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在信息技术课教学中实施因材施教

时间:2022-08-21 01:02:35

怎样在信息技术课教学中实施因材施教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745(2013)09-0065-01

由于信息技术课不参加中考,信息技术课在初中根本不受学校的重视,再加上学生的智力、个性等差异,在学习中掌握信息技术知识的程度也不同。因此,学生进入高中后,信息技术知识水平和能力相差较大。为了实现新课程标准中的“让每一个学生都抬起头来走路,让每一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能最大限度地发展”的目标,我们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应该怎样来实施因教材施教呢?

一、要承认差异,尊重差异

个性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它是教育的结果,同时它也是教育的依据。每个孩子都有其独特的个性和智力潜能,是一个完整的个体,有较聪明的、有较迟钝的;有善于记忆的、有善于思考的;有性情开朗的、有心胸狭窄的;有比较坚强的、有比较脆弱的,甚至我们还发现有的学生网页制作才能出众,有的学生编程能力出色,有的爱好图像处理,有的爱好页面排版等。我们进行教育工作时就要从学生的兴趣入手,了解和掌握学生的个性差异,面对学生的实际,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区别对待,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

二、要分层教学

对不同的学生来说,他们有着参差不齐的基础、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他们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也各不相同,如果我们采用统一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同等难度的作业来进行教学,必然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在教育教学中,我们应从学生实际出发,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区别对待,有的放矢,实施分层教学和指导,才能有效地达到个个有进步、人人有发展,达到新课程要求的理想教学效果。

1、分层次确定教学目标

结合学生平时的自我测验和表现,往往可以把学生分成优秀生、中等生、学困生三个层次。备课时要精心制定每一节课高、中、低三个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使学生明确各个层次的目标,教师围绕三层目标进行教学。学生可以自由选择适合自己的教学目标层次。

2、分层次设计问题

在讲课中教师为了启发学生的思维,常提一些富有思考性的问题,这些问题有一定的难度,学习好的同学爱听,因为他们通过思考可以回答出来,而学习有困难的同学感到听不懂,容易产生弃学思想,造成思想开小差、做小动作。这时教师就要注意所提问题要难易结合,难的问题让学习好的同学来回答,容易的问题让学习较差的同学来回答。

3、分层次课堂教学

其中基础性的问题面向学困生,中档题面向中等生,难度大的问题面向优等生。不同层次的学生各司其题,各有所得。同时,对学生回答问题的评价也分层对待,使学困生也能大胆地回答问题,增强他们主动参与的信心,使他们学的轻松,学的主动。

4、分层布置作业、练习

作业是我们了解学生、掌握学生情况的最有效的反馈手段。教师精心设计练习和作业,分为高中低三个层次。对于优等生的作业,应以知识的灵活应用为主,要求他们做一些较难的题,培养灵活性和创造性,并加大前后知识的联系。对中等生,应以本节内容熟练应用为主要目的,并要求他们做一些选做题和富有思考性的题。而对于学困生,以本节内容的基本方法应用为主,加大学困生的操作技能练习与巩固。

5、分层次学生评价

对学困生多寻找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多鼓励、多表扬,增加他们的自信心;对中等生,以激励性评价为主,同时指出他们的不足;对优生,则高标准、严要求。

6、组织兴趣小组活动

对学习优秀的学生,为了发挥他们的特长,每周组织一次兴趣小组活动,满足他们的求知欲,通过培养,提高他们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和在信息技术中的创新能力。

三、要关注学困生

由于多种原因,致使班级中出现一些学困生。学困生的出现,就好像和谐的乐章中奏出了不和谐的音符。不和谐的音符可以修改去掉,而学困生不能丢弃不管。他们更需要老师的关注,更需要老师的具体指导。关注学困生应从几方面着手。

1、激发学习的兴趣,帮助他们建立学习的自信心

学困生往往学习有困难,不被关注而失去学习信息技术兴趣。作为教师要把微笑带进课堂,让每一位学生都感到自己是被重视的、被关注的,从而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使他们主动投入到主动学习的活动中来。教师要尊重学生,热爱学生,关心学生,了解并理解他们,使学生感到有亲切感、信任感。对于学困生哪怕是一次小小的成功,教师都要给他们极大的表扬。

2、教师的教学重心要下移

教师在课堂教学时除了面向全体学生以外,还要特别关注学困生,教学的重心必须向下移。首先,课堂小组合作讨论时,教师要深入到各个小组中去,特别关注学困生的思考、发言,引导、帮助他们形成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倾听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和想法。其次,小组合作讨论结束后,在小组汇报时,把教学的目标直接指向学困生,让他们代表小组来汇报合作学习的结果,并提问:“通过刚才的讨论,你知道了什么?”“你是怎样想的?”“你为什么这样想?”“还有没有其他的想法?”有的学困生,对老师提出的问题,想回答又怕回答时,老师要给一个信任的眼神,一句“你能行”的鼓励,会使学生的思维发生质的飞跃。

3、帮助学困生建立自己的学习方式

由于学生基础较差,在知识点的理解和动手操作方面较弱,一般的方法无法使学生较快地进步,因此,教师要和学生一起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对于学困生来说,教师不仅要提供一套科学的学习技巧,而且更主要的是引导学生对学习方法的重视和兴趣,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实践各种学习技巧,学会自我评价,并依据反馈信息修正自己的学习行为,总结学习方法,通过一次次地总结、提炼,逐步形成适合自己的有效的、灵活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方式。

总之,在高中信息技术课教学中,不能只注重班级中思维灵活、反应快、动手操作能力的优等生,忽视思维慢、反应差的学困生,从而造成班级中的学生好的更好、差的越来越差的局面。教师要注意不断培养每个学生的主体意识,根据他们的学习程度、个性差异,从兴趣爱好入手做到因材施教,促进他们爱学习,会学习,进而使班上的学生全面发展。只有通过我们长期不懈的关注,学困生的成绩才会提高,才能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从而真正落实关注每一个学生,完成“新课标”交给我们的教书育人的任务。

上一篇:在幼儿教学中的一些心得体会 下一篇:浅论辅导员职业素养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