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研究

时间:2022-08-15 09:27:25

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研究

[提要] 社会思想道德建设在我国一直被放在教育的首位,它是培养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基础。然而,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大学生中存在的思想道德问题有待解决。为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高校改进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加强大学生社会道德建设势在必行。

关键词:大学生;社会道德;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2年7月9日

一、当代大学生社会思想道德现状

(一)大学生的政治思想。当前,大多数大学生的政治思想比较健康,关心国家大事,思想活跃,对影响社会稳定的诸多因素,比如社会的贫富差距、社会腐败现象、建设新农村、社会治安、医疗改革等问题都比较关心。众多大学生已经认识到个人命运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政治视野也比较开阔,能从国家利益大局出发看待国际关系,对政治问题的分析日趋理性,学会用发展的眼光评价政治、社会问题。然而,一些大学生在政治思想上存在困惑与迷茫。比如,有的学生丧失理想与信仰,整日浑浑噩噩,有些学生把理想理解为一己之利,还有些学生向党组织靠拢,要求进步,其真正的出发点是为了捞取党票,将来谋求一份好工作。

(二)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当前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主流是好的,适应社会的发展与要求,他们的自主、竞争、公平、效率等时代意识明显增强、学习欲望日益提高、团结协作精神及平等意识也有所强化。然而,由于多数大学生尚未形成成熟、稳定的人生价值观,仍存在不少问题。一部分学生在人生价值观上崇尚自我,过分注重个人奋斗、个人发展,好高骛远,对自己缺乏客观、理性的认识,在社会活动中只愿当主角,而不愿当配角,缺乏踏实、敬业的职业精神。由于青年大学生的人生价值观不稳定,他们对人生观、价值观的选择和判断极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处于不稳定状态。价值观念上的困惑和矛盾也较多,当所接受的正面观点教育与社会上的某些消极腐败现象发生碰撞时有时会感到无所适从,看到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倾向又产生疑惑,甚至有的学生感慨老师上课讲的与社会上的现象完全是两码事。

(三)大学生的道德状况。在道德观念上,大学生的道德水平在社会范围内处于较高层面,对于高尚的道德行为,观念上大多能够认同。但就部分学生来说,情况不容乐观,他们往往把思想道德教育视为空洞的说教,高尚的道德观念难以转化为他们的自觉行动。有些学生面对善恶、是非难以分清。有的学生甚至连一些基本道德规范也不遵守,语言不文明,不懂得尊老爱幼,逃课,沉迷网络以至于难以完成学业,在恋爱中欠缺道德责任感、行为轻率,考试舞弊,求职履历“掺水”成风,在人际交往中言行不一、谎话连篇,对社会、对国家缺少应有的责任感。

(四)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大学生承载着社会和家长的期望,自我成才欲望非常强烈,但其心理尚未成熟,缺乏社会经验,适应能力较差,人际交往能力差,面对情感问题、就业压力、经济压力,不知如何处理,内心苦闷,精神压抑,这些都影响着他们的身心健康。有的难以走出心理的禁锢,甚至出现了严重心理问题。

二、推进大学生社会思想道德建设的途径

(一)开展主题教育,培养爱国思想情感。通过主题仪式教育、爱国主义文化宣传、爱国主义话题交流等多种途径,全面启发大学生爱国主义思想,增强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引导大学生热爱国家、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共产主义。

由党政领导、团干部、专家学者或邀请的其他嘉宾,采取“一对一”、“一对多”或“多对多”的形式,与大学生进行当面座谈,启发大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认识。教育引导青年要牢牢把握住阵地和队伍建设,通过个别谈心、党课、团课、理论讲座、班组学习讨论、骨干训练营、社团交流活动等多种形式的交流活动,把握话题针对性强、信息沟通充分、互动探讨深入,同时发挥情感、信任和友谊等因素在引导工作中的积极作用,让大学生在面对面的思想沟通和交流中,解除对一些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的具体思想困惑。

(二)充分利用新兴媒体,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根据大学生与外界联络、接收外界信息的需求,利用校园传统媒体或网络、手机等新媒体的渠道和阵地,向大学生传输积极信息和先进思想,开展弘扬主旋律的媒体活动,在大学校园中营造积极向上的信息氛围和媒体环境。借助手机短信、飞信、手机报以及校园网页、校园BBS、博客、短视频、网络即时通讯等新媒体渠道,向大学生传递积极向上的信息和思想内容。同时,积极开展具有思想内涵的作品征集、话题探讨、节日祝福、人物推选等新媒体专题活动。加强对校园网络舆论的监控和引导,有意识地通过网络了解和掌握大学生思想动态,引导校园网络舆论向积极健康方向发展。此外,注重发挥校园报刊、广播、电视等校园传统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意识的点滴渗透作用,通过开辟专刊专栏、开展校园人物访谈、制作播出专题节目等形式,用大学生的语言解释宣传党的理论,用大学校园中的真实故事和生动素材诠释、弘扬主流价值观。

(三)理论结合实践,提高道德素质。高校要重视社会公德教育的课堂教学,要把社会公德教育作为思想道德教育重要内容纳入思想品德课教学计划。一方面要教育学生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如待人礼貌、宽厚、诚实、守信、谦逊、恭敬、助人为乐、见义勇为、尊老爱幼、克己自制等优良传统。同时要努力用体现社会主义新风尚的道德标准、价值观念和时代精神来教育学生,以“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教育引导学生。在教育方式上,既要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又要避免硬性的说教。促使他们利用认识到的社会公德规范,运用到日常生活、学习中去,有意识地不断实践,使自己的不道德行为受到抑制,高尚的思想、行为得到强化。

(四)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新形势下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高校可通过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师设计的活动情境中去感知体验,从而在其中解决心理问题及由此形成的社会公德认知和行为问题,使学生形成健康的心态与公德行为习惯; 根据形势需要,各高校要成立心理咨询机构,开展心理咨询工作,建立学生心理档案,了解学生心理状况,为一些处于不良心态的特别是不良道德心态的学生咨询,帮其分析导致困境的原因,使之摆脱矛盾和困扰,正视自己的情况,找到如何解决不良心态的方法,及时消除致使心理精神疾病的不良因素;定期开展心理卫生知识讲座,并通过开展学习、交往、情绪等方面的主体心理辅导,让学生学会自我保健、自我调节,保持身心健康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刘景林.关于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思考.集宁师专学报,2010.3.

[2]王强.试论当前大学生思想道德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当代教育论坛,2010.6.

[3]王进,张万花.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思考.河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12.

上一篇:秦皇岛市高校旅游英语教学研究 下一篇:创新教师绩效与薪酬管理机制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