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数学课堂“生活本色”

时间:2022-08-18 07:30:05

还数学课堂“生活本色”

“学要源于现实,扎根于现实”,这是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提出的“数学现实”的教学原则。任何知识均来源于生活,数学知识也不例外。《新课程标准》十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指出:“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强化了数学教学的生活性,体现了“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只有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把书本上的知识激活,实现书本知识与人们日常生活的沟通,给课堂以“生活”的色彩,还数学课堂“生活本色”,使学生在数学课堂上享受五彩缤纷的生活数学,才能生成智慧,促进发展,提升数学的价值。

一、创设生活情境,激活数学课堂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充满着数学。“生活化”教学就要求教师要创造条件,将学生日常生活情境引入课堂,将学生日常生活经验引入数学学习。例如:在教“圆的认识”,课前让学生找一找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面是圆形的,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在课堂上举出了很多例子,有的还把找到的圆形物体带到了课堂上,有手表、易拉罐、硬币、玩具车的车轮。学生还发现生活中圆形的物体比较多。我便问:“你们猜猜看,为什么许多东西要设计成圆形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猜想出许多理由:“圆形的东西便于滚动。”“圆轮的车子坐着平稳。”“人们喜欢圆形,它看起来很美。”“我觉得我们家的圆桌就比方桌好看。”“为什么圆轮的车子坐着平稳呢?”于是,我和学生进一步探究有关圆的知识,课堂气氛热烈,洋溢着浓浓的生活气息,流淌着探索生活奥秘的喜悦之情。

二、关注已有经验,活化数学文本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充满着数学。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对于他们理解数学知识十分重要。设计教学时,教师要有意识的在生活中寻找与数学文本知识有联系的、学生熟悉的场景、事例,沟通已有的生活经验与数学知识的联系,瞄准数学教学与学生生活的最佳联系点。作为教师应多组织学生开展一些联系生活的数学实践活动,体验“生活中处处用数学”。给数学课堂增添“生活本色”。如:学习比例的应用时,教师利用学生非常熟悉的升旗台,让学生说说如何知道旗杆的高度。有的学生说:可将旗杆放倒测出高度;有的学生认为:可以爬上去,用绳子测出它的高度。但学生通过讨论后认为放倒旗杆不现实,爬上去测又很危险。于是老师又将学生带入课堂,对学生说:大家想不想学习一种简便而有效的测量旗杆高度的办法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比例的应用”。这样的教学,在引入生活素材时关注学生已有的经验背景,构建起数学问题与学生经验背景的联系,这是“生活化”数学教学的关键。

三、体验生活应用,领悟数学价值

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离不开生活。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而最终又服务于生活。随着现代生活水平的提高,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利息”的计算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工作中已经非常广泛了。人们将手中的余款存入银行可得利息,向银行贷款须付利息,所以“利息”应用题的教学已经成为学生进一步学好课本知识,与商品经济挂钩,培养学生生活意识必不可少的一课。在学习了利息后,让学生到银行去了解利息、利息税等有关知识,并让他们计算:把5000元钱存入银行,怎样存款更合算?有了前面了解到的信息,学生再选择存款时间、存款方法,计算利息,找到了最合理的存款方法。也让学生从中体会到了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蕴藏在生活的每一个角落。生活中的许多问题包含着数学知识。数学可以美丽人生,数学可以智慧人生。数学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又如在学习《人民币的简单计算》时,师生合作在创设情境,动手操作完成教学任务之后,练习时创设了“小小超市”这一生活情境,由一名学生扮演售货员,让其他学生带着钱去买东西。这样不仅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跟生活有密切的联系,而且在今天的“小小超市”中,只有能正确计算钱数的同学才能买到东西,因此学生几乎个个开动自己的小脑筋,认真地思考,认真地付钱、找钱。当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真的买到东西后,个个洋溢着兴奋之情。

陶行知先生说:“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 只有将鲜活的生活题材引入课堂,数学课堂才会有源源不断的“生活”活水。数学才不再是深奥难懂的“纯数学”,而是富有情感、贴近生活、具有活力的东西,只有将枯燥的数学知识与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和体验紧密结合,牵动学生的心灵,这种有了“生活本色”的数学课堂才会充满魅力,才会让学生喜欢,才会让学生想学、乐学、会学、学会。

参考文献:

[1]《数学课程标准》

[2] 向军.《数学课堂的本色化》

上一篇:合理利用资源 渗透跨文化意识 下一篇:浅论含糊语言的美学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