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课堂建构初探

时间:2022-08-15 11:35:48

生命课堂建构初探

摘 要 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传统以知识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已经越来越不适于学生的全面发展,由知识课堂向生命课堂转变势在必行。本文在对生命课堂的内涵进行解读的基础上,审视当前课堂中存在的问题并以此为依据尝试探索生命课堂的建构策略。

关键词 课堂 生命课堂 生命课堂建构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作为一项直面人的生命的事业——教育理应担负起促进人类生命发展、实现人类生命价值的重任。然而,在现实中我们的学校教育似乎忘却了这一神圣使命,由此导致了对生命的压抑、扭曲甚至残害,使原本应当焕发生命活力的课堂沦为师生厌恶的冰冷世界。基于此,站在关怀生命的角度重新审视课堂,探寻生命课堂的建构策略,其意义非同小可。

1 生命课堂的基本内涵

在借鉴了已有关于生命课堂定义的基础上,本研究认为生命课堂是以学生的实际生活为根基,通过师生的直接经验不断丰富与完善个体的认识,使书本世界与生活世界相互融合,在此基础上全面关照学生的认知、情感、态度等多方面因素,使“唯知”的课堂向“为人”的课堂转变。

2 当前课堂中生命活力缺失的表现

学者郭元祥认为,“教育应该被理解为一种唤醒人的生命意识,启迪人的精神世界,建构人的生活方式,以实现人的价值生命的活动。”①然而,教育的实际样态却与人们的理想背道而驰。

2.1 课堂教学中生命意义的蒙蔽

当前,课堂教学中仍然存在着教师为知识而教,学生为知识而学的现象,知识在教学过程中居于核心地位,师生则沦为知识的奴隶。事实上,知识的作用在于为智慧的人生服务,获取知识的真正目的是为了寻求知识背后所隐匿的智慧,从而不断提升个体生命的意义与价值。然而,现实中的课堂教学却完全背离了这一初衷。尤其在“知识就是力量”的口号之下,教育的本真意义越发消解,使原本应该“为人”的课堂演变成了“为知”的课堂,课堂的生命意义消失殆尽。

2.2 课堂教学中生命价值的缺失

当前的课堂教学十分注重知识的系统化,为了能够提高知识的传授效率,一个个本应鲜活的课堂日益被打造成一间间死气沉沉的“知识加工厂”。于是,可以看到课堂中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到教学过程、教学评价都被刻以标准化管理的烙印,对于个性鲜明、有血有肉的学生群体均采用统一的教学模式,由此造成了师生生命价值的缺失,进而使课堂失去了生命活力。

2.3 课堂教学中精神世界的荒芜

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应该是一个师生身在其中充分展现生命情态、焕发生命光彩,体验纯粹的生命本真的过程。然而,现实中的课堂却将师生完整的生活割裂开来,课堂中一切环境与条件的营造无一例外地为学生排除“求知”以外的杂念。似乎课堂教学的唯一目的就是使学生获得“足够多”的知识以便为将来的“幸福生活”做准备,课堂中完全忽视了师生的精神世界进而导致了师生创造美好生活能力的丧失以及内在精神世界的荒芜。

3 生命课堂建构策略之探索

3.1 创建富有生命气息的课堂文化

生命课堂强调学生的情感体验,要求学生具备探究、创造与超越的精神,以及良好的沟通、合作能力。但是,现有的课堂文化明显与生命课堂的理念背道而驰。因此,创建一种新型的课堂文化势在必行。

首先,构筑人文性的师生文化。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构建生命课堂不可或缺的因素。要使课堂充满人文关怀,一方面,教师必须在地位上与学生保持平等。受传统二元论观念的影响,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常被视为“我—他”关系,以此为基础的师生关系是一种典型的权威型师生关系。然而,要构筑起富有人文气息的师生文化就必须从传统的师生关系当中解放出来,积极寻求“我—你”型师生关系的重构。另一方面,教师应当努力营造一种民主、宽松的课堂氛围。生命课堂承认学生生命的完整性与主动性,作为教师应该为学生“敞开心扉”创造条件,以最大的热情和耐心来倾听学生不同的想法。因为教师的态度将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行(下转第77页)(上接第72页)为,“当学生从教师的话语中读出激励和鼓舞时,他将学会树立信心;当学生从教师的微笑中读出宽容和尊重时,他将学会善待他人。”②

其次,构筑学习共同体的行为文化。所谓学习共同体即由许多个体一同组成的为了实现共同的学习目标而长期从事共同的学习任务并逐步形成同一性文化的组织体系。这里所说的学习共同体主要是针对教师与学生而言的,旨在强调教师不能以知者自居,忽略学生的认知水平及行为表现,自顾自地传授知识。教师必须同学生一起,协商制定学习目标、学习内容等,在教学方式上打破传统的教师独占课堂模式,鼓励师生共同参与、一同进步。

3.2 探寻极具生命意义的教学过程

首先,采取多样的教学方法。生活是丰富多彩、五彩缤纷的。作为生活重要组成部分的教学也应该充满活力。教师可以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采取灵活的教学方法以满足学生多样的需求。但总体上应该把握学生主体性原则,即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让学生掌握学习步骤和学习方法近而独立地制定学习计划、完成学习任务。这种教学方法远比灌输式教学受用得多。

其次,运用灵活的教学组织形式。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灵活选取与之相应的组织形式。有时候,多样的教学组织形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引领师生全身心地投入教学,充分展现教师和学生的生命活力。

3.3 确立彰显生命光辉的评价目标

所谓彰显生命光辉的评价目标是一种全方位、多角度的评价方式。这种评价打破了原有单一的、以学习成绩为唯一依据的评价标准,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具体说来,应做到:

首先,评价目标由认知领域向非认知领域扩展。生命课堂的评价目标由传统注重知识的传授向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态度情感价值观的三维目标转变。课堂中知识与技能的培养不再是课堂教学的唯一目的,教学的更高追求在于发展学生的主体性,确保学生生命的完整性,引领学生获得身心全面发展。

上一篇:高职教师职业生涯规划对职业信念的影响 下一篇: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教学方法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