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社会学论文:节庆民众合唱的社会学思索

时间:2022-08-19 03:04:41

音乐社会学论文:节庆民众合唱的社会学思索

作者:朱文 单位:中国矿业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

节庆群众合唱活动的社会教育功能

音乐作用于社会,是社会情感的折射。《音乐美学导论》认为,音乐社会功能包括三个方面:其一,听众对社会现实和艺术家本人的认识作用;其二,对社会听众的情感道德伦理方面的教育作用;其三,对社会听众在身心愉悦、性情陶冶、审美能力和审美趣味提高方面的社会审美作用。“合唱”是群众音乐文化的主流形式。从政府部门、教育系统、社区百姓等方面对节庆群众合唱活动的重视和开展情况中可以看出,广大民众在合唱活动中,往往会受到思想上的洗礼。例如,群众合唱所演唱的歌曲,往往会带领全国人民回顾国家建设的光辉历史,回顾新中国走过的不平凡历程,回顾改革开放取得的伟大成就。其次,节庆群众合唱活动开展在特定时期,往往凝聚了中华民族团结一心、自强不息的精神,是对年轻人进行的民族精神的集中教育。第三,通过节庆合唱活动的开展,使广大人民坚定了对国家发展、对祖国未来的信心,在回顾历史中展望国家未来,在歌唱颂歌中增强民族士气。节庆群众合唱活动以大众化为市场定位,这使合唱教育对象十分广泛;紧扣特定历史主题,使合唱教育内容十分鲜明;而把握住国庆、党庆等重要时机,又使合唱教育的现实意义十分深远。音乐是社会生活的反映,是社会情感的折射。节庆群众合唱活动既是对年轻一代进行传承优秀文化的教育,也是用精神财富激励今天所有的人。

节庆群众合唱活动的艺术价值分析

节庆群众合唱活动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我们既要研究其社会功利价值,也要探讨它的艺术价值。笔者认为,对节庆群众合唱活动艺术价值的分析,是一种积极的艺术评价行为,可以引导我国群众合唱传播与开展获得更加良性的运转。节庆群众合唱活动的目的重在爱国精神的传播,“传必求通”是每场合唱比赛或展演的本质愿望。合唱是集体协作完成的艺术,参与者之间接触的“透明性”使合唱队员在排练、演出或比赛的过程中能够了解彼此的心理状态,完成对音乐形象的共同塑造,继而将作品的艺术情感传播给音乐受众者,以实现群众合唱“传必求通”“传而必通”的社会价值和艺术价值。在每场节庆合唱活动中,多数地方和部门采取了比赛的形式。然而参赛单位利用聘指导、请乐队、求外援、重编排等各种手段实现对比赛结果的追求,不免使合唱的传播舞台变成“锱铢必较”的运动场。名次、成绩并不是合唱艺术价值体现的唯一形式,更非群众合唱的最终目的。实现节庆群众合唱活动的精神传播,要从艺术本质出发,给予合唱活动正确的指导,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实现音乐的艺术价值和社会功能。

节庆群众合唱活动之社会横向运动的广泛参与性

音乐社会学认为,音乐的社会横向运动是指音乐在特定的时间内,通过乐谱、表演、传播到让观众接受的运动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除了音乐的传播者与受传者的流动外,为他们服务的其他人也参与了这种促进音乐流动的活动。节庆群众合唱活动从歌曲创作到合唱表演再到“合唱经济”的产生,都深刻体现了音乐的社会横向运动的广泛参与性。

1.群众合唱作品的创作与改编是音乐横向运动的作品保障。为迎接某一特定节日而开展的群众合唱活动,其合唱作节庆群众合唱活动的音乐社会学思考朱文品的创作与改编也往往会迎来一个高潮。例如,为庆祝建党九十周年,在指导下,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音乐家协会、中国艺术研究院共同举办了“唱响中国——群众最喜爱的新创作歌曲”征集评选活动,参评作品达一万八千余件。同时,大量由独唱改编而成的合唱作品,提高了群众合唱作品的社会生产,为群众合唱在全社会的推广提供更多的作品保障,使节庆群众合唱活动无论是创作还是演唱在这一时期内都成为一种社会音乐流行现象。

2.节庆群众合唱活动参与面的广泛性推进了音乐的社会横向运动。节庆群众合唱活动的参与面非常广泛。在重大节庆时期,从领导到员工、从老人到儿童、从军警到百姓、从企事业单位到学校,各行各业都会开展合唱活动,往往在全国掀起社会群体大合唱的热潮。同时,在群众合唱这个音乐横向运动的链条上,合唱活动除了对链条上每一环节的参与者产生作用外,还对社会听众产生巨大的影响。伴随广场合唱音乐会、电视合唱节目、各类合唱比赛、合唱展演以及公园、社区自发的合唱活动,使群众合唱走进百姓生活,拥有巨大的观众辐射面。

3.“合唱经济”的繁荣,体现了音乐的社会横向运动的广泛参与性。音乐的社会横向运动除音乐本体的运动程序外,还有运动激发、运动形式、运动载体、运动方向、运动控制等多层次的构成因素。他们对音乐横向运动的共同作用,体现了音乐社会运动的广泛参与性。在节庆群众合唱活动中,媒体、商家、工厂等人力、物力往往都会热情的投入到促进合唱活动的环节中来。合唱活动其本身在流行、传播与社会接受中,不存在某种货币交换现象,其音乐产品是无偿地提供给社会、传播给听众。但音乐产品因置身于庞大的社会音乐文化市场中,这就使我们每一个人都处于音乐商品群的包围中。例如在一场节庆群众合唱活动中,唱歌要有人指导和指挥,练习要有伴奏带或乐队,演出要有服装和化妆,比赛要有场地和灯光。随着节庆合唱系列活动的开展,其合唱相关产业如服装业、化妆业、演艺业等也被带火,对商家而言迎来一个短暂的盈利期。纵观全国上下每一场群众合唱演出现场,各演出团队均统一着装,很多单位聘请了相对专业的声乐指导、合唱指挥、钢琴伴奏甚至小型乐队。另外,演出场地和灯光音响的租赁也带动了演出服务业的发展。从调查中可以看出,节庆群众合唱活动的开展,往往会带来暂时活跃的“合唱经济”,对社会的经济发展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

节庆群众合唱活动是合唱教育生产的推动力

“群众合唱”是一种社会音乐活动,它的繁荣是政治、经济、教育共同建设的结果。然而,节庆群众合唱活动向我们严肃提出:艺术应该向哪个方向走?走高精尖的国际化水平还是跟普通群众融合接触?笔者认为,要实现合唱艺术的社会价值,就必须从合唱教育生产的科学化、社会化及合唱评论生产的导向化着手,提高合唱教育生产质量,才能使我国群众合唱事业拥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1.合唱教育生产的科学化

音乐院校是培养音乐工作者的主要阵地,提高群众合唱水平,从根本上要依赖于这些音乐工作者。然而据笔者调查,目前,我国音乐院校虽然均开设合唱指挥课,但培养出的学生多数不懂排练或不会指挥。因此,为提高我国音乐院校的合唱指挥课程教学质量,就要改变目前由教师向学生单项灌输的教学模式,在教学内容上,采取从面向学生单一的技巧训练到面向学生全面的技能训练的转变;从单一的“合唱”“指挥”分开教学向“合唱与指挥”联合教学的转变。在教学过程中,采取由教师向学生单向“灌注”式的教学方式向教师与学生以及学生与学生间的双向互动式转变;由以技术训练为主的教学过程向音乐学、心理学、教育学等交叉学科综合教学的转变。在学习评价上由单一的考试形式向综合能力的考核测评转变。通过教学方式的改变,推动合唱教育生产的科学化,才能为社会培养出具有综合素质的合唱指导者,从而实现群众合唱活动质的飞跃。

2.合唱教育生产的社会化

合唱教育生产的社会化以提高各层次群体的合唱艺术修养、健全完美的合唱音乐接受、消费系统为宗旨。从节庆群众合唱活动中不难看出,我国群众合唱仍然存在“合唱是齐唱、音准不受控、看谱只识字”的现象。因此,为使我国群众合唱水平能够切实跟上国家合唱事业的发展步伐,笔者认为,除政府对面向市民开展的音乐惠民工程要给予一定的政策上的支持外,让普通群众“望尘莫及”的音乐院校可以利用自身的设备、师资,大力推进音乐惠民政策,开展市民艺术培训工程,并将其纳入日常教学体系内,与学生学分挂钩,同时增大学生实践课程的比例。这样,音乐惠民工程有了政府和音乐院校的合作,有利于让学生走出壁垒,让艺术走向大众,让群众走进合唱。

3.合唱评论生产的导向化

合唱评论生产是针对社会上所有的合唱活动、合唱作品、合唱指挥等合唱现象进行的评论,其中重点是对合唱创作、合唱表演、合唱活动传播成果等的是非成败进行评价。笔者认为,对于我国合唱事业发展,音乐评论一方面要客观评价专业合唱团水平、合唱歌曲创作、合唱指挥的艺术成果,另一方面也要对群众合唱活动通过报纸、电视等大众传播媒体、通过展演、比赛等艺术交流途径,以评价、评论的方式给予正确的指导,并客观评价合唱活动社会价值和艺术价值实现的程度,向社会明晰良莠,实现合唱评论对合唱发展的导向作用,并提高社会群众的合唱鉴赏与参与水平。群众合唱是最贴近百姓生活的艺术表演形式,节庆群众合唱活动的开展虽有特定的历史背景,但这一社会音乐现象所弘扬的爱国精神永不落幕,它从音乐社会学角度带给中国合唱事业的思考,将一直引领着音乐工作者们去探索。

上一篇:社会学教学论文:社会学实践教学运行机制研讨 下一篇:体育社会学论文:体育社会学理论体系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