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社会责任与利益相关者治理探讨

时间:2022-08-22 02:23:20

企业社会责任与利益相关者治理探讨

【关键词】利益相关者理论以利益相关者理论为基础,倡导利益相关者的共同治理。本文从企业社会责任的角度出发,分析利益相关者治理结构,并得出结论上市公司治理目标是基于企业社会责任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最大化。

【摘 要】公司治理;社会责任;利益相关者

一、引言

在古典经济学中,亚当・斯密提出了“看不见的手”的理论,认为个人在实现效益最大的过程中,会促使社会实现帕累托最优。公司在实现股东利益最大化的同时,也可以实现社会效益最大化。但是这其中隐含这样的假设:存在一个有效反映信息的自由竞争市场。这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存在。

公司治理是为了实现谁的利益,学术界一直存在争议。目前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是为实现股东价值最大化;另一种观点是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最大化。在公司治理中,由于股东作为出资人,在公司成立初期和经营过程中提供了大部分资金来源并承担了主要的风险,企业把股东利益最大化作为企业目标无可厚非。但是企业作为一个社会组织存在着,它的经营发展离不开所在社会环境。在这个环境下,该企业与相关利益主体有着各种联系。如果企业只是把股东个体利益放在首位,无视其他利益者的利益,就容易产生负的社会效益。短期来看,可能增加了股东财富;但从长期看,通过损害社会利益的方式往往会影响企业的长远发展。如果政府相关监管部门也会对企业的行为采取惩罚措施;在社会舆论之下,企业的信誉和形象会受到重创,这会给企业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所以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必须要考虑利益相关者的利益。

二、企业社会责任与利益相关者的治理

20世纪七八十年代,经营环境的变化使得个人和群体日益受到企业经营行为的影响,企业成为了“社会的企业”。利益相关者理论为企业责任问题提供的理论框架,并且这一框架明确了企业责任是建立在实现其他利益相关者利益上的。公司治理主体需要从股东扩大到以股东为主的各利益相关者,并且除股东外的其他利益相关者对公司制衡力量越来越重要。公司利益相关者主要包括:出资人(股东)、经营者、员工、供应商和经销商、债权人、客户、政府、社区居民等。将利益相关者的治理结构分为内层、中间层和外层,每一层次所负责的工作和承担的社会责任不同,在公司治理中发挥着各自的作用。利益相关者治理的分解图如下:

2.1内层治理

股东把责任权限委托给经营者,经营者对股东负有责任。经营者必须定期向资产提供者报告他们对受托资产的经营状况以及经营结果,以反映他们对股东所负受托经管责任的完成情况。由于股东对公司的经营状况不如经营者了解,这种关系就产生了问题。人(经营者)利用委托人(公司)授权谋取个人利益,使股东的最大利益难以实现。

根据理论,解决股东与经营者之间矛盾的最好方法是建立激励和约束经营者的长期契约或合约,通过契约关系对人行为进行密切监督,以便约束人那些有悖于委托人利益的活动。除监督机制外,还可以采取激励机制解决目标偏离问题。除此之外,控制权市场和经理人市场的存在,增加了经营者因并购或其他原因被替换的可能。迫于自身价值和声誉的压力,经营者必须恪守职责,努力工作。

2.2中间层治理

公司对员工、债权人、供应商负有责任,这些权益主体作为公司专业资源的使用者,与公司之间是一种契约关系。员工位于企业组织的内部,不可避免要承担投资风险特别是与“人力成本”投资相关风险。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源变的越来越可贵,员工参与公司治理是必要的。债权人作为企业融资的重要来源,拥有对企业还本付息的要求,为了降低风险,需要对企业进行监控。供应商是公司生产经营所需要生产资料供应者,与公司的生产经营所需要生产资料的提供者,与公司的命运息息相关。公司在持续经营中,必须要维护供应商的利益。

2.3外层治理

当把公司治理的权益主体从股东进一步扩大到其他利益相关者,公司治理的外延也将大,这一过程也是公司的社会责任得到强化的过程。公司财富的增加,不仅仅是股东以及经营者的贡献,掌握公司关键性资源的中间层,社区、政府乃至竞争者都与公司形成了长期的关系,正是这种长期关系使得这些权益主体在某种程度上都成为公司财富的创造者。

尤其在当今社会,环境问题和可持续发展问题日益突出。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必须要重视环境,走生态文明的道路。企业想要持续发展,建设百年企业,不能只是关注企业自身的效益增长,要制定长远发展目标。因此,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意味着公平对待社会各个群体,这些群体的经济状况与公司经营状况和公司价值是密切相关的。

三、总结

企业是一个盈利组织,其目的是实现长期可持续的发展。无论是实现股东价值最大化还是实现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最大化,都不能忽视企业作为社会组织存在的价值,最终是要为这个目标服务。公司治理是企业社会责任得以实施的重要途径;社会责任能够推动公司治理有效改善与良性发展。公司治理与社会责任相辅相成,紧密相连。公司治理必须承担社会责任,承担起社会责任才能实现有效的治理。

社会责任是公司治理层次的核心特征,随着公司治理的外延的扩大,企业都必须重视利益相关者的作用、承担社会责任。因而企业最终治理目标是基于企业社会责任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最大化。

【参考文献】

[1]张维迎.产权、激励与公司治理[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

[2]王阳.基于社会责任的公司治理模式重塑[J].西北师人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

[3]吕立伟.企业税收保值信息披露与社会责任履行的实证分析[J].财会通讯(学术版),2006(8).

[4]高汉祥,郑济孝.公司治理与企业社会责任:同源、分流与融合[J].会计研究,2010(6).

[5]孙继荣.ISO 26000――社会责任发展的里程碑和新起点[J].WTO经济导刊,2010(10).

上一篇:新媒体传播研究综述 下一篇:天麻头风灵胶囊的质量标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