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搞好企业职工的培训思考

时间:2022-08-21 05:20:58

如何搞好企业职工的培训思考

摘 要:企业职工培训工作是促进企业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如何搞好企业职工培训工作是当前企业面临的一个新课题,针对我公司职工培训存在的问题,结合目前企业培训的发展趋势以及对职工培训做出的对策作如下探讨。

关键词:国有企业;职工培训;人力资源

中图分类号:F272.9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1)34-0039-02

一、企业职工培训工作存在的问题

1.培训工作观念陈旧,对职工教育重视不够。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企业改革进一步深化,大部分企业领导只注重抓产品质量,抓市场竞争力,抓企业的管理,但他们却没有意识到,市场经济的人力资本投资的重要性。一切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人才的竞争归根结底是教育的竞争,就是知识更新的竞争。由于认识错位,企业对培训制度的制定,机构的建立完善,资金的投入都没有得到有效的重视,职工培训与经济发展的速度相比普遍滞后。企业职工文化程度偏低,大中专生占有比例少;工人中技师、高级技师比例更少;一专多能人才稀缺,已经严重阻碍了企业的发展。因此,企业职工培训工作任重而道远。

2.培训模式和内容陈俗落套,使一些培训流于形式,效果不好。(1)培训内容脱离企业生产和发展的实际。一些企业把企业培训等同于一般的文化和政治学习,敷衍了事;或搞一些社会上流行的培训,从表面上看,培训开展得轰轰烈烈,其实收效甚微。不能适应现代企业生产经营工作对人才的要求。(2)培训目标欠明确,规划不具体。培训工作是一项系统而全面的工作,然而部分国有企业职工培训采取的措施往往与企业发展战略相脱节,目标不明确,有的甚至没有一个全面系统的中长期培训规划,盲目培训,无效培训。教师也临时凑合,培训时间一到就完事。(3)培训管理不严。培训工作组织机构不健全,职责不明,管理混乱。没有建立全面具体的培训档案。致使培训工作连续性不强,盲目安排,造成重复培训,发展失衡和资金的极大浪费。

3.受社会上某些不良风气的影响,职工培训泡沫成分增加。如果我们仔细观察一下社会上花样繁多的培训,就不难发现:有文凭无水平,有证书无技能,有知识无能力,有人才无效益。这是一种培训上的不正之风,也是一种培训造假行为,产生这些现象的主要原因有:(1)某些学校或培训机构出于经济利益,为保证生源而放松入口关,马马虎虎考试即可“毕业”,企业管理部门也纷纷充当“好人”,造成毕业证书大大贬值。(2)近年来,以培训考察之名兴公费旅游之风,将培训班越办越远,从省内到省外,从国内到国外,名誉专家讲课,接受国内外最新知识或理念,开阔视野,实际上大量的费用和时间用在观光旅游上。没把企业有限的培训经费放在刀刃上。

4.当前企业在职工培训方面存在的三大困扰。(1)资金缺乏的困扰。企业历年来积累的问题和矛盾很多,负担沉重,是造成职工培训投入不足的重要原因。特别是在目前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企业又面临改革改制的关键时候,即使想强化职工培训,加大人力资源开发的力度,也无资金作保证,近几年我公司职工经费使用比例还不到1%。尽管中国已规定企业职工培训费必须占职工工资总额的1.5%,但绝大多数企业没有做到。而挪用职教经费,抢占职教校舍,租赁设施进行创收的现象屡见不鲜。(2)自培人才流失的困扰。一方面是因为部分企业缺乏留住人的硬环境。有些企业花大力气培养了人才,但和一些效益好的企业相比,工资待遇偏低,后勤服务没有保障,造成企业自己培养的人才流失。还有些企业用人机制不健全,激励机制不完善,人才的自身价值难以体现和满足,任何事都是论资排辈,也是造成人才流失的一个重要原因。企业花大力气培养职工,而职工在知识技能提高后一走了之,企业常为他人作嫁衣裳,等于为竞争对手培养了人才,这也是大大挫伤了办培训的积极性。

二、企业职工培训工作的发展趋势

1.职工培训的全员性。培训的对象上至领导下至普通的员工,有效地推动了组织的发展。同时,管理者不仅有责任要说明学习应符合战略目标,要收获成果,而且也有责任来指导评估和加强被管理人员的学习。

2.职工培训的终身性。单凭学校正规教育所获得的一点知识不能迎接社会的挑战,必须实行终身教育,不断补充新知识、新技术、新经营理论。

3.职工培训的多样性。就是培训的范围已从企业扩展到整个社会,形成学校、企业、社会的三位一体的庞大的完整的职工培训网。培训的方式有企业组织的培训、有社会组织的业余培训、有大学为企业开办的各类培训班。

4.职工培训的计划性。即组织把职工培训已纳入组织的发展计划之内,在组织内设有职工培训部门,负责有计划、有组织的职工培训工作。

三、促进企业职工培训工作发展的对策

1.企业应高度重视职工培训工作。企业职工培训工作是现代化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加快提高劳动者素质,振兴经济的必由之路。要加强职工培训,首先应正确认识评价当前国有企业职工素质的现状和要求,进一步转换观念。职工培训是终身教育。当前,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过程中,必须相应建立一套适应企业发展的现代企业职工制度。在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中,各部门就在宏观政策引导、规划、机构、设施、条件等方面为企业职工培训提供有力的保证,高度重视职工培训工作。

2.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推动企业职工培训。过去因为存在着“重物质资源轻人力资源”的思想,过分强调物质资源在生产力中的作用,忽视了人力资源的能动作用,造成人力资源的极大浪费,阻碍了经济的快速发展,因此,企业经营者必须转变思想观念,增强人力资源的开发意识。树立“人力资源是各种资源中最宝贵的第一资源”的观念,增强人力资源开发意识。党的十四大指出“科技进步、经济繁荣和社会发展,从根本上取决于提高劳动者素质,培养大批人才”。中国人力资源数量多,质量低。这种人力资源量多质低的矛盾成为制约企业提高经济效率的瓶颈。因此,中国国有企业必须强化职工培训,培养大批人才,提高人力资源的整体素质,从根本上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竞争实力。 树立“振兴企业,教育为本”的观念。企业在经营活动中,要想占领市场,必须先有人才,也只有拥有一流的人才群和高素质的职工队伍,才能造就一流的企业,而造就人才主要是企业职工培训。很多企业为寻求发展,只考虑引进设备,但先有先进设备是不行的,重要的是必须提高使用设备的职工素质,提高吸纳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的能力。在国际市场的激烈竞争中也有许多成功的经验,有些国家和企业将职工培训作为制胜法宝。企业之间的竞争就会“棋胜一筹”,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树立“培训出效益,高投入才高产出”的观念。企业经营者应高瞻远瞩、身体力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越来越依赖于企业技术的进步和职工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发展经济,高超的技术可以引进,先进的设备也可以引进,但所需的大量技术工人是不可能引进的,而只能依靠大力发展职工培训。这方面已被国内外无数的实践所证明。因此,我们不能一味地强调企业负担过重,而忽视职工培训,必须在深化改革中不断加强。

3.加强职工培训法治化,坚持用法律手段来规范企业培训行为,对企业职工培训和管理由“人治”变“法治”。首先,作为国有企业经营者必须带头学好法律,在企业中宣传贯彻《劳动法》、《企业职工培训规定》等法律法规。并根据本单位实际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从而将职工教育纳入规范化、制度化的运行轨道。要从较高的立足点看待加强企业职工培训的战略意义,在竞争中依照《企业法》关于“企业应当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法制教育、国防教育、科学文化教育和技术业务教育,提高职工队伍素质”的规定,大力加强职工培训,不断提高企业职工素质,把企业投入、奖惩等激励措施与加强职工培训紧密联系起来。我们要求的是精细、准确,对职工的培训已从过去那种重引进先进技术设备,轻技术训练培养;重产量考核指标,效益考核指标,轻教育培训考核指标、职工素质考核指标转变为设备引进与职工培养同等关注,经济效益与职工培训同等重视。其次,对参加由企业承担培训经费的学历、脱产、半脱产培训的职工,应签订培训协议,提供保障作用。在《企业职工培训规定》第14条已提出明确的要求:“培训合同应明确培训目标、内容、形式、期限、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以及违约责任。”培训协议是企业与职工权利与义务的具体表现,它对提高培训效果具有较好的保障作用。最后,通过强化管理,以杜绝泡沫现象。泡沫培训实际上是一种虚假培训或低质量的无效培训。要杜绝这种泡沫培训,首先是用人单位在用人观念上要注重知识和能力,以实绩取人,而不能以“本本”作为衡量有知识有能力的唯一依据,其次要为人才的合理使用创造平等竞争条件,让人才能力表现在实处。对社会上一些以学习培训之名行旅游之实的培训,不要盲从。

4.改进培训方法,注重培训实效。过去的培训班,我们通常采用“满堂灌”的做法,学员是观众。实践证明,这样的效果很不理想。我公司近两年的培训都采用了多种方法交替使用,全面出击,较好地提高了教学质量。一是讲课,即对重点、难点进行系统讲解。二是请资深的教授做专题讲座。三是作业,对每门培训教材,我们都配备了相应的作业练习册,要求学生完成,同时也要求教师及时批改。除此之外,还必须开展多渠道、多形式的各类人才培养。企业职工素质的提高,还应包括从长远考虑的基本文化素质的提高,也就是整体学历层次的提高和继续教育的实施。企业必须克服急功近利和短视行为,作出战略性规划部署,大力地、多渠道多形式地培养各类人才。我们除了举办各种培训班,还采取了送培、委培、吸纳毕业学生等多种形式多方位、多进行地培养人才。

企业培训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对国有企业来说是一个需要在体制改革中不断深化认识和提高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但只要能够正视现存的问题,端正认识,将企业培训纳入科学的轨道上去,随着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培训工作一定会走上与企业需求相一致的健康道路。

参考文献:

[1] 徐艳.企业培训师(基础知识)[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3:5.

[2] 毕结礼.企业培训师(工作要求)[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3:12.

[3] 曹荣,孙宗启.员工培训与开发管理[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3:7.

[4] 向春.培训就这么做[M].广州:广州出版社,2003:9.[责任编辑 吴高君]

上一篇:纳税人权利保护的立法构建 下一篇:浅析新形势下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的新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