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病治疗依从性

时间:2022-08-14 06:15:11

【摘要】目的通过心理教育、特殊护理和认知领悟等疗法对精神病治疗依从性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选取我市某精神病院100例患者为本文研究对象,以随机抽取的方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之上,给予心理教育、特殊护理和认知领悟等疗法;对照组患者,给予药物和常规的心理治疗。出院后对两组患者进行1年的随访,通过对两组患者进行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社会功能缺陷筛查表(SDSS)和副反应量表(TESS)的评定。结果对两组患者进行1年的随访与综合评定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6%;对照组总有效率70%。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有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有可比性(p

【关键词】精神病;依从性

精神病患者的病程较长,反反复复,需通过持续的药物治疗以控制病情的发展和减少复发的可能性,因此精神病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好与坏,直接影响患者的治愈效果及预后效果[1]。本文将100例精神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患者给予不同的疗法,并出院后对两者患者进行1年的随访,通过比较两组患者进行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社会功能缺陷筛查表(SDSS)和副反应量表(TESS)的评定,进而对精神病治疗的依从性进行分析探讨。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本文选取的100例精神病患者均于我市某精神病院2007年1月——2009年12月期间接受治疗的精神病患者。观察组50例患者,其中男性25例,占50%,女性25例,占50%,年龄34-62岁,平均年龄(46.5±2.5)岁,病程3个月-39年,平均病程(10.24±4.56)年,30例患者为精神分裂症,占60%,20例患者为情感性精神障碍,占40%,50例精神病患者的文化程度为:30例初中以上文化程度,占60%,15例高中以上文化程度,占30%,5例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占10%;对照组50例患者,其中男性30例,占60%,女性20例,占40%,年龄36-61岁,平均年龄(47.5±2.5)岁,病程5个月-36年,平均病程(10.57±4.71)年,25例患者为精神分裂症,占50%,25例患者为情感性精神障碍,占50%,50例精神病患者的文化程度为:25例初中以上文化程度,占50%,15例高中以上文化程度,占30%,10例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占20%。对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平均病程等进行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有可比性(p>0.05)。

1.2治疗方法观察组50例患者,在药物治疗的同时,给予心理教育、特殊的护理和认知领悟等疗法,进而提高精神病患者的依从性;对照组50例患者,给予药物和常规的心理治疗疗法。

1.3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的按时服药、按时复诊的依从性;同时对患者的每次随访进行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社会功能缺陷筛查表(SDSS)和副反应量表(TESS)进行评定。

1.4疗效判定若75%-100%的患者能够按医嘱服药、且按时复诊视为显效;若25%-75%的患者能够按医嘱服药、且按时复诊视为有效;若0-25%能够按医嘱服药、且按时复诊视为无效。总有效率为显效率与有效率的百分比之和。

1.5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采用X2检验计数资料,以P

2结果

对两组患者进行1年的随访与综合评定后,具体的临床效果见表一。观察组50例患者,38例显效,10例有效,2例无效,总有效率96%;对照组50例患者,35例有效,15例无效,总有效率70%。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种治疗方法有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有可比性(p

3结论

依从性是指患者对各种治疗、服药过程的主动配合的程度,简言之就是患者对治疗的顺从与参与配合的程度[2]。自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起,心理教育、特殊干预和认知领悟等疗法已经在西方国家兴起,且取得了很好的临床疗效,目前,我国已经逐渐将其应用于临床[3]。精神病患者的不依从性是其自身疾病的特点之一,对患者的缓解和康复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在精神病患者的治疗中有着很好的临床效果[3]。本文观察组50例患者给予提高依从性的治疗方法,取得了96%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常规疗法的对照组50例患者,两种治疗方法有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有可比性(p

参考文献

[1]赵维敏,李明芳.住院精神病病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的影响因素及护理对策[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2,33(5):105-106.

[2]吴明霞.精神病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及对策[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05,9(12):9-10.

[3]何蕊芳,李忠义.精神分裂症患者维持治疗中依从性的研究[J].中国临床康复,2003,7(12):1778-1779.

上一篇:矫正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观察 下一篇:面罩吸入七氟醚和氯胺酮静脉全麻在小儿包皮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