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教育中的情

时间:2022-08-15 05:28:34

数学课堂教育中的情

摘 要:人本主义创始人亚伯拉罕。马斯洛(Abraham.Wsalow)在他的心灵教育理论中有一条教学原则:分担学生的情感,以求他情感上的共鸣,要尽可能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理解他们认知上的错误和情感上的障碍,关爱学生帮助他们消除挫折和委屈。

关键词:心灵教育;情感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5-272-01

情感教育是教育过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通过关注教育过程中学生的态度、情绪、情感以及信念,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小学数学教师(尤其是高段)中有一种倾向,以传道授业解惑为宗旨,很少关心孩子的心理成长。认为提高数学成绩只要上课好好听课,多做习题就够了,很少考虑感情因素对于学生成绩的影响。

而到了小学六年级,学生的数学成绩开始出现分化现象,基础较好的同学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情感认可,上课时间情绪高涨。还有一些“掉队”的同学则因为成绩的原因,甚至是因为不喜欢老师的缘故,则干扰到他听课的情绪,再影响到老师对他的看法,进而再次使得孩子不好好听课,导致恶性循环。

因此老师们在工作中要投入大量感情,这势必要求教师充分深入学生中间,及时从他们那里得到反馈。有针对性地指导,一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的。只有当学生觉得老师既严格又和蔼可亲时,他才敢向老师谈心,老师才能知道这些孩子们心里到底想什么?需要什么,害怕什么,忧虑什么只有充分了解学生的心里特点,我们的教师才能“对症下药”,并且做到“药到病除”。

我们都知道感情在人类世界中拥有强大的力量,而融洽的师生关系孕育着巨大的教育潜力。教师要采取一种尊重、关怀和欣赏的态度对待不同水平的学生,减少学生的心理压力和排斥感。搭建好师生相互平等合作的平台。学生只有“亲其师,”才能真正做到“信其教”,从而“乐其学”。当老师以满腔的热情和浓浓的爱意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尊重学生、理解学生时,会使他们最教师产生好感,去敬仰她,崇拜她进而接收她的课堂。

实际上情感教育能够贯穿整个课堂,课前几分钟的情感交流能够起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调节学生情绪的作用。上课铃响后,孩子们对带着愉悦的情绪,积极的心态坐在教室里听课,自然一定会上一节精力充沛的课。因此如果大家有意识地好好利用这几分钟,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用自己积极饱满的情绪去影响他们,感染他们,使他们尽快地进入到积极的状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转变角色,成为学生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教师努力建立起民主的师生关系,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建立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能激起自主学习的欲望。课堂上多一些心灵的沟通,多一份自信,多一份创造的热情,学生思维会愈加活跃,想象力会愈加丰富,带着这样快乐的情绪教学,效果一定会事半功倍。

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教师尽是满腔热情,尽职尽责是不够的,还要注意教育的科学性和技巧性。

首先要努力克服自己的不适用,其关键是教师能弯下腰来,深入到学生中间去,准确地全面地掌握学生的思想状况和情感波动,切记以点带面,用主观的情感或片面的认识对学生进行总体上的判断。

其次,依据马太效应,平等地面对所有的学生,而不能以成绩好差这个标准来区分优劣并偏袒或歧视学生,以免学习成绩好的学生遭到溺爱,产生高人一等的优越感,导致自尊心的畸形发展,心理受挫力减低;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遭受“遗弃”,而产生自卑感和逆反心理;

再次,利用霍松效应,充分地肯定学生,建立学生进去的情感基点,从而激励他们奋发向上,最后光大皮格马翁效应,热情地期待学生,教师的良好期待会使学生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觉得越来越有奔头。

作为21世纪的教师。决不能仅是一个教书匠,应该把自己看作是一个教育工作的研究者,认真学习,不断探索,勇于实践,愿所有的教师们能舒展重压下的愁眉,带着微笑走近我们的教育对象,找到更多更好的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途径,更好的促进教育、教学。提高教育教学效果。

上一篇:小学高段习作指导探究与实践 下一篇:德育工作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