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消费与引资看制度的改革与创新

时间:2022-08-20 06:11:21

从消费与引资看制度的改革与创新

编者按:当前,在我国经济领域中一些重大的理论和现实问题一直困扰着人们:中国的经济体制转轨过程是否完成?我国消费市场长期低迷的根本原因到底是什么?我国资本市场的完善是否继续需要借助国际资本市场的外力助推?熏等等,人们对此莫衷一是。为此,本期刊发北京大学经济学教授、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经济改革研究基金会国民经济研究所所长樊纲的文章,以期对大家更好地认识此类问题有所裨益。

中国人为什么有钱了不消费?为什么有钱了还要借钱、还要引资?最近谈论较多的这两个针对的话题实际上关系到两个问题:一个是中国的发展问题,也就是说,如果没有一个大的消费市场,中国的发展能不能持续。另一个是中国的开放问题,为什么中国在目前资金十分充裕的情况下还需要进一步对外开放、引进外资。其实,这是处于转轨进程中的国家面临的一个共同问题。

转轨是个相当长的进程,我国的转轨还远没有结束,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还远没有建成。我们现在面临的这些问题,包括为什么不消费的问题都是跟我们的体制还不健全有关系,我国要进一步通过体制改革,通过体制转轨来实现经济均衡的增长,进一步通过对外开放来促进改革和发展。因此,转轨国家重要的主题,还是体制的改革和体制的创新。

一、制度不完善是中国市场消费不足的根本原因

我国既是转轨国家也是发展中国家,而且是一个典型的发展中国家,比中亚的一些国家还落后。我国的人均GDP还很低,去年年底人均GDP只有2000美元。一般来说,收入水平低会导致消费水平低,但现在的问题是最近几年我国消费占GDP的比重持续下降,已经从原来的65%下降到50%左右,储蓄占了GDP的50%。讨论其原因通常都认为是老百姓不消费,但仔细分析会发现我国老百姓的消费率,也就是我国老百姓消费占其可支配收入的比重这些年其实很稳定,稳定在25%到28%之间。由于这个稳定的比例,消费占GDP的比重是不应该下降的,问题出在哪儿?就在于企业的收入增加、储蓄提高,而居民的可支配收入下降。通过分析可以发现,在我国现在的GDP构成中,国家收入占24%左右,不算太高,因为我们过去的水平太低了。这几年增长最快的是企业的收入,是企业的未分配利润,特别是2003年、2004年以后这部分的收入增长是最快的。现在企业的收入占GDP的比重已经从过去的10%~13%上升到18%~20%左右,相应地消费者的可支配收入从过去的70%下降到60%左右。而且在总储蓄中企业储蓄所占的比重从过去的20%上升到40%,与居民的储蓄基本持平,政府储蓄占了另外的20%左右。由此可见,企业储蓄的大幅度提高导致了消费基金的不足。出现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在于制度,有些是因为过去计划经济的制度还没有改,有些是因为过去为了转轨而采取的制度现在需要进一步转轨。

利改税制度需要进一步转轨。我国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为了处理历史遗留的问题,推进国有企业的改革采取了利改税制度,国有企业从此不再交利润,和其他企业一样只交33%的所得税,剩余的其他利润完全由企业自己保有。这个制度是为了推进国企的改革和解决当时诸如下岗及老职工等一些问题,也是为了鼓励国企增加盈利。可是这个制度到了今天就成为导致消费不足的根源。因为当国有企业都盈利的时候,当国有企业通过抓大放小,集中到垄断性的公用事业行业、资源行业的时候,它们的利润会很大。而它们的利润现在都不上缴,都成了未分配利润,都不可能变成消费基金。因为企业的收入一是变成了工资,二是变成了股东的利润,才有可能变成消费基金。而现在国有企业的未分配利润在整个GDP的比重在增长,已经占GDP的5%以上,这部分增长都计入了储蓄。我们应通过制度的不断完善把它变成国家的收入,然后同时降低居民的税收,降低居民的所得税,提高居民的可支配收入,提高消费。因此,这不是居民有钱不消费的问题,而是居民怎么样获得更多钱的问题。

资源行业的管理制度需要改革。对于资源行业,我国采取的管理制度一直都没有改变企业既不缴纳开采资源的特许权费用,也不和国家分享资源溢价收入。这几年从能源开始,所有的资源价格都大幅度上涨,这种大幅度上涨的资源都变成了企业大幅度上涨的利润。因为我国企业获得资源是免费的,它们不缴资源税,因此,资源溢价收入基本上都归企业所有,以利润的形式表现出来,而利润只缴33%的所得税,剩下的就成为企业的未分配利润。这就是我们现在储蓄高额增长的重要原因,也是我们的消费不能和国民经济一起增长的重要原因。过去在计划体制下,这是不成问题的问题。因为计划体制下价格是国家控制的,资源也是全民所有,企业去开采也没有问题。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这些问题都逐渐地暴露出来。所以,类似企业不缴资源税这样的制度,我们过去多年来都一直沿袭而没有改动。我们没有像其他市场经济国家一样建立相应的制度,让企业为全民所有的资源的开采付费,让全民分享资源价格上涨的好处。没有这样的制度,国家就得不到这笔收入。而为了增加国家的财力,国家就会从诸如石油价格上涨这样的行为中获得收入,然后就可以用这笔收入来做很多事情。第一件事情就是可以降低居民的所得税,提高居民的收入。

社保体制需要加大改革力度。社保改革涉及到很多问题,诸如居民是否对未来的消费有信心、是否可以多消费,并且社会保险费是居民收入的组成部分。因此,我比较赞成用加快社保改革的办法来提高劳动力成本,同时解决人民的后顾之忧。现在,我国亟待进一步改革社会保障制度,比如,在发展过程当中大量的农民工怎样实现社保的问题。我国职工的工资上涨慢,这不是指城里人、正规部门职工的工资上涨慢,最主要的是指几亿农民工的收入增长慢。他们的社保没有落实,这个问题解决了会使得消费基金大幅度增长,储蓄率有所下降,劳动力成本有所提高。因此,这一系列制度都有待进一步改革,所以这些年有一种说法,说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基本到头了,剩下的就是政治体制改革和社会制度的改革了。当然,政治体制改革和社会制度改革都很重要,要进一步推行。但是,我认为经济体制还远远没有改好,没有完成体制转轨的进程,甚至像对外贸易不平衡的问题都是体制的原因造成的。所以,转轨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转轨在中国还远远没有完成,进一步对外开放实际上仍然具有推进改革的意义。

二、对外开放、引进外资有利于我国市场体制的完善

这几年,随着我国外汇储备的增多、外资的大量进入、居民储蓄的提高,人们觉得好像国内不缺钱了,于是出现很多说法:为什么还要吸引外资?我国的国有大企业上市,为什么要到国外去,为什么不在国内?为什么还要通过资本各种项目进一步开放、借助国际资本市场来发展自己?在这些问题上,我认为我国的市场体制还没有健全到不需要借助外力的程度。比如说,现在中国的资本市场,前几年进行了系列改革,近年来刚刚恢复起来,但是这样的资本市场还远远没有发达到、监管体系还远远没有成熟到和完整到能够对大型国有企业进行有效监控的程度。

我们的大型国有企业要想改制还要借助外国资本,因为我国的民营资本没有能力参与大型国有企业改革。这就是我们的大型国有银行为什么要到国外上市、要借助国外资本市场的原因。引进一个战略投资者,占了10%~20%的股份,从此在董事会里就有了一个能够代表另一种资本的力量来制衡其他所有者,使得所有权结构真正发生改变。现在融资已经不再重要了,重要的是借助成熟的外国资本市场来监管我们的国有企业,因为我们的资本市场还未成熟。因此,在这个意义上,开放还是一个转轨的过程,我国经济要进一步向国际化、全球化发展。同时,我们的制度也要进一步转轨,进一步发展。

中国仍然处于转轨的过程中,我们面临很多复杂的问题,像社会保障、环保等,这些问题也日益突出。因此,我国下一步的转轨,甚至比过去的转轨进程更加复杂,挑战也更加多,所以希望能够在国际上进行更多的讨论,吸取各国的经验,推动我国改革的进一步发展。

上一篇:刘墉为什么会“属驴”? 下一篇:分权制衡:矫治地方滥权的铁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