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鉴赏模块实施中的问题及对策

时间:2022-08-17 10:57:28

音乐鉴赏模块实施中的问题及对策

新课改音乐课分为音乐鉴赏、歌唱、演奏、创作、音乐与舞蹈、音乐与戏剧表演六大模块,其中音乐鉴赏为必修,其他五个模块为选修,在本文中,我将探讨在鉴赏模块实施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和解决的办法。

一、音乐鉴赏模块实施中的问题

1.目标不明确

作为一个合格的老师,每堂课想干什么,想让学生掌握什么,自己必须做到心中有数,不然就是浪费学生的时间,说严重点就是浪费生命。

我曾经听过一位老师的课,课题是《美声、民族、通俗唱法的演唱特点》,这个课题只需要找出几首用不同演唱方法演唱的歌曲,学生肯定可以知道它们各自的特点,在学生总结的基础上给出一个相对准确的说法,这堂课就算成功了。可惜,这位老师想得太多,恨不得一堂课把所有问题都解决。

2.教学环节前后断链

一节课应该是完整的、连贯的,各个环节之间应该承前启后互为因果,不应该前后断链,但我们的老师在实际工作中还是会经常出现这样不该出现的问题。

有这样一堂课,课题是《汉族民歌》,导入部分很吸引人。先请同学教老师说几句自己的方言,然后老师教学生说自己的方言,课堂气氛非常热烈,再自然引入一首有明显地方特色的民歌,一直到这里都非常成功,可惜,这位老师后来再也不谈民歌和方言之间的联系了,给人的感觉好像这个导入是多余的,如果在后面介绍的民歌中始终扣住方言与民歌音调之间的联系,可能效果会更好,如果不想谈这个问题,大可不必用这种导入方式。

3.知识欠缺

音乐上确实有很多说不清、道不明的概念,比方说作为专业音乐教师,可能很多人都难以准确解释什么是音乐,目前最权威的解释是辞海上的说法,它的解释是:音乐是用有组织的乐音来表达人们思想感情反映社会现实生活的一种艺术形式。但什么是乐音呢?乐音是物体有规律的振动所发出的声音,那么这样说起来音乐的概念还准确吗?似乎不太准确了,所以我们的音乐老师从来不在课堂上给学生讲什么是音乐。还有音乐形象甚至音乐的结构都可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二、音乐鉴赏模块实施中的对策

1.明确教学目标,适当选择教学内容

目标的问题已经毋庸置疑,教学内容的选取则是我们在备课过程中必须面对的,我们使用的教材都编写得很好,但有时候我们不见得喜欢用,学生也不见得喜欢听,那么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可以有比较大的自由度。比方说,有一个版本的教材中的一个单元叫做“从古典到浪漫”,介绍的第一个作曲家是贝多芬,选用的作品是《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我认为这个作品毫无疑问非常重要,学生必须听,毕竟这里唱出了全人类的共同理想,但我觉得既然单元名称叫做从古典到浪漫,为什么不选用贝多芬的《第三交响曲》(英雄)呢?第三交响曲才是公认的从古典到浪漫的标志性作品。当然,如果在介绍贝多芬之前,能够让学生听一听莫扎特的部分作品,像《第四十交响曲》的第一乐章和《G大调弦乐小夜曲》都可以给学生鉴赏,如果这样学生可能更加容易感受到古典到浪漫的过渡过程,也能更加清楚古典主义音乐风格与浪漫主义音乐风格的不同之处。还可选择柴可夫斯基的作品,我们的教材选用的是《第六交响曲》(悲怆),这个作品可以说是柴可夫斯基音乐风格的集中体现,但作为高中生能体会到那些痛苦和悲伤甚至绝望吗?毕竟我们的学生生活阅历有限,我们为什么不听他的《一八一二序曲》?万幸的是我们的音乐课不需要参加统一考试,不需要标准答案,教学内容的选择只要符合新课程标准,切合学生的实际我们就可以自由选择,这是其他学科无法做到的。

2.重实践,重参与,激发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我们现在的课程叫鉴赏而不叫欣赏,我理解的应该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个是欣赏音乐的方法,应该多用对比,鉴,就是镜子,对比是最好的欣赏方法。第二个就是鉴定,也就是说要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初步评价能力。另外,我认为欣赏是仰视而鉴赏至少是平视,欣赏是被动的,而鉴赏是主动的。所以我觉得我们的课程叫鉴赏而不叫欣赏非常好。那么怎么在鉴赏中实践和参与呢?我们以具体作品为例。

现在我们以《黄河船夫曲》为例,让学生参与到活动中来,我们的教学目标是重点感受速度和力度在音乐形象塑造方面的作用以及理解和掌握一领众和的演唱方法。那么这段音乐我们怎么来达到教学目标呢?我们可以按下面的步骤让学生参与到音乐表现中来:

(1)正常速度、力度学唱这个片段

(2)力度不变分别放慢速度演唱、加快速度演唱、先慢后快演唱、先快后慢演唱

(3)速度不变,改变力度演唱

活动做完,让学生选择最佳的表现方法,也就是选择最佳的速度和力度,从而达到让学生感受速度、力度在音乐形象塑造方面的作用,学生也同时掌握了一领众和的演唱方法了。

如果老师们觉得这个还不够,那么我们在鉴赏黄河大合唱时,还可以在第四乐章第二段部分再让学生感受力度和速度的作用。第二段音乐速度慢,使用男低音演唱,力度对比大,表现出的是对日本帝国主义给中华民族造成的重大灾难的刻骨仇恨和面对灾难的极度痛苦,如果我们用不同的力度和速度进行演唱,可能使音乐形象发生彻底的改变。

3.抓重点,一堂一得,逐步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我们的课时有限,每节课的时间更有限,要想在一堂课上解决所有问题完全不可能,这就需要我们精心设计每堂课,让学生每堂课都有所得。我觉得在制订教学计划时我们应该全盘考虑,除了考虑教材更要考虑学生的具体情况,我们可以在教学内容中加上一条或几条暗线,把所有需要学生掌握的音乐基本知识串成暗线分置在每一堂课上。

作者单位:武汉华中师大一附中

上一篇:对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现状的思考 下一篇:关于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