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危药品范文

时间:2023-03-22 03:18:10

高危药品

高危药品范文第1篇

【关键词】 高危药品;药物管理;医院;安全性

作者单位:450008 郑州,河南省胸科医院护理部

保障患者安全是对医疗机构的最基本要求,也是近年来世界卫生组织和我国医疗卫生行业最重视的课题之一。1999年,美国医学研究所(the Institute of Medicine,IOM)发表了《犯错人皆难免:构建更安全的医疗卫生系统》《To Err Is Human:Building a Safe health System》一书,其研究结果令人震惊:美国每年因医疗差错致命的人数在44 000~98 000,在除疾病外的各种死因中排名第一,用药差错是医疗差错的主要原因之一[1]。用药安全引起了世界各国的重视,特别是高危药物(high-risk medication)的使用。中国医院协会自2007-2010患者安全目标中均提出提高用药的安全性。但高危药品是近几年才提到,医务人员尚缺乏认识,在管理上急需完善。

1 高危药品的概念

1995~1996 年间,美国的医疗安全协会(the Institute for Safe Medication Practices,ISMP)对最可能给患者带来伤害的药物进行了一项调查,结果表明,大多数致死或严重伤害的药品差错是由少数特定药物引起的[2]。ISMP 将这些若使用不当会对患者造成严重伤害或死亡的药物称为“高危药物”,其特点是出现的差错可能不常见,而一旦发生则后果非常严重[3]。2003 年ISMP 第一次公布了高危药物目录。2008年公布的高危药物除原来的19类高危药物外,还包含了13种高危药物。ISMP 确定的前5位高危药物分别是:胰岛素、阿片类、注射用浓氯化钾或磷酸钾、静脉用抗凝药和高浓度氯化钠注射液(>0.9%)[4]。

2 高危药物管理现状

目前,国际上很多国家和地区的医疗机构都建立了高危药品管理制度,每所医院都有符合本医院实际的高危药品目录清单。但我国医疗机构普遍还没有确立高危药品的概念,我国内地的医疗机构多数还没有建立完善的高危药品管理制度,一些医院有高危药品说法,但概念不一,尚无统一的管理模式[5-7]。卫生行政部门虽然也提出要加强高危药物的管理,但整体而言,尚缺乏相应的管理制度和操作规范。医务人员通常都有高危药物意识,但概念不够明确,如有的医务人员认为高危药品即本身毒性大、不良反应严重的药品;也有认为高危药品是指药理作用显著且迅速、易危害人体的药品。国际医院管理标准(JCI)中对高危药品没有强制性规定,医务人员对高危药物相关知识相对缺乏,根据对三级医院98名临床医务人员的调查显示:84.7%的医务人员不清楚高危药品的概念,93.2%的医务人员认为非常必要学习高危药品管理知识。

3 管理对策

3.1 制定医院高危药品管理制度、种类和目录 针对高危药品建立医、药、护三位一体的管理组织,应根据本医院具体用药的情况和既往严重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确立本医院高危药品的种类和目录,加强高危药品的管理。由医院药事管理委员会组织制定高危药品管理制度、高危药品目录和干预措施,对高危药品实行规范化管理,并负责高危药物管理制度的落实和监督,做好药物不良事件收集和处置等工作,并及时做好信息反馈,完善管理制度以确保工作的有效开展。

3.2 加强对医务人员高危药品知识的培训 医院综合本着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对医师、护理人员、药学人员分别进行培训。特别针对直接操作或接触高危药品的医生、药学人员、护理人员重点进行培训。对护理人员应着重培训高危药品常用剂量、极量、用法、禁忌、注意事项、严重不良反应等,使护士掌握更多的药物知识,不再盲目机械的执行医嘱,对有问题的医嘱有能力及时提出质疑,建议医生修改不利于患者的治疗方案。对新入科的护士加强培训,以减少用药差错的发生[8]。在处理和执行医嘱时加强核对,及时堵塞漏洞。在用药过程中注意观察不良反应,并做好相应的处理。强化医务人员高危药品风险意识,使其牢记该类药品潜在风险和注意事项,重视风险控制。在给药时,严格执行给药的“5F”原则,即患者对(fight patient)、药品对(fightdrug)、剂量对(fight dose)、给药时间对(fight time)、给药途径对(fight route),以确保正确给药。

3.3 专柜存放 设置警示牌 对高危药品应专柜存放,为提醒医护人员注意, 应在高危药品区域内设置黑色警示牌或在药品包装加以区别[5]。对不能直接静脉注射的高危药品, 如10% 氯化钾注射液、10%氯化钠注射液等, 在专柜设置醒目红色标识予以警示性提示。对外观相似的药物进行特殊标记,如10%氯化钾注射液和10% 氯化钠注射液均为10 ml 玻璃安瓿包装, 在其标签上采用不同颜色进行区分,避免错误使用等。

3.4 实行电子处方 电子处方会降低纸质处方的差错,如可避免纸质处方笔迹不清因转抄而犯错;通过对药物名称、剂量、给药途径和给药频率等重要选项值的限制从而提高了处方的安全性;电子处方还可减少医疗及相关人员的工作量,提高效率;另外,计算机化能确保临床决策系统的实施,如药物过敏核查、药物相互作用、剂量过高以及根据患者临床情况、年龄和肾功能推荐合适剂量[4-5]。

3.5 设定高危药品限制措施 高危药物的管理应贯穿于医生开具处方、电脑录入;药师调剂、药物领取;医务人员给药等整个医疗过程。高危药物警示措施可从最大安全剂量、给药途径、给药频率、禁忌证、妊娠期用药、严重药物相互作用、药物不良反应等环节进行干预,如建立药物最大安全剂量警示系统,设置药物每天最大安全剂量,当医生开出每次剂量和给药频率时,系统会自动计算,若超过每天最大安全剂量时,电脑出现警示画面,请医生再确认或修改处方;对于给药途径不当会导致严重不良事件的药物进行给药途径的限制,避免给药途径错误导致的差错。

3.6 建立安全使用操作流程 从领取、储存、调配到使用,建立流程图,每个环节严格查对,确保使用安全。

3.7 对患者实施安全用药健康教育 制订高危药品风险告知流程,在使用此类药物时向患者告知潜在风险,从而减少因沟通不良带来的医疗纠纷。护士应详细告知患者用药的名称、用法、作用及可能出现的副作用,鼓励患者参与治疗或对操作有疑问时提出质疑,及时向医务人员反映用药后的自我感觉,警惕和询问是防止用药差错的好方法。医护人员应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及时发现差错,提高用药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 IOM (INSTITUTE OF MEDICINE). To Err Is Human:Building a SaferHealth System. Washington, DC: National Academy Press,2000.

[2] PATIENT SAFETY ALERT. High-alert medications and patientsafety. Int J Qual Health Care,2001,3(4):339-340.

[3] High-Alert Medications and Patient Safety [J/OL].The Jointcommission,1999,(11).[2008-11-12]. http//www.省略/sentinelevents/sentineleventalert/sea_11.htm.

[4] 张波, 梅丹. 医院高危药物管理和风险防范. 中国药学杂志, 2009, 44(1):3-5.

[5] 孙世光,李秀敏,崔杰,等.医院高危药品管理模式研究.药学服务与研究,2010,10(4):256-259.

[6] 张幸国,饶跃峰,张国兵,等.医院高危药品管理制度的理论研究和实践.中国药房,2009,20(22):22-23.

[7] 张幸国,吴永佩.高危药品安全管理的实践.中国医院管理杂志,2009,25(9):600-602.

高危药品范文第2篇

【关键词】高危药品;管理;分级模式;用药

药品的安全使用直接关系着患者的健康及安全,尤其是高危药品,稍有不慎极易发生严重后果,甚至危及患者生命。因此,加强医院高危药品的有效管理,为广大患者的安全用药提供保障,是现代医院必须重视的内容。我院于2014年开始对药房高危药品进行有效的分级管理,取得了满意效果,现将其具体详情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3年1月~12月我院未对高危药品实施有效的分级管理(对照组),2014年1月~12月我院对高危药品实施了有效的分级管理(研究组)。其中共涉及34名护士,年龄21岁~42岁,平均年龄(30.32±6.23)岁,文化程度均在专科及以上。

1.2方法

1.2.1设计高危药品标识 根据国家相关标准[1,2],设计一个规范统一的高危药品标准。将高危药品标识制成标签、图片、电子档案等形式,规范地粘贴到高危药品存放处,同时将本标识输入医院系统,便于提醒医务人员合理使用高危药品。

1.2.2高危药品分级模式 可以将医院高危药品按照“金字塔”的方式,从上向下依次分为A、B、C三级,所对应的高危系数依次为高、中、低。即:A级高危药品使用频率最高,危险系数最高,一旦用药不当或可致死,必须重点管理,管理级别最高;B级高危药品属于中间级别,使用频率较高,危险系数较高,一旦用药不当可对患者造成严重伤害,用药管理须得谨慎;C级高危药品为高危药物中危险系数最低档,但仍不可忽视,一旦用药错误也会对患者造成一定的伤害,用药管理也得当心。

1.2.3高危药品管理方法 (1)A级高危药品管理方法:专用药柜存放,醒目的标识信息,药物发放时必须使用专用高危药袋,医嘱人、核发人、领药人都必须签字,医嘱用药必须注明严重高危,用药方法和剂量必须严格按照标准进行,稍有异常,咨询主治医生意见后,方可继续用药。(2)B级高危药品管理方法:B级高危药品存放处必须有明确的标识信息,用药时必须医嘱注明高危,双人及以上核对后方可给药,用药方法和剂量必须严格按照标准进行,异常时(如给药浓度、用药时间等)必须医嘱签字。(3)C级高危药品管理方法:医务人员在处置C级高危药品时,应有明确的警示信息,用药时必须有专门的用药指示。

1.3评价标准 参考相关文献[3-5],根据相关高危药品护理学知识设计《考核评价量表》,对高危药品的药物管理、药物知识、给药操作分别进行百分制评价。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 ±s)来予以构成,采用t检验来进行统计。计数资料采用[例(%)]来进行表示,采用x2检验来进行统计。P=0.05为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的判定标准。P

2.结果

高危药品分级管理后,护士高危药品的药物管理、药物知识、给药操作评价明显得到提升,与实施前相比,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药物使用不规范是现代医院中极为普遍的现象,也是对患者健康造成危害的重要原因之一。而高危药品一旦使用不当,虽说几率比较小,但一旦发生其后果将非常严重,轻者对患者健康造成伤害,重者甚至累及死亡。故加强医院药房高危药品的有效管理,具有重要的战略价值。

针对高危药品的有效管理,应该采用“分级模式”的方法进行管理,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6,7]:(1)推荐使用高危药品专用警示标识;(2)将高危药品按照“金字塔”的方式进行分级归类;(3)根据高危药品各级别的特点,进行A、B、C分级管理;(4)建立医院自身高危药品管理目录。其实,将高危药品分级管理的目的就是为了降低管理成本,突出管理重点,提高管理效益[8],这样才能真正在实际工作中管理好高危药品,为患者的健康提供保障。

本研究显示,应用分级模式对高危药品进行有效的管理后,其护士的专业知识与服务质量,明显得到提升,为病人的科学用药提供了安全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高危用药的安全性和科学性。

【参考文献】

[1]赵维仕,庞燕,李锐曦,等.病区高危药品规范化管理的实践效果研究[J].中国药业,2013,22(13):62-63.

[2]高彬,杨晓燕,王亚玲,等.病区护士对高危药品认知现状调查及对策[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4,30(01):60-61.

[3]孙世光,李秀敏,崔杰,等.医院高危药品管理模式研究[J].药学服务与研究,2010,10(04):256-259.

[4]谢婉花,陈怡禄,和凡,等.基于JCI标准的高危药品管理的实践[J].中华护理杂志,2014,49(10):1222-1225.

[5]金丽萍,王宁,宁永金,等.加强病区高危药品安全管理的实践与效果[J].中华护理杂志,2012,47(06):518-520.

[6]蔡朝红,孙燕,孙豪,等.医院高危药品现代管理模式探讨[J].东南国防医药,2013,15(6):651-652.

[7]孙婷婷,胡忠杰,张斯时,等.武警浙江省总队医院高危药品管理的调查与改进[J].药学实践杂志,2014,32(02):144-146.

高危药品范文第3篇

药品为何会“高危”

高危药品的概念首次由美国医疗安全协会在美国国内提出,主要指一些若使用不当会对患者造成严重伤害或引起死亡的药物,这些药物虽然数量不多,但对人们健康的威胁很大。它的特点是差错可能不常见,而一旦发生后果非常严重。比如:我们平常治疗疾病用的胰岛素、氯化钾注射液、肝素注射液、高浓度氯化钠注射液就属于这类药物。高危药品引起人体损害的报道并不少见,如肝素临床用于抗凝血的药物,由于不同剂量规格包装相似,在美国曾因使用过量造成严重后果,发生了几起事故:2006年9月,美国印第安那州有6名婴儿使用肝素超剂量1000倍,导致3名死亡;2007年11月,美国加利福尼亚洲有3名婴儿使用肝素超剂量2000倍;2008年7月,德克萨斯州有14名婴儿在新生儿监护病房(重症监护)使用肝素超剂量,所幸只是引起了出血等症状,没有造成死亡。这些活生生的例子提示我们用药过程中存在的危险性,需引起我们注意。

变高危药为安全药

美国等国家在意识到高危药品的危害后,先后推出了不少措施防范高危药品存在的潜在风险。比如:在医疗工作中,医务人员认真遵守临床诊疗指南和操作规程、使用标准治疗方案;使用计算机辅助医嘱系统及临床决策支持系统处理医嘱用药;使用条形码和自动药物分发机发药,临床药师积极参与临床治疗,给予用药指导;努力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等。以此降低药品差错发生率,改善处方行为,降低可预防的或严重的药物不良事件,降低不合理的给药剂量及不正确的给药频率。实践证明,这些措施确实对防范高危药品风险,保护患者用药安全起到了积极作用。

国内部分医院也借鉴国外的经验做法,开展了一些高危药品的风险防范工作。总医院也是开展高危药品管理较早的医院之一,尝试采取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包括:制定制度、筛选确定高危药品目录、专区专柜存放、专用器具发放、货位标识、同品种限制管理、 建立信息支撑系统、采用自动药物分发机和实行责任制管理等。

鉴于高危药品的高危害性,与常规药品相比,它的使用和管理风险更高。所以,大多数高危药品需在医院临床使用,这就对医生、药师、护士有更高的要求。医生在开具高危药品时,应严格按照说明书用法用量执行,避免给药途径及给药剂量的开具错误。药师在调剂高危药品时,必须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和处方管理制度,向医护人员、患者及患者家属提供及时、准确、可靠的用药信息。护士在高危药品使用时,做到给药剂量、给药途径、给药时间和给药操作正确。在各个方面都时刻提高警惕,切实做好高危药品的管理工作,防范用药差错,杜绝用药事故的发生。

在医院,除了医、药、护人员需对高危药品提高警惕外,患者注意也非常重要。据报道,在美国门诊每花费1美元的药品,还需花费1美元用于因药物治疗所造成的问题。可以看出,高危药品用药差错是相当普遍的。因此,患者对高危药品应有一定的了解重视。一些疾病,患者必须在家使用高危药品时,如糖尿病病人长期使用胰岛素或携带胰岛素泵,除一定要按照医生规定的剂量用药、发生异常时及时与专业人员联系外,还应注意,胰岛素不宜与糖皮质类固醇、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胰升血糖素、雌激素、口服避孕药、肾上腺素、苯妥英钠、噻嗪类利尿剂、甲状腺素等同用,因为同用可发生不同程度的血糖浓度升高,如必须同时使用时,应调整这些药物或胰岛素的剂量。

高危药品的管理代表了医院药学领域未来的发展方向和趋势,对于实现患者安全用药非常必要,相信通过医务人员和广大用药者的共同努力,加强对高危药品的管理、使用,将对安全用药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孙世光

高危药品范文第4篇

关键词:安全性;高危药品;药房;管理;问题;方法

高危药品通常用于患者病情高危时刻,其使用具有一定风险且非为临床治疗常用药,因此与其他治疗性常用药相比其管理中出现用药不当的情况较少,但若出现用药失误其后果往往比常用药物不良反应严重的多[1]。因此国家相关部门对药房高危药品管理以及临床应用制定了明确规定,医院药房管理人员应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并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对药品的管理与运用进行严格把关,确保临床高危药品的用药安全性,为患者生命安全以及临床治疗效果提供保障。

1 药房药品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药品未分类管理 观察发现西药药房在对高危药品进行管理时,未设置专用药柜以及药架对药品进行分类管理,部分需要冷藏等特殊条件存放的药品存放不达标准,对药品安全性、药效有影响。药房药品摆放空间不足无法满足日常需求且药品存放量少,有部分药品标签、条目缺失。

1.2药品标示有问题 高危药品对人体有一定伤害性,但药房在对药品进行存放时未摆放警示牌标示以及对用药禁忌等做出明确提示,造成临床有出现用药不当的可能性,其轻则影响治疗,重则影响患者生命,且影响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

1.3医护人员专业知识欠缺 鉴于高危药品对人体伤害性大,国家相关部门对高危药品制定了严格用药规则,但临床工作中发现部分药品管理人员对于高危药品的药效药理、适用范围、用药禁忌等专业知识未完全掌握、了解,造成用药不当以及用药过量、过少等问题的出现[2]。其轻者可能对治疗效果造成一定影响,严重者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威胁。例如剂量过大而导致恶心、呕吐以及过敏等不良反应[3]。

1.4其他问题 由于高危药品应用范围有限,观察发现在药品管理过程中存有药品过期的现象存在,药品过期其毒副作用会上升,若出现误服情况会对患者造成严重危害。

2 药房高危药品管理与用药安全策略

2.1用药安全 高危药品多有明显药理作用,其即能在极短时间内挽救生命也可在短时间内危害患者的生命,且在用药治疗中易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因此临床高危药品的用量剂量以及临床不良反应的处理方法在实际用药安全中尤为重要,但目前有部分药房药品管理人员对高危药品概念认识存在不足,医院需加强对药品管理人员培训,提高管理人员对药品适用范围、用药剂量、用药禁忌等专业知识的了解,加强高危药品概念学习,强化医护人员、管理人员对相关医疗应急处理水平。此措施不仅能增长医院人员的专业知识且可有效提高工作效率与工作质量,医院可以定期请有关专业人员定期讲授相关药品知识以及药品所出现的不良反应和问题应对方式,同时不定期对管理人员用药禁忌证、不良反应及其处理方法、安全用药剂量等专业知识了解程度进行抽查,避免因药品管理人员个人专业性问题所致用药安全问题[4-5]。药物配伍不当易增加肝肾毒性、抑制体机体蛋白质合成,有严重危害性。临床研究显示因药品配伍不当造成的不良反应约为7.6%,其临床常见表现为皮疹、呕吐、睡眠不佳、过敏性反应等,不仅影响治疗效果,且可致病情加重[6-7]。

2.2管理制度 用药管理制度的完善可有效影响临床用药安全,因此药房需不断完善用药管理制度,医院药房管理人员应根据国家对高危药品管理以及临床应用制定的规定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制定相应药品管理制度[8]。

药品验收管理的完善可有效从源头避免出现药品质量不合格等问题,相关验收人员在验收过程应按验收制度,对药品质量进行严格检查并仔细对比,一旦发现不合格药品应及时将药品名称、供应商、厂家等信息记录并及时向上级报告予以相应处理。对于药品批号、生产日期、存放时间、审批日期、有效期等不全或缺损药品以及检验报告、包装等不合格产品应及时进行记录并向上级报告退返药品,对药品进行分类建档和统计管理,且进行建档时应仔细、详细核对药品信息,避免药品错发错用等问题的出现。且应在临床使用时对药品发放权限进行设定限制用药,且药房药品应根据高危药品种类、数量合理、科学规划存放位置并设置专门的空间以及足够区域进行存放。

管理人员应按存储规定对于需冷藏、避光等特殊保存的药品进行存放,将所有高危药品按对人体损害程度以及风险程度进行分级,严格控制如胰岛素等对患者有造成严重损害可能性的药品。所有药物从验收、处方使用到发放整个过程应遵循"先进先出"原则,且药房管理人员应定期对药品有效时间等进行检查,确保药品质量合格在使用期限内。将高危药品与普通药物隔开,专门为设立多层次药柜实行专药专柜政策,对于高危药品的取放、调配 、发放,应做到多次确认,避免错误发生,对于新引进的药品需严格检查药物规格、日期、有无检验报告,从根本上降低用药安全隐患,药品存放时设置黑色醒目标识牌并对用药禁忌等做出明确提示。医护人员由于工作压力较大,长期处于精神紧绷和身体疲劳状态,因此有受工作环境因素导致用药失误的可能性,因此医院需制度相关轮休制度,保证医护人员以及管理人员身心健康。

3 总结

医院领导应严格遵守国家相关部门制定高危药品管理规定,不断完善医院药房药品管理制度与体系,降低临床用药不当现象的发生率,保证临床用药的安全性,为患者安全用药提高保障。为有效避免药房高危药品用药不当以及管理问题,需对药品存放、警示牌摆放、标识的明确等问题高度重视,需加强药品管理人员以及医护人员对药品用法剂量、禁忌症等专业知识的了解掌握,严格执行验收制度,减少药品的不合格情况,从源头增加用药安全性。

参考文献:

[1]陈永春,陈晓艳.SHEL模式在门诊药房高危药品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药物警戒,2013,10(1):57-58.

[2]金丽萍,王宁,宁永金,等.加强病区高危药品安全管理的实践与效果[J].中华护理杂志,2012,47(6):518-520.

[3]李娟,魏安华,刘璇,等.医疗机构中高危药品用药安全管理实践[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3,33(9):735-736,743.

[4]谢婉花,陈怡禄,和凡,等.基于JCI标准的高危药品管理的实践[J].中华护理杂志,2014,49(10):1222-1225.

[5]粱雪茵,魏理,罗红英,等.应用PDCA循环实现我院高危药品安全管理可行性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4,11(13):141-143.

[6]赵维仕,庞燕,李锐曦,等.病区高危药品规范化管理的实践效果研究[J].中国药业,2013,22(13):62-63.

[7]任爽,梁健华.探讨药师在高危药品管理中的作用[J].中国药物警戒,2013,10(8):501-504,507.

高危药品范文第5篇

关键词:高危药品;等级;管理。

高危药品的概念

高危药品是指药理作用显著且迅速,易危害人体,在使用错误时,有很高的机率对患者造成明显的伤害或危险的药品。

有关高危药品目录

细分为 3 个等级,分别为A、B、C 级。

A 级代表最高级别 ,是指使用频率最高 ,如果发生用药错误易导致患者死亡的药品,是本院管理的重点。

1、静脉用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药 (如肾上腺素) 2、静脉用肾上腺素能受体拮抗药 (如普萘洛尔)3、高渗葡萄糖注射液(20% 或以上)4、胰岛素,皮下或静脉用5、硫酸镁注射液6、浓氯化钾注射液7、100ml 以上的灭菌注射用水 8、硝普钠注射液9、磷酸钾注射液10、吸入或静脉(丙泊酚等)11、口服及静脉用强心药 (如地高辛、米力农)12、静脉用抗心律失常药 (如胺碘酮)13、浓氯化钠注射液.

B 级高危药品是指使用的频率较高 ,使用不当会给患者带来严重伤害。 但伤害低于 A 级。

1、抗血栓药(抗凝剂,如华法林).2、硬膜外或鞘内注射药.如甲氨蝶呤注射液 3、放射性静脉造影剂.如碘化油针(进口) 4、全胃肠外营养液(TPN).如小儿复方氨基酸注射液(18AA-1) 5、静脉用异丙嗪 6、依前列醇注射液 7、秋水仙碱注射液 8、心脏停搏液 9、注射用化疗药.如阿糖胞苷针(赛得萨) 10、静脉用催产素 11、静脉用中度镇静药(如咪达唑仑) 12、小儿口服用中度镇静药 (如水合氯醛) 13、阿片类镇痛药,注射给药.如度冷丁针(盐酸哌替啶) 14、凝血酶冻干粉

C 级高危药品是指使用频率相对较高 ,发生用药错误后也会给患者带来一定的伤害,但伤害小于 B 级。

1、 口服降糖药.如瑞格列奈片(诺和龙) 2、甲氨蝶呤片(口服,非肿瘤用途) 3、阿片类镇痛药,口服.如硫酸吗啡控释片(美施康定) 4、脂质体药物.如多柔比星脂质体针(楷莱) 5、肌肉松弛剂(如维库溴铵)与拮抗药 6、口服化疗药.如枸橼酸他莫昔芬片. 7、腹膜和血液透析液.如1.5%低钙腹膜透析液. 8、中药注射剂. 9、苯二氮卓类.如艾司唑仑片(舒乐安定)10、静脉用茶碱类。

高危药品的风险

(1) 高危药品本身具有较高的风险,本身毒性大,不良反应严重,药理作用显著且迅速或因使用不当极易发生严重后果甚至危及生命。

(2) 使用不当产生的风险,主要表现在给药方式(如口服,肌注,静脉注射,静滴,动脉注射,鞘内注射)使用剂量,药物浓度,给药速度,药品配伍等环节"。

(3) 医院用药管理系统不完善产生的风险。

医院高危药品的管理

(1)高危药品的存放:医院的高危药品存放于药库或药房进行统一管理,不存放于病房。并在药库和药房设置高危药品的摆放专区和摆放药架,不与其他药品混合存放,并做标示。在存放高危药品的区域和药架设置醒目黑色警示牌以提醒药学人员高度重视和注意。(2)高危药品的效期管理:采取先进先出、近期先出的原则,对近效期药品及时进行报损,防止将过期药品发放给患者。(3)高危药品的调配:药剂人员调配处方时,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实行双人复核制,确保药品调配准确无误,保证有确切的适应证方能使用。(4)加强高危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着重关注高危药品的不良反应,制定专人定期总结汇总,定期和临床医护人员沟通,并定期汇总小结,及时填报不良反应报告。及时反馈给临床医护人员。新引进高危药品要经过充分论证引进后要及时将药品信息告知临床,促进临床合理安全使用。

高危药品在临床使用中具有高风险,使用不当会造成患者严重伤害或死亡。目前国家对高危药品没有出台相关的政策和法规给予支持,医院应对高危药品提高警惕,并采取相关措施,将潜在的高危药品差错消灭在萌芽中。当前我国正处于药品风险的高发期和医患关系的紧张期,加强医院药品风险管理是保障用药安全、缓解医患关系的一个有效且重要的手段。然而,医院确定的品种目录较多,所以在实际工作中很难做到全方位有限安全管理,主要针对风险大、用药量大的品种加大监管力度。医院药品风险管理又是一个涉及面广、复杂的系统工程,同时,高危药品的风险防范涉及到医、药、护的每个环节,需要广大医务人员紧密配合,在不断的实践中摸索和完善。必须得到医院领导的重视,树立正确的风险意识,在人力、物力和财力上得到保障。要有计划、分步骤地建立和健全医院药品风险管理系统,还应加强临床药师的培养,使临床药师能真正的参与到临床的诊疗活动中,重点加强医院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提高监测人员对药品不良反应信息的综合分析能力,监测患者用药,优化治疗方案,让临床药师在指导医生的合理用药过程中发挥更好的作用。通过临床药师和医生的紧密配合,把用药的风险降到最低,以确保患者的用药安全。

【参考文献】

[1]卫医政发〔2011〕11号1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

[2] 许金美,卜玲珍,姚志芳,等.持续质量改进在病区高危药品管理中的应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1,19(1):81-82.

[3] 杨旭芳,宣彩君. 持续质量改进在病区高危药品管理中的应用

高危药品范文第6篇

通过对本院护理人员进行调查,其中知道或者了解高危药品并且熟悉有关高危药品的相关知识、掌握常用的高危药品种类的护理人员,约占总护理人员的5%。另有少部分护理人员对高危药品认识模糊,不清楚本院常常用到的高危药品有哪些,这部分护理人员约占10%。并不知道或者了解高危药品为何物的,约占总护理人员的85%。而妇科对于高危药品的管理也是处于空白,如与普通药物混放,没有固定的摆放位置,也无专人管理,且对药品的使用和操作流程也不明确。

2、妇科高危药品安全管理对策

1高危药品的相关知识培训因为大多数医护人员对于高危药品的相关知识了解很少,所以要定期开展高危药品的讲座及实际操作技能的培训,并定期进行考核。因此,从2012年8月起,我科对所有护理人员进行了高危药品的相关知识培训及常用药物的药理知识培训,主要内容包括:①高危药品的概念及国内外应用情况。②妇科高危药品有哪些类别。③妇科高危药品的主要副作用及其药理依据。④妇科高危药品的使用方法。⑤妇科高危药品的存放方法。⑥妇科临床常用药的药理知识讲座及安全护理风险意识讲座等。通过培训,提高了妇科护理人员对于高危药品的认识,同时也降低了用药风险。

2成立科内高危药品管理小组建立科内高危药品管理小组,并出台相关管理制度和流程,加强本科高危药品的规范化管理。设药品专管员,并每班清点、交接;专管员由资历较老的护理人员担任,护士长至少每月检查一次,平时不定期抽查。药剂科定期检查,反馈。各成员根据分工认真履行职责,实行逐级负责制。共同规范本科高危药品的管理,确保临床用药安全。

3制订高危药品管理规定对于高危药品要进行专人专药管理,避免出现差错。高危药品要有统一的放置位置,对于有特殊保存要求的物品,要按照要求放置在指定的位置,例如有些要求低温保存,有的要求严格密封保存等。对于标签不明确的药物不能放置在盒子的外面。高危药品的数目每天要进行核对,在保证充足供应量的同时数目不能太多,避免滥用情况的发生,如果发现数量不足应及时补充。对于有严格要求的药物,比如化疗所用药物,要由经验丰富的专人进行配置,而其它人不可以配置。护理人员一方面要按照医嘱从数量和种类方面准确给药,另一方面对于医嘱不太清楚的处方,要及时与开医嘱的医师沟通,不能凭猜测给药,实行给药双人核对制度,双人核对无误后签全名。配药过程中采用标准计量用具,并认真履行高危药品风险告知流程,护士在使用高危药品前应向患者或家属告知潜在危险及注意事项。配药时1人摆药1人加药,并将加完药的空瓶放在输液卡旁,再由第2名护士核对、注射。

4高危药品风险评估建立高危药品风险评估,根据不同药物及不同使用方法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制定具体的高危药品操作流程,并做好相关防范措施及定期巡视制度。对高危药品进行风险评估,根据评估结果进行等级划分,依据不同等级,确定不同的巡房间隔时间和巡房次数。能够对不同高危药品引起的不良反应进行辨别,并且能够对这类不良反应进行预防并及时处理。使用高危药品要做到规范的记录,以便日后的查询,加强药物使用的安全性、准确性及可靠性。

5坚持检查与考核对高危药品的培训成果进行定期考核,并对相关规定及制度的实施情况进行不定期检查,如发现问题,进行限期整改,如果不能在规定时期内有所改观,将扣除部分工资或者部分奖金,并影响年度考核。可对相邻病区之间的实施情况进行对比考核,形成良性竞争,并将实施结果定期向护理部进行汇报,同时依据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的修改,最终获得最适合本科高危药品管理制度。

3、实施高危药品安全管理的效果

2012年1月~2013年1月期间,我们对妇科医护人员进行了高危药品相关知识培训并制定了相关规定及制度。重新对本科医护人员进行考核及调查发现,全科10名医护人员基本掌握了高危药品的相关规定,并对其发展历史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同时对妇科常用高危药品及本院所使用高危药品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都有了一定的了解。在临床工作中对高危药品的使用过程进行了详细的记录,同时建立高危药品使用监测单,使用药后的一些不良反应能够被明确地记录,便于日后使用。在2012年1月~2013年1月期间,我科用药缺陷只发生了5例,而涉及到高危药品的只有1例,大大降低了用药缺陷率,同时有效提高了高危药品的安全管理质量。

4、结语

高危药品通常是指一个或一类比较少见的药物,该药物在使用不当时,对患者会造成严重伤害。因此,高危药品对于患者来说,在使用的过程中往往存在着很大的风险。因此,更应该对高危药品的操作和应用进行强化管理,切实做好高危药品的使用记录工作,并与医师和患者做好沟通,避免各种潜在的风险。国际上最早公布的前5大高危药品包括:安眠药及麻醉剂、胰岛素、静脉注射的抗凝药物(肝素)、可注射的氯化钾及磷酸钾浓缩液、浓度超过0.9%的氯化钠溶液。ISMP又于2003年12月公布了包含更多的类别和特定项的高危药品。因此,所有临床专业人员,尤其是护理人员,更应该对这些药物的应用及注意事项有深入的了解,避免给患者的生命健康带来伤害。同时,台湾地区也出台了相关高危药品治疗的用药规定。所以我们应该在调研的基础上,汲取他人经验,制定我们自己的高危药品治疗相关规定及实施措施,管理好医院中用到的高危药品,使其真正为人们的健康服务。

高危药品范文第7篇

【摘要】 目的:探讨高危药品胰岛素在临床的应用情况,为以后临床的合理用药以及用药后护理提供参考。方法:结合医院及临床的实际情况,将在我院2008年1月~2011年9月收集到的50例由于胰岛素注射液的使用而产生的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观察到的50例副反应中, 低血糖反应最为常见,其他反应还包括免疫系统反应、注射部位皮下组织增生以及皮肤感染等。结论:作为常用药品和高危药品的胰岛素,在临床上的运用应该受到严密监控,避免在治疗过程中因使用不当使患者产生不良的反应,影响疗效和耽误病情。

【关键词】 高危药品;胰岛素注射液;合理用药

高危药品的概念是由美国的医疗安全协会( the Institute for Safe Medication Practices, ISMP)首先提出的, 其特点是出现的差错可能不是很常见,但一旦使用不当后果非常严重,会对患者造成严重伤害甚至死亡。由ISMP调查统计发现,排在前5位的高危药品分别是:胰岛素、阿片类、浓氯化钾或磷酸钾、抗凝药和高浓度氯化钠注射液[1]。

胰岛素作为高危药品的一种,是临床上治疗糖尿病的常用药物,有些患者甚至需终生用药。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绝对或相对不足而引起的高血糖或尿糖, 严重者可并发酮症酸中毒及昏迷。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的发病率也越来越高。因此,胰岛素的使用也越来越广泛。然而,在胰岛素的使用过程中,容易出现诸多差错,造成用药不当,对患者机体产生影响,延误病情。

注射用胰岛素产生的副反应主要包括:低血糖反应、胰岛素抵抗等免疫系统反应、注射部位皮下组织增生以及皮肤感染等

本文对50例注射用胰岛素产生的不良反应进行了统计分析,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在我院2008年1月~2011年9月收集到的50例因注射胰岛素产生不良反应的患者作为本次试验的研究对象。男女患者都有病例的发生,低血糖反应、免疫系统反应、注射部位皮下组织增生以及皮肤感染等反应均被观察到。

1.2 方法:对上述病例分别按患者中出现的男女比例和产生不良反应的主要类型进行分析。

2 结果

对收集到的50份病例分别按患者中出现的男女比例和产生不良反应的主要类型进行的统计分析,详见表1和表2

2.1 副反应的发生与患者性别的关系

2.2 副反应的类型与出现比例

3 讨论

3.1 胰岛素副反应的发生与患者的性别: 在收集到的50例注射用胰岛素的不良反应中,女性患者的比例比男性患者稍高,二者出现的比例为16:9,且较多出现免疫系统的反应,如过敏反应等。这可能与女性患者的机体相对比较敏感,免疫能力较男性患者弱有关,因此,更应加强对女性患者出现免疫系统反应的观察。

3.2 副反应的类型与出现比例:根据我们统计,在这50个病例中,多种不良反应在不同程度上均有出现,而其中低血糖反应出现的比例最大,占48%,是最常见、最危险的不良反应。低血糖反应与胰岛素注射部位的不同、剂量的偏差以及个体差异有关。主要发生于胰岛素注射后作用的高峰时间,由于注射后未及时进餐或活动量过大等原因引起。出现低血糖反应的病人往往表现为交感神经过度兴奋,如心悸、软弱、饥饿、焦虑、紧张、面色苍白、心动过速、冷汗及手足震颤等,并有时伴有不同程度的神经系统症状,如精神不集中,思维、言语迟钝,头晕,视物不清,焦虑不安,步态不稳等。当患者出现上述症状时,应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可以进食补充糖分的食物或者给与静脉注射葡萄糖溶液等[2]。

免疫系统反应也在病例中有一定比例的发生。主要包括胰岛素过敏和胰岛素抵抗。胰岛素过敏在初次用药和再次用药时均有可能发生, 分为局部与全身过敏。局部过要表现为在注射的部位有针感、发热、发痒、局部肿胀、出现红斑、硬结、出水泡等等, 全身反应表现为荨麻疹、紫癜、血清病, 面部及口腔黏膜水肿, 严重时甚至可能发生过敏性休克。当在患者出现过敏反应时,应立即给予抗组胺药治疗或者注射糖皮质激素或肾上腺素。避免严重的变态反应发生,危及患者生命。此外,使用高纯度胰岛素制剂也可以减少过敏症状的发生。当患者出现胰岛素抵抗时,病人机体对药物的敏感性降低,药效不明显,往往要加大用药剂量才能达到降血糖的效果。

当长期使用纯度不高的动物胰岛素时,常易出现注射部位皮下组织增生,为避免这一现象的发生,可以轮换注射部位,不要集中于一处进行给药,并且尽可能的使用纯度较高的药品。

在患者刚刚开始使用胰岛素时,往往会出现屈光不正的现象。其原因是由于在给药后血糖骤然下降,使晶状体和玻璃体中间的渗透压下降,水分溢出而致使屈光率下降导致远视和视力模糊。在收集到的这些病例中,所有观察到的屈光不正的不良反应均在出现约3周左右消失,并不需要特别处理。

近年来,糖尿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并且出现患者年轻化的趋势,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很大影响。俨然已经成为全球性的问题,跻身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慢性疾病之一。目前,胰岛素是治疗糖尿病的最主要也是最有效的药物,合理的使用胰岛素能够得到比较理想的治疗效果。因此,胰岛素也越来越成为常用药物之一了。同时,胰岛素又属于高危药品,在使用时应严格监控其可能引发的一系列不良反应。

综上所述,注射用胰岛素在临床上的应用,应该更加关注由其引起的不良反应,根据混着的具体情况合理用药,并注重用药后的护理工作,尽量避免副反应对患者的身体带来的损害,耽误病情、影响疗效。此外,目前越来越多的胰岛素类似物被开发[5],并被运用到临床糖尿病的治疗中,取得了不错的疗效,在由胰岛素产生的不良反应不能得到很好控制的情况下,也可以考虑胰岛素类似物的使用。

参考文献

[1] 张波, 梅丹. 医院高危药物管理和风险防范[J].中国药学杂志, 2009, 44( 1) : 3- 6.

[2] 姜秀芳,刘爱华. 胰岛素应用过量致低血糖的原因及护理[J]].全科护理,2010 ,8(1B) :137.

[3] 范丽凤. 糖尿病患者应用胰岛素治疗的护理进展[J]. 实用护理杂志, 1997, 13 (2) : 63 - 65.

[4] 苗志敏. 胰岛素治疗的副作用和影响其疗效的因素分析[J].山东医药, 1995, 35 (12) : 41 - 42.

高危药品范文第8篇

【关键词】高危药品;差错原因;科学管理;安全使用药物的科学管理是减少医疗差错及药害事件发生的有效手段之一。根据美国医疗安全协会(ISMP)在1995~1996年通过对161个医疗机构提交的严重差错进行的分析显示:大多数致死或严重伤害的用药错误案例仅涉及少数较特殊的药物[1], ISMP将这些若使用不当会对患者造成严重伤害或死亡的药物称为高危药物。其特点是出现的差错可能不常见, 而一旦发生则后果非常严重[2]。

我国医疗卫生机构对于高危药品的认识比较晚, 但近几年在逐步加强管理。2006年中国医院协会公布的首个中国患者安全目标就包括“提高用药(高危药品)的安全性”, 2009年卫生部在《医疗机构药学部门建设与管理》和《卫生部医院药事管理检查项目与评价标准(征求意见稿)》中明确提出医疗机构要加强高危药品的管理, 2011年综合医院等级评审标准实施细则中对高危药品有专门的评审标准和要点。为了切实加强高危药品管理, 参照美国ISMP公布的高危药品目录, 同时结合我国医疗机构用药实际情况, 中国药学会医院药学专业委员会《用药安全项目组》于2012年3月制定了《高危药品分级管理策略及推荐目录》。目录要求其中所包含的药物品种只能增加不能减少, 管理级别只能升高不能降低。

本文作者根据自身的工作经验, 结合本院的实际情况, 将本院对高危药品的科学管理在本文中详尽列出, 与大家分享, 以达到共同提高、杜绝药害事件发生为目的。

1 ;高危药品在使用中出现风险的原因

1. 1 ;高危药品管理制度不健全 ;大多数医院没有建立全面的高危药品目录, 也没有制定相应的高危药品管理制度及使用操作流程。病区备用药柜内高危药品基数不明、备用数量较大、效期管理混乱、高危药品标示不清、药品储存放置不规范、药品相似性和相邻性因素的干扰、品使用登记不规范等。

1. 2 ;医护人员本身的疏忽或错误 ;医务人员作为药品的开具者和调配者, 个人工作执行的准确性及对药物的认知直接影响患者的用药安全。医院对医、护、药剂等卫生人员没有进行相关药学知识的培训, 导致卫生人员对高危药品的重视程度不够, 对高危药品在使用中应注意的事项, 如药品规格、剂量、剂型、数量甚至在使用过程中的定期巡视都有所忽略。林家谊[3]调查发现, 仅39.1%的护理人员了解高危药品的种类和相关知识。因此, 医护人员药学知识欠缺也是造成用药差错的常见因素。

1. 3 ;医院的HIS系统陈旧 ;医院的HIS系统没有及时升级, 对高危药品不能进行限制, 特别是对最大剂量、给药途径、疗程及特殊用药人群医嘱系统均没有实现核查限制功能。

2 ;规避风险的措施

2. 1 ;完善医院管理系统, 建立健全管理组织和高危药品管理制度 ;为规范药品管理, 杜绝医疗安全隐患, 根据卫生部的推荐目录, 结合本院实际用药情况, 制定了本院的高危药品目录。将现有的高危药品分为25类共计135个品种。由于高危药品品种较多, 使用风险较大, 采用了“金字塔式”的分级管理模式, 按照给患者造成伤害的风险等级分为A、B、C三级。A级是高危药品管理的最高级别, 必须给予重点管理和监护;B级和C级高危药品危险程度相对较低, 但也要求采取相应管理措施。高危药品必须实现专人管理, 专柜专区存放并要求专用统一标识。同时, 本院由医务室牵头, 以药剂科为主, 医护为辅成立了药品质量管理组。该质量管理组每月1次对临床各科室及药剂科的药品进行全面检查, 检点包含高危药品的分类摆放、基数管理、效期管理、高危药品标识、使用补充记录、储存环境是否符合等。

2. 2 ;完善医院电脑系统, 力争做到全方位的警示 ;建立高危药品最大安全剂量预警系统, 设置药物每天最大安全剂量。一旦超出, 电脑就会出现警示画面以提醒医生。临床医师在应用电子处方系统开具高危药品时, 药名自动以斜体、加粗字样显示来警示医师;同时HIS药房管理子系统打印出的医嘱单或电子处方中的高危药品也均以斜体、加粗字样显示, 既提醒药师审方调配时注意, 同时也提醒护士认真核对所领药物。

2. 3 ;完善卫生人员调配审核制度及程序, 将安全隐患降到最低 ;药剂人员在调配高危药品时, 先应严格审查处方或医嘱, 做到四查十对, 发放时必须使用标有高危药品标识的专用袋, 并双签名确认。领用人须在领用单上签字。护理人员在执行医嘱时, 对于高危药品, 应双人核对后给药并在医嘱执行单上注明高危。

2. 4 ;完善高危药品使用期间的细化管理, 保证患者安全用药 ;高危药品使用前实行双人核对, 确保安全用药, 同时评估患者的病情、一般情况和基本的化验结果, 按医嘱使用预防不良反应的药物。在使用高危药品的过程中, 应细化重点药物在使用后的观察制度和程序, 明确药物使用中的巡视时间、观察内容和处理方法, 并且加强高危药品输液安全管理, 严格控制静脉输液速度, 严密观察患者输液后的反应。

2. 5 ;加强业务学习, 重视素质培养 ;文献调查显示一部分用药差错与医护人员的素质和业务水平有关[4]。因此, 本院针对年轻的医护人员定期进行培训, 内容包括医药学专业知识、日常工作要点、医患沟通技巧等, 以提高医护人员的风险意识, 能及时发现问题并纠正用药差错。同时要求临床药师加强高危药品不良反应监测, 对高危药品使用中的隐患进行分析汇总, 并每月以药学通报的形式反馈给临床, 促进临床合理用药。临床医师及药师应经常深入临床, 与患者增加沟通, 以提高患者用药的依从性, 杜绝药害事件的发生。

3 ;结果

高危药品具有高风险、高伤害。因此, 高危药品的科学管理和安全使用是应该被高度重视的问题。医疗机构是接触患者、使用药品的主要场所, 在药品风险管理中承担着重要责任。针对本院高危药品在使用中出现风险的原因, 医院建立了相应的应对措施和管理制度, 并渗透到每一个和高危药品有关的环节。医师、药师和护士所有涉及高危药品的医务人员均严格遵守有关规定, 认真履行各自职责, 全方位、多层次对高危药品使用进行审核把关, 相对未采取高危药品管理制度前, 差错率大幅下降, 实现调配使用合格率100%。

4 ;讨论

制度的制定、措施的落实, 不仅可以进一步完善医疗机构药品管理, 而且最大限度地降低了由于高危药品管理使用不当带来的严重医疗事故, 保障患者用药安全。因此, 科学管理是安全使用的前提条件和必要保障。

参考文献

[1] Belknap S. High-alert’medications and patient safety.Int J Qual Health Care, 2001, 3(4):339-340.

[2] 冯素萍, 王荃声, 王玉伟.加强高危药品管理, 提高用药安全性.中国实用医药, 2011, 6(24):272-273.

[3] 林家谊.内科高危药品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护理研究, 2010, 24(26):2410-2411.

[4] 孙世光, 李秀敏, 崔杰.医院高危药品管理模式研究.中国基层医药杂志, 2009, 16(9):1705-1705.

高危药品范文第9篇

[关键词] SHEL模式;门诊药房;高危药品;差错事件

[中图分类号] R197.323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3)31-0126-02

随着社会、科学的快速进步,医学也随之突飞猛进,从而大量的各类药品也在大规模地涌现和使用,这也导致了门诊药房高危药品差错事件的频繁出现。药品是直接关系着患者的身体健康及生命安全的关键所在,容不得半点差错。正是鉴于此,我们才更应该加强门诊药房高危药品的管理,为广大患者的安全用药提供有利的保障。我院运用SHEL模式对门诊药房高危药品进行管理,取得了极为显著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门诊药房高危药品的管理实施SHEL模式前后1年设定为正常组(2011年,实施SHEL模式管理的前1年)和实验组(2012年,实施SHEL模式管理的后1年)。通过门诊部出库明细查询得知,正常组全年配发高危药品21 532次,发药差错事件发生31次,具体包括胰岛素类降糖药品15次、高浓度电解质制剂6次、细胞毒性药品4次、抗凝剂4次、造影剂1次、抗心律失常药品1次;实验组全年配发高危药品22 075次,发药差错事件发生2次,具体包括胰岛素类降糖药品1次、缩宫素药品1次。两组其他资料相比无明显差别(P >0.05),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对本文正常组发生的31例发药差错事件进行整理分析,包括药品差错的类型、发药差错的原因、发药人员的素质考核等。综合各方面的原因,运用SHEL模式来进行研究,主要是通过对医护工作人员发药差错进行理论的解剖,如护士的专业和素质考核、发药环境的考察、高危药品管理制度等。通过所有原因的整理分析,然后再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关的措施,将其运用到实验组,最终实验组高危药品发药差错事件仅仅发生2次。再来总结归纳其原因,将其纳入下一个循环的制度中去,进行改善优化,从而达到高危药品差错事件零发生率的目的[1]。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6.0软件统计处理,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分组t检验,计数资料用相对数表示,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1门诊高危药品发药差错事件发生情况

正常组门诊高危药品发药差错事件发生的次数高达31次(0.1440%),实验组仅2次(0.0091%),实验组发生药品发药差错事件的概率要少得多[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门诊高危药品发药差错事件发生情况的对比

2.2高危药品发药差错事件发生的原因分析

正常组的31次药品发药差错事件中,由护士的专业或素质而引起的占19.35%(6/31)、由发药环境引发的占32.26%(10/31),由高危药品管理制度引发的占22.58%(7/31),其他因素引发的占25.81%(8/31)。实验组的2次分别是由发药环境和高危药品管理制度的问题而引起。通过观察分析,必须找出此中的原因所在,并要寻求到其有效的解决方法,才能为患者的安全用药提供保障,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2。

表2 高危药品发药差错事件发生的原因分析[n(%)]

3 讨论

对门诊高危药品(也称为高风险药物和警讯药物,high-alert medications)[5-8]的管理应从几个方面入手:①强化医护人员的专业技能和服务素质,在没有实施SHEL模式前,发生高危药品发药差错事件与护士的专业或素质有极大的关联,必须定期对护士进行相关的培训,主要围绕理论知识、药学专业、日常要点、医患交流展开,尤其是新人;②工作环境的科学化,发药柜台的合理性,以免错拿的情况发生,再设立高危药品的专门柜台配以醒目的标示,科学搭配药学人员,每个班口都必须要有经验丰富的老人和主管药师,再配以数名仅有尚不成熟或新人之类的,发放药品时须得两人以上签字(必须有一人是药物主管)才可发放,必须做到万无一失;③高危药品管理制度的改善,药品多有排泄的功能,所以要根据患者的个人情况来适量调整药量,努力探索寻找更好的更为有效的高危药品管理模式,如信息网络化管理(医师开药发药的时候,系统自动给予提醒作用),将高危药品单独隔离存放,并定期和不定期地进行药品抽查;④其他方面的改进,运用SHEL模式的核心就是不断发现问题,不断解决问题,力求最大化地改善门诊药房高危药品的管理。

本文研究显示,运用SHEL模式对我院2011年发生高危药品发药差错事件的合理分析后,成功实施在我院2012的门诊药房高危药品的管理制度中去,其效果显著,极大地降低了此类风险事件的发生。因此,为确保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人们要不断提高合理用药的科学水平和彻底落实SHEL模式的开展,尤其是门诊药房的高危药品,才能有效地控制高危药品发药差错事件的发生,从而在真正意义上实现用药的科学性和安全性,为患者的就诊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 崔玉梅,姜芳宁. 门诊药房药品调剂与药品管理工作体会[J].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0):378-380.

[2] 王焱. SHEL模式在检验科血源性感染管理中的应用[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15):3317-3318.

[3] 陈丽芳,汪媛媛. SHEL模式在急诊静脉用药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 护理学杂志,2009,24(23):8-10.

[4] 阳世伟,郑碧霞,陈晖. SHEL模式在分析护理差错事故中的作用[J].中国护理管理,2008,8(3):64-66.

[5] 陈永春,陈晓艳. SHEL模式在门诊药房高危药品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药物警戒,2013,10(1):57-58.

[6] 贺尔. 应用SHEL模式加强住院药房高危药品的管理[J]. 海峡药学,2011,23(9):239-240.

[7] 陈熙慧. 从门诊药房咨询投诉记录探讨如何提高门诊药房服务质量[J]. 中国医药指南,2013,11(9):408-409.

[8] 孙忠,石文伟,董佃良,等. 加强机关门诊部药房调剂管理的做法[J].人民军医,2013,56(6):727.

高危药品范文第10篇

[关键词] 静脉用药调配中心;高危药品;安全管理

[中图分类号] R954[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11)04(b)-130-02

Deployment of high-risk intravenous drug administration center

ZHU Peiyou, LU Junhua, ZHANG Jingyi, XIE Fadong, ZHANG Jianxiu

The First Hospital of Zibo City, Shandong Province, Zibo 2552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measures and methods of drug administration in the intravenous drugs in the deployment center (PIVAS) complex high-risk process. Methods: PIVAS high-risk drugs through information management, use links management, deployment of check analysis and evaluation of management measures, note the use of drug safety risk management PIVAS effectiveness. Results: And good flow of information was the effective management of high-risk drugs, conditions PIVAS, measures to protect people's initiative. Conclusion: It′s important to ensure drug safety management that information management and human initiative for PIVAS risk management measures.

[Key words] Intravenous drug deployment center; High-risk drugs; Security management

静脉用药调配中心(PIVAS)是按静脉用药集中调配质量管理规范标准,根据药物或输液剂特性设计的适合静脉用药和静脉用输液剂集中配置供应的药学服务部门[1]。PIVAS的工作是将原来分散在各个病区治疗室内配置的静脉输注药物转变为在药学监护下,在洁净环境(万级洁净区,局部百级)中集中配置、检查和分发的管理模式。集中式大批量的输液配置使高危药品的使用种类相对集中,新的工作流程使高危药品的使用风险急剧增加,因此,高危药品的管理使用在静脉用药集中调配中心至关重要,直接关系到药品的安全使用和患者的生命安全。本文就我院静脉用药集中调配中心的高危药品管理做一概述,以供参考。

1 高危药物的概念

美国的医疗安全协会(ISMP)定义为若使用不当会对患者造成严重伤害或死亡的药物[2-3]。其特点是出现的差错可能不常见,而一旦发生则后果非常严重。2003年ISMP第一次公布了高危药物目录,经过更新2008年公布的高危药物目录见表1,除19类高危药物外,目录还包括13个特殊种类:秋水仙碱注射剂、依前列醇注射液、胰岛素(皮下或静脉用)、硫酸镁注射剂、甲氨蝶呤(口服,非肿瘤治疗用)、阿片酊、缩宫素注射液、硝普钠注射液、氯化钾注射液、亚磷酸钾注射液、异丙嗪注射液、高渗氯化钠注射液、100 ml或更大体积的灭菌注射用水(供注射、吸入或冲洗用)[4-5]。

2 我院静脉用药集中调配中心高危药品目录

参考2008年ISMP公布的19类高危药物目录及其13个特殊种类,结合我院的实际情况(药品差错回顾性分析),制订了我院的高危药物目录。遴选出适合静脉用药集中调配中心的高危药品43种,具体药品如下: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利多卡因、胺碘酮、尿激酶、环磷酰胺、异环磷酰胺、甲氨蝶呤、氟尿嘧啶、替加氟、阿糖胞苷、吉西他滨、丝裂霉素、柔红霉素、多柔比星、表柔比星、吡柔比星、阿柔比星、长春新碱、长春地辛、长春瑞滨、依托泊苷、替尼泊苷、紫杉醇、多西他赛、顺铂、卡铂、奥沙利铂、鸦胆子油乳米托蒽醌、伊立替康、康艾注射液、高三尖杉酯碱、艾迪注射液、紫杉醇脂质体、缩宫素注射液、异丙嗪注射液、氨茶碱、10%氯化钾注射液、10%氯化钠注射液、25%硫酸镁注射液、胰岛素、米力农。

3 高危药品的管理

在静脉用药集中调配中心设置了许多行之有效的防范措施,以降低高危药品差错的发生,如临床药师的参与,计算机辅助系统,各种颜色储存箱、摆药筐、标示牌的运用,在实际运行中起到了积极防范差错的作用。

3.1 信息管理

将医嘱处方输入计算机与合理用药软件系统相连接,临床药师借助计算机和软件系统对每条医嘱进行审核,特别对高危药品的规格、剂量、用量、药物浓度、给药频率、给药途径以及配伍后药物理化性质等予以关注,加强防范临床医师单次给药剂量超量。发现问题及时与临床医师沟通联系,返回的医嘱计算机系统自动提示,提醒医师及时修改,保障高危药品的正确使用。

3.2 合理放置

在排药区,高危药品集中摆放,标示醒目,根据种类及储存方法进行分类管理,需低温储存的药品放于冰箱内保存。其他高危药品采用色标管理法分类放置[6],如红色储存盒为高浓度电解质,蓝色储存盒为细胞毒性药物,黄色储存盒为抗凝溶栓药等,在盒外放置统一标示,注名药物名称、规格。

3.3 专人管理

对高危药品实行专人管理,每天核对数量,做到帐物相符。每月对药品质量和有效期进行检查,并对检查结果进行分析总结,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改进措施,防范差错。

3.4 排药管理

在排药过程中对高危药品的管理更加细化。制作了各种颜色并有文字注释的标示牌,加强在排药过程中对高危药品的识别与管理。如胰岛素用药在药筐中放入淡绿色写有胰岛素的标示牌,对高浓度电解质、抗生素等出现的半量问题放入红色的药物不整置标识牌,液体量不整置时放入液体不足量标识牌,对于有疑问且已打印的医嘱,放入蓝色有疑问的标识牌,再次提醒审方药师与临床医师联系,进一步核对药物使用的正确性。存放于冰箱的药物,放入黄色标示牌,在入仓计费前,从冰箱取出药物放入摆药筐中入仓,减少冷藏药物在室温下的暴露时间。

3.5 核对管理

药师在核对时,对摆药框中各种高危药品的标示再次核对,在加药时标示牌再次提醒护士有高危药品注意核对。对胰岛素用药,在加药过程中护士需要在药品标签上用红笔在胰岛素前打勾,以示已加药。出仓时,出仓人员对胰岛素用药再次核对是否已打勾,加强防范以免漏加。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3.6 人员管理

对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的所有人员进行培训和教育,掌握高危药品目录,熟悉高危药品品种,提高对高危药品的认识,降低高危药品潜在的风险。静脉用药调配中心采用先进的静脉配液技术,防止药物配伍禁忌和药物配置污染;高危药品管理应贯穿于医师开具处方、电脑录入;药师调剂、交付药物;护理人员或患者给药等整个工作流程[7],保障药物安全使用,减少用药差错发生。我院PIVAS是2008年8月份设计施工,2009年3月运行试用,由药学和护理人员组成,目前负责29个病区,每天3 800余袋静脉输液的配置。经过一年多的运行,临床超剂量用药基本杜绝,不正确的给药频率得到改正,不合理配伍明显减少,无一例调配污染及热源发生。

静脉用药调配中心要高度重视高危药品管理,搭建安全用药、合理用药的药学服务平台,提高医院的医疗质量和现代化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刘新春,高海青.静脉药物配置中心与静脉药物治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5.

[2]Joint Commission on Accreditation of Healthcare Organizations (JCAHO). Joint Commission IDS five high-alert meds [J]. ED Manag,2000,12(2):21-22.

[3]张波,梅丹.医院高危药物管理和风险防范[J].中国药学杂志,2009,44(1):3-5.

[4]张勋,宋苹,唐雪春.药物临床试验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现代医院,2009,9(5):148-149.

[5]ISMP′s List of High-Alert Medications [EB/OL]. Institute for Safe Medication Practices,2008-11-12.

[6]戴慧珊,施雁,龚美芳.安全屏障应用于高危药物管理的研究[J].护理学杂志,2009,24(18):8-10.

[7]Shlom EA, May SK. Managing high-risk Medications: implementing medication management standard [J]. Hosp Pharm,2006,41(5):470-476.

(收稿日期:2010-12-06)

上一篇:食品药品范文 下一篇:药品标准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