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危新生儿黄疸早期85例临床分析

时间:2022-08-22 04:18:25

高危新生儿黄疸早期85例临床分析

摘要 目的:探讨高危新生儿黄疸的原因、早期治疗干预,及对防止胆红素脑病发生所起的作用。方法:将近年来85例新生儿黄疸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分析。结论:对高危新生儿黄疸尽早监测和治疗,可减少核黄疸的发生,从而提高高危新生儿的生存质量。

关键词 高危新生儿黄疸,早产儿胆红素脑病

资料与方法

本组85例黄疸患儿均为我院产科出生的新生儿,足月儿48例、早产儿37例;自然分娩34例,剖宫产51例,其中产钳助娩13例。原发病包括新生儿窒息16例,胎儿宫内感染25例,吸入性肺炎18例,肺透明膜病8例,颅内出血及头颅血肿15例,ABO溶血症3例。

方法①积极治疗原发病:积极抗感染、常规应用VITK预防出血、保持呼吸畅通、维持机体内平衡等对症及辅助治疗。②治疗组新生儿出生后24~48小时内观察黄疸出现时间,使用经皮黄疸仪测量并记录前额及前胸胆红素,2次/日。同期随机选取65例正常新生儿为对照组,无干预措施。③治疗组给予人血白蛋白1 g/(kg・次)静脉输入,1次/日,连续2天;静脉营养1次/日;给予24~48小时蓝光照射;当血清胆红素测定>340 μ mol/L时给予换血治疗,其中利用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治疗3例。当经皮胆红素测定

结果

两组黄疸情况比较,两组黄疸出现的时间和胆红素峰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

讨论

新生儿窒息、缺氧、感染、溶血、早产一低体重、酸中毒、颅内出血等高危因素会使胆红素生成较多,因肝细胞摄取、结合、排泄胆红素的能力较差,肠肝循环增加而加重黄疸。核黄疸是胆红素对神经系统毒性作用的极严重表现,但更多是比较轻微的表现形式,常发生在以往认为是比较安全的血清胆红素水平(轻-中度高胆红素血症),表现为远期智力损伤、听力损害及神经系统异常。目前临床研究认为:脑脊液(CSF)中胆红素含量正常足月新生儿与未成熟儿和新生儿缺氧、酸中毒、感染和败血症等病理状态下差异有显著性。CSF中未结合胆红素(UCB)与血中UCB/白蛋白的比值(B/A)里正相关,与血中UCB无关,故治疗时应早期输入白蛋白,降低B/A比值,能起到防止胆红素脑病发生的作用。

早产儿由于肝功能不成熟,90%以上存在低蛋白血症,胎龄越小,黄疸越严重,故输入白蛋白可更好地预防核黄疸。丙种球蛋白进入体内可与体内的单核-巨嗜细胞的Fe受体结合起到封闭作用,从而阻止患儿RBC被破坏,减轻溶血。换血疗法是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最迅速的方法,尤其是重型母婴血型不合的溶血病。换血可及时换出抗体和致敏红细胞,减轻溶血,迅速降低血清胆红素浓度,防止胆红素脑病的发生。蓝光照射可引起核黄素缺乏而加重溶血,静脉营养可补充低体重儿营养,尤其是早产儿的能量、热卡及脂肪。

本组结果显示,高危新生儿黄疸出现时间明显早于正常新生儿,而血清胆红素高峰值也明显高于正常新生儿:经治疗后黄疸消退时间与正常对照组黄疸消退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因此,对高危新生儿黄疸尽早监测和治疗,可减少核黄疸的发生,从而提高高危新生儿的生存质量。

上一篇:颈心综合征26例临床分析 下一篇:脓毒症休克的诊断与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