效结果与部门和人员考核相挂钩。目标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在具体的目标设置中,一定要围绕目标管理的四个特性,一是目标的的预设性:以发展的眼光,战略的需要事先设定,自我加压,也体现行政工作的逐级负责制。二是工作导向性:组织最需要实现的目标就是目标管理体系的关键指标,也是主要的权重指标。三是目标结果导向性:以结果为主要评价依据,好坏主要看目标实现程度。四是目标的可检测性[4]:设置的目标内容是可以被衡量、考核的,同时实施目标管理,也需要有一个高效的目标管理领导机构。浙江机电学院成立了由校领导、有关职能处室负责人组成的目标管理领导小组,作为全校目标管理工作的领导机构,下设目标管理办公室。目标管理领导小组对全校目标管理进行顶层设计与控制,如目标管理体系的设计、评价标准的拟定、考核实施细则、考核结果应用等,具体操作与实施由目标管理办公室负责。

(二)全面设计学校目标管理体系的整体指标框架

1.学校目标设计。目标是目标管理的核心要素,管理目标的科学制定是实施目标管理的前提,直接关系到目标管理实施的效果[5]。浙江机电学院根据国家教育部、省教育厅和主管部门的年度工作要求、学校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及确定的战略发展规划和短期规划目标,制订学校年度总体发展目标,并以此作为各部门年度目标关键指标,进行分解下达,学校的年度目标分为突破性建设目标、推进性管理目标和基础目标。

2.部门目标系统模块的设计。以确定的学校目标为前提,结合各部门的工作职责和建设要求,设定二级学院和管理职能部门工作目标。二级学院和管理职能部门工作目标是学校目标管理体系的主体,目标管理领导小组对此高度重视,指标体系主要由一级指标、二级指标、目标考核观察点和权重等组成。学校将二级学院工作目标分为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学院建设与师资队伍建设、教学管理与教学质量、教学建设工作、科研与技术服务、学生工作、招生与就业、其他行政管理工作等8个模块,二级指标是由8个模块化解成29条,然后再根据各项指标完成难易或重要程度设定每项的权重,二级学院的目标评价权重为200分,其中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占20分、学院建设与师资队伍建设占20分、教学管理与教学质量占20分、教学建设工作占40分、科研与技术服务占20分、学生工作占30分、招生与就业占30分、其他行政管理工作占20分。学校将管理职能部门工作目标分为常规管理与服务工作、部门年度重点特色工作、部门参谋和信息工作、临时交办的工作4个模块。管理职能部门的目标评价权重为100分,其中常规管理与服务工作占50分、部门年度重点特色工作占30分、部门参谋和信息工作占10分、临时交办的工作占10分。在模块基础上再分类化解,设定目标,列出任务,分解责任,给出测评方式,使目标管理系统化,使执行者从接受任务、完成任务到评价任务一目了然。

3.个人目标的设计。个人目标由部门领导围绕实现部门目标与教职员工个人沟通后共同确定,是一个将部门目标分解到个人的过程。对于二级学院来说,二级学院负责人将二级学院目标再进一步向下分解为教研室、教师个人目标;对于管理职能部门来说,职能部门负责人将部门目标再进一步向下分解为个人目标。这个分解的过程是在平等尊重的前提下让教职员工参与自己目标的拟订,获得每个员工具体量化、便于考核的个人目标,个人目标根据实际情况因人而异,但要做到部门目标与个人目标相协调和相统一。

(三)科学合理的目标考核内涵设定

考核内涵的设计,这是目标管理的关键环节,也是目标管理最难的环节。目标考核内涵设计的途径是将目标量化,目标量化有利于对组织活动加以控制,对组织完成目标进行考评。为此我们在目标考核内涵设置上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简洁明确,体现关键指标与学校目标的关联度;二是内涵可衡量,可检测评价;三是目标内涵有挑战性,符合“狼性”哲学,100%的能力就要设置110%-120%的目标;四是切合实际,根据部门发展现状,提出不同的达到目标要求内涵。在定性和定量不同指标内涵上,定性指标内涵要求尽可能做到细化,有明确的完成描述,有可检测点,使定性评价科学合理;定量指标要求有明确完成量的要求。在目标内涵拟订职责上,采用职能负责制,具体为目标管理办公室分解学校目标,管理职能部门分解职能目标,下达形成二级学院主要目标内涵;管理职能部门的主要目标内涵由目标管理办公室下达,主管校领导审核确定。在目标内涵拟订程序上,采用二下二上原则,通过下达和部门自报等形式,相互沟通,相互讨论,共同形成目标内涵指标。最后学校目标管理办公室制定工作目标责任书,年初与每个二级学院、管理职能部门签订工作目标责任书,下达目标考核内涵。

(四)目标管理的过程控制

目标管理是一项全过程管理,也是一项精细化管理。学校不仅关注目标结果,也关注目标实现的过程和努力程度[6]。浙江机电学院注重过程的信息管理,建立起工作目标实施与检查、督促和反馈制度,监控目标管理运行状况、跟踪目标任务的完成情况。各部门根据部门职能建立由专人负责记录统计部门工作创新业绩和工作目标完成业绩并上报目标管理办公室,包括各部门月度工作完成情况、平时的工作创新业绩等;目标管理办公室负责审定和记载各部门每月的部门工作业绩和教学差错、事故及行政差错、事故等资料,并于每月在中层干部工作例会上通报。每半年对各部门工作目标完成情况作一阶段性检查,并有目的、有导向性地通报结果,起到提醒和警示作用,强化目标管理的过程控制。

(五)目标管理的绩效考核

目标绩效考核是目标管理的重要环节,是目标管理生命力所在,否则目标管理就失去意义。首先,在设置目标的同时就明确绩效评价标准和考核办法,让被考核者事先就明白我要干什么、干到什么程度以及获得什么评价。定量指标用数量、质量指标去评价,根据权重,标准拟定部门确定每项的评价标准,并量化每项指标,按目标完成量与目标要求量的比例计算得分;定性指标用特色的做法,创新项目去评价,赋予不同的分值,按分项目目标完成程度不同计分,评价结果分A、B、C、D四个等级,A级得分在90-100分,B级得分在70-89分,C级得分在60-69分,D级得分在60分以下。其次,建立起年度部门自评和管理职能部门考评制度。年终,二级学院对照工作目标责任书,进行分项自评,并提交自评报告、自评得分和奖分扣分及奖扣理由。按照谁拟订目标谁考评的原则,目标和评价标准拟定部门根据先前设定的标准、掌握的工作业绩材料和二级学院的自评报告进行考核打分,得出分管子目标的二级学院工作目标得分和奖扣分,然后由学校目标考核工作小组进行复核评审。管理职能部门的考核由校领导及有关目标和评价标准拟定部门根据其提交的自评报告、自评得分和奖分扣分及奖扣理由,得出管理职能部门工作目标得分和奖扣分,各部门目标考评得分汇总后反馈给各部门听取意见。最后,由校长办公会议确定各部门工作目标实际得分,并进行公示。

四、目标管理考核结果的应用与成效

目标管理只有进行严格的奖惩兑现,才能保证管理的权威性,才能使考核深入有效地持续开展,形成良性循环[7]。浙江机电学院将考核结果作为部门年度考核奖发放和优胜部门的评比依据,作为部门业绩按比例计入中层干部考核,也作为二级学院经费下一年度切块额的依据。对目标中的重大项目,在给予目标考核记分的同时,还设立单独专项奖,如各类技能比赛、各类教学成果奖等;对各部门完成工作目标外的重大项目和创新项目实施目标考核奖励分制度,年终各部门申报,学院审核确定奖励分额。

多年来,浙江机电学院一边探索一边实践目标管理,收效显著。目标管理实践表明:“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得以贯彻,教职员工的目标意识得以强化,从根本上改变了学校传统管理中“分工难合作,权责难统一,奖惩难把握”的不良局面,形成了全员参与、全员重视和上下互动的良好局面。对于学校而言,目标管理使整个学校的工作中心突出、工作重点明确、工作职能强化,变被动管理为主动管理,提高了学校管理水平和管理效能,使学校走上了跨越式发展轨道;对于二级学院和管理职能部门而言,目标管理使责、权、利相统一的管理重心下移,二级学院和管理职能部门获得更多的人事、财务、奖惩等方面的自,管理路径得以规范,团队建设工作更加顺畅,管理更加优化;对于教职员工个人而言,目标管理使教职工能从学校设立的目标中看到自己的利益,工作责任心、主动性和自我管理意识增强,实现计划的能力不断提高。由于目标管理的累积效应,浙江机电学院已成为浙江省先进制造业紧缺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浙江省职教师资培训基地、教育部全国重点建设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培训基地、教育部53所“国家高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项目”院校之一、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学校的总体办学水平和办学实力迈上新台阶,为学校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但目标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在实践中还需要不断研究探索,注意保持目标与变化的外部环境之间的平衡,做到与时俱进、动态修正完善,使学校目标管理体系的制定、实施与修订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闭环系统。

参考文献:

[1][2][4]彼得・德鲁克.管理的实践[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52-73.

[3]唐彦儒.高职院校目标管理初探[J].成人教育,2009(7):76-77.

[5]董泽芳,等.关于75所高校目标管理实施现状的调查[J].高教发展与评估,2009(3):15-19.

[6]马红苗.高职院校目标管理机制构建研究[J].企业研究,2013(12):183-184.

[7]石长林.学校目标管理论纲[J].教学与管理,2014(9):16-19.

上一篇:应用型高校经管类专业实训实践校企耦合评价体... 下一篇:湖北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的基础与策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