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危新生儿的护理措施范文

时间:2023-12-04 17:27:04

高危新生儿的护理措施

高危新生儿的护理措施篇1

[关键词] NICU;护士;职业危害;职业防护

[中图分类号] R192.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2)08(a)-0182-02

NICU因专收治各类危急重症或多系统功能衰竭的新生儿,实施的又是无陪护管理制度,而且由于新生儿无论从生理还是心理上都属于特殊的群体,使得NICU的护理工作具有高强度、高压力。此外,NICU护士还要不可避免地接触患儿的血液、体液及排泄物、消毒隔离用的化学消毒剂、各种仪器工作及新生儿哭闹时所产生的噪音、陪护新生儿检查时所接受的放射线等多种有害的因子。因此,NICU的护士无形中也成为了职业危害的高危群体,若不注意个人的防护和适当的心理调节,就容易造成职业性损害,本文对NICU护士在工作中存在的职业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并探讨相应的防护措施。

1 危险因素

1.1 感染因素

新生儿在NICU住院期间,新生儿的一切治疗及生活护理都是由护士执行的,护士要经常接触到患儿的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甚至是血液,特别是在遇到一些危急、重症时,护士要立即对患儿进行抢救,如果这些新生儿有胎传的传染病,又因为时间的紧迫,尚未确诊,护士如果稍不注意,就容易成为疾病的传播媒介。任何一个在临床一线工作的护士,在执行医疗、护理活动过程中,难免有时会被针头、安瓿等锐器刺伤,而医院感染中最主要的是与锐器刺伤有关,其中最具威胁的感染性疾病是乙肝、丙肝和艾滋病,它们通过血液感染的概率最高[1]。

1.2 化学因素

NICU的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均不成熟,属于易感人群,容易导致内源性或外源性感染。为了防止交叉感染的发生,化学消毒剂被频繁的使用,消毒剂及器械消毒的浸泡液均有刺激性的气味及一定的腐蚀性,加上现代化NICU多为层流净化病室,四面无窗,持续长时间的工作得不到新鲜空气,护理工作人员在这种环境中操作易受到伤害。

1.3 噪音因素

WHO规定白天医院病区较理想的噪音强度为35~40 dB,达到50~60 dB则比较吵闹[2]。因为NICU里集中了各种监护仪和治疗仪器,其中层流装置是持续的噪音污染,其他的如心电监护、输液泵、呼吸机、吸痰机、温箱等仪器的报警声,还有患儿的哭闹声、声,这些噪音远远超过50~60 dB,再加上不良灯光(日光灯及蓝光灯)的相互刺激,还有频繁的夜班,NICU护士长时间在这高度紧张和高噪音的环境中,可影响内分泌、心血管和听力系统,出现头痛、头昏、失眠、烦躁、听力下降等,严重时可影响NICU护士的身心健康。

1.4 辐射因素

NICU患儿常因为病情危重,需要床边拍摄X线片,护士也因为患儿的病情危重不能离开,如常在无防备的情况下较频繁接触X线,容易造成伤害[3]。

1.5 心理因素

现在的小孩一般都是独生子女,家长都讲究优生优育,自己的孩子一旦出现健康的问题,全家人都非常紧张,无形中给NICU的护理人员带来一定的心理压力。加上NICU主要收治的是危急、重症的新生儿,患儿病情危重、变化快,随时都可能发生病情变化,而且NICU又是实行封闭式管理、无陪护制度,家属不能陪伴患儿、观察患儿,这就要求护士要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及应急能力,时刻保持高度集中精神的状态。NICU护理工作如此强度大、日夜轮班生活又无规律,使NICU护士心理压力极大,长期在这种环境下工作,护士容易出现心身耗竭综合征[4]。

2 防护措施

2.1 加强NICU护理人员院感知识的培训

NICU的护理人员应相对固定,定期组织学习NICU管理制度与操作规程、学习医院感染的基本知识,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和专业技术水平,使每位医护人员都要有慎独精神,自觉地遵守消毒隔离制度,在严格控制院内感染发生的同时能充分了解职业感染的危害性,并做好防护措施。

2.2 感染因素的防护

良好的操作行为是保证职业安全的重要环节。护士在执行各种操作前,应戴适当的防护用品:戴口罩、帽子、手套、穿隔离衣,普及一次性物品的使用,勤洗手,安全使用锐器,制定和完善避免锐器伤的防护措施,注意保护自身皮肤黏膜的完整性。

2.3 化学因素的防护

科室的化学消毒剂应按其使用说明合理使用,护士应熟悉掌握科室消毒液的配制方法、有效的浓度,消除浓度越大越好的思想,配制、使用消毒液时做好有效的防护措施;NICU室温保持在22~24℃,湿度保持在50%~60%为宜,并做好NICU室内的空气净化工作,室内中央空调的过滤网要每周清洗1次。

2.4 噪音因素的防护

规范NICU工作人员的言行、严格NICU的管理制度,自觉保持室内安静,避免在室内喧闹;各种仪器设制的报警音量调至适当的范围,及时巡视,减少不必要的噪音报警提示;层流装置的压缩机尽量靠地面放置,以缓冲机器工作时发出巨响,同时要定期检查、保养,保证层流装置能正常运行;勤巡视患儿,对于这些有需求时只会哭而不会说的特殊群体,应根据人的基本需要论及临床护理经验逐一解决。首先要满足患儿的生理需要,查看患儿是否因饥饿、尿湿、温箱温度过低或过高、或是因发热、腹胀之类的问题而哭闹,多数患儿经过满足其生理需求后都能转安静。其次是安全需要,尤其是日龄较大而且出生后就由家属带的患儿,这些患儿如果全身在温箱里,自己会觉得无依无靠,容易缺乏安全感,加上暂时由母乳喂养改为人工喂养,患儿不习惯奶嘴喂养,更加容易哭闹不安,要通过观察,细心喂养,同时给予患儿安抚,使其安静。

2.5 辐射因素的防护

如需床边拍X线时,可将患儿放在防X线的单间里,适当约束患儿,护士穿好防辐射衣,戴好防辐射帽,合理安排时间,避免短时间内大量接触X线。

2.6 心理因素的防护

NICU护士首先要有爱岗敬业的精神,不带消极的情绪上班,以增强护士的角色适应能力;注意劳逸结合,根据自己的工作特点,合理安排工作、学习和休息的时间,保证自身的身体健康;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氛围,营造和谐关系,并能懂得适当宣泄压力,以保持良好的身心状态[5-6]。

由上可见, NICU护士面临的职业危害因素较多,护士要有增强职业危害的防护意识,在实际操作中要强化相关安全操作行为,并懂得优化自身的职业心态,提高职业防护能力,在确保高效率的工作同时,也要注意自身的职业安全,保证自身的身心健康。

[参考文献]

[1] 刘小玲. 小儿手术室职业危害因素与防护措施[J]. 现代医院,2008,10(8):107.

[2] 陈维英. 基础护理学[M]. 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38.

[3] 任永华,梁立薇,江萍. 放射线作业人员心电图分析[J]. 海峡预防医学杂志,2001,10(7):42.

[4] 周郁秋. 护理心理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56.

[5] 肖英云,刘润霞. 基层医院护士的职业危害与防护[J]. 中国医药导刊,2008,10(8):1305-1306.

[6] 关艳华,赵明耀. 护士的职业危害与防护[J]. 中国医药科学,2011,1(22):36-39.

高危新生儿的护理措施篇2

关键词:基层医院;新生儿;病区医院感染;解决措施

新生儿是指胎儿从母体娩出并自脐带结扎起,到出生后28d的这段时间[1],因对母体外环境的不适应,加上新生儿免疫系统发育不成熟,抵抗能力低下,对于早产儿、低体重新生儿往往会使用暖箱、反复吸痰、侵入性操作等,大大增加了医院感染的风险。通常情况下,基层医院产科的母婴同室及新生儿病房的医院感染率较高,也使医院感染管理工作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故新生儿病房是基层医院感染的高危区,需引起临床医护人员高度关注。为降低基层医院新生儿医院感染率,医护人员必须加强感染管理与控制,积极探寻易感因素,完善相关防控措施,确保新生儿健康成长,降低新生儿死亡率、致残率。本文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500例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新生儿医院感染情况。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500例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男性287例,女性213例,年龄出生后10min~28d,平均(5.3±1.7)d。其中早产儿145例,足月儿325例,过期产儿30例;低体重新生儿89例。全部新生儿一般资料比较(P>0.05),存在临床可比意义。

1.2方法 对入选新生儿病区新生儿进行监测,建立新生儿健康档案,完善相关基础资料,包括性别、出生天数、住院天数、抗生素使用情况等[2],并要求监控管理人员详细观察并记录新生儿每天感染诊断情况,为临床疾病的诊断、治疗及预防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1.3统计学方法 将本组研究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在计算机上运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包作数据处理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组内差异经χ2检验,差异于P0.05无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新生儿病区医院感染情况分析 在本组500例入选新生儿中,有45例新生儿出现感染,感染率为9.00%。在45例感染患儿中,有14例发生下呼吸道感染,感染率为31.11%,12例上呼吸道感染,感染率为26.67%,13例皮肤感染,感染率为28.89%,4例口腔感染,感染率为8.89%,2例发生胃肠道感染,感染率为4.44%。

2.2不同疾病医院感染情况分析 在500例新生儿中,100例新生儿败血症,16例出现感染,感染率为16.00%;135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7例出现感染,感染率为5.19%;63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4例感染,感染率为6.35%;78例早产儿活力不足,9例发生感染,感染率为11.54%;75例新生儿肺炎,6例感染,感染率为8.00%;34例新生儿肠道病,2例感染,感染率为5.88%;15例新生儿颅内出血,感染1例,感染率为6.67%。

2.3医院感染危险因素 新生儿感染危险因素包括:住院天数、新生儿体重、侵入性操作、抗菌药物使用等,见表1。

3 讨论

3.1新生儿病区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分析

3.1.1医源性因素 由于新生儿抵抗力低下,通常病房会使用到缓箱、呼吸机、穿刺及反复吸痰等侵入性操作[3],医护人员卫生措施执行力低,为病原微生物侵入提供了条件。在本组研究中,呼吸机使用、胃管、静脉留置针感染率较高。医院部分保洁人员素质低,工作不负责,难以保证消毒效果,使新生儿医院感染率大大增加。

3.1.2感染管理意识低 基层医院医护人员缺乏医院感染防控知识,病区感染管理观念淡薄,增大了新生儿感染危险性,导致不必要的医患纠纷出现。部分基层医院经济投入少,医院领导及管理层将医院发展重点偏向于经济效益,放松了对医院感染的防控工作。多数基层医院未成立专门的感染管理部门,往往由科室自行负责;医院不重视感染专业人员学习和培训工作,导致医院病区感染专业人才队伍不稳定,难以发挥出管理职能。

3.1.3感染管理措施不到位 新生儿发育不成熟,对母体之外的环境比较陌生,若医院消毒、隔离、防控及手卫生执行不力不够,将大大增加新生儿感染风险。因医院感染管理制度不完善,医院感染管理业务水平和操作技术不熟练,部分临床医师接触检查患者时不洗手和消毒,这些均构成了医院感染防控的缺陷[4]。

3.2 新生儿病区感染防控与管理措施

3.2.1护理管理措施 ①加强学习和培训。加强新生儿医护人员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力度,进一步规范消毒隔离、无菌操作行为;②加强手卫生管理。加强六步洗手法,做到一人一巾一用一消毒[5],严格要求医护人员在治疗、护理工作前后执行手卫生措施。同时加强监督管理,定期抽查,提高医护人员洗手的依从性。

3.2.2完善管理制度 结合基层医院实际情况,完善医院感染质量检查评估制度,设立专门的感染管理组织,加强新生儿病区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以制度规范医务人员行为,降低感染风险。

3.2.3病区合理规划 新生儿病房应设立在医院清洁环境中,应保持通风、采光,室内地面及墙壁便于清洁消毒。同时,根据新生儿需求和医院发展特点,将不同功能室进行分区管理,如新生儿室、治疗室、母婴室、配奶室、隔离室、沐浴室、值班室等,并清晰地标志限制区、半限制区、通行区等[6],规避新生儿感染危险因素,降低新生儿感染率。

参考文献:

[1]徐莲香,徐康立,邓军霞,等.新生儿医院感染因素分析及控制措施[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20(7):937-938.

[2]廖丹,黄冠新,赖细芬,等.综合干预措施影响新生儿医院感染的效果分析[J].广西医学,2014,12(12):1830-1832.

[3]温娅丽,陆敏,杨树杰,等.孝感市基层医院新生儿病区医院感染管理现状与对策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23(11):2698-2700.

[4]夏芳,张小草,瞿源,等.新生儿病区医院感染的管理现状调查[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11(15):3872-3873,3889.

[5]胡海珍.基层医院新生儿医院感染的高危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12):52-53.

高危新生儿的护理措施篇3

【关键词】 新生儿窒息;复苏;临床护理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2-1051-01

新生儿窒息指的是胎儿宫内缺氧而发生窘迫或娩出过程发生的呼吸循环障碍,临床发生率约为5%-6%,这是导致新生儿死亡与伤残的重要原因之一[1]。凡是影响母体和胎儿之间血液、气体交换的因素,都可能引起胎儿宫内缺氧或宫内窘迫,出生后无呼吸,仅有心跳,继而引起一系列并发症,如呼吸衰竭等。临床主要通过窒息复苏辅以正确的护理措施进行抢救,成功抢救窒息儿,不仅能有效降低死亡率,还有利于提高新生儿生活质量[2]。现将我科新生儿窒息复苏与护理措施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8年1月――2010年12月期间我科收治的20例新生儿窒息病例为研究对象,所有入组患儿均符合“实用新生儿学”中窒息的诊断标准[3]。其中Apgar评分0-3分4例,Apgar评分4-7分16例;男性11例,女性9例;胎龄30-32周2例,32-36周3例,37-42周14例,42周以上1例;出生体重在1000-1500g之间2例,1501-2000g之间2例,2001-2499g之间2例,2500-4000g之间12例,4000g以上者2例;胎膜早破2例,剖腹产15例,阴道自然分娩3例;羊水清5例,羊水污染Ⅱ度8例,羊水污染Ⅲ度7例;妊娠高血压7例,妊娠并发心衰9例。

1.2 复苏及护理方法

1.2.1 复苏方法 复苏须护士与医生配合进行,分娩前准备好各种抢救器材及药品,新生儿娩出后迅速清除口、鼻腔及咽喉中的分泌物,触觉刺激新生儿呼吸,密切观察新生儿的呼吸和心跳情况,如果呼吸仍然不充分的立即给予气囊正压给氧,按压气囊频率40-60次分,6秒钟完成4次通气。氧流量5L分,按压与放松气囊的持续时间比为1:2;心率小于60次/分或者心跳停止者要迅速进行胸外心脏按压,定位:新生儿胸骨下13(两连线下方),按压深度为胸廓前后径的13,胸外按压与正压呼吸的比例为3:1,(频率:胸外按压90次分;正压呼吸30次分),30秒完成15个循环,直至患儿建立自主呼吸,恢复心跳为止;重症患儿果断进行气管插管正压给氧,有以下指证之一者即可采取气管插管:羊水、胎粪吸入者;极低体重儿;人工呼吸后仍然胸廓不张或紫绀者;需气管内给药者;重度窒息需人工呼吸或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者。经上述处理后仍无心跳呼吸的患儿可立即给予肾上腺素脐静脉注射,酸中毒者给予碳酸氢钠脐静脉注射等药物治疗,根据病情扩充血容量,但应注意严格控制药物剂量与给药途径,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及呼吸情况。标准复苏方案按A、B、C、D、E方案进行:A、建立通畅的气道;B、建立呼吸,进行正压人工通气;C、进行胸外心脏按压,维持循环;D、药物治疗[4]。

1.2.2 护理方法

1.2.2.1 保暖 新生儿由于体表面积相对较大容易散失热量,窒息患儿体温调节功能尤为不稳定,容易造成低体温,加重低氧血症、酸中毒及高碳酸血症,不利于复苏,因此治疗护理过程中应注意保暖,患儿娩出后迅速擦干皮肤,尽量减少散热,最好在远红外线辐射床上实施复苏,病情稳定后置暖箱中保暖,维持患儿肛温36.5℃-37℃。

1.2.2.2 呼吸管理 呼吸道分泌物多者及时给予吸痰,粘稠不易吸出时给予雾化吸入,辅以胸部理疗,保持呼吸道通畅;严格掌握用氧指征,缺氧症状一旦好转即可考虑降低氧浓度或停氧,避免长期吸入高浓度氧气;呼吸机治疗的患儿,注意鼻塞或气管导管的固定,操作中避免牵拉气管导管,以免松脱或损伤气管粘膜。

1.2.2.3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新生儿窒息会损伤多个器官功能并导致相关并发症,复苏成功后还可能发生低血糖、脑水肿、肾功能损伤、抽搐、电解质紊乱以及酸碱失衡等并发症。护理上要严密观察患儿病情变化,注意监护生命体征、尿量、哭声变化、皮肤颜色和有无神经系统症状等,注意喂养、大小便情况,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1.2.2.4 预防感染 由于新生儿免疫力低下,因此,护理过程中必须采取保护性隔离措施,医护人员接触患儿必须戴口罩、洗手或手消毒,加强基础护理,特别注意做好新生儿口腔、脐部、臀部护理,减少探视,避免交叉感染。

1.2.2.5 康复干预 尽早给予动作训练和感知觉刺激,早期康复干预,定期随访。

1.2.2.6 健康教育 安抚家长,耐心细致解答病情,估计预后;介绍有关医学基础知识,减轻家长焦虑、恐惧心理,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指导家长居家照顾及早期康复干预的方法,促进患儿早日康复[5]。

2 结 果

20例窒息新生儿实施标准复苏方案复苏和正确的护理措施,除病情危重家属放弃治疗1例(5.00%)外,其余出院后经过2年的康复治疗、随访,其中大脑发育正常16例(80.00%),大脑发育落后2例(10.00%),脑瘫1例(5.00%)。

3 讨 论

缺氧是新生儿窒息的主要原因,窒息可损伤全身各个系统的正常功能,新生儿复苏及临床护理是成功抢救窒息新生儿的关键[6]。首先,孕期要做好产前检查和产时监护,对于合并妊娠并发症的高危产妇进行有效的干预治疗[7]。其次,医院内部要加强产科、儿科的工作配合[8],对高危产妇要给予特别护理,产前做好复苏准备,一旦发生新生儿窒息及时给予有效的抢救措施,保持呼吸道畅通,迅速清吸鼻腔、口腔分泌物,防止咽后壁受损而使迷走神经反射性兴奋导致心律减慢、呼吸抑制[9]。本组入选窒息新生儿经过复苏抢救以及有效的护理配合后20例窒息新生儿除病情危重家属放弃治疗1例(5.00%)外,其余出院后经过2年的康复治疗、随访,其中大脑发育正常16例(80.00%),大脑发育落后2例(10.00%),脑瘫1例(5.00%)。综上所述,及时实施正确有效的复苏手法及护理配合是成功抢救窒息新生儿的关键,护理过程中要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保暖、严密观察病情变化、预防感染,积极采取措施预防相关并发症的发生,以期在最短时间内恢复窒息新生儿的呼吸功能,降低死亡率,同时关注康复干预及健康教育,定期随访,减少新生儿脑损伤的发生,降低伤残儿的发生率,提高人口素质。

参考文献

[1] 张宝华.新生儿重症监护室院内感染的防治与护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9,6(11):73-74.

[2] 姜敬,计承侠,董传莉.新生儿窒息复苏后的护理体会[J].实用全科医学,2008,6(6):647-648.

[3] 邵肖梅,叶鸿瑁,丘小汕.新生儿窒息.实用新生儿学,2011,1(4):224-225.

[4] 邵肖梅,叶鸿瑁,丘小汕.新生儿窒息复苏技术.实用新生儿学,2011,1(4):227.

[5] 肖建武.新生儿常见疾病的护理.儿科护理学,2012,6(1):166.

[6] 李敏.新生儿窒息复苏的操作及护理[J].中国实用医药,2009,4(22):224-225.

[7] 朴爱善,柯元风.150例新生儿窒息早期并发症及处理[J].中国现代医生,2009,47(24):83-85.

[8] 胡娅,陈静.30例新生儿窒息的相关围产因素分析[J].重庆医学,2009,38(16):2122-2123.

高危新生儿的护理措施篇4

【关键词】 急危重症孕产妇;院前急救;护理措施

DOI:10.14163/ki.11-5547/r.2015.14.199

近年来, 孕产妇出现急危重症的发生率逐年攀升, 具体包括子痫抽搐、急性心力衰竭、产后出血、羊水栓塞、胎盘早剥、产前出血及胎盘植入等[1]。如若抢救及护理不当, 极可能影响产妇及新生儿生命安危及健康情况, 因此合理正确应用院前急救及护理方法, 并加强转运途中的救护对急危重症孕产妇及新生胎儿的生命安危及生存质量均具有积极作用[2]。为对此进一步分析总结, 选取本中心接诊的2010年1月~2013年1月120例急危重症孕产妇作为研究对象, 对其分析后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将2010年1月~2013年1月本中心接诊的120例急危重症孕产妇作为研究对象, 年龄22~33岁, 平均年龄(27.32±7.39)岁, 孕周26~32周, 平均孕周(26.77±3.84)周。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各60例。实验组急危重症孕产妇年龄22~32岁, 平均年龄(27.31±7.38)岁, 孕周26~31周, 平均孕周(27.35±3.43)周, 其中子痫抽搐8例, 急性心力衰竭10例, 产后出血10例, 羊水栓塞12例, 胎盘早剥7例, 产前出血8例, 胎盘植入5例。对照组急危重症孕产妇年龄22~33岁, 平均年龄(27.31±7.49)岁, 孕周26~32周, 平均孕周(27.77±3.54)周, 其中子痫抽搐9例, 急性心力衰竭8例, 产后出血11例, 羊水栓塞11例, 胎盘早剥9例, 产前出血8例, 胎盘植入4例。所有产妇精神正常, 排除心、肝、肾等严重疾病;产妇及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两组产妇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对照组使用常规的急救及护理措施。实验组采用院前急救及转运途中的优质护理, 医院内由临床经验丰富、身体素质良好及应急能力强的护士与医生成立急救小组, 妥当设置各类急救设备及药品设备, 小组内各人员分工明确, 在接到急救任务后2 min内, 急救小组全部人员必须出动, 急救人员根据急危重症孕产妇的不同病情, 为产妇量身制定救治措施, 在急救期间做好安抚孕妇及孕妇家属心理及情绪的工作, 控制急救局面的稳定。具体转运途中的护理措施包括:①在救护车上救治期间护士密切监测产妇体温、血压、脉搏等各项生命体征, 若发生异常及时处理, 护士与医生之间做到密切沟通, 保证护理工作顺利进行。②在急救期间护士给予急危重症孕产妇各种正性语言暗示, 并对其进行心理疏导, 缓解产妇紧张、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在急救中安慰患者, 给予患者支持, 鼓励患者, 增加患者战胜病魔的信心。③急救护士与医生做好与产妇家属的沟通, 向产妇家属大致交代产妇病情情况, 引导家属鼓励产妇以减轻产妇自身的不安情绪, 整个过程护士保证温和、冷静的态度以避免产妇家属产生不良情绪。

1. 3 疗效评定标准[3] 痊愈:产妇及新生胎儿经抢救后均存活, 二者各生命体征正常, 产妇产后并无感染及并发症发生。显效:产妇及新生胎儿经抢救后均存活, 且二者状况较为稳定。有效:产妇及新生胎儿经抢救后均存活, 二者各生命体征与正常值有所偏差, 产妇产后有感染及并发症的发生。无效:产妇经抢救后各生命体征与正常值有所偏差, 甚至产妇及新生儿并未全部保全。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比较两组产妇对急救及护理的满意度, 自设问卷调查表, 调查结果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 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总例数×100%。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实施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实施χ2检验。P

2 结果

2. 1 两组产妇经过急救及护理后临床疗效情况 实验组总有效率(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0.0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 2 两组产妇对急救及护理情况的满意情况比较 实验组产妇对急救及护理情况的满意度(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满意度(76.67%),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在抢救急危重症孕产妇的过程中, 不但要保全产妇的生命, 还要力求新生儿的生命及健康, 因此其急救及护理与其他疾病患者不同[4]。两组产妇经急救及护理后, 实验组总有效率(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70.0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 合理的院前急救方法及护理措施能够有效提升产妇抢救总有效率, 降低产妇并发症发生率, 产妇对急救及护理情况的满意度高, 安全, 有效, 应该在临床上大量应用。

参考文献

[1] 徐萌艳, 郭智东.急危重症孕产妇的院前急救及护理.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2, 28(12):55-56.

[2] 郭继红.妇产科急危重症患者院前安全急救与护理.中医药管理杂志, 2014, 22(9):1462-1463.

[3] 梁凤桃.急危重症孕产妇的院前急救和护理措施探究.吉林医学, 2014, 35(6):1331.

[4] 阳文彬, 邓丽娟.预见性护理在院前急救急危重症病人转运中的应用.全科护理, 2013, 11(23):2171-2172.

[5] 洪海斌, 蔡家骥, 李海忠, 等.基于120指挥平台中山市孕产妇院前急救及转运模式探讨.中国现代医生, 2013, 51(13):23-24.

[6] 彭颂华.浅谈产科院前急救护理体会.中国医学创新, 2012, 9(16):85-86.

[7] 王俊青.基层院前救治产科急重症的体会.临床医药实践, 2013, 22(1):67-69.

[8] 张丽. 152例妇产科急危重症患者的院前急救及护理.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3, 26(18):2490-2491.

高危新生儿的护理措施篇5

关键词: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医院感染;护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R2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6-0376-01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是我院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专业。它的创建和完善对危重患者的抢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由于NICU患者通常病情危重,抵抗力差,使用多种广谱菌药物和侵入性操作的开展增多等因素,使得NICU医院感染有上升趋势,所以控制和预防NICU医院感染显得十分重要。本文对2009年3月至2012年3月在我院NICU住院的235例医院感染患儿进行了回顾分析,以探讨降低NICU院感染发生率的防范措施,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资料2009年3月至2012年3月我院NICU的新生儿30分钟至28天,男1506人,女1105人,早产儿680人,足月儿1931人,所有患儿医院感染符合卫生部2001年颁发的《院感染诊断标准》执行。

1.2 方法:所有资料采集回顾性调查方法,调集患者病案进行资料汇总。分析主要内容包括病种,入住NICU时的病情危重程度,日龄,胎龄,体重,侵入性操作及抗生素使用情况。

2 结果

2.1 医院感染发生率:本组235例发生医院感染患者占同期NICU住院病人2611例的9%。其中男136(57.7%)、女99人(42.3%)、早产儿占105人(44.5%)、足月儿130人(55.5%)。

2.2 医院感染住院分布:235例医院感染患者中皮肤黏膜感染66人(28.1%)、上呼吸道感染46人(19.6%)、肺炎14(5.9%)、呼吸机相关肺炎48(20%)、泌尿道感染12(5.1%)、支气管炎13(5.5%)、肠炎18(14.1%)、败血症18(7.7%)。

2.3 医院感染疾病分布:本组感染患者中早产儿68(29%)、高危儿28(12%)、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40(17%)、吸入综合症11(4.7%)、新生儿肺透明膜病35(14.8%)、先天畸形4(4.7%)、新生儿窒息及并发症33(14.1%)、其他16(6.7%)。

2.4 医院感染的致病菌情况:本组235例感染患者中,单一菌感染148例,混合菌感染87例。从分离的病原菌中可以看出:真菌类最多,其次是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革兰氏阴性杆菌,表皮萄菌球菌,肠杆菌,肠球菌,大肠杆菌,铜绿假打单胞干菌等。

2.5 医院感染的易感因素:本组235例感染患者中209例使用多种抗生素,23人使用激素,有56人行洗胃,15人鼻饲,235人静脉置管,有11人唐氏综合症,早产儿的院内感染明显高于足月儿。因此,医院感染与患者入住NICU无关,主要与患儿的胎龄、体重、病情危重度、侵入性操作、用药情况、患儿先天性疾病等有关。

3 讨论

3.1 加强医护人员自身管理:所有医护人员必须对医院感染高度重视,严格执行医院感染的各项规章制度;护理人员在护理操作过程中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操作前后必须正确洗手。另外,定期进行环境卫生监测和新生儿医院感染卫生目标监测。医护人员应限制家属探视的时间和次数。进入NICU一律按医院感染管理规定更衣,换鞋和戴好口罩、帽子。

3.2 加强基础护理,预防交叉感染:早产儿,低体重儿的新生儿皮肤柔嫩,皮质很薄,受压时间过长或受大小便等污物的刺激,易破损引起感染。皮肤是细菌侵入身体的一个途径[2],即使无外来损伤,但由于皮肤与床垫长期接触或自身的粪便污染都可导致感染,因此接触新生儿前应认真洗手。工作人员或早产儿如患感染性疾病应立即进行隔离,防止交叉感染;高危患儿应做好病室的消毒工作,防止窒息和奶制品污染。同时要与家属做好交流和沟通工作。

3.3 合理使用抗生素:医院成立合理使用抗菌药的专家委员会,制定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相关规定,及时了解NICU患儿使用抗生素情况,严格掌握用药指针,尽可能减少抗生素滥用,正确掌握抗生素的使用:给药时间、合理配伍、并观察不良反应。不恰当的大剂量使用抗生素可导致菌群失调,明显降低病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从而造成耐药菌的大量繁殖,增加感染机会,其中较长时间不合理使用抗生素是导致真菌感染的主要原因之一[3],通常情况下NICU患者气管切开丧失呼吸屏障功能及侵入性操作都容易造成真菌感染,而真菌感染主要在呼吸道,所以应正确掌握抗生素应用指征,根据药敏选择敏感抗生素,并及时停药。对长期大量使用广谱抗生素者。要定期检测真菌群变化及感染部位的细菌变化,可有效防止二重感染及耐药菌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胡必杰,郭燕红,高光明,刘荣辉.无陪护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管理[M].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2010,6(1);21

[2] 徐广屏,李静,李元畅.极低出生体重儿的皮肤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0,10(25);936-937

高危新生儿的护理措施篇6

【关键词】 整体护理;高危产妇;围生期护理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3.292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1431-02

高危产妇是指妊娠期间并发其他疾病或合并有危险致病因素,可能威胁母体及新生儿生命安全的孕妇。一般认为,高危产妇常合并有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娠糖尿病,或为高龄初产妇、多胎妊娠等。随着优质护理服务活动的全面推进,如何为高危妊娠孕产妇在围生期内(妊娠28周至产后1周)提供更加安全、满意的护理服务,成为产科临床的重要工作[1]。为此,近年来我院在高危产妇围生期护理工作中尝试实行整体护理干预,并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我院2012年7月――2013年2月间我院产科筛查发现的高危产妇115例作为观察对象。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将上述产妇分为两组:观察组65例采用整体护理干预,对照组50例采用常规的一般护理。经统计学处理,2组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1.2 方法 对照组产妇给予围生期产科专科护理,观察组同时加用整体护理干预措施,具体包括:

1.2.1 孕期检查与产前宣教 观察组产妇均列入高危门诊范畴,动员产妇及其配偶参加孕妇学校,以宣教资料、影像视频资料等形式向产妇普及妊娠的生理、解剖、分娩程序等围生期知识,并增加产前检查计划及检查项目,以利于早期发现诊疗妊娠并发症[2]。

1.2.2 心理护理 围生期内及时、准确地做好产妇的心理、生理、社会、文化、精神评估,针对高危产妇产前筛检后出现的种种不良情绪,给予积极的心理干预,安抚其紧张情绪,做好解释工作,倾听她们的倾诉,为其介绍主治医师和相关护理人员,与孕妇建立良好的医护患关系,使其情绪稳定;分娩前向孕妇讲解分娩技巧,合理采用分娩镇痛方法,缓解孕妇疼痛;产后除给予产妇无微不至的生活照顾和生理护理外,还应配偶及家属为产妇提供良好的社会支持[3]。

1.2.3 饮食护理 指导产妇保持充足的睡眠和营养,嘱咐产妇围生期内保证高蛋白饮食,减少脂肪摄入量,注意补充维生素、氨基酸。

1.2.4 良好的护理环境 保持产妇待产环境的干净、整洁,病室环境可摆放鲜花,营造出温馨、舒适的氛围,使产妇能得到充足的休息,帮助产妇在分娩前存储体力。指导产妇休息时注意采用左侧卧位,以减轻子宫右旋,改善肾循环及子宫胎盘的血液供应。

1.3 评价方法 观察并比较两组高危产妇的母婴结局,包括产妇分娩过程、新生儿娩出情况。根据新生儿阿氏评分判断新生儿窒息程度,0-3分为严重窒息,4-7分为中度窒息;8-10分为正常生儿[4]。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包对研究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比较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以(χ ±s)表示,采用配对t检验,α=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全部产妇均成功分娩,娩出新生儿123例。从表1、2可以发现,观察组产妇的分娩情况以及新生儿的娩出情况都显著优于对照组。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产妇剖宫产率较低、产程相对较短,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但观察组新生儿Apgar评分、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分别为(8.9±0.4)、2.9%,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3 讨 论

高危产妇常见的原因包括:高龄孕妇因生理因素需剖宫产,由此常造成较高的新生儿先天性疾病发生率;合并妊娠高血压、糖尿病、肝肾疾病等可致产妇围生期内循环系统压力加重。增加产妇身体的危险性。而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围生期保健越来越受到重视。据孕产妇围生期服务需求量表相关调查发现[5],高危产妇围生期内的服务需求处在“需要”和“极需要”之间,主要表现在生理需求和心理需求两方面。

因高危产妇产前的生理条件特殊,较正常产妇具有更高的分娩风险性,故我院护理部在征得产妇及家属的同意后,在围生期产科专科护理的基础上对部分高危产妇进一步加强了整体护理干预措施。观察发现:①孕期检查与产前宣教能够增强孕产妇对妊娠、分娩及妊娠期合并症的认识,有利于产科护士及时掌握产妇的身体状态,帮助高危产妇调整身心状态,增加自然分娩信心,降低分娩的风险性及剖宫产率;②分娩前尽量给予产妇以不同方式的心理干预措施或社会支持,配合饮食护理、整洁干净的护理环境等,提高其身心舒适度,可以减轻或消除其不良情绪(恐惧、焦虑、紧张、忧郁等),保证高危产妇的生命体征控制在一定的安全范围内,这同时也能够改善护患关系,提高整体的护理质量。本研究结果也表明,围生期的整体护理可以对产妇的病情起到稳定作用,观察组高危产妇分娩情况及新生儿的娩出情况较对照组明显改善,其中产妇剖宫产率、产程时间较对照组有所降低(P>0.05);新生儿Apgar评分、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

综上所述,产科专科护理的基础上,对高危孕妇给予整理护理干预,可显著降低分娩风险性,改善产妇及新生儿预后,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刘爱兴.78例高龄产妇妊娠的护理干预[J].全科护理,2010,8(3):679-680.

[2] 任贵容,凌英,江琴.高龄孕妇围生期的护理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1,9(31):425-426.

[3] 李春萍,于兰贞.高危妊娠孕产妇围生期服务需求的调查[J].护理研究,2013,27(2):504-505.

[4] 乐杰.妇产科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140.

高危新生儿的护理措施篇7

1 病历资料

患儿,女,生后30分钟,以早产儿生后20分钟为代主诉于7月15日23:45分收入监护室,患儿系G3P2孕31W+1因母亲患前置胎盘出血保胎失败宫产娩出。出生体重1350g,身长41cm。出生后患儿全身紫绀,无自主呼吸,心率

2 原因分析

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收治多为病情危重、体重极低、发育不全、营养不良的新生儿,其病情危重、机体抵抗力差、侵入性操作多等,增加医院感染的危险性。

2.1新生儿的生理特点 新生儿免疫系统发育不成熟,抵抗力较差,对外界适应能力弱,容易发生感染性疾病,尤其是消化道和呼吸道感染,再加上早产儿、低体重儿常因使用暖箱、侵入性操作、长期应用抗生素等大大增加了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2.2体重因素 在重症监护病房的新生儿中,有相当一部分是早产儿、低体重儿。新生儿体重从侧面反应新生儿各系统的成熟度及生长发育情况,体重低生长发育差,各系统发育不成熟,血浆中IgG水平低,相应的免疫力亦低,更易于感染。据文献报道,极低体重儿医院感染发生率为0.5% ,国内报道病死率为63%~74%。体重

2.3侵入性操作因素 医院感染的发生与侵入性操作有很大关系 。由于新生儿免疫功能相对低下,大多有严重原发病,常常需要气管插管、吸痰等机体侵入性操作,使呼吸道粘膜屏障功能降低,在插管过程可把鼻腔、喉部的细菌带到气管继而发生肺部感染。

2.4环境因素,空气污染是造成新生儿医院感染的重要原因,医疗器械及固定装置可引起间接接触性传播。

2.5工作人员因素 通过医务人员的手直接或间接传播,医务人员手上的革兰氏阴性杆菌携带率为20%―30%,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低,不严格执行洗手制度,缺乏合格的洗手设施,工作紧张没有时间洗手,共用擦手巾,奶具的清洗消毒不规范,配奶间的卫生不合格等等。

3对策

3.1布局合理 严格划分新生儿感染与非感染病室,合理分布治疗室、配奶室、沐浴室及污物室,并有明显的标识;有良好的通风条件,定时开窗通风,控制人员进出,洗手水龙头都为感应龙头。 每张床占地面积不少于3平方米,床间距不少于1米。

3.2建立健全消毒隔离的相关制度 包括新生儿监护室的更衣更鞋流程、配奶间,洗澡间的消毒制度以及仪器设备的清洗保养消毒制度等等。

3.3加强人员培训 提高全体医护人员对医院内感染的认识,普及预防控制医院内感染的相关知识,如,规范穿戴工作衣帽,进入或离开监护室、接触每一个病人前后、接触污物后均用六部洗手法彻底洗手,定期不定期考核,检查落实各项制度,发扬慎独精神,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持续改进。

3.4加强新生儿的基础护理 切实做好新生儿的皮肤护理,臀部护理,脐部护理等,维持皮肤的完整性。做好各种管路护理,防止逆行感染。

3.5重视新生儿的高危因素 如,低体重、营养不良、气管插管、静脉营养液应用等。

3.6效果的监测与评价 每月进行一次空气培养及物体表面的细菌培养如,婴儿培养箱、微量泵、心电监护仪、呼吸机、治疗台等的表面。根据培养结果修订各项措施并组织实施,不断改进。

3.7免疫增强剂的应用 如,静脉丙种球蛋白针,血浆等。

4 讨论

高危新生儿的护理措施篇8

【关键词】新生儿窒息;产科原因;综合防治

【中图分类号】R722.1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8231(2011)05-0095-01

新生儿窒息(asphyxia of newborn)是指由于产前、产时或产后的各种病因,使胎儿缺氧而发生宫内窘迫或娩出过程中发生呼吸、循环障碍,导致生后1min内无自主呼吸或未能建立规律呼吸,以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和酸中毒为主要病理生理改变的疾病。严重窒息可导致新生儿伤残和死亡。

下面就我院对新生儿窒息的原因对其防治措施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产科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325例窒息新生儿,其中产妇年龄22岁~38岁,平均30岁;其中轻度窒息287例,重度窒息38例。

1.2新生儿窒息的诊断标准:新生儿窒息的诊断标准则以Apgar评分4分~7分为轻度(青紫)窒息,

1.3相关因素分析及防治措施

1.3.1孕妇自身防治:学会数胎动,胎动过多或过少时,及时报告并检查;做好产前检查。

1.3.2脐带因素:脐带是母亲和胎儿间相互联系的唯一通道,胎儿借助脐带悬浮于羊水中,通过脐带血循环与母体进行交换,从母亲获得氧气以及所需的各种营养物质,同时排出废物。脐带绕颈、过长或过短都不同程度上影响胎儿胎盘血液循环导致宫内缺血缺氧,胎儿窘迫。对此妊娠末期B超示脐绕颈者,临产后必须严密监测胎心,进行胎心电子监护,产程中胎儿窘迫或先露下降受阻警惕脐带绕颈所致。

1.3.3羊水因素:羊水过少(产前B超提示羊水暗区≤3cm,产时或术中羊水量≤300ml)时,改变了胎儿生活的内环境,使胎儿处于缺氧状态。因严密监测羊水情况,重复B超和胎心监护,及明掌握胎儿宫内状况。

1.3.4胎位或产程异常因素:急产影响子宫胎盘血液循环;产程异常增加宫缩对胎儿的挤压引起机械性颅内出血和新生儿窒息。产程延长,使产妇水电解质紊乱和酸中毒,血氧饱和度低,使胎儿在宫内缺氧。对此应严密观察产程,避免滞产和第二产程延长,发现胎方位异常及时纠正和处理。

1.3.5分娩方式因素: 阴道助产对胎儿的进一步牵拉刺激,极易导致胎儿宫内窘迫的延续和新生儿窒息。剖宫产本身也会增加新生儿窒息的危险。对此,应选择正确的分娩方式,对巨大儿和臀位及时选择剖宫产,减少阴道助产。准确掌握剖宫产手术指征,减少低氧对胎儿的影响。

1.3.6综合护理防治: 保持安静、卧床休息,加强基础护理;孕妇此时大多存在紧张、担忧。应营造舒适的环境 ,用鼓励性语言沟通,凡B超诊断脐带绕颈者均应密切注意胎儿宫内情况,应嘱孕妇做好胎动计数[1],每周1次NST或生物物理评分。针对上述引起新生儿窒息的原因,我们在护理工作中也加以防范,包括防止感染,注意保暖,室内温度保持在24一28℃,室内相对湿度55%一65%之间。

1.4统计学方法:本组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且进行t 检验,以P

2结果

325例新生儿窒息的主要因素为脐带因素、羊水过少、胎位或产程异常、分娩方式、胎儿宫内窘迫。经综合防治措施后,新生儿死亡1例,死亡率占新生儿窒息总数的0.3%.(P

3 讨论

由上组资料显示,325例新生儿窒息的主要因素为脐带因素、羊水过少、胎位或产程异常、分娩方式、胎儿宫内窘迫。因此我们为防止新生儿窒息的出现,尽量在产前将各种风险降到最低,使其发生率控制在最小。

脐带绕颈势必产生羊水Ⅲ度污染、胎心监护异常等高危因素,有研究表明,脐带过长及对胎儿的包绕会使其呼吸中枢发育不成熟,调节能力差。由于胎儿神经系统尤其是脑的生长领先于许多其他器官[2],因此对于脐带绕颈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产前出血性疾病、妊娠合并慢性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各类高危因素对孕妇和新生儿都是一种巨大的威胁,应提倡产前检查的重要性,加强对高危妊娠胎儿宫内情况的监测。新生儿窒息常是胎儿宫内窘迫的延续,尤其是羊水过少这个因素,使胎儿缺氧,羊水更粘稠,污染更严重,胎儿在宫内已处于缺氧状态。由于羊水粘稠和粪染,在分娩时易致胎粪吸入综合征,所以在分娩时,当胎头娩出后要充分吸净口、鼻咽部的污染羊水,必要时给予气管插管,吸净呼吸道深处的羊水。分娩方式应根据宫颈扩张程度以及先露的高低来决定,若短期内不能从阴道分娩,宜采用剖宫产。无论阴道分娩或剖宫产术,均应以提高围生期质量,降低母婴并发症为主要目的[3]。在综合防治措施中,我们也注意到产前护理的重要性,现代医学护理模式改变,工作已从传统以及疾病为重型护理模式转变为以患者为中心[4]。对于可能的高危新生儿,各种因素如缺氧、感染、噪声、强光、疼痛刺激等均可以影响其愈后。

综上,加强围产期保健,加强孕妇自我监护意识,早期诊断及时处理,防治胎儿宫内窘迫,适时剖宫产,提高产科质量,可降低新生儿窒息率。

参考文献

[1]王慧,436例胎心监护预测脐带绕颈的价值及临床分析[J]。现代保健:医学创新研究, 2008(1): 38-39

[2]胡素君 王玲.发育支持护理模式对早产儿神经行为及智能运动发育的影响[J].郑州大学学报,2008,43(4):740-742.

[3]杨玉林,任东平,赵碧琳,等.分娩全程监护在降低围产儿病死率中的作用探讨[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1,17(6):363~364

上一篇:纺织业研究范文 下一篇:如何加快美丽乡村建设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