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音乐合唱教学

时间:2022-04-09 05:56:07

【前言】浅谈初中音乐合唱教学由文秘帮小编整理而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在合唱作品的选用和演唱中,各种优秀的合唱作品会给学生带来巨大的精神动力。比如冼星海的作品《黄河大合唱》。在演唱这首作品前,首先要进行作品分析,介绍作品创作的时代和历史背景,以便于合唱队员全面的理解作品,对歌曲表达的意思和意境要有总体的把握,对歌词蕴...

浅谈初中音乐合唱教学

中学音乐教学《大纲》明确指出:“美育是全面发展教育方针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教育是实施美育的重要手段之一,是学校实施美育的主要内容和重要途经,它对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有重要的作用。”在中小学中开展合唱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能力、表达能力和审美能力,激发学生的对于音乐的学习兴趣。

一、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加强对作品的理解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应该说选择参加合唱队的学生对歌唱这门艺术是比较感兴趣的,但由于合唱的排练过程比较枯燥乏味,作品成型之前总要经过反复地磨合训练,加上学生的音乐素质参差不齐,有时候一次排练下来只学了一两句甚至只是几个小节的片断。大部分学生是感觉很无聊,认为花了很多精力却没有独唱那么淋漓尽致。所以,教师应用适当的方法来为学生设定短期目标,以免学生在漫长的排练过程中失去学习的兴趣。兴趣是学习的巨大动力,是学生主动进行学习和研究的精神力量。在合唱教学中,教师必须把激发学生兴趣看作是教学成功的一个前提。其中的好办法是多开展一些优秀合唱歌曲的听赏活动,从听入手,培养学生的音乐听觉与兴趣。我国音乐理论家周大风先生曾说过,在一定程度上“听比唱更重要”。因此,从听赏入手培养学生的合唱兴趣是非常必要和有效的。在听赏过程中,教师可自主选择一些优秀的童声合唱与成人合唱给学生欣赏,如《太阳出来喜洋洋》、《过雪山草地》、《在灿烂阳光下》等,在欣赏音乐的同时可以围绕欣赏主题讲述歌曲的创作背景,描述歌曲的故事情节,讲解作者的故事生平。教师可引导学生感受和比较歌曲的情绪与风格,听辩速度、力度、节奏的细微变化,哼唱歌曲的旋律主题,指导学生聆听合唱歌曲层次丰满的和声织体,使学生理解什么是声部的保持、音色的统一,使他们的心智在听的过程中得到美的享受,逐步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合唱的兴趣。

二、加强歌唱技巧教学,培养学生团队意识

中学生嗓音稚嫩,所以在合唱中必须强调科学的发声训练。首先应抓好学生的声音,在训练时,针对学生普通存在的气息浅,吸气抬肩,不会气息保持等错误呼吸方法,要求学生用“高位置”来演唱,用他们能理解并完全可以做到的方法进行练习。比如象“闻花”一样的胸腹联合呼吸;用半打哈欠的方法启发学生打开喉咙,放松下巴;还有如因吃惊而大吸一口气,其实就是一个歌唱状态,此时喉头下移,喉咙打开,气息下沉,此时的歌唱,气息很深,歌唱就要保持这种状态。还有“微笑”在歌唱中的作用,笑肌上提,使歌唱呈积极状态,充分发挥歌唱位置和共鸣,气息三者的统一协和作用,让学生将自身和有气息控制的高位置的声音进行比较对比分析,从而提高学生对声音的辨别能力,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声音的概念。特别是唱高音时,要求学生用假声带真声的方法来歌唱,切忌大喊大叫,因为这样会损坏声带,而且会破坏合唱的和谐性。同步的音准和节奏训练是开展合唱教学的基础,对合唱水平的高低起着决定性作用,缺乏这两种训练将会无法进行较为复杂的合唱作品的教学。音准训练在具体教学时应循序渐进,尽量采用无伴奏形式从横向的音程练习开始,逐渐过渡到纵向的音程以及简单的和弦,让学生根据固定音高学会彼此倾听,自己调整音高,以达到协和的状态。为了帮助学生训练内在听觉和掌握音准,在教学内容上应采用匈牙利作曲家柯达伊的无伴奏合唱训练曲,指导学生在充分理解作品的内容上,确定合理的音准、音色,然后反复训练以达到作品需要的协和。节奏是音乐的骨架,节拍是音乐的脉搏,是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培养学生准确、独立的节奏感和节拍感,是合唱训练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在具体训练时,可加强简单节奏的训练,以提高学生对节奏变化的灵敏反应,为合唱教学的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合唱作品的选用和演唱中,各种优秀的合唱作品会给学生带来巨大的精神动力。比如冼星海的作品《黄河大合唱》。在演唱这首作品前,首先要进行作品分析,介绍作品创作的时代和历史背景,以便于合唱队员全面的理解作品,对歌曲表达的意思和意境要有总体的把握,对歌词蕴含的思想内容进行挖掘和分析并充分的理解,这样才能更完满的诠释作品。《黄河大合唱》是冼星海最重要的和影响最大的一部声乐代表作。作于1939年3月,并于1941年在前苏联重新整理加工。这部作品由诗人光未然作词,以黄河为背景,热情歌颂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光荣历史和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斗争精神,痛诉侵略者的残暴和人民遭受的深重灾难,广阔地展现了抗日战争的壮丽图景,并向全中国全世界发出了民族解放的战斗警号,从而塑造起中华民族巨人般的英雄形象。作品表现了在抗日战争年代里,中国人民的苦难与顽强斗争,也表现了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和不可战胜的力量。它以我们民族的发源地――黄河为背景,展示了黄河岸边曾经发生过的事情,以启迪人民来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作品气势宏伟磅礴,音调清新、朴实优美,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强烈反映了时代精神。它在我国近代音乐史上具有重大的意义,对后来的大合唱及其他体裁的音乐创作都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就加深了对那一段历史的认识,同时也受到了爱国主义的教育。

三、重视音乐审美体验,提高学生鉴赏力

让学生感受“合唱是一种美的和音”,合唱是一种奇妙的和谐,让学生感受合唱作品的艺术魅力,这是学生积极学习的强大动力。我在排练间隙,让学生欣赏我国著名指挥家,教育家杨鸿年指导的中国交响乐团少年及女子合唱团的演出资料,如《春雨沙沙》、《踏雪寻梅》、《回声》等中外名曲。让他们细心聆听各声部的旋律,训练学生音乐的耳朵,提高合唱的听觉能力,让他们从音乐本身的旋律中体会合唱艺术的美,以此来培养学生合唱的兴趣。正式学唱作品时,一般的学唱是各声部只学唱自己的一部,但在课堂上运用这种方法,就会造成总有一个声部的空闲。因此,全班同学同时学唱各声部是音乐合唱课上使用的较为合适的方法。在全班同学一起学唱时,先学唱难度较大、旋律性较差的二声部,这样,在学生的头脑中,第二声部先入为主,印象较深,而第一声部旋律流畅,即便是放在后面学唱也不会因二声部在头脑中的印象而给学唱带来困难。等学生把两个声部都唱熟练后,教师可让学生唱一个声部,自己用琴弹奏另一个声部,让学生体会两个声部同时进行的和声效果,然后再让两个声部同时进行演唱,等两个声部的演唱达到协和统一熟练后,教师再对作品进行速度、力度、演唱情绪等方面的指导,使学生的演唱能更好地表达作品的思想内容,让合唱形式有更强的表现力。

上一篇:关于提高高中数学有效课堂教学策略的分析 下一篇: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解决简单实际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