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言播新闻利弊剖析

时间:2022-10-24 10:31:45

方言播新闻利弊剖析

方言有着天然的人际传播的亲和性,是一种以地域化为标志的某个语言的变体,它由特殊类型的发音、语汇、甸子结构所组成。就现实社会而言。某个大的语言体系内一般都会存在着标准语言和方言这两种相关且相对的语言。可以说,方言是与全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的。人类对与自身文化背景相同的事物具有天生的好感。这是方言新闻节目在百家争鸣的新闻业保有市场的根本原因。

一、方言播报新闻的优势

方言形式的新闻节目收视率节节攀高,各地电视台竞相推出此类节目,它的魅力不言而喻。

1 方言播报新闻主要集中在地方性的民生新闻节目中。

方言是在特定地域环境中所形成的特定的文化,它承载着和记录着这方土地上的历史和人们的情感,很容易被这个环境中的人群所接受并产生共鸣。例如南京电视台《听我韶韶》、扬州台《今日生活》、苏州台《天天山海经》等,此类大量使用方言的新闻节目,都是以地方及周边地区为辐射范围。且都是在市级电视台播出。地域限制是方言节目无法跨越的障碍。

《听我韶韶》主要是讲述老百姓生活难题,百姓所关心的柴米油盐、家长里短及其他社会现象的民生新闻。使用方言本地人听起来感到亲切,更容易走进老百姓的心里。该节目自播出以来,一直保持同时段南京可接收频道节目收视率的榜首。

2 方言播报新闻有浓厚地方特色。

美国著名新闻学家麦克道格尔说过:“在报纸发行范围以内发生的事情,比在这个范围以外发生的类似事件更能引起读者的兴趣。”因此,将新闻内容本土化便成了众多媒体吸引受众的主要方法之一,用方言来播报新闻不得不说是一个好方法。听到主持人用方言告诉受众什么事情,会让受众感觉是自己人在说话。既然是自己人说的,可信度就要高多了。

3 方言播报新闻贴近受众。

求近心理是受众在接受信息时最基本心理因素。研究表明,受众在亲近友好的状态中,双方心理协调的情况下,最容易接受新闻信息,传播效果也最好。近些年来的新闻改革提倡平民文化,改变原来那种居高临下的说教式报道。主持人不再正襟危坐,也不会板着面孔,形式都较生动活泼。

方言播报新闻拉近了与观众的距离。运用大量诙谐的语言,具有强烈的生活气息。叙事简洁明快。节目具有亲切感。此类节目主体是站在百姓的角度。热心解决老百姓的生活难题。受众在观看此类节目时,不自觉产生一种与主播台靠近的感觉。

4 方言播报新闻新鲜感浓。感染力强。

每一种语言都有其独特的地方,有特殊的音节、词汇体系。有极富感染力的一面。这一面对听不懂的人来说像一道墙,而对于熟悉的人来说,却是最为生动贴切的。用当地的语言讲当地的事。极富感染力。

总之,方言类新闻节目出现在以普通话节目为主的新闻节目里,令人耳目一新。

二、方言播报新闻的弊端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任何事物都存在着两面性,有利就有弊。方言播报新闻也是如此。其不足之处和它的优势一样。也是显而易见的。方言本身是具有信息传播功能的,在普通话没有形成之前,地域性语言就是表达信息的符号。平时在人际传播中。方言一点都不妨碍重大新闻事件的传播,但是到了媒体上就会感觉别扭。那是因为受众长期以来已经形成一种观念,用于大众传播的正式语言就应该是普通话,因此也就不习惯用方言来接受重要信息。只有在内容和形式上找到与受众的心理契合点,引起受众的情感共鸣,才能取得双赢的传播效果。

1 方言播报新闻题材的局限性。

由于方言播报新闻形式活泼,调侃意味浓厚,题材自然也就受到了局限。它只适合做一些轻松活泼或具有讽刺意味的社会题材。如果在重大题材上应用则会令受众产生不正规、不正统的感觉。这大概也正是所有这类栏目都被放在非主流的新闻栏目的因素之一。《听我韶韶》从字面上理解。它的表达方式主要是“说”,也就是说新闻的形式,其次才是方言。本身“说”就对新闻进行了口语化的处理,再加上用方言“说”就更加口语化了。这类新闻在选择题材上有其特殊性,不适宜在严肃的时政类节目上播。

时政类节目。如江苏卫视的《江苏新时空》和江苏影视频道的《南京零距离》,此类节目受众较广,使用的语言就必须是通用语言,任何一种语言都不能替代它。此类节目如果采用方言播报则会显得滑稽。不仅庄严度欠缺。也由于语言的障碍传播不开。

2 方言播报新闻具有强烈的排外性。

浙江大学人文学院传播学教授邵培仁从理论的角度对方言说新闻的形式提出了质疑:“方言新闻节目人为地设置了语言障碍。抬高了语言交际和信息传播的成本,也形成了方言形态的话语霸权。”广播电视作为一种大众传播媒介。用方言播报新闻,无形中会排斥一部分人。同乡人用方言交流倍感亲切。对外乡人而言是倍感别扭。人们都有这样的共识,在公众场合少数人用方言交流。对多数听不懂的人来说就是一种不尊重。这是比较忌讳的。

江苏是一个方言很多的省份,没有一个地方语言可以代表整个江苏文化。地方台偶有采用方言播报节目,无可厚非。但是,受众较广例如省台的方言节目能免则免。江苏人口众多,听得懂南京方言的江苏人只占其中一部分,许多在南京工作的外地人,不会说南京话,用方言说新闻会造成交流困难。甚至产生隔阂。在方言地域范围内,使用另外一种语言的人群会感受到语言上的歧视,这种歧视会产生外地人对该地区的排斥感,这将不利于来自不同区域的人群的交流与融合,更不利于各地区不同文化的相互借鉴与共同发展,最后,也就阻碍了本地的发展进步。

3 过多地使用方言,会导致人们视其为时尚,盲目模仿,使其沦为低俗。

如今在地方上方言成了一种时尚的象征。在街头巷尾广泛使用。更有甚者,许多外地人也说起了当地语言,往往还把当地语言夸张化。尤其是年轻一辈。就南京而言,常出入酒吧此类场所的部分外地年轻人多使用南京方言。从他们嘴里说出夸张版的方言。充满了怪异、低俗感。

4 方言的大量使用,不利于普及普通话。

国家推广普通话和方言的使用并不存在冲突,但要平衡好它们之间的关系。早在50年代。国家就号召人人要说普通话。电视台是起舆论导向作用的。一个国家必然要有一种统一的语言。没有普通话作为全国的沟通语言,后果不可想象。相邻的方言区之间交流可能没有多少障碍,但不同的方言区之间交流难上加难。普通话对于加强各地交流功不可没,推广普通话还要不断加强。

三、总结

分析了方言播报新闻的优与劣,对其现有的生存状态就可以做一个描述了:有利有弊,需要想方设法趋利避害,扬长避短。要正视方言播报新闻的优势及其局限性,符合时宜地去应用,放大优点,缩小缺点。同时,从文化、民族的角度讲。我们要研究和关注方言。构建和谐的语言生活环境,正确处理普通话和方言之间的关系。

上一篇:电视播音配音工作谈 下一篇:从“中国之声”看广播媒体的发展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