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校体育公共课考核制度分析

时间:2022-08-21 08:19:05

我国高校体育公共课考核制度分析

摘 要:高校体育公共课考核制度的完善有助于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有助于新课程标准的不断完善,进而为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打下坚实的基础。本文针对高校体育公共课考核制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革高校体育公共课考核制度的建议,努力为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实现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做铺垫。

关键词:高校 体育公共课 考核制度 改革

社会的发展带动着体育公共课(以下简称体育课)改革,而体育课改革的内容主要包括体育教学内容、课程设置以及体育教学方法的运用,体育课考核的形式依然没有变化,造成体育课考核无法适应体育教学内容及方法,进而无法全面地推动新课程改革。受传统体育教学理念的影响,作为我国体育教学重要部分的高校公共体育课考核标准依然采用传统模式,这已经不能满足现阶段体育教学对大学生提出的新要求。基于体育考核评价在体育教学中的地位,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我们针对高校体育公共课考核制度方面的若干问题进行详细的分析,努力推动新课程改革。

一、高校体育公共课考核的必要性

考核是评定教师教学效果的标志,是检验学生学习态度的手段,是对学生进行奖惩的工具。在一定条件下,考核的内容和方法对学生的学习以及教师的教学、教法、态度具有一定的反馈和导向激励作用。体育课的考核是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环节,在整个体育教学过程中起到牵动全局的关键性作用,是素质教育运行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激励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为培养终身体育的意识打下基础。因此,全面、客观、科学地制定高校体育公共课考核标准,构建适合高校大学生体育锻炼的评价标准,能很好地发展和提高学生的体育水平,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推动素质教育的发展。

二、高校体育公共课考核制度存在问题

近年来,我国针对高校体育公共课考核制度的研究有一定的进步,但仍没有一套合理的、系统的总结,大多高校仍沿用传统的体育教学评价体系,即以运动技能作为衡量体育教学质量的标准,运动成绩在体育教学中是“至高无上”的,而运动参与、身体和心理健康、适应社会能力等要求流于形式,最终造成学生为了追求运动成绩而参加体育锻炼,进而无法培养终身体育的意识。因此,我们要针对高校体育公共课考核制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详细的分析,为体育课考核制度的确立打下基础。

1.缺乏明确考核目的

体育课考核是体育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其考核的项目和内容是由体育教学的目的和任务决定的。教学的目的是促进学生身心发展,增强体质,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而目前大多高校对学生在体育教学中的要求是对体育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的掌握,忽视体育学习能力的培养以及创造性的发挥,将学习体育的兴趣局限于一个框中,无法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

2.忽视区别对待原则

新课程标准要求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主体”,在以“学生为主体”原则的基础上,还要考虑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每位学生的身体素质以及学习能力不同,在同一教学情境下,对技能技巧掌握的快慢、好坏也不一样。在教学过程及考核时,如果按照死板的考核制度一视同仁,就容易出现两极分化,进而影响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无法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

(1)重视终结性考核,忽视过程性评价考核。目前,高校多采用传统的体育考核方式,过分强调终结性评价,忽视了学生体育参与的过程以及各个时期个体的体育进步状况和反馈结果,整个评价过程呈现一种封闭静态的状态,缺乏灵活性和动态性,造成学生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体育锻炼。

(2)忽视考核结果的评鉴。体育教师评鉴体育课成绩时,往往按照事先制定好的项目分数对照表进行评鉴,并将此项目分数对照表作为统一尺度来评鉴学生的体育公共课考核成绩,这对体育基础较差的同学造成一定的压力,致使学生对体育课失去兴趣。

三、高校体育公共课考核制度改革

1.明确体育课考核目的

体育课考核的目的要与体育教学目标相一致。体育公共课考核要紧紧围绕体育教学目标进行全方位的改革,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打下基础。传统的体育考核中将“三基”作为主要因素,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三基”的考核比重应不断缩减,将“三基”与能力培养和素质提高有机结合,提高学生对体育运动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水平。体育课考核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学会尝试运用所学到的知识、技术、技能锻炼身体或进行创造性地运用。

2.改变观念

(1)重视健康发展,培养体育精神。健康不仅指身体健康,还包括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能力。因此,体育锻炼除了增强体质,提高身体素质,还要注重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教师应通过对心理、意识、行为的引导、启发和潜移默化,去塑造学生积极进取、勇于拼搏、艰苦奋斗、乐观豁达的生活态度。在重视健康发展的同时,学生的体质和健康水准的评价考核也占据重要地位。因此,不能只注重培养学生的身体运动能力,还要为专业理论知识、专业技能培养服务,重视理论教学、提高理论课的质量、加强理论知识考核力度、满足学习需要、促进健康水平提高。

(2)终结性考核评价与过程性考核评价结合。终结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是两种不同的学习评价方式。传统体育教学对学习体育知识的评价方式是“终结性评价”,而新课程标准使得大多数学校极力倡导“过程性评价”,反对实施“终结性评价”,两种现象都有一定的误区。两种评价方式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过程性评价是由一个个终结性评价组成的,终结性评价是过程性评价的最终表现形式,任何过程都伴随一定的结果产生。因此,在体育教学的考核评价中,我们应将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这既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需要,也是提高体育教学评价科学性的需要,同时有利于调动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

3.重视体育课考核成绩的评鉴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必须有教学成绩的测量和评价作为标准,而对考核结果的分析和评价要重视从教育学理论角度出发。我们把体育测量学中的体育测量仅理解为直接测量,忽视了间接测量,这就导致了由直接的测定和量度决定学生的成绩,容易走上“分数说明一切”的路子。因此,必须有一个恰当的、合理的价值判断,所以不仅要重视体育课考核,还要重视体育课考核成绩的评鉴。

四、结论

第一,明确体育课考核目标对体育课考核发展的重要性,能有效提高和改变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心态和精神状态,并能有效地减小体育课考核压力。

第二,通过体育课考核观念上的改变,能够带动学生参加体育运动的积极性,强化体育参与动机,培养学生正确的体育观。

第三,重视体育课考核结果的分析与评价,完善体育课考核制度,对高校体育课考核有极大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杨贵仁.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解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2]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解读编委会.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解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3]史瑞霞,杨金成.高职幼教体育课考核方法探析[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0(2).

[4]黄祥富.高校体育教学现状与改革[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

(作者单位:海南省技师学院)

上一篇:探析计算机网络技术实验课的设计 下一篇:高职电子技术应用课实践教学创新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