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构建中的政府角色研究

时间:2022-08-20 11:43:48

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构建中的政府角色研究

【摘要】自2007年以来,我国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推进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组建。从近几年的发展来看,产业技术创新联盟逐渐成为促进技术创新,推进企业、高校及科研机构联合创新的重要组织形式;在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建设过程中,政府的引导和推进作用十分重要。因此研究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组建中的政府行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分析政府介盟的必要性,并根据政府、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和联盟成员之间的关系,构建了三方不完全信息动态模型,研究政府在联盟发展中的作用。

【关键词】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政府角色;构建模式

21世纪,我国也在“自主创新”的国家战略下陆续推出了《关于推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构建的指导意见》 、 《国家科技计划支持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暂行规定》等政策,加快推动“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然而如何构建联盟的有效组织模式,防止不切实际的一哄而上,防止地区分割、封闭发展,防止缺乏联盟成员单位自主投入的形式主义,防止造成各种形式的垄断和对市场竞争的压制。一直是困扰着学术界和政策界的难题。

一、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构建模式

1、知识转移视角下联盟构建模式,知识是企业最重要的核心资源,企业发展也是基于企业所拥有的知识资源的不断积累,物质资源的可替代性已经逐步增强;相反,知识等无形资源却逐渐成为构成竞争力的核心要素。因此,大量学者试图从知识转移的角度去论述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存在的机制与合法性。虽然在联盟的知识转移过程中会形成一种在联盟组织以外无法形成的“联盟知识”,但在技术转移的过程中,会受到知识本身特性、文化和地域差异、语言和制度环境等多因素的影响,导致知识转移并不总会自发地发生。

2、产业路径视角下联盟构建模式, 知识转移视角下企业结成联盟的主要动机主要在于知识边际收益足够大。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却可能由于对潜在收益的“误判”而让企业付出超乎预期的成本。在考虑产业本身的约束性条件下,从产业路径角度出发,如果产业的技术路径快速变化,又没有主导企业形成知识基础上的明显领先,企业囿于如果专利申请周期时限等因素,就会更加倾向于同潜在的竞争对手结成联盟以实现在最短时间内通过法定和事实标准的建立来确定主导设计并建立竞争优势。在此情况下,虽然企业也希望尽可能地把知识生产的专有能力保留在企业内部,但为了适应新产业路径发展的动态变化,还是会保持相当的开放心态参与并推动共同研发。相反,如果产业路径相对稳定或联盟的建立并不是针对新产业路径的探索时,知识转移的工作就很难完成。相比之下,更多的是强势知识基础企业对弱势知识基础企业的缄默经验甚至核心技术和团队的猎取,以及后者对前者的依赖。

3、共性技术视角下联盟构建模式, 产业共性技术属于竞争前技术,由于具有涉及领域和覆盖面广、交叉学科多、与产业结合紧密等特点,单个创新主体一般很难完成共性技术的研发任务,因此,产学研协同创新被认为是产业共性技术研发的一种有效组织形式。随着产学研协同创新的逐步发展,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快速发展,以提升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实现产业层次的共性技术研发与扩散为目标。这种以共性技术研发为目标的战略联盟组织模式,通过调动和整合内外部资源从事产业共性技术的研发,并在联盟乃至全行业扩散,最终实现提升产业竞争力的目标。

二、政府介入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作用分析

政府是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持续高效进行技术创新的重要保障,也是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控制成员道德风险行为的重要辅助力量。在政府促进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发展过程中,政府、联盟和联盟成员均存在各自的目标,由于目标存在不统一使得三大主体之间客观上存在着一种三方动态博弈关系。政府态度在一定程度上对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和联盟成员在道德风险方面的博弈产生影响,同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道德风险感知能力是影响联盟成员道德风险的重要因素,并且联盟成员自身的创新积极性与其所需的激励存在必然联系。因此,政府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发展中发挥作用时,应提高并保持政府参与联盟发展的积极性,增强联盟对道德风险的认知,鼓励其完善激励机制,降低成员道德风险行为的发生率。具体可采取的措施如下:

1、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环境。通过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规范,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以更好地解决联盟成员之间的合作机制、利益分配、知识产权保护、技术成果的转移与扩散等相关问题,时刻关注联盟发展动态。

2、采取针对性的支持方式。针对不同的联盟类型、联盟不同发展阶段,政府应采取不同的针对性支持方式,如在联盟建立初期,可以采取资金支持和参与管理的方式,在联盟平稳发展时期,可以通过政府采购和配套支持的方式,引导联盟对产业共性技术进行研发,在联盟运行成熟后,政府一般仅需要在政策上加以控制,采取宏观管理措施。

3、鼓励联盟完善激励机制。由分析可知,联盟成员自身的创新积极性与其所需的激励存在必然联系,政府在加强对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激励的同时,应采取措施鼓励联盟加强对成员的激励,不断完善激励机制并保障其实施执行力度,如在知识产权保护、资金投入比例、产权所属等方面完善创新激励机制,强调企业成员的创新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联盟组织的共性技术创新水平和市场竞争力,以此来减少联盟成员道德风险行为的发生。

4、鼓励中介机构参与联盟发展。引导和鼓励中介机构参与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发展,凭借中介组织的专业性强、信息资源丰富、市场渠道多元化等特点,在联盟产业共性技术研发、技术成果转移转化等方面发挥作用。

5、促进联盟间的信息交流。发挥政府的组织协调优势,鼓励联盟之间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加强产业、技术等方面的交流与沟通,从而进一步推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发展,如德国的“德国技术创新联盟网站”,就是在政府的推动下,开展信息交流、促进技术进步的成功典范。

参考文献:

[1] 陈雯;童李文;林晔;我国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研究的文献分析(2007-2012)[J];现代情报;2013年03期

[2] 席升阳;“产学研”合作过程中的政府行为探讨[J];河南科技;2002年11期

[3] 赵志泉;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的运行机制研究[J];创新科技;2009年04期

基金项目:江西省科技厅软科学计划;编号:20132BBA10027,江西省软科学计划--基于产学研合作的高校科研管理体制的研究。

上一篇: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对于艺术品营销前景的双向影... 下一篇:浅谈项目教学法在计算机教学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