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诚信博弈分析

时间:2022-08-22 07:45:37

会计诚信博弈分析

摘要:近几年来会计信息严重失真给我国证券市场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但这并不是我国所特有的,会计诚信缺失是一个国际性的难题。但会计提供的信息仍是政府、和单位对经济形式进行分析、判断以及制订决策的重要依据。

关键词:会计诚信;博弈;分析

博弈理论是进行会计诚信分析的重要理论,是研究决策主体的行为发生直接相互作用时候的决策以及这种决策的均衡问题的。博弈理论是建立在"个人理性最大化"这一基本前提之上,将两个或多个决策主体(博弈方)之间的互动关系语义模型化。例如一个人或一个企业的选择受到其他人、其他企业选择的影响,而且反过来影响到其他人、其他企业选择时的决策问题和均衡问题。在经济学越来越重视个体的研究、信息的研究,人与人关系的研究,尤其是人与人之间相互影响和作用的研究的今天,博弈理论已经成为一种主流经济学。它假设任一决策主体的行为是以实现自身效用最大化为目标,除此之外不会考虑其他决策主体利益或社会整体利益。在这一基础之上,博弈理论将决策主体的互动关系置于存在不确定性以及信息不对称背景之下,每一决策主体除需面对自然随机状态产生的不确定性外,还需面对其他决策主体行为的不确定。每一决策主体的行为选择往往取决于其他决策主体所采取行为的合理预期。博弈理论研究的决策问题实质是决策主体之间的决策相互影响、相互对抗而达成均衡决策的问题。博弈理论已越来越多地被运用在研究会计问题方面。

一、政府与单位之间的博弈

政府作为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往往依据会计信息来进行宏观经济调控和课征企业税收。在宏观经济调控方面,不同层次的政府,对会计信息真实性的需求是不一致的。中央政府以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为重任,他为了在宏观经济调控方面取得出色的成绩,当然需要企业提供真实的会计信息。而地方政府或一些部门虽然担负着发展本地区或本部门经济的重任,但在"官本位"的思想下,他们往往也考虑个人的业绩与升迁。虽然在企业经济效益不好时,他们往往希望企业不要往自己脸上抹黑,往自己脸上抹粉则有可能受到认可和欢迎。"官本位"思想使得政府这一会计信息的使用者看上去好像是需要真实的会计信息,但在有的情况下往往需要的却是虚假的会计信息,因而造成会计诚信缺失现象普遍存在。再看政府在课税时又是怎么利用会计信息的。政府每年制定一个税收的增长计划,而且这一计划时必须完成的,为完成税收计划,必须将计划一级一级向下分配。政府在制定税收计划时会考虑实际的经济状况,但在各级税务部门制定税收计划时往往不会考虑企业实际的经济效益。为完成计划,没有实现的收入要征税,没有利润也要征收所得税,他们很少会真正去关注单位的会计信息,而只关心计划如何完成。在这种情况下,会计信息的真假似乎与纳税无关。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在政府这一会计信息使用者与单位之间的博弈中,由于政府对真实的会计信息的使用效用较小,博弈的均衡取决于企业的效用函数,当然在大多数情况下,博弈的均衡是单位提供虚假会计信息。

二、单位负责人与会计人员之间的博弈

单位负责人有着自己的利益驱动,例如,他们要保住自己的职位,要追求个人良好的业绩,以谋取较多的奖金,以谋取更高的职位等等。同时在现实情况下,许多单位负责人并不理解他们所肩负的会计责任,即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合法和完整,保证会计报表充分披露 有关信息。其中原因很多,既有监管不力,处罚不严的原因,也有这些单位负责人个人观念和意识上的原因。于是,一些单位负责人出于某种目的的考虑,在需要虚假的会计信息时,就指使会计人员作假了,这就演变为单位负责人和会计人员之间的博弈了。这里的会计人员,既包括会计机构的负责人,也包括具体的会计工作人员,他们也有着自己的利益驱动,他们需要保住自己的工作,希望获得较高的福利待遇,也希望得到晋升。此外尽管提供的会计信息由会计人员编制,并且在上面签字盖章,但由于种种原因,他们中的许多人对自己所肩负的责任并不是十分清楚,纵然了解自己所负有的责任,但因为许多会计人员在作假却没有受到任何处罚的现实下,也对他们自己的责任不以为然了。为了描述单位负责人与会计人员之间的博弈,做出如下假定:假定单位负责人对提供真实会计信息的效用为R1,提供虚假会计信息的效用为R2,因提供虚假会计信息的责任为P;假定会计人员对提供真实会计信息的效用为W1,提供虚假会计信息的效用为W2,因提供虚假会计信息的责任为Z。

对单位负责人来说,当R2-P>R1时,其最优战略为提供虚假会计信息,当R2-PW1时,其最优战略为提供虚假会计信息,当W2-ZR1时且W2-Z>W1时,该的纳什均衡为(虚假,虚假),在这一均衡下,双方没有动力去改变自己的行为。要改变这一均衡,必须修改均衡的条件,也就是使得R2-P

三、监管部门与单位之间的博弈

在研究监管部门与单位之间的博弈之前,首先要了解政府人的目标与企业人的目标。企业人的目标应该是使自身的效用最大,因而要降低低报利润,减少成本。他们一方面操纵账目,另一方面又不断进行资本的侵蚀。而中央人为追求自身效用的最大化,需要加强监管,以提高国家受益,降低资本侵蚀。然而,中央人对单位的监管是由监管部门的政府官员来完成的。政府官员,也是理性的经济人,他们可能在利益的诱惑下失职。企业人为实现自身效用最大化,便通过行贿等手段,与政府官员展开一场博弈。

监管部门对单位的财务状况进行监管时往往又会出现西方组织理论所描述的这种倾向,即在行使自由裁量权时,行政机关乃至整个官僚系统都有谋求部门私利的倾向。这里引用蔡文海在信报财经月刊上发表的《中国证券欺诈屡禁不止的成因》中就中国证监会在防范证券欺诈中的部门利益所做的描述(在证券市场上,提供虚假的会计信息属于证券欺诈的一种),"对它来说,过于热心地打击欺诈对它可能没有好处。得罪人不说,抓得愈多 ,说明证券市场问题成堆,这有损其部门形象。不过,不抓也不行,这与群众对证券市场秩序紊乱的感觉有出入因此从自身利益出发,证监会对欺诈活动有所动作,但不会走过头。这就是为什么证监会的高层人士喜欢说证券市场的主流是健康的原因。行政机构谨小慎微,害怕承担风险而且老想保护自己免受外界批评,中外皆然。一个商业欺诈问题专家就曾说过‘在英国,大张旗鼓地侦破欺诈案件政治上没有好处'。考虑到证券欺诈行为具有隐蔽性,犯罪人行为难以取证,难以界定,监管部门谨小慎微的态度就不足为奇了。"

作者单位:李祥利 河北农业大学财务处

张亮 河北农业大学人事处

参考文献:

[1]张维迎.博弈论和信息经济学[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135-233.

[2]杨雄胜.会计诚信问题的理性思考[J].会计研究,2005,(12):122.

上一篇:再论新企业会计准则 下一篇:论民事执行中债权凭证的制度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