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数学课堂绽放“有效教学”之花

时间:2022-08-21 11:45:36

让数学课堂绽放“有效教学”之花

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得知识最重要的途径,教学的有效性是在实现基本教学目标的基础上,追求更大的教学效率与教学效益。因此,教师要设计合理的教学方法、丰富的教学活动,使课堂教学过程真正建立在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参与活动的基础上,使学生能在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展开学习,从而达到课堂教学的高效和优化,才能让数学课堂绽放“有效教学”之花。

一、创新问题情境,彰显有效教学

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可以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达到认知心理平衡和解决问题的欲望,从而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如何让学生积极置身于自主探究学习的有效情境中呢?我认为,教师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联系学生生活中客观现实和数学现实创设问题情境来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在积极情感中自主地探究、发现新的知识。如我在教学“体积”时设计了《乌鸦喝水》的故事。我运用媒体直观演示乌鸦向水瓶里投入小石头的过程,让学生观察瓶内水的变化,让学生想:聪明的乌鸦为什么能喝到水呢?小瓶里的水为什么会升上来呢?通过动画的演示,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热情,又使学生对“体积”这个抽象概念与熟悉的故事连在一起,使学生产生了一种强烈的学习动机,一开始就转变为探究知识的主人。接着,我引导学生将土豆放入装有水的杯子中,让学生体会水位上涨和乌鸦投入石块喝到水是同样的道理,因为土豆和石块挤占了水的空间,而且土豆、石块的大小决定水位上涨的高低,从而感悟到土豆、石块占空间有大有小,水到渠成地引出“体积”概念。整个过程轻松自然,学生学得趣味盎然,在润物细无声中实现有效教学。

二、创新教学模式,促进有效教学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最有效的学习是使学生对学习过程的体验,它能给予学生自主构建知识和情感体验的空间,激发学生思维。如数学“旅游费用”时,我引导学生根据旅行社推出的购票方案进行思考、猜测、分析、计算等数学活动,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从不同人数、不同方案中,优化出最经济、最优惠的方案。让学生在“对比中思考,在思考中发现”,使学生能够依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数学知识体验解题策略的多样化。又如,教学“三角形面积”时,我启发学生运用“割”“补”“拼”的方法把三角形转化成已学过的平面图形来推导。由此可见,创新教学模式,鼓励学生多想、多问,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使课堂教学更有效。

三、创造自主实践,强化有效教学

新课程标准注重“给学生一个空间,让学生自己往前走”的教学设计理念。如“体积单位”教学中,我利用学生已有知识为背景,先让学生回忆长度单位、面积单位,让学生说出两种单位的区别,想一想物体体积的大小要用什么来表述。然后,我让学生拿出1立方厘米正方体摸一摸、量一量、比一比,从而形成1立方厘米表象,随后用1立方厘米积木拼几个长方体模型,说一说这些长方体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从而抽象出“立方厘米”这个单位。建立了“立方厘米”的经验和方法后,学生自己可利用类比、迁移方法去创建“立方分米”“立方米”体积单位,特别是让学生体验“1立方米”正方体的空间大小。使学生充分感受1立方米大小的实际意义。如“圆的认识”,中我让学生自己在圆形纸片上通过对折、展开、再对折、再展开,反复折几次,在实践中认识圆心、半径、直径的名称和相互间联系,知道了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直径的名称和相互间联系,知道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直径是最长的一条。这样在课堂上的学习突出了“参与”“灵活”“自主”学习方法,强化了课堂有效教学。

四、关注预设与生成,立足统一和转化

一位教育名家指出:实现了预设与生成的“统一”和“转化”,我们的课堂才是充满生命活力,才是最有效率的。听课时,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现象: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时地关注自己手表的时刻:在学生回答出所需的要点时,为了急于完成自己的板书而将自己的背影留给正在发言的学生;当下课铃声响起的时候,教师匆匆忙忙将尚未完成的教学环节交代。我们不能否认课堂教学要有时间观念,我们也不能回避教学任务,但教学中任务意识太强,对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没有清醒地认识,缺乏对预设与生成的“统一”和“转化”理念的把握和教学机智。

在传统的教学中,我们十分注重形式化的设计,按照预定的目标、内容、环节、方式和预定的时限来展开。结果,一节课整个教学活动非常紧凑,极具观赏性,却恰恰忽视了一个最主要的现实——真实的教学情境。真实的教学情境是具体的,不确定的,是动态生成的,特别是学生在学习中的问题更是具体的、不确定的,态度与情感的投入也是伴随具体的教学情境而来,是动态生成的,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才能呈现出来。我们可以预设它,却无法预先规定它。教师的教学智慧,恰恰是应该表现在根据具体的教学情境而做出判断和处理。也就是说,教学的起点应该是学生现实的学习状态,学生的困惑、疑问和需要应该成为教学的主要生长点。教师和学生在相互激发下,消除困惑、解决问题、满足需要、交流情感的过程,就是学生自身获得进步、发展和成长的过程。

有了这样的思考,我们就会发现,在教学中改变和调整事先预设的教学步骤,是常有的事,这也应成为教师必备的心态。教学设计作为教学活动的预案,把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想得充分一些,尤其是涉及多种教育资源的整合时,多一些准备,总是必要的,但预设仍旧是预案,必然有改变的空间。有了这样的认识,我们的课堂就不再是只有教师的预设和展示了,在教学中,我们就会更为关注课堂上师生态度与情感的投入,师生共同参与学习的过程,哪怕是幼稚的答案、片面的理解、甚至是错误的东西,都会成为我们宝贵的财富。如果说,传统课堂把“生成”看成一种意外,那么新课程则把“生成”当成一种价值追求,把“生成”当成彰显课堂生命的活力。同时,真正的新课程又不排斥预设,预设是为了更好地生成,一堂充满“生成”活力的课离不开恰到好处的预设,教师只有把课堂营造成精心预设与即时生成相统一的多元发展过程,才能达到课堂教学的真正意义上的有效教学。

教学是一门艺术,数学课堂有效教学是情智共生的课堂,只有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尊重学生、启迪学生心灵闸门,才能不断地去引导学生探索新知,才能让数学课堂“有效教学”之花绽放得更加绚丽。

【责编 张景贤】

上一篇:小学数学中高段应用题方程解法略谈 下一篇:初中化学课堂教学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