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教育哲学的审美范式与实践范式

时间:2022-08-17 11:19:30

音乐教育哲学的审美范式与实践范式

摘 要:在20世纪中后期,北美音乐教育领域出现了两种主要的哲学范式:审美与实践。审美音乐教育哲学源自于18、19世纪的美学思想,主要强调的是音乐教育的审美体验,该哲学范式的发展奠定了世界音乐教育的稳定与统一的基础,但在20世纪末期遭到质疑与批判。实践音乐教育哲学不再把音乐作为纯粹客体,而是看作人类的实践活动,注重实践、行为与语境的意义与价值。本文主要阐述了两种哲学范式的理论来源、观点主张和两者的比较分析。

关键词:音乐教育;哲学范式;审美与实践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4)12-0095-01

一、审美范式的音乐教育哲学观

(一)审美理论的来源与内涵

审美理论是指新康德主义审美的传统。该理论认为对音乐的纯粹“美”的体验才应是音乐的首要价值。一些持这种观点的人把审美的“美”看作是音乐“作品”,因此就使审美音乐脱离或高于了日常生活。审美理论的发展与欧洲“古典音乐”有密切联系,但是审美理论却对大部分的“世界音乐”来说并不适用,因为“世界音乐”是实用而具有实践性的。音乐教育中的审美理论把教学的形式看成是“音乐欣赏”,音乐的鉴赏能力只注重美的体验而忽略了其他有利提升生命的日常聆听。

(二)贝内特・雷默的审美音乐范式

贝内特・雷默是审美音乐哲学范式的代表人物,其代表作《音乐教育的哲学》系统阐述了音乐教育的审美哲学,一度指导过美国音乐教学的深化与改革工作,深刻影响了北美及世界的音乐教育发展。雷默主要分三个方面在他的著述中分析了审美音乐教育的哲学范式。第一是雷默把音乐的本质和价值看成是教育的本质和价值的最重要前提,也就是以审美为主题。他相信音乐的审美品质才最能体现音乐的本质和价值,所以他认为音乐教育的基础和前提应为音乐的审美品质。第二是雷默认为提高学生的审美感受力和对音乐的鉴赏力是音乐教育的最重要和最迫切的任务,以此来使学生获得丰富的审美经验。第三是雷默认为在审美音乐教育的过程中音乐课程应该分为普通音乐课和表演音乐课,而普通音乐课就是致力于所有人的音乐课程教育,要最大程度培养和发展他们的审美感受力和对音乐的鉴赏力。

二、实践范式的音乐教育哲学观

(一)实践理论的来源与内涵

实践是一种行为活动,服务于人类的目标的实现或利益的需要,因此常在一定环境下同义与行动之意,而实践理论的概念的提出则是人们广泛关注现当代世界音乐的结果。这种思想观念在学术上的体现,就是既要继续重视古典音乐、承认古典音乐的重要价值,同时更要重视和关注其他不断出现的新形式音乐现象。音乐的实践性,则是在音乐教育中吸收更多更广博的音乐现象,使人们通过对音乐的聆听来促进其个性的发展和性情的陶冶。而这种实践范式的哲学观点也更容易符合当代教育理论,因为其十分注重音乐教育过程中要联系学生的日常经验,增加学生的生活体验的理念。音乐的实践范式的概念指的更广博和深远,对音乐进行了多元化的解读,也为当代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实施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二)戴维・埃里奥特的实践音乐范式

戴维・埃里奥特的《音乐问题种种:一种新的音乐教育哲学》著作中最先提出了实践音乐的教育哲学思想。后来他又不断将其新的思考与研究成果在《音乐问题种种:一种新的音乐教育哲学》著作中阐述。戴维・埃里奥特的实践音乐的教育哲学是利用实践哲学对音乐的性质和价值进行阐述和加以解释。该哲学思想涵盖了以下两个方面:第一是他认为音乐是一种特殊的和具有一定目的的活动。其在书中写到,在任何意义上,音乐都是人类的一种活动,正因为音乐的形式是有意义的人类活动,才使得音乐的声音和作品得以存在。正因为音乐是一种人类的行为活动,才得以解释音乐是什么和为什么音乐这么重要。第二是他把音乐视为是一种多样性的人类实践,而实践是具有多样性和丰富性的,而且每一种音乐实践都会产生某一种音乐作品。

三、审美范式与实践范式的比较分析

审美音乐的教育哲学一直把让人们获得和经验到一种审美感知作为音乐教育的目的和任务。认为音乐能够使人们在情感反应上有所体验,即感知到审美经验,人们也已经把这一观点应用到音乐教育中。在教育中让学生们进行大量的音乐鉴赏,丰富学生的心灵和精神感受,并最终达到提高生命质量的目的。但是这种视角比较单一,过多强调音乐审美,没有全面关注音乐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实践音乐的教育哲学认为应该让“音乐经验”来替代“审美经验”,认为在本质上或价值上真正的音乐经验都不是审美的。其现实目的是让学生在音乐经验中获得自我成长和自我认识,这与审美理论的观点完全不同,因为音乐经验与具体的身和心的现实体验紧密相关。因此,实践音乐的哲学音乐观更为开放、更为平等和多样化。

四、结语

音乐教育中的实践范式比审美范式更适应当今的社会现实,因为实践范式适应当今发展趋势,倡导探索、鼓励进取、反对僵化。从审美发展到实践是时展的结果,我们应该以理智的头脑,做出有效取舍,面对当前的多元化世界,音乐教育的哲学范式也应该更趋多元化,而最终的关键则是找到适合自己的音乐教育理论哲学。

参考文献:

[1]王秀萍.从审美范式到反思性实践范式――历史视域中的音乐教育范式转换研究[J].中国音乐,2008年第3期.

上一篇:变换角色,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下一篇:中国水墨山水画的虚幻之美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