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数学课堂讨论 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时间:2022-08-22 04:48:14

加强数学课堂讨论 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这里要说的讨论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就课堂中的某些问题进行探讨,交换意见,以获取知识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改变了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使学生由被动接受变主动探索,由学会知识转变到会学知识,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笔者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也曾经就如何适当地进行讨论做了尝试,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适时、适度地加以运用,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以激发,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

一、创设情景讨论,帮助学生认清学习目的

每一节课的开头要想引人入胜,就要求教师设计一个理想的导入方式,创设一个有利于本节课内容的教学情景。教师的教学目标往往也是学生的学习目标,能使学生在新课开始就有一个明确的学习方向,具有亲切感,这既有利于教师有的放矢地组织教学,又有利于学生带着强烈的求知欲进入新知识的学习中。我们知道,数学的各个部分常与社会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在不同内容开始时可采用不同的实例让大家讨论,一方面是大家关心的话题,能激起学生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使学生迫切地想知道如何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例如,在有些概念的教学中,就可以从实际生活或大家较为熟悉的背景中编拟问题让同学讨论,逐渐引入概念。在高一新教材有关分段函数教学时,可以设计让学生讨论并计算出租车收费,电信收费,邮局寄信等问题,使学生乐于探究,易于接受。还可以讨论与国情有关的人口问题,与金融有关的银行利息问题,与新闻事件有关的电视大赛中奖问题等。

二、探究新课讨论,帮助学生掌握教学重点

数学知识的最大特点是系统性较强,旧知识是新知识的基础、准备,新知识是旧知识的延伸、拓展。许多新知识,学生能依赖旧知识迁移类推而得到解决,这时候展开讨论,不仅增强了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而且有助于学生全面理解和掌握新知识,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果安排这样的讨论,加强师生互动,使学生对讨论的内容清楚了,要求明确了,那么学生就能在讨论中真正做到有感而发,有话可说,同时,学生在与同学的合作学习、相互讨论中也进一步提高了思维能力。

三、巩固反思讨论,帮助学生强化所学知识

学生在探求知识的过程中,由于认知结构的不同,思维能力的差异,思考问题的广度、深度有别,因此对某一概念和结论往往产生不同的认识。这时,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讲道理、谈观点、说想法,让学生在分析、比较、争论中得出正确的结论,巩固所学知识,还要引导学生进行归纳、反思,着力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在训练中,教师要及时发现学生的各种错误,特别要将一些典型的、带有普遍性的错误提出来加以剖析,让大家一起参与讨论,分析原因,提出改正意见。在提高学生纠错能力的同时,从正反两方面加强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和思想方法的领悟。同时要注意发现学生思维的闪光点。

四、课堂小结讨论,帮助学生理解新知本质

课堂小结在教学中往往起着画龙点睛、提纲挈领的作用。它通常是一些概念、法则、思想方法以及运用知识时的注意点。课堂小结的方法很多,但有时可以让学生在互相讨论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课堂小结,理解新知的本质,使学生通过小结进一步提高自身认识。千万不能忽视“小结”这个环节,“小”中确实可以见“大”。让学生经过思考、整理、归纳、总结后进行小结有助于学生认清所学知识的本质,理清所学知识的脉络,使知识系统化,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归纳、概括的能力。这对教师而言,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授人以渔”。

五、独立作业后讨论,有助于提高思维能力

在学生独立完成作业后,也可组织学生自由讨论,提高学生分析、判断、推理的能力,在讨论中理解知识、巩固知识、深化知识。作为数学教师,每天除了繁重的上课任务以外,还必须面对大量的作业批改。很多人都在努力探索一条既不影响教学质量又能减轻负担的新路子。其最终结果,不是回到原来的老路,就是象征性的提出几个问题。在这个问题上,我的做法简单而有效:“2+1”模式,改定量结为弹性结。“2”指每次布置两道与当堂课有关的起巩固作用的基础题,基础题经过慎重选择,要求每个学生尽可能独立完成;“1”是指另外再布置一道有助于激发学生思维的相关题目,供大家讨论、研究,鼓励奇思妙想,鼓励一题多解,但不强求人人都做。通过这样的实践,我发现效果比较理想。这不仅从数量、难易程度上进行调控,使全体学生都能养成从容一致的作业心态。“2”能让教师及时掌握了解学生对当天知识的接受和消化情况;“1”既能让教师把握学生的思维层次,有助于教师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也能从学生智慧的火花中获益。安排这样的讨论,还能促进学生间的相互学习、合作学习,增强竞争意识,不断提高学习能力。

六、正确对待师生间讨论,帮助教学相长

在教学中,教师有时是有意制造讨论,促使学生在讨论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其讨论的主动权通常掌握在教师手里。但有时又不尽然,一旦遇到偶发问题或较大疑问,往往在学生与学生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会形成观点分歧的局面,这是教师始料未及的,这时怎么办?是强制学生服从自己,还是敷衍塞责被动应付。我认为两者都不可取,而应在这种分歧的基础上,让讨论完全而充分的展开,教师也可介入,不必回避。

总之,师生互动,加强讨论,课堂活跃是我们共同追求的目标。教师在课堂中应努力创设宽松的教学环境,积极鼓励,适度引导学生讨论,并给学生讨论的时间和空间,要提出讨论的内容和要求,培养他们的参与意识,使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但是,我们也要避免那种从“满堂灌”到“满堂论”的急转弯。大小问题都不佳的拿来讨论,你方坐下我站起,结果课堂是很活跃,但是可能存在的问题是学生思考的问题比较浅层,只注意局部小的问题,而忘记了问题的整体意义。甚至都不知道讨论了什么问题。这就需要教师独具匠心地设计、调控与引导。

(作者单位:江苏省阜宁中学)

上一篇:对用判别式求函数值域的思考 下一篇:小学语文教学在新教育形式下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