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育学员积极的价值观

时间:2022-08-20 03:07:50

如何培育学员积极的价值观

摘 要:在德育教育的课题上,价值观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命题,它在大学生教育中始终占据着重要的地位。部队学员德育课程中,价值观引导是一项重要的内容。当代大学生学员处于青春的冲动和懵懂期,心智尚未成熟,价值观也在慢慢形成。这就要求部队在培养未来干部体能和智能的同时,注重学员的价值取向,引导其向正确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大学生学员;价值观;积极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6-0020-02

一、什么是价值观

(一)价值观的概念

价值观是指一个人对周围的客观事物(包括人、事、物)的意义、重要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一方面表现为价值取向、价值追求,凝结为一定的价值目标;另一方面表现为价值尺度和准则,成为人们判断价值事物有无价值及价值大小的评价标准。个人的价值观一旦确立,便具有相对稳定性。但就社会和群体而言,由于人员更替和环境的变化,社会或群体的价值观念又是不断变化着的。传统价值观念会不断地受到新价值观的挑战。对诸事物的看法和评价在心目中的主次、轻重的排列次序,构成了价值观体系。价值观和价值观体系是决定人的行为的心理基础

(二)价值观的特点

价值观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和持久性。在特定的时间、地点、条件下,人们的价值观总是相对稳定和持久的。比如,对某种事物的好坏总有一个看法和评价,在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这种看法不会改变。但是,随着人们的经济地位的改变,以及人生观和世界观的改变,这种价值观也会随之改变。这就是说价值观也处于发展变化之中。

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是哲学思想的基础构件,三者相互依存、相互影响。自然或自发状态下人生观和世界观对价值观的形成有决定作用,而通过自觉学习修炼养成的价值观也可以使人生观和世界观产生异化和改变。

一个人的价值观是从出生开始,在家庭和社会的影响下,逐步形成的。一个人所处的社会生产方式及其所处的经济地位,对其价值观的形成有决定性的影响。当然,报刊、电视和广播等宣传的观点以及父母、老师、朋友和公众名人的观点与行为,对一个人的价值观也有不可忽视的影响。

价值观分为普适性价值观和特定性价值观。人们以追求真善美为价值取向的观念是为普适性价值观。而个体对周围的客观事物(包括人、事、物)的意义、重要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是为特定性价值观。

(三)价值观的作用

1、价值观对动机有导向的作用,人们行为的动机受价值观的支配和制约,价值观对动机模式有重要影响,在同样的客观条件下,具有不同价值观的人,其动机模式不同,产生的行为也不相同,动机的目的方向受价值观的支配,只有那些经过价值判断被认为是可取的,才能转换为行为的动机,并以此为目标引导人们的行为。

2、价值观反映人们的认知和需求状况,价值观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及行为结果的评价和看法,因而,它从某个方面反映了人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反映了人的主观认知世界。

(四)价值观的层次

任何形式的价值最终都是为了服务于和满足于人的生存与发展的需要,价值观是人对于事物的价值特性(特别是事物的价值率)的认识,价值观的最终目的在于按照主体生存与发展的需要来有效地配置价值资源,因此价值的层次结构在根本上决定着价值观的层次结构。统一价值论认为,一切形式的价值(生产资料、生活资料和劳动价值)都可归结为生活资料使用价值,而生活资料使用价值可分为温饱类、健康与安全类、自尊与人尊类、自我发展与自我实现类四个基本层次,那么一切形式的价值都可相应地分为四个基本层次。由此可见,价值观也分为温饱类、健康与安全类、自尊与人尊类、自我发展与自我实现类四个基本层次。

衡量一个人的修养好坏、品德高尚与否,主要就是要看他的价值观的不同层次的取值情况。如果一个人对于反映温饱类、健康与安全类层次的事物拥有较高的价值观取值,而且这种取值比较稳定和清晰,而对于反映自尊与人尊类、自我发展与自我实现类层次的事物拥有较低的价值观取值,而且这种取值比较动荡而且模糊,那么他的修养就差劲,品德就低下。

二、价值观对学员学习生活的影响

(一)价值观对学员学习的影响

学员的价值观对其学习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当一个人树立了积极主动、热情向上的价值观,他的学习便会由被动变为主动,乐于承担学习中的压力,正面处理学习中的各种难题。同时,他也会主动地帮助学习中有困难的同学,将自己的心得体会分享给同学,引导感染着周围的人,为学习教育创造良好氛围贡献一份力量。反之,如果一个学员的价值观收到不正当的引导,甚至扭曲,他会因此而产生抵制和反抗的情绪,对学习表现出不配合,无热情的状态。这种状态不仅会影响他个人的学习活动,还将潜移默化地在学员间形成劣性影响,有些学员心智尚未成熟,盲目跟风,毫无主见,容易受不正之风影响,因而不利于整个部队集体的前进。

(二)价值观对学员生活的影响

正面良好的价值观将在学员生活细节中体现出它的功效。拥有积极价值观的学员往往乐于助人,激情洋溢,对生活充满着乐趣。虽然训练条件艰苦,封闭式生活较为单调,但是他们能够主动调整心态,积极地面对人生阶段中的种种挫折与不如意,甚至将悲观转化为乐观,自我鼓舞,自我激励,严格要求自己,在部队生活中努力成长,为今后的人生道路做好准备。

积极的价值观是部队管理的一笔财富,当它逐渐形成一种风气,部队的管理便无形中减少了很多的工作量,每一个人都自觉主动,严于律己,互相帮助,那么生活也会因此而丰富多彩。

(三)价值观对学员心理健康的影响

价值观是人精神层面的一种观念,它直接左右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因而也对人的心理健康状态产生强烈的影响。价值观不正确的学员,容易出现心理扭曲,在困难面前自暴自弃,不思进取,更有甚者,产生强烈的抵触和逆反心理,对周边的同学和上级造成伤害。而拥有正确价值观的学员,则始终站在正义的一方,用平常心、主动力面对人生的命题。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往往大于那些价值观不正确的学员,更能获取解决问题的能量和帮助他人的力量。

三、当代大学生学员的价值观困惑

(一)集体主义价值观和个人主义价值观的困惑。他们一方面觉得集体主义应该是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原则,另一方面受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接受个人主义,排斥整体主义,在究竟应该以个人优先还是集体优先上,理论上不是很清楚,观念上不是很坚定;有的时候强调个人主义,有的时候强调集体主义,动摇不定;观念上承认集体主义,在实际行动和现实选择中,时常以个人利益为标准,知与行不一致。

(二)物质价值与精神价值的困惑。当代大学生已不再为“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的古训所束缚,但是他们又不想做物质利益的奴隶,希望有精神的享受和道德的升华,于是,价值追求到底重在物质,还是精神,经常困扰他们。再次是理想与现实的困惑。大学生有许多美好的理想,他们希望社会公正廉洁,百姓安居乐业,人际交往和谐;而现实生活中的许多不良现象又与之形成强烈反差,两者发生碰撞。于是他们很困惑:按照自己的理想行事,还是迎合现实?

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困惑,表现在很多方面的矛盾上。在生活价值观上,一方面强调自立、自强,要走自己的生活道路,一方面又屈从于环境,把人际关系和家庭看得比什么都重要;一方面普遍地追求个性化的生活,另一方面往往只限于表面的与众不同,结果还是陷入雷同化、赶时尚。在职业价值观上,大学生在职业选择上,一方面,重视所选职业与所学专业对口,希望个人的兴趣爱好得到满足,实现个人的价值;另一方面,择业面又高度集中,绝大部分择业者选择外资企业、政府机关和国有大企业。在道德价值观上,一方面,大学生有着强烈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意识,并崇尚自强进取、勤奋敬业、质朴俭约、诚信交往的道德价值观。另一方面,他们对作为社会主义道德核心的集体主义、大公无私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等行为规范缺乏深刻的认识,有崇洋、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个人主义等倾向。

四、如何培育学员积极的价值观

(一)提高德育工作的服务意识,变“堵”为“疏”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我敢拿脑袋担保:如果学生不愿意把自己的欢乐和痛苦告诉老师,不愿意与教师坦诚相见,那么,谈论任何教育都总归是可笑的,任何教育都是不可能的。”学校的道德教育应该把关注的焦点放在学员身上。无论是人生价值取向还是道德取向,学生知道该怎么做,但一到现实当中,往往就落空了。这对学校德育的启示是:对学生的教育,不要浮于表面,要真正深入到学生的内心深处。无论是制度还是规定,都应该在学生认可的基础上去倡导和深化。曾有人提出,“教育不能做的,是直接塑造人;教育能做的,是间接地帮助学习者,为人的学习和成长服务。教育的塑造功能是有限的,而教育为学习服务的空间是无限的。”因此,学校德育要加强服务意识,多从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多做些解释,少做些硬性要求,少“堵”多“疏”,提高对学生的教育服务水平和质量。

(二)提高学生自我教育与自我管理的意识和能力,提升“自律”意识

尊重学生、让学生成为德育活动的主体,激发学生内在的能动性,从而使他们进入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境地,这样的德育才能取得真正的实效。如果学校道德教育使中学生感到掌握与遵循某种道德规范对自身来说只是一种约束、一种限制、一种牺牲,那么他们就会认定学校思想道德教育是可有可无的。

(三)提供德育实践的机会,变“外化”为“内化”

学生的基本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念大多不是通过上课,而是通过实践活动获得的。道德教育要取得实效,必须依靠学生自我实在的生活、体验和反思,必须让学生有机会运用所学的、所接受的知识和信息来正确理解生活的真谛,加强对生活的责任感,一步一步接受道德教育的内容。教育的真谛在于:将知识转化为智慧,将文明转化为人格。思想道德教育的目的不在于道德理论知识的说教和记诵,而是通过给受教育者提供道德实践和道德体验的机会,实现和尊重受教育者的自我发展、自我实现和自我表现的内在需求。因为只有通过不断的道德实践才能促进个体道德的发展,才能将外在的道德要求内化为学生内在的道德标准。

(四)不断探索多样的道德教育方式

世界上从来不存在亘古不变的、万灵的、特定的德育模式。道德自身的丰富性和层次变化,社会发展带来的传统道德和现代道德的冲突与交融,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多元化趋向和道德主体基于生命涌动和创造精神之上的开放的主体性,都要求道德教育必须不断地向前发展,必须不断地探索新的模式。道德教育的方法亦如此,要想提高学校德育的实效性,就必须创造新的模式,让学生能感觉到,他们是在真实生动的现实生活中,创造性地亲身体验和实践着具有现实意义的道德标准和思想品德规范,而不仅仅是在继承和接收那些与他们的生活几乎没有关系的一些枯燥的信条。

(五)让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双管齐下

家教之道贵以德。由于家庭教育在学生德育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所以学校应该合理地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与家长齐心协力,共抓学生的道德教育。良好的家庭氛围、和谐的家庭关系,能促进学员身心健康发展,使他们形成良好的心境、乐观的态度和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也能使他们把在家庭中所接受的教育带到家庭以外的环境中,促进他们的社会交往。因此,部队学校应该与家庭携手,充分发挥家庭道德教育的功能。首先要帮助家长更新观念,要认识到道德教育的重要性,更要在行动上重视道德教育,注意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良好的道德素质和心理健康素质也是我们培养干部的目标之一。许多家长认为把孩子送到部队后所有的问题都由部队来承担,这种思想必须摒弃。其次,还要促进家长营建一个和谐、民主的家庭氛围,让学员不仅在部队里听从师长教诲,还要在家里学会关心家庭,孝敬长辈,为家庭负起应有的责任。

五、结语

价值观是一个人评判善恶的标准,它深刻影响着生活的追求与愿景。当代大学生学员处于一个价值观形成和定型的关键时期。正确的价值观意味着对人生事业的积极主动追求,对生活挫折的勇敢面对。因而,部队学员的德育教育中,不可忽视的一个环节就是价值观的教育。完善的价值观教育,能及时调整学员的心态,正确引导学员面对人生,给部队管理带来极大帮助。在价值观教育中,部队高层应该建设良好的学习氛围,站在学员的角度考虑问题,同时结合学员的家庭情况,变“堵”为“疏”,合理地运用德育方法,完善学校的德育机制。将学员培育成拥有积极价值观,成熟人生观,开阔世界观的优秀干部。

上一篇:大学生政治素质评估研究综述 下一篇:基于任务驱动的数控加工工艺与编程课程教学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