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下的德育教育研究

时间:2022-08-22 04:02:40

新课程下的德育教育研究

摘要:面对新课程带来的挑战,德育如何应对,并采取有效措施主动适应,很值得深入思考和探究。笔者认为,德育工作同样应以课程改革“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的宗旨为导向,正视新课程改革带来的新情况,创新工作理念,优化德育机制,探索新课程实验背景下的新型德育模式,把德育工作推上一个新的台阶。

关键词:新课改 德育教育

一、新课改要求学校德育必须立足提升学生素质

教师要建立发展性思维,树立促进学生素质发展的教育思想。素质教育的重要使命是陶冶人性,铸造健康饱满的人格。其根本任务是要解决好两个关键性问题:一个是人类应当怎样存在,一个是人生应当怎样度过,也就是教会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人是立身之本,掌握知识、学习知识是服务社会的手段。前者的学习是根本性的,后者的学习是工具性的。计划经济时代,人们看重的是智商;在知识经济时代,人们更看重的是情商。素质教育的内涵,概括的讲就是“播种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收获一种品格;播种一种品格,收获一种命运。”思想品质、道德人格要比知识的获取、谋生手段的训练、竞争能力的培养更重要。要做到这一点,学校德育工作就要真正落实全员育人,变部分人的德育为全员的德育。全员德育,提了很多年,但在很多学校还停留在观念上,并没有真正落实。创新式的德育,不仅仅是班主任、年级组长、团队和教导处的事,而是学校各个部门、全体教职员工共同的育人目标,应该是全员参与、全程参与的德育。要把学科教学作为落实全员德育的主渠道,通过课堂教学渗透德育,要求教师要成为学生喜欢的教师,明确教学是实施德育的基本途径,树立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观念。要让教师的人格力量去影响学生的人格,让学生自主地参与学校的教育和管理,唤起学生的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意识,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健康素质的发展。

二、新课改要求学校德育必须尊重学生个性发展

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要以人为中心,突出人的发展,发掘人的潜能,调动人的欲望,把人作为道德主体来培养,促进人的道德发展和道德人格的提升。从实现人的价值看,道德教育的价值就在于提高、扩展人的价值,改善人的道德生活,实现道德对人生的肯定、引导和提升。个性是教育的灵魂,没有个性就没有人才,就没有创造性。我们应当根据学生的爱好、追求、特点、兴趣,塑造不同模具,因材施教,因势利导,使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创新式的德育工作就要充分尊重学生的这一个性发展,要改变过去用一把尺子衡量学生的德育模式,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创设良好的空间。个性发展是全面发展的核心,没有个性发展的的教育,不能称之为全面发展;全面发展是个性发展的基础,没有全面发展的个性发展,可能就是一种畸形发展。我们有些教师往往把全面发展误解为全科发展,要求学生样样都学,样样都精,事事都成,但实践证明,这样的发展将来可能一事无成。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副研究员孙云晓说过,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权利,让他们在习惯养成中发挥主人翁的作用,自己决定养成哪些好习惯,改正哪些坏习惯,自己决定采用哪些方法,并主动学会与成年人的合作,这应当成为素质教育的第一原则。当然,成年人的引导与帮助是必要的,但只有唤醒孩子心中沉睡的巨人,教育才能成功。

三、新课改要求学校德育必须创新工作机制

一是要增强课程观念。学校德育活动最有效的载体就是课堂教学。新课程改革明确要求在课程中渗透德育,并在每一门学科的课程标准中都有关于“情感和态度”的目标。要加强课程意识,把德育过程和智育过程有机结合起来,使教书和育人融为一体。要把综合实践活动课作为新课程理念下学校德育工作的生长点,把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作为德育工作新的切入点,使其成为德育工作大有作为的阵地和创新发展的广阔空间。只有增强课程观念,使学校德育工作主动运用课程、整合课程、创建课程,才能发挥课程服务于育人目标的作用。

二是增强针对性。纵观当前学校德育,其内容和形式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脱离学生实际、脱离社会实际的现象。我们往往以成人的思维来考虑德育,注重形式忽视效果,忽略了活动的主体――学生。我们不妨以新课程提倡的研究性学习的方式,让学生通过访问离休干部、烈士家属、养老院等,通过学生的亲历亲为增强感性认识,从中获得情感教育革命传统教育,这样德育效果就会更好。又如学生进网吧问题,成为当前学校、家庭和社会最头疼的问题,我们又是举行大规模签名承诺教育活动,又是采取各种办法围追堵截,但教育效果却往往一般。那么我能否换一种角度和方式,何不利用校园的网络资源,引导学生在校内上网,教师加以引导指点,效果会更好。所以要以新课程的理念来反思现有德育中的弊端,用新课程的理念增强我们工作的针对性,才能促进学生主动和谐地发展。

三是坚持社会性。学生德育工作不仅仅是学校的教育目标任务,更重要的是家庭、社会的责任与义务。在学校中我们常常愁困于德育时间不落实,经费很匮乏,社区环境不到位,但往往忽略了创造性地开发和利用教育资源。新课程倡导“扩展学习资源、拓宽发展空间”,学生是社会人,周围的一切都是育人资源,比如淳朴的校风、优美的校园是学校资源,勤勉的教风、高尚的师德是教师资源,优良的学风、学生的精英是学生资源,良好的社区环境以及家长和社会各界的支持是社会资源,网络上广阔的天地是用之不竭的信息化资源……关键在于我们如何创造性开发、整合和利用好这些社会资源。德育只有面向社会,贴近生活,联系实际,才有源头活水,才能培养学生直面社会开放和价值多元的现实,引导学生正视道德冲突,主动解决道德困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确保学生德育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上一篇:新课程理念下的物理备课策略 下一篇:优先发展教育,强化人力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