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语文教材中的体现

时间:2022-08-18 02:08:15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语文教材中的体现

摘 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语文教材中是怎样体现的呢?可以说,它主要体现在教材的选文、单元指导、课后练习、综合性学习、写作、课外名著阅读等环节中。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语文教材 体现

中图分类号:G6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6097(2014)09-0071-04

基金项目:云南省教科院课题规划办立项课题“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编号:Y13011)

作者简介:周国显(1968―),云南曲靖人,本科学历,中学高级教师,云南省曲靖市第一中学语文教师。研究方向:初中语文教学。

寸颖(1963―),女,云南曲靖人,本科学历,中学高级教师,云南省曲靖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副所长。研究方向:初中语文教学。

党的十报告“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三个倡导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表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简洁概括的表述,有利于社会不同层面人理解,也有利于人们在实践过程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脉相承的,犹如一枚硬币的正面和反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语文教材中是怎样体现的呢?可以说,它主要体现在教材的选文、单元指导、课后练习、综合性学习、写作、课外名著阅读等环节中。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选文中的体现

(一)对民主富强、文明和谐的理想追求

“民主富强,文明和谐”历来是中华民族不懈的追求:《陈涉世家》中陈胜说“苟富贵,无相忘”表现了人对“富贵”的追求;《开国大典》中庄严的宣告,雄伟的声音,代表了国家领导人对“民主”的追求;人教版高中教材中的《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一文阐明了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意义和理论基础――把我们的国家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是现代华夏儿女对“富强、民主、文明”的追求。由此看来,民主富强始终是祖国人民不懈的追求。

《活板》《中国石拱桥》再现了我国古代文明,歌颂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创造精神,激发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环球城市 风行绿墙》以说明的方式告诉我们什么是现代文明――“绿墙”就是一种现代文明,我们必须打破我们的传统模式――“围墙”。《敬畏自然》《罗布泊,消逝的仙湖》两篇文章从正反两面告诉我们应与自然和谐相处。《喂――出来》是一篇科幻小说,它警示人们不从根本上处理环境问题,环境的污染终将危及人类的生存。文明、和谐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因素在教材中也并不少见,我们可以利用它们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二)体现公正法治、自由平等的理念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深入发展,人民追求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意愿越来越强烈。在中小学语文教材中,编者也选录了部分这样的文章。比如,语文版八年级下册的《苏珊・安东尼》记述了苏珊・安东尼为实现男女在选举权上的平等而进行的艰苦卓绝的斗争;《威尼斯商人》中鲍西娅凭借法律手段惩治了恶人夏洛克,大快人心。人教版《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谴责非正义的战争,表现了人间的公平正义;《出师表》中诸葛亮给后主刘禅的奏表中提到“陟罚臧否,不宜异同”。只要我们深入研究,“公正法治,自由平等”这类主题在语文课本中也不少见。

(三)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爱国表现在多个方面:热爱祖国的山川河流,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化,热爱祖国的历史传统……可以说,爱国主义是九年义务教育教材中的主旋律。从小学开始,语文课本就注重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三组课文的主题是“爱祖国”,编者围绕这一主题选择了传统文化和现代意识相结合的新“三字经”,选择了热烈的国庆场面《欢庆》,选择了描写美丽首都的《北京》,选择了盼望两岸早日统一的《看雪》。这组课文,歌颂了祖国的悠久历史、壮丽山河、灿烂文化和民族精神,其目的在于从小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中华民族的情感。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以“祖国”为话题,编者围绕这一主题选择了激情澎湃、昂扬向上、富有民族情感的现代诗歌《黄河颂》,选择了表达对沦亡国土强烈思念的《土地的誓言》,选择了中国共产党早期创始人之一的《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选择了脍炙人口的短篇小说《最后一课》,选择了叙述花木兰代父从军故事的《木兰诗》。学习这些课文,能够激发学生的情感,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四)人间真情,至善至美

人间真情,这是“友善”的内核,它表现在多个方面:亲情,友情,人间之情;关心,爱心,宽容之心。这些都是人间最真最美的感情。可以说,人间真情也是九年义务教育教材中的一个主要内容。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五组课文围绕“可贵的亲情、友情”组织专题。《可贵的沉默》讲述了在老师启发下,孩子们懂得了回报父母的爱。《她是我的朋友》讲述了小男孩阮恒误以为献血会死,但为了挽救朋友的生命,他还是毅然地献出了自己的鲜血,体现了小男孩无私奉献的精神。《七颗钻石》这篇童话告诉我们爱心是永恒的,爱心能创造美好的未来。《妈妈的账单》让孩子懂得了母爱是无私的,也是无价的,对自己索要劳动报酬的行为感到羞耻、自责。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七组课文以“国际理解和友好”为主题,选编了四篇课文《太阳是大家的》《一面五星红旗》《卖木雕的少年》《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太阳是大家的》表达了对和平的向往,《一面五星红旗》《卖木雕的少年》等反映了外国朋友对中国人民的友好和尊重,《中国国际救援队》报道了中国人民帮助阿尔及利亚地震受灾群众的事情。通过学习这组课文,可增进不同地域、不同文化背景之间人们的相互了解、相互交往、相互理解、相互宽容、相互尊重,最终实现人类之间的合作交流。

五年级下册第四组课文以“感人故事”为主题,选编了四篇课文。《再见了,亲人》,志愿军战士和朝鲜人民依依惜别的动人情景让人难以忘怀。《金色的鱼钩》,老红军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尽心尽力照顾三个小红军的崇高精神催人泪下。《桥》,在生死关头让人感受到共产党员的崇高伟大。《梦想的力量》,一个六岁孩子的梦想影响着越来越多的人去关爱别人、帮助别人。这些故事影响并感染着每一个小读者,在他们心灵深处激起向善的火花。

(五)传统美德,发扬光大

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遗产和优秀的传统美德,比如敬业乐群、公而忘私、吃苦耐劳、忍辱负重、孝行天下、助人为乐、诚实守信、勤劳勇敢、尊敬师长、孝敬父母……这些美德,成为了后人成长的精神食粮。

语文教材中有关传统美德的选文也是很多的。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二组课文以“以诚待人”为专题编写。《那天》从不同角度赞美了诚实守信的美德,使学生懂得诚实守信比金钱财富更重要;《万年牢》通过父亲的为人做事告诉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讲究认真,讲究实在;《尊严》告诉人们要用自己的劳动去维护个人的尊严;《将心比心》告诉人们遇事要将心比心,多为别人想想,这样就能体谅别人,宽容别人。这组课文教学生学会做一个诚实守信,富有尊严,能够体谅别人、宽容别人的人。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以“古代生活”为专题,选编了《桃花源记》《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核舟记》《大道之行也》《杜甫诗三首》。其中《桃花源记》反映了我国古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陋室铭》《爱莲说》谈到了知识分子处世立身的态度,《核舟记》赞美了古代艺术家的聪明才智,《大道之行》描绘了一种理想的大同社会,《杜甫诗三首》表达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这些课文的学习,影响着学生,对学生良好世界观的形成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以“先秦散文”为专题,选编了《公输》《孟子两章》《鱼我所欲》《故事两则》。其中,《公输》反对攻伐,反对战争,《孟子两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主张施行仁政,《孟子两章(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强调“人和”的重要,《鱼我所欲》主张“舍生取义”,《故事两则》表达了作者对功名利禄的鄙视以及对闲适、轻松生活的向往与追求。这组课文中“反对战争”“强调人和”“舍生取义”的思想对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也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六)科学世界,精彩纷呈

科学技术、科学精神等,是最具有改革创新精神的。九年义务教育教材中,介绍科学技术,讲述科学故事、科学精神的文章也很多。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五组课文以“科学精神”为专题,选编了《跨越百年的美丽》《千年梦圆在今朝》《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我最好的老师》四篇课文。其中,《跨越百年的美丽》是一篇散文,它赞美了居里夫人对科学、对社会、对人类的贡献,更赞美了她高尚的人格与伟大的精神;《千年梦圆在今朝》,叙述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为实现飞天梦的不断尝试与追求,热情赞颂了中国航天人热爱祖国、团结合作、勇于探索、锲而不舍的精神;《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用事实告诉人们善于观察、不断发问的重要性;《我最好的老师》让学生认识到具有独立思考和怀疑精神就具有了一种科学精神。这组课文的学习,让学生认识了什么是科学精神以及怎样培养科学精神。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以“科学世界”为专题,选编了《大自然的语言》《奇妙的克隆》《阿西莫夫短文两篇》《生物入侵者》等四篇介绍科学知识的文章。其中,《大自然的语言》浅显易懂地介绍了什么是物候学,《奇妙的克隆》介绍了克隆的科学知识以及怎样辩证地看待科学技术的发展,《生物入侵者》关注的是生态环境的问题。这组课文,渗透了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科学的思维方法的教育。

总之,语文课程是一门人文性极强的课程,充分挖掘文中涉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因素,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是非常重要的。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助读系统(单元导

语、课前导读)中的体现

助读系统是语文教材中用来帮助学生阅读课文的一系列材料,包括单元导语、课前导读、题解、作者介绍、注释等。编者往往利用单元导语、课前导读等表明某个单元或者某篇课文的教学目标,这些教学目标往往隐含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某些内容。例如,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单元导语”这样说:“在我们心中,‘祖国’不是一个普通的名词。她意味着大地、江河、语言、文化、民族、同胞等。爱祖国,就是爱这些与我们息息相关的事物。”阅读这一单元导语,就可以明白“爱祖国”实际上就是爱祖国的大地江河,爱祖国的语言文化,爱祖国的民族同胞。这一导语包含了鲜明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本单元《最后一课》课前导读中写道:“短暂的最后一课,使我们深切地感受到阿尔萨斯人失去国土时悲愤、沉痛的感情。”这激起学生对小弗朗士、对韩麦尔先生、对阿尔萨斯人民的深切同情,也激发了学生对自己祖国深深的爱。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课后练习中的体现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还体现在课后练习中。例如,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最后一课》课后练习第四题是这样叙述的,“课文中韩麦尔先生说:‘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记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这句话有什么深刻含义?你对自己的母语有什么新的认识?”这样,结合文本,结合文中关键句,就对学生进行了情感态度,进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邓稼先》一文课后练习,编者设计了这样两个问题,第一个是“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邓稼先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试阐释这两句话;第二个是“‘如果邓稼先再次选择他的人生的话,他仍会走他已走过的路。这是他的性格与品质。’试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这两个问题,编者的意图是让学生把握文章的意思,把握邓稼先的思想品格和奉献精神,能够体会到“为中华民族的崛起,为广大人民的利益,奉献自己的一生,这是邓稼先的人生”对自己的影响,这样的思考练习无形之中对学生进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综合性学习中的体现

《语文课程标准》提倡综合性学习,各套语文教材对综合性学习也给予了特别的关注。在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中,也同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渗透其中。例如,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综合性学习,其主题为“世界何时铸剑为犁”,通过本次活动,目的是让学生记住历史,珍惜和平。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综合性学习,其主题为“金钱,共同面对的话题”,本次活动,对学生进行了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

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写作中的体现

作文是学生心声的表达,写作过程则是一次对学生进行心灵教育的过程。语文教材中有很多写作内容渗透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因素。例如,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以“让世界充满爱”为主题进行写作,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要求以你最崇敬的名人为话题写篇作文,这些作文题目以积极昂扬的精神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这些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实际上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部分。

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课外名著阅读中的体现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推荐阅读书目中向初中学生推荐了《革命烈士诗抄》《红岩》。《革命烈士诗抄》不是一般的诗文集,里面的每一个作者或者说每一位革命烈士,他们本身就是壮丽伟大的乐章,他们战斗的生活,他们艰苦的工作,他们崇高的人格,他们坚贞的情操,他们对党对革命无限的忠心,这一切都是可歌可泣,都是惊天地泣鬼神的。阅读他们的诗篇,自然会激起一种正义的力量,自然会受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熏陶。《红岩》是以描写重庆解放前夕残酷的地下斗争,特别是狱中斗争为主要内容的长篇小说。这部小说塑造了一群英雄形象,比如许云峰、江姐、齐晓轩,他们都是在国统区秘密从事革命工作的共产党人,他们的理想是建设一个自由、平等、民主、幸福的社会主义国家,他们面对敌人、面对死亡从容不迫,他们伟大的人格和崇高的精神强烈地震撼着读者。阅读这两部书,就是在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由此看来,语文教材中蕴涵着大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因素,我们教师首先应该弄明白什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什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此基础上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因素,然后才能在语文教学中合理地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参考文献:

[1]胡晓.试论在语文教材编写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体现[J].出版发行研究,2013,(10).

[2]课程教材研究所,小学语文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1~6年级)[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

[3]课程教材研究所,中学语文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7~9年级)[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

[4]语文出版社教材研究中心.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

书:语文(七~九年级)[M].北京:语文出版社,2011.

[5]洪宗礼.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九年级)[M].南京: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江苏教育出版社,2009.

上一篇:小学语文常态课的瓶颈问题及对策研究 下一篇:关于小学语文课堂评价调查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