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课堂教学观

时间:2022-10-03 03:08:47

初中化学课堂教学观

摘要:本文从演示实验,创设学习情景,培养探究能力开始谈起,说到利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解读了语言幽默,让化学课堂学习没有枯燥感的意义。抛砖引玉,恳请同仁匡误扶正。

关键词: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演示实验;探究能力;多媒体;环境保护

一、演示实验,创设学习情景,培养探究能力

刚刚接触化学,大部分学生有一种敬畏心理,认为化学高深莫测,很难掌握。如果不让学生改变观念,教学难以高效。实际上,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趣味性很高。

课堂上,教师可多做一些和生活相关的实验,比如“不怕烧的手帕”“空瓶子烟雾升腾”“雨落花开绿叶出”“彩色焰火”“可燃的胶冻”“粉笔炸弹”等等,会使学生慢慢感觉到化学并不枯燥,而是到处是乐趣。

如学习《水的组成》这一课题时,学生感到惊奇,水电解后的生成物居然是氢气和氧气。学习“燃料的燃烧对环境的影响”这一课题时,学生感慨纷纷。通过“镁条或锌粒与酸雨”“树叶与酸雨”“大理石与酸雨”三个实验的的反应,学生感受到了“酸雨”有很大的危害,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促使他们树立保护人类环境的志向。

重视环保问题是从小就应该具备的素质,是化学给学生打开了思考之门。环保问题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并不是一个人或一类人能够解决得了的,它需要全人类都来关注。作为中学化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学生进行环保意识的教育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应转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寓环境教育于化学教学之中,培养学生探究能力,为我国乃至全球环境教育的发展作出贡献。

二、利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

多媒体的合理使用使教学如虎添翼。教师可利用计算机编拟试卷,可随时修改、排序,控制题目的难易程度。全方位、多角度、循序渐进地巩固重难点,增加教学容量,提高学习效率。

多媒体的应用还是复习的好帮手。如果用常规手段进行复习,教师难以把大纲中所有要求掌握的实验中涉及到的仪器、装置都一一列出,也不可能把演示过的实验再全部演示一次。若利用电脑模拟,再现实验装置、实验过程和现象,不但加大了课堂容量,还有利于比较、加深理解记忆,达到温故而知新的目的。

而且多媒体教学还能更好地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和不同水平,既便于为基础差的学生补课,又便于学得快的学生学更多的知识。

三、教学中语言幽默,让化学课堂学习没有枯燥感

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这一点是促使学生想学的主要因素。这就要求教师具有很高的综合修养。其中一点,要语言幽默,幽默是伟大的智慧,是教学的剂。

比如向学生介绍说,莫言是我国第一位获得诺贝尔奖的作家,名利双收。我们一个泱泱大国的作家,为什么以领诺贝尔奖为荣呢?因为诺贝尔是一个化学家,研究化学很有“钱”途啊!搞写作的和搞化学的比起来,可能就显得贫寒了!

学生在一笑中,感受到化学的重要性。生动形象的解说,看似信手拈来,实则要求教师功底深厚,知识渊博。当然还需要表情、语调等的配合,美国心理学家调查,学生几乎人人喜欢幽默的教师,可见,幽默对教学的影响。

总之,教学要使学生置身一个实际的情境之中,从而激发出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给学生以轻松愉快,激发他们学习化学的情趣,让他们认识到化学的价值,充分发挥主动性,将化学学好,为将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责编 金 东】

上一篇:让数学课堂绽放“有效教学”之花 下一篇:浅谈初中物理作业的布置与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