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视野下中英方言刑事鉴定初探

时间:2022-08-15 05:20:26

新闻视野下中英方言刑事鉴定初探

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某一特定的自然环境或社会环境中,比如不同地域、不同阶层、不同职业、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等主客观环境。因为这些环境条件的不同,每个人所使用的语言各有其自身的特点。如政法部门常提到“原告、被告、监狱、抓捕”等政法专业术语,教育部门常提到“学生、老师、教育”等职业术语,孩子们之间也有自己的隐语等。这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方言”。由相关社会因素相互影响所形成的语言变体,称之为社会方言;每个人因自己生活地域不同、学历不同、言语社团不同,甚至职业、性别、年龄等个人特性的不同,形成的个人特征非常突出的语言变体,叫个人方言;通常所说的方言指地域方言,俗称“家乡话”,语言学上称之为“语言的地域性变体”。

方言刑事鉴定是法律语音识别的一种,主要指对涉嫌犯罪行为所涉及方言(含社会方言、个人方言及地域方言等)的语音资料进行识别、鉴定,以推断出未知犯罪嫌疑人的出生地、常住地、经常活动地、职业、性别和年龄等相关信息,从而为侦查提供线索和方向的一种语言鉴定技术。本文从能接触到的新闻材料出发,简要介绍一下中英方言刑事鉴定的实践情况及研究现状,也可以说是在新闻视野下,对这一问题的理论研究及实践现状的初步探索。

湖南石门金库持枪抢劫杀人案中方言辨认的新闻报道与方言刑事鉴定

2007年12月3日,《长沙晚报》对石门金库持枪抢劫杀人案作了如下报道:

“不许动”三字泄露金库劫匪踪迹。2006年10月23日晚9时,湖南省长沙市石门县一农村信用社发生惊天大案,3名蒙面劫匪闯进屋内并大喊了一声“不许动”,试图抢劫金库,值守出纳员苏艺的丈夫张某起身反抗,被凶残的劫匪一枪毙命……案发后,常德公安机关十分重视。但是由于歹徒都是蒙面、戴手套作案,民警在现场没有获得非常有价值的线索。苏艺所能提供的线索仅仅是:3名歹徒为一高二矮,年龄均在30岁左右,体形较瘦,仅说了“不许动”3个字。

与以往类似案件相比,该案线索少,侦破进展缓慢。尽管当地警方展开了坚持不懈的缜密侦查,可狡猾的劫匪却仿佛人间蒸发般不见了踪影。最后,警方只有将案犯在抢劫现场说过带安乡口音的“不许动”作为最大突破口,打算凭借口音逐步锁定疑犯。后来专案组重新询问苏艺,而苏艺所讲述的情况与此前所讲述的情况大体一致,但“不许动”3个字的发音,民警反复叫她模仿并派警察采集大量附近地区的方言样本,在电脑上反复播放让苏艺听,并根据记忆加以比对,最终发现这几个字的口音并不是原来所判断的石门口音,而是带有安乡尾音。由于此前发生的常德“9・1”大案的首犯张君等人作案时也操着一口普通话,曾误导了民警的分析导致判断失误,最终影响了破案效率。专案组民警根据这些经验,再加上多方分析改变判断,将“不许动”一语锁定为安乡县方言,然后根据各种判断将嫌疑面再度缩小,将首犯唐业炎逮捕。最后,3名犯罪嫌疑人全部落网。

从这一案件的侦破可以看出,我国目前还没有在刑事侦查中自觉运用与方言相关的语言学知识,刑事侦查中的方言鉴定还停留在原始的声语辨认层次上。尽管现在全国各地的刑事鉴定部门已经有非常发达的声纹鉴定技术,且该技术也将方言声语辨认作为鉴定对象之一,但主要是在纯物理技术、计算机信息技术或其他非语言学技术层面上对方言进行刑事鉴定。就连国内语言学界的知名人士也认识到,目前在中国的环境内,主要采用物理方法,借助仪器进行语音的声学分析,侧重于语音的质量分析,而运用语音学的方法进行语音分析目前尚未系统展开。①这一现状严重降低了破案效率。关于这一点,在常德“9・1”抢劫案前期,由于警方对方言缺乏语言学方面的专业知识,所作的错误判断及湖南石门金库持枪抢劫杀人案中对方言判断、定位不准确,导致破案进程缓慢。1996年,公安部物证鉴定中心声纹室受理了河北省一起绑架杀人案,由于涉及刑事方言鉴定问题,声纹室束手无策,只能找到某院语言研究所的方言专家,请他们帮助进行方言鉴定,才最终根据鉴定结果成功破案。②刑事方言鉴定发展的这一现状,制约了我国法律语音学及刑事鉴定法律实践的发展。

英国“霍姆布”案新闻报道中的方言刑事鉴定

1979年至2005年,世界闻名的英国广播公司对英国“屠夫”(Ripper)戏弄案长时间追踪报道后,在其“在线新闻档案”栏目将整个案件的真相公布于众。

经过二十六七年的深入调查,“屠夫”戏弄案已真相大白。该案的嫌犯名叫霍姆布(Humble),一名49岁的男士,当时他已被警方拘押。他曾以向警方邮寄录音带的方式,谎称自己是“约克郡屠夫”案中真正的凶手。他的这一行为当时严重影响了警方的视线,由于阴差阳错,该案嫌犯当时曾一度被错误断定为杰克。后来,英国利兹(Leeds)地方法院书记员宣读了公诉方对霍姆布的指控。该指控宣称,27年前,确切地说从1978年3月1日至1979年6月30日,霍姆布先生曾向警方和媒体送了一系列信息,即三封信和一盘录音带。在这些信件和录音带中,霍姆布自称是当时的约克郡系列谋杀案中的嫌犯――是真正的“约克郡屠夫”。他的这一行为严重干扰了警方视线、误导了侦查方向,给当时警方正在对这些案件进行的调查设置了障碍……

在警方的长期调查中,曾求助于当时的语音学专家埃利斯(Ellis)和温莎・刘易斯(Windsor Lewis)。根据这些录音资料,两位语音学专家认定嫌犯的语言可能是索思威克(Southwick)和卡斯尔敦(Castletown)的“方言”。由于警方一直怀疑这些信件和录音可能是恶作剧,因而没有重视这些语音资料及两位语音学专家的意见,后来事实证明这是一个失误。1981年1月,彼得・萨克利夫(Peter Sutcliffe),一名卡车司机,被逮捕并被指控是“约克郡屠夫”,是真正的约克郡系列谋杀案中的嫌犯,该司机后来为减轻其罪责也承认犯有杀人罪。但是萨克利夫没有桑德兰(Sunderland)地方的口音,很明显送录音带和信件的人压根就没找到,“屠夫”戏弄案的嫌犯并没落网。直到2005年10月,案发26年后侦查有了转机。霍姆布被捕,并被指控是恶作剧的始作俑者。警方运用当时刚被运用到刑侦中的DNA技术对该案进行重新调查,从而确定霍姆布是真正的嫌犯。BBC“在线新闻档案”报道了霍姆布一案(BBC News 21 March 2006),从而完成了案件相关情况的整体制作并公开播放。

在逮捕后讯问时,警方命令霍姆布朗诵相关资料送有关专家辨别,以佐证嫌犯的真实性。有关专家进行比对、分析后认为,是同一个人的声音。后来,法庭上霍姆布提供的住址是桑德兰的南希尔顿(South Hylton)郊区福特地产(Ford Estate)的弗洛登路(Flodden Road),离当年语音学专家埃利斯和温莎・刘易斯推断的作案人的两个可能来源地索思威克和卡斯尔敦仅半英里。

此案表明,尽管法律语音工作当时受到了主要负责该案调查工作的警官的批评(当时他也不断受到干扰),并且录音带中的说话者也没得到及时确认,但是该“方言”刑事鉴定工作出奇的精确。这是英国法律语音学专家最早介入方言刑事鉴定工作之中的一个案例,这一案例的相关新闻报道,更加坚定了法律语音研究者的信心,诱发了他们新的研究热情,并且也证实了“方言”刑事鉴定的可靠性及其对刑事侦查的作用。尽管现在英国法律语音学研究发展很快,并且对司法实践有很大的指导作用,但是英国法律语音学界还没有对方言刑事鉴定进行系统研究,也没有广泛进行方言刑事鉴定方面的司法实践工作。

从上面中英刑事方言鉴定案例的最新新闻报道来看,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英国,法律语音学这一学科的方言科学研究,还是纯物理性科学研究或电子数据研究等,其他非语言学研究的“专利性”研究对象还不是很系统,研究角度还不是很全面,且其科研成果还没有正式进入司法鉴定范围之中。全世界最早用声纹破案的是1963年4月发生的东京吉展幼儿拐卖案,该案唯一的线索是犯罪嫌疑人打来的威胁电话里的声音。鉴定人员据此推断出该人的年龄、出生地、职业,为发现嫌疑人提供线索。其后是美国,该国警方已把声纹鉴定的结果作为初始证据,并利用这种技术抓获了几名犯罪嫌疑人。③但是,这些声纹鉴定忽略了法律语音学尤其是方言学方面的刑事鉴定。后来,尽管在英国的“屠夫”戏弄案中由于警方轻视语音学家所作的方言鉴定导致该案26年后才被破获,但是方言鉴定出奇的精确度是进行方言刑事鉴定研究必要性的有力证据。总之,从这两个中英方言刑事案件方面的最新新闻报道来看,积极展开刑事方言研究,并在建立刑事方言语料库的基础上进行刑事方言鉴定,从而将之与声纹鉴定有效地结合起来,是提高破获此类案件效率的必由之路。

注 释:

①杜金榜:《法律语言学》,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第75页。

②王宁敏:《语音人身分析鉴定初探》,《人民检察》,2005(5)。

③张长珍:《声纹鉴定为破案立功》,《江苏警官学院学报》,2003(1)。

(作者单位:郑州轻工业学院外语系)

上一篇:对于电视节目推动行风建设的思考 下一篇:文化素养与艺术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