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对人体肥胖的影响

时间:2022-08-22 01:43:40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对人体肥胖的影响

摘要:本文就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对人体肥胖的影响方面进行介绍和分析,给出了肥胖症的定义以及发病机制,并具体介绍了双酚A、4-壬基酚、辛基酚、己烯雌酚、邻苯二甲酸酯、多氯联苯、三丁基锡、重金属、染料木素等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的来源以及对人体肥胖的引发机制。

关键词:环境内分泌干扰物;肥胖;胰岛素;脂肪。

中图分类号:Q954.55文献标识码: A

1 肥胖的定义

肥胖是体内脂肪,尤其是甘油三酯(三酰甘油)积聚过多而导致的一种状态。通常由于食物摄入过多或机体代谢的改变而导致体内脂肪积聚过多,造成体重过度增长。肥胖症的内因为人体内在因素使脂肪代谢紊乱而致肥胖,其发病机制与遗传因素、神经精神因素、高胰岛素血症、褐色脂肪组织异常等有关。

2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促进人体肥胖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enviromental endocrine dis.ruptors,EEDs)是指干扰生物体内维持内稳态及调节生殖、发育过程的天然激素的合成、释放、运输、代谢、结合、以及消除等作用的外源性物质。20世纪90年代以来,许多的研究资料表明,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已成为生物学、医学、环境科学、毒理学等多领域研究的热点和前沿课题之一。

3 几种对人体肥胖产生影响的环境内分泌干扰物

3.1双酚A

双酚A(Bisphenol A,BPA) 是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它是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工业化合物之一。长期暴露BPA中可对机体多系统器官产生不良影响,包括生殖、发育、神经、内分泌等,其中与肥胖的关系尤其受到关注。BPA可能通过促进甘油三酯的聚集和脂肪细胞分化,影响脂肪细胞内分泌功能和血糖、胰岛素代谢,促进了肥胖的发生发展。

3.2 4-壬基酚

目前,4-壬基酚(4一nonylphenol,4一NP)已广泛地存在地表水中。近年来,4-NP已被证实能够与雌激素受体结合,产生雌激素活性,是典型的环境内分泌干扰物。4一NP可刺激已分化的脂肪细胞增生,从而导致肥胖的发生。

3.3 辛基酚

辛基酚(Octylphenol)属于烷基酚的一种,主要消费领域集中在橡胶助剂、抽溶性辛基酚醛树脂、非离子表面活性剂辛基酚聚氧乙烯醚以及辛基酚亚磷酸酯等抗氧剂。

对3T3-L1脂肪细胞的研究发现, 辛基酚可以上调抗性基因的表达, 从而影响胰岛素抵抗性并减少脂肪细胞的分化。辛基酚处理的雄性大鼠, 血清葡萄糖水平升高(Lee et al. 2008)。

3.4 己烯雌酚

己烯雌酚(Diethylstilbestrol,DES),为人工合成的非甾体类雌激素物质,女性使用的丰乳霜、丰乳膏大多含有雌激素,主要是DES;在一些不太合格的禽蛋食物中,DES检出率是比较高的。

DES能扰乱细胞核受体信号,改变脂肪细胞的增生、分化,影响全身性脂肪自稳调节和脂肪的分布,导致肥胖。Newbold发现在小鼠产前或新生期给予低剂量的DES和​体重增加、肥胖相关基因表达改变、以及激素水平改变有关 (Newbold 2010)。DES暴露可以增加血清瘦素和甘油三酯的水平, 并改变多个加与脂肪分布的基因表达(Newbold et al. 2007)。队列研究尚未确定暴露于DES的母亲、或她们的孩子在子宫内暴露于DES​后肥胖发生率是否增高, 但是已经发现这种化合物在其他健康效应方面可以影响几代人, 例如女性子宫颈癌和男性泌尿生殖系统畸形(Palmer et al. 2009; Troisi et al. 2007)。

3.5 邻苯二甲酸酯

邻苯二甲酸酯(phthalic acid ester,PAE)是一种通过工业蒸馏获得的化合物,它被普遍应用于玩具、食品包装材料、医用血袋和胶管、乙烯地板、清洁剂、油等数百种产品中。

PAE能产生“化学热量”,被人体吸收后,会影响内分泌系统并损害激素分泌,从而导致肥胖。

3.6 多氯联苯

多氯联苯(Polychorinated biphenyls,PCB),是人工合成的有机物,在工业上用作热载体、绝缘油和油等。

PCB在机体内有很强的蓄积性,并通过食物链逐渐被富集。PCB可通过哺乳动物的胃肠道、肺和皮肤很好地被吸收。母体中的PCB能通过胎盘转移到胎儿体内,而且胎儿肝和肾中的PCB含量往往高于母体相同组织中的含量。

3.7 三丁基锡

三丁基锡(TBT)普遍存在于各种工业原料中。近日,刊登在国际杂志Environmental Health Perspectives上的一篇研究报告揭示,将怀孕小鼠暴露于低剂量的化学物质TBT中可以导致其后代表现出肥胖的症状。还有另外的实验:将幼龄非洲爪蟾(Xenopus laevis)置于浓度分别为50和100ng/L的氯化三丁基锡溶液中暴露3个月,结果发现TBT能够引起非洲爪蟾体重和脂肪重量的增加,造成肝脏脂肪的积累。同理,如果TBT进入人体,就会刺激人体内脂肪細胞增加,造成肥胖。

3.8 重金属

相对密度在4.5g/cm3以上的金属,称作重金属。实验研究证明,镉能诱导大鼠脂肪细胞的脂肪生成。铜则是许多禽畜生长的必需元素,但已有研究发现肥胖者血铜水平高于正常值。

3.9 染料木素

染料木素(Genistein )主要用于抗肿瘤、抗真菌、降血脂等。

对小鼠的研究发现, 植物雌激素染料木黄酮在低剂量而非高剂量时, 可以影响脂肪相关因子的基因表达, 包括对磷脂酶A2组7基因和磷脂转移蛋白基因的诱导(Penza et al. 2006)。

3.10 其他

在啮齿动物研究中, 有证据显示邻苯二甲酸二异通过PPAR途径对肥胖产生影响(Boberg et al. 2008), 但是其他邻苯二甲酸盐的证据则不太一致(Casals-Ca​sas et al. 2008; Feige et al. 2010)。对于其他化学物质如PPAR激动剂全氟辛酸(perfluorooctanoic acid, PFOA),虽然有一些证据表明PFOA的职业暴​露者的糖尿病发生率较高(Lundin et al. 2009), 但是一项大规模的流行病学横断面研究并没有观察到PFOA水平和II型糖尿病或空腹血​糖水平之间的关系(MacNeil et al. 2009)。啮齿动物研究表明, PFOA可以在哺乳期间从母体传给幼仔(Fenton et al. 2009), 也有一些证据表明PFOA是小鼠的一种发育期致肥因子(Hines et al. 2009), 但对大鼠的研究并没有发现幼年期的PFOA暴露对血浆胰岛素或瘦素水平产生影响(Bo​berg et al. 2008)。

展望

肥胖产生于基因、行为以及环境因素的交互作用,其中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的影响近期备受关注。目前关于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对人体肥胖的影响的还处于初步阶段,人体试验和流行病学研究还十分欠缺。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到底在多大程度上影响着肥胖症的流行?人体受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影响后如何恢复健康?动物实验研究的结论能否外推及人类?这些问题都需要通过进一步研究才能得出答案。

参考文献:

1 倪青;姜山.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对肥胖症发病的影响. 医学研究杂志.2010年12月第39卷第12期

2 李岚;施卫星;陈枢青.环境污染物内媾露与儿童肥胖发生发展的关系[J].闷外医学p生学分册。2009,36(1):41—46

3 汪轶颖;傅华.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成人超重问题探讨[ J].环境呵职业医学,2009,26(1):34—39

4 孙庆峰;余刚;刘希涛. 4-壬基酚臭氧氧化中雌激素活性变化的影响因素. 中国环境科学 2006,26(6):689-692

5 郭素珍;钱丽娟;刘青坡;施华宏. 三丁基锡对非洲爪蟾的肥胖激素效应. 环境与健康杂志.2009年 第2期

6 王晶. 环境雌激素双酚A与肥胖关系的研究进展. 国际儿科学杂志ISTIC.2011年第3期

7 冯勤;李志. 肥胖的成因、相关疾病及减肥[J]. 医学与哲学(临床决策论坛版),2006年05期

8 Grtin F,Blumberg B.Perturbed nuclear receptor signaling by environmental obesogens as, emerging factors in the obesity crisis[J].Rev Endocr Metab Disord。2007.8:161~171

9Gran F,Blumberg B.Environmental obesogens:organotins and endo—crine disruption via nuclear receptor signaling[J].Endocrinology,2006,147(6):50一55

10Newbold RR,Padilla—Banks E,Snyder RJ.et a1.Developmental ex—posure to endocrine disruptors and the obesity epidemic[J].Reprod Toxic01.2007.23(3):290—296

11Lee DH,Lee IK,Porta M,et a1.Relationship between serum concentra—tions of 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ants and the prevalence of metabolic syndrome among non—diabetic adults:results from the National Health and Nutrition Examination Survey 1 999—2002[J].Diabetolo—gia.2007,50:184l—1851

12Arseflescu V。Arsenesca RI.King V.Polychlorinated biphenyl一77 in—duces adipoeyte differentiation and proinflammatory adipokines and promotes obesity and atherosclerosis[J].Environ Health Perspect,2008。116(6):76I一768

13Grun F;Blumberg B Perturbed nuclear receptor signaling by environmental obesogens as emerging factors in the obesity crisis [外文期刊] 2007(02) doi:10.1007/s11154-007-9049-x

14Newbold RR Impact of environmental endocrine disrupting chemicals on the development of obesity 2010(03)

15Collins S Overview of clinical perspectives and mechanisms of obesity [外文期刊] 2005(07) doi:10.1002/bdra.20140

16Kang JH;Kondo F Bisphenol A in the surface water and freshwater snail collected from rivers around a secure landfill [外文期刊] 2006(01) doi:10.1007/s00128-005-0896-4

17Kang JH;Kondo F Bisphenol A degradation in seawater is different from that in river water [外文期刊] 2005(09) doi:10.1016/j.chemosphere.2005.01.058

18 Zhang X;Gao Y;Li Q Estrogenic compounds and estrogenicity in surface water,sediments,and organisms from Yundang Lagoon in Xiamen,China 2010

19Rudel RA;Brody JG;Spengler JD Identification of selected hormonally active agents and animal mammary carcinogens in commercial and residential air and dust samples 2001(04)

20He Y;Miao M;Wu C Occupational exposure levels of bisphenol A among Chinese workers [外文期刊] 2009(05) doi:10.1539/joh.O9006

21 Bolz U;Hagenmaier H;Korner W Phenolic xenoestrogens in surface water,sediments,and sewage sludge from Baden-Wurttemberg,southwest Germany [外文期刊] 2001(02) doi:10.1016/S0269-7491(01)00100-2

22Fent G;Hein WJ;Moendel MJ Fate of 14C-bisphenol A in soils [外文期刊] 2003(08) doi:10.1016/S0045-6535(03)00100-0

上一篇:火电工程建设安全管理经验交流 下一篇:高层建筑的消防电梯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