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病护士论文范文

时间:2023-02-23 10:51:59

精神病护士论文

精神病护士论文范文第1篇

[]精神病医院;护士;生命质量

Controlstudyonqualityoflifeofnurseinpsychiatrichospitalandgeneralhospital

[Abstract]ObjectiveTostudyqualityoflifeofnurseinpsychiatrichospital.MethodsWeselected54nursesinpsychiatrichospitaland61nursesingeneralhospitalofDalithroughstatisticsrandomlystratifiedsampling.InvestigatedbyfillingoutqualityoflifemeasuringscaleofmadebyWHO(WHOQOL-100).ResultsThereweresignificantdifferencebetweennursesofgeneralhospitalandnursesofpsychiatrichospitalonphysicaldomain,psychologicaldomain,socialrelationsdomain,environmentdomainandthesum-qualityoflifeofthenursesandhealthstatus.ConclusionNursesofpsychiatrichospitalwerelowerthannursesofgeneralhospitalinqualityoflife.Socialofopinionsandsupportsystemwereimportantaffectingfactors.Nursesofpsychiatrichospitalwerefacedwithmanypressure,weshouldpaycloseattentiontoit.

[Keywords]psychiatrichospital;nurse;qualityoflife

生命质量(qualityoflife,QOL)指在不同文化和价值体系中的个体对和他们生活目标、期望、标准以及所关心事情的有关生活状态的体验,包括个体生理、心理、独立性、精神支柱及个人信仰、社会关系及环境六个方面[1]。护理工作是一门非凡的职业,作为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其工作中的高应激性及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体制改革,护士所承受的压力已成为一种职业性危险,而护士的生命质量的高低又和她们的工作效率和护理质量密切相关。近年来,有关护士心理影响因素和压力的调查探究逐年增多,但对护士的生命质量,非凡是对精神病医院护士生命质量探究尚少。本文目的是探索精神病医院护士的生命质量。

1对象和方法

1.1调查对象本探究是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纳入标准摘要:(1)在职护士;(2)年龄18~55岁;(3)知情同意并参和调查,自己能独立完成测验内容。共入选150名,探究组70名为大理州市精神病医院护士,对照组80名选自于大理州内两所综合医院护士,按照高级、中级、初级职称分层,按各层占职工总数百分比随机整群抽取。

1.2调查量表

1.2.1一般情况调查表是自编调查表,内容包括年龄、职称、岗位、教育程度、从事护理工作时间、每周平均工作、是否承担夜班及每周夜班时数等8个方面的内容。

1.2.2世界卫生组织生命质量评定量表世界卫生组织生命质量评定量表(WorldHealthOrganizationQualityofLifewith100questions,WHOQOL-100)(方积乾等,1999年校订)包括100条新问题和和生命质量有关的6个领域和24个方面以及1个评价一般健康状况和生命质量的评分。领域得分按正向记分,即得分越高,生命质量越好[2]。

1.3调查方法本次调查由经过培训的调查员,按统一程序组织发放问卷,以不记名方式填写问卷,要求被调查者不能相互商讨,独立完成问卷,以确保调查的真实性,由专人负责收集问卷。采用两组录入人员对同样的调查表进行两次录入,应用Epidata3.1逻辑效能检验方法对录入结果进行校正。

1.4统计学方法运用SPSS10.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处理,两组比较用t检验。

2结果

2.1问卷调查本次调查共发出问卷150份,回收有效问卷115份,回收率为76.7%。其中探究组回收54份,对照组回收61份,回收率分别为77.10%和76.25%。

2.2一般情况文化程度摘要:本科17名,大专39名,中专及以下59名。婚姻状况摘要:未婚45名,已婚63名,离异5名,丧偶2名。职称摘要:初级64名,中级45名,副高级及以上6名。平龄年龄(34.7±8.3)岁。从事护理工作1~38年,平均工作时间为(15.71±9.48)年。每周平均工作(41.48±3.68)h。承担夜班护士占58.1%,每周平均夜班20.40h。

2.3精神病医院和综合医院护士WHOQOL-100得分比较见表1。从表1可见,精神病医院护士在独立性领域和精神支柱及个人信仰领域和综合性医院的护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26gt;0.05);而在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社会关系领域、环境领域和总的生命质量及健康状况和综合医院护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26lt;0.05)。

表1精神病医院和综合医院护士WHOQOL-100得分比较(x±s)

3讨论

精神病医院护士作为护理队伍中一个非凡群体,面对服务对象为思维、行为异常的精神病患者,工作压力相对较大,同时由于社会文明水平有限,人们对精神病、精神病工作者熟悉上存在偏见,使得他们面临更大社会压力。本探究表明精神病医院护士在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社会关系领域、环境领域和总的生命质量及健康状况显著低于综合医院护士,原因有以下几点摘要:首先精神科护理对象比较非凡,精神科护理工作既有综合医院护理工作所具备的技术专业性,如危重患者的抢救、躯体疾病的护理、各种注射及用药等,又有其固有的非凡性,即它所服务的对象是大脑功能失调,言语紊乱,不能配合治疗,甚至拒绝治疗或干扰护理工作。其次是精神护理工作的高风险性,精神科护士面对服务对象是一些失去理智、思维怪异、多具有不可预见性、情感淡漠的人,患者冲动、自杀、自伤、外走等随时可能发生。患者常误认为护士是伤害他的对象而攻击。护士在工作中要保持高度警惕,既要提防患者攻击,又要防止患者发生意外,心理持续处于紧张状态,因而易导致情绪过度疲惫,并逐渐表现冷漠,机械性反应。再次,精神科护士因精神病患者在社会上受到各方面的歧视,以致他们从事的这个工作也被社会歧视。而且,我国大多数精神病医院地处郊区,交通不便利,业余生活贫乏,社会交往少[3],由于种种原因,人们还未对精神卫生事业有足够重视,国家对精神卫生事业的投入是有限的。加之精神病患者又是贫困群体,造成精神病医院护士的收入在相同医院里处于偏低水平[4]。说明在日常工作过程中,来自于生活环境、躯体、精神方面压力更大,和以往探究结论基本相同[5]。

而在独立性领域和精神支柱及个人信仰领域,两者没有显著性差异,这主要因为精神病医院护士专业性影响,他们较其他综合性医院护士独立性强,碰到新问题处理能力也较强,平时工作中培养了良好心理素质,能进行自我心理调节,可以正确对待工作中的挫折和失败,能自我减压,敢于面对现实,谅解患者的病态行为;有较好的心理承受能力。同时对生活当中碰到消极的新问题,更善于以积极的态度去应对,这就决定了他们尽管工作中心身压力较大,但表现出较高社会功能和生活满足度。

总之,精神病医院护士工作的非凡性、高风险性等导致护士多种心理健康新问题,也因为精神病院护士压力更大,心身疲惫度更高,所以工作中发生差错几率更高。因此,应对精神病医院护士予以关注、提高护士社会地位、采取多种形式宣传精神科护理工作的重要性,让社会更多地了解、关心、尊重护士。医院领导要支持护理工作,为护士提供多元发展机会,注重精神和物质奖励,调动工作积极性。减轻护士心理压力。让护士提高自身心理素质,不断完善自我,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更好地为患者健康服务。

[参考文献]

1WHOQOLGroup.TheWorldHealthOrganizationqualityoflifeassessment(WHOQOL)摘要:developmentandgeneralpsychometricproperties.SoeSciMed,1998,46(12)摘要:1569-1585.

2方积乾,郝元涛,李彩霞,等.世界卫生组织生命质量量表中文版的信度和效度.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13(4)摘要:203-205.

3刘士荣.精神病医院护士心理疲惫的目前状况调查和原因分析.黑龙江护理杂志,2000,6(10)摘要:55-56.

4葛彩英.精神病医院护士素质培养是管理者的重要职责.实用护理杂志,1997,13(1)摘要:47-49.

精神病护士论文范文第2篇

学习班的内容主要有讲义授课和论文交流分两大部分,讲义共有10个课目,如精神病护理学进展;睡眠中危急状况的识别与护理;精神(心理)护理文书相关问题;护士身心健康的维护;护理科研中的科研——选题技巧等内容。

通过学习,使我受益匪浅,简述如下:

一、精神病护理学进展。国际精神病与精神卫生护理联盟关于约束、隔离精神病患者的原则。

1、ispn认为患者有权保持尊严、获得关爱、高质量的护理。注册护士应提倡和保护患者的权利;任何精神卫生机构应将患者权利以通俗懂的语言置于显着的地位。

2、应有合格专业护士,实行24小时责任制护理。ispn认为约束与隔离只有在其他手段无效、无法保证安全的紧急情况下使用。

3、所有患者在病程中应接受全面评估,包括生物学因素、环境因素及行为方面、评估发育水平,既往精神创伤史,共患疾病,基础行为水平。

4、提倡依靠环境,设施尽可能保证安全及减少约束。

5、护士应接受行为评估,各年龄段用药,安全监控等专业培训,应接受对攻击行为评估和干预的培训,如症状的识别,语言干预技巧,选择最小约束的思考策略。

6、需完善制度及机构对工作人员涉及攻击的反应。

8、资深注册护士是最佳再评估人,可以观察记录患者的日常行为试行解除约束后评估。

9、约束时不得遮挡患者面部,不得单独约束或隔离儿童,被约束的患者至少每2小时应活动其身体,必须提供给饮水,解便及测量生命体征。

10、有内外科疾病的患者应尽可能用其他手段代替约束以策安全,约束后1小时内必须告知医师或执业护士。

11、约束或隔离的决定应即刻通知家属,应予书面通知,不应以约束为理由阻止家属访视。患者及家属合作制定治疗护理计划,治疗护理计划是否正规、是否适合患者特点应受到监控。

12、使用约束或隔离时护士应接受患者的询问及给予清楚明白的解释。益处:促进对症状的认识、促进解决问题、提高冲突解决技巧,可减少约束对患者的负性心理体验。

13、精神卫生机构应收集约束,隔离的效果资料,以帮助改进有关指南,需要在循证基础上研究约束,隔离的有效性。

14、应警觉掩盖之下的“零容忍”规则,这将造成很多副作用及意外。

二、睡眠中危急状况的识别与护理

怎样看病人睡觉?

护理要点:

1、对所有病人的身体状况、病情、主要用药都要有一定了解,对睡眠过程中有可能发生的紧急情况有预感性。

2、重视对睡眠的观察:“窗口”,有无主观性失眠、有无打鼾及鼾声特点、有无表情和动作异常等;

3、与医生做好沟通,及时反应病情变化、“清醒”地执行医嘱;

4、重点病人的护理:睡姿、防护、观察生命体征和引流搐等;

2、做好解释、安慰和心里支持工作;

3、重视自身的睡眠;勿误导患者。

三、护理文书相关问题中的病情记录常见缺陷

欠准确:如;护理记录为“发现患者呼吸困难,要求吸烟,在大厅行走。”医生记录:“患者自诉呼吸困难,要求护士给烟抽就好,未见呼吸急速,缺氧表现”;

欠具体:如护理记录为“已认真检测心率、心律”,但没有具体的心率值和心跳节律的记录。

用词不当:如“未见抽搐行为”。“情绪不协调”。

抄袭检查结果没有护理意义:有时还抄错,例如:心电图报告非特意性st—t异常,护士写成“特意性st—t异常”。

语句组织欠妥,造成错误意思:“仍有饮酒欲望,按医嘱予凯西来利血生,沙肝醇等药治疗”。

欠全面:记录中有防压疮护理,但没有写皮肤情况。

病情观察无连惯性:例如;一些药物不良反映、腹痛、咽痛等情况,无跟踪记录。

护理措施不彻实际:例如“四肢肌张力高,已瞩病者放松”。患者便秘写:“瞩多饮水”,建议改为“督促病人多喝开水,或瞩陪护予多喂开水”。

自暴滥用约束:例如:“病者主诉没有不适,已告知医生,未见三防行为,按医嘱予2条短带保护性约束”。保护性约束没有医嘱,解除约束后,未停医嘱。保护性约束病人无跟踪记录。

语句欠条理,表达不清楚:例如“三脂偏高,戒糖饮食”。

特殊病情没有交班:例如:病人空腹血糖2.2mmol/l,没有交班。

记录用方言:如:“烂饭”。

在疾病高峰期,护理措施为向病人讲解相关精神病知识,不适宜。

护理记录过期、留空行、字体太小、字体不能辨认、签名字迹不清。

四、护士身心健康的维护

(一)提高管理者的支持

是影响个人工作满意度和心里健康最有效的方式。

1、维护护士人才身心健康的基本对策;

(1)制定特殊岗位的人才政策;

(2)推行一线留人的优先对策;

(3)解除后顾之忧的保障措施;

(4)维护身心健康的咨询机构;

(5)提供调控护士人才职业心态的良好环境氛围。

2、注重护士心理、社会、伦理等方面知识的教育:*

(1)注意提高在职护士,尤其是基层医院的社区保健护士与人沟通的技巧,加强护士心理卫生保健知识教育,掌握自我心里调适技巧。

(2)在发生各种冲突时,找有类似经历的同事,关心自己的亲属或朋友倾诉,使自己的苦恼得到宣泄、疏导而减轻精神压力。

(二)护士心理健康自我维护的措施

1、培养乐观的阔达的人生态度;

2、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的心理品质;

3、调节好自己的情绪;

4、创造良好的人际环境;

5、社会舆论的正确导向;

6、生活中注意劳逸结合。

论文交流部分,有两篇交流论文使我有深刻的体会,

1、带教精神科新护士的体会:

由xx市第三人民医院临床担任护士带教工作的护士所写。我也有担任护士带教工作,所以对于这篇论文特感兴趣,通过论文交流学习,我更加清楚地认识到随着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人们的压力也越来越大,精神病的发病率也随之增大,因此,拥有一支高素质的精神科护理队伍显得越来越重要,而带好每一名新护士是重要的起点,只有基础打好了,才会有高素质的人才出现。要把带教工作做得更好,就要不断学习,只有不断提升自我,才能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才能满足新护士的各种学习需求。

2、喜疗妥防治肌肉注射氯丙嗪所致肌肉肿痛的疗效观察。

精神病护士论文范文第3篇

1.1研究工具

选取SCL-90量表。该量表是Derogatis等(1973年)编制的一个包括90个题目的症状自评量表,它一般让被试者对一段时间(通常是1周)以来的状态(如“极易哭泣”“感到害怕”)进行1级~5级评定(也有个别研究采用0分~4分),其中1分代表“无”,5分代表“严重”。其10个因子分别是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和其他。其中“其他”因子主要反映睡眠及饮食情况,研究者很少对其进行分析,本研究中由于大部分研究者并未提供“其他”因子的数据,因此这个因子未做分析。

1.2文献搜集

按照辛自强教授等的研究确定文献筛选原则,结合护理工作实际情况,制定如下文献筛选标准:①研究使用的量表应是SCL-90;②研究至少报告了某一个ICU(院级ICU和科室ICU)量表9个因子的描述统计结果,应包括例数、均值和标准差;③考虑到ICU护士心理健康的研究起步较晚,研究的发表时间设定为2000年—2012年;④研究对象为二级以上公立医院院级ICU和科室ICU护士。文献排除标准为:①按照特殊标准选择被试者的研究,比如男性护士、高年资护士、合同制护士等;②基本数据不清晰且无法修正的研究;③相同作者重复发表同一批数据的研究,本研究中只取其中最为权威文献的数据。按照此标准,研究者在中国知网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优秀硕博论文全文数据库中以主题词“ICU护士”“重症监护室护士”“ICU护理人员”搜索题名、摘要和关键词,再在结果中搜索“SCL-90”“症状自评量表”并筛选从2000年—2012年的文献。本研究数据年代以文章中所述年代为准,对于未报告取样时间的文献,根据相关研究资料以及一般的周期,采取发表年减去1年。

1.3文献编码与相关特征描述

按文献搜集步骤,本研究得到2000年—2012年符合要求的文献18篇,涉及1305名ICU护士。由于大多数SCL-90的研究均采用1分~5分的5级评分,为了统一,将0分~4分计分的各项研究采用将各因子均值加1的方式转化为1分~5分计分。

2结果

2.1ICU护士心理健康状况随年代的整体变化

为了考察ICU护士心理健康水平与年代之间的关系,分别对SCL-90中9个因子与年代之间的散点图进行了分析,发现这9个因子均分均与年代呈线性下降模式。为了更直观地表示ICU护士SCL-90各因子与年份的关系,研究者根据样本量计算了每年的加权平均数。发现各因子随年份波动,呈现缓慢下降的趋势。见图1。为了考察ICU护士心理健康水平在10年间的变化,对SCL-90各因子与年代的相关关系进行分析。ICU护士SCL-90各因子均分只有人际关系敏感、偏执和精神病性与年代没有相关关系,其余各因子均分都与年代呈负相关;因子标准差方面也是偏执和精神病性2个因子与年代没有相关关系,其他因子呈负相关。对样本量进行加权操作后,年代可以解释强迫因子8.6%的变异;解释恐怖因子、抑郁因子、焦虑因子5.3%、2.9%、1.7%的变异,其他因子的解释度均不超过1%。进一步对对各因子的标准差与年代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年代与绝大多数因子标准差存在正相关。说明ICU护士心理健康水平的变异程度显著加大,ICU护士的心理健康状况集中程度不如10年前。总之,ICU护士SCL-90得分随年代逐渐下降,本研究按照辛自强等的做法通过计算效果量(d)、解释率(r2)来评估ICU护士心理健康状态的提升程度。其中SD是所有研究数据标准差的算术平均值。ICU护士SCL-90各因子分最近10年变化明显,各因子均值差异分布范围从0.09~0.46,从d值可以看出,因子分大部分都处在下降的区间,平均在0.17~1.03个标准差,r2值表明SCL-90各因子得分下降了1%~21%。依据Cohen对效果量(绝对值)大小的区分,当效果量d大于0.5时可视为“中效应”,即肉眼可见,并足以引起重视的效应;大于0.8时视为“大效应”;0.2~0.5视为“小效应”。由此可知,强迫、抑郁、焦虑3个因子为小效应;人际关系敏感和敌对因子的年代效应为中效应;恐怖、偏执和精神病性因子随年代变化的效应为大效应。表明ICU护士在这10年间的心理健康状况逐渐变好,变化幅度大致为中效应。

2.2不同地区ICU护士心理健康状况随年代的变化

由于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和不同地区护士的社会地位的不同,护士尤其是ICU护士的心理健康状况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研究者对不同地区的ICU护士的心理健康状况做了研究。本研究中,对地区按照医院所在地属于直辖市、副省级城市(省会城市)和地级市三类进行了分析,其中有一篇文献针对东北地区多所三级甲等医院进行分析,未指明城市,不做分析。直辖市医院的ICU护士的效应量d变化较大,从0.08~0.96。其中躯体化效应量的变化为大效应;恐怖因子的效应量为0.80,是中效应;焦虑、偏执和精神病性为小效应,其他因子变化量很小。r2值的范围0.00~0.19,各因子分有升有降。躯体化因子19%的上升表明心因性的躯体化症状在ICU护士身上表现得更加明显,恐怖因子分14%的下降则表明ICU护士的安全感有所增强。。考虑到样本的因素,副省级城市医院的ICU护士只有从2004年开始分析,副省级城市与直辖市医院的ICU护士在年代效应上存在显著差异,按照Cohen的标准,除恐怖因子外,大部分因子的效应量都在小效应的范畴。r2值表明副省级城市医院ICU护士各因子分得分下降了1%~4%。地级市的样本量较少,本研究从2005年的数据开始分析。地级市医院中ICU护士心理健康状况相对于直辖市和副省级市有显著差别。从效应量d来看,躯体化、强迫两个因子可以分类为大效应;焦虑、敌对、偏执3个因子的效应量是中等程度的效应;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精神病性为小效应。r2值表明SCL-90各因子得分降低了1%~21%。

3讨论

3.1ICU护士心理健康状况随年代变化情况

本研究从年代效应的角度来探讨ICU护士的心理健康状况,通过对SCL-90各因子与年代之间的散点图可以看出,年代对于ICU护士的心理健康水平存在着一定的影响,通过加权后的因子得分与年代之间的相关分析,发现几乎所有的因子均值和标准差都与年代存在着一定程度的负相关,通过计算效应量和解释率,发现ICU护士最近10年SCL-90大部分因子都是呈现下降趋势。表明通过数十年的努力,医院对于护理人员尤其是ICU护士的心理健康状况的重视取得了一定成效,ICU护士心理健康水平在逐年提升。近些年,医院对于护士的心理健康工作非常重视,目前已经建立了相应的机制,有些医院也已经配备了专门的人员开展护理人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随着员工帮助计划(EAP)的推进,有些大型医院也开始将护理人员心理健康工作外包给专业的公司来运作,本研究也证实了这些努力的确取得了一定效果。由于护理人员心理健康工作的长期性和复杂性,ICU护士的心理健康水平随年代的变化波动性较大。当然,本研究中由于ICU护士心理健康状况研究的数量较少,导致分析的样本总量较少(1305人)。并且早期研究中,部分研究报告不甚严谨,样本量过少(如1999年数据样本量只有18人)。这些问题都导致了本研究中数据的分析可能存在一定的偏差。

3.2不同类别城市的ICU护士的特点

考虑到我国地区发展的不平衡,本研究按照医院所在地类别对ICU护士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分析。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直辖市医院获取的资源最多,副省级市也就是省会城市次之,地级市最少。虽然考虑到地区的平衡,基本是每个地级市都有一两所三级甲等医院,但是其员工尤其是ICU护士的地位和收入存在着较大差异。本研究发现,直辖市ICU护士的效应量变化较大,表明心理健康状况有自己的特征,因为心理焦虑、压力过大导致的身体不适感有增强的趋势,但恐怖因子的降低也说明医疗环境改善对于ICU护士心理安全感所起到的作用。副省级城市SCL-90大部分因子效应量都只能达到小效应,表明副省级城市医院在ICU护士心理健康状况上的关注有待加强。地级市的ICU护士SCL-90各因子效应量变化相较于副省级城市变化更大,尤其是躯体化因子的效应量竟然达到了-1.03,综合其他的研究结果,认为更多的是随着社会发展,人们对于优质医疗服务的追求,医疗资源向直辖市、副省级市的集中,导致地级市ICU护士的工作压力降低,心理健康状况有了明显改善。

4建议

从研究结果来看,ICU护士心理健康状况在近十年间逐渐好转,但变化不是特别明显。说明护理人员心理健康教育有一定的成效,同时又不能掉以轻心,护理人员尤其是ICU护士心理健康状况仍然非常值得关注。

4.1构建护理人员心理健康支持体系

为了持续提升护理人员心理健康水平,医院管理部门和护理管理人员应对护理人员心理健康持续关注,构建一个由上而下的包括医院管理部门—护理部—科室护士长组成的心理健康支持体系。在这个体系中,医院管理部门应当成立职工心理健康领导小组,并由主管副院长担任组长,统一协调医院职工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该领导小组应包括医院主要科室主任、行政部门主任等人员。在护理部中,护理部主任既是医院心理健康领导小组的成员,同时又是护理人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主导者。护理部要建立专门机构,设立专职人员组织管理全院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科室中,护士长是护士心理健康的信息收集者和危机处理者,也是护理人员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中的最为基层也是最为重要的部分。建立护士心理健康月报制度,由科室护士长每月向护理部汇报本科室护士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护理部建立全院护士心理档案,并按季度向医院心理健康领导小组汇报。

4.2开展员工帮助计划,提升重点人员心理健康水平

对于医院管理者来说,日常工作比较忙,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来管理重点人群。针对此种情况,建议医院可以推进护理人员心理健康专业化,针对重点人群比如ICU护士开展员工帮助计划(EAP),将重点人群的心理健康及危机干预工作外包给专业的公司,通过心理讲座、素质拓展、心理咨询、健康指导等方式,缓解长期高负荷工作压力带来的心因性的躯体化症状、工作焦虑和倦怠等问题,满足护士对心理健康知识的需求,提升他们的职业满意度。

精神病护士论文范文第4篇

比如因精神分裂而饮弹自杀的梵高;患有自闭症的爱因斯坦;传记电影《美丽心灵》中那个妄想症严重的诺贝尔奖得主约翰•纳什;迷倒了全世界的球星贝克•汉姆,患上强迫症的他看到冰箱中的可乐剩三瓶时,会毫不犹豫地扔掉一瓶,以保持冰箱里的饮料都是双数。

还有,因为抑郁症,海子卧轨、三毛自缢、张国荣从24楼纵身跃下;曾经的第一夫人贺子珍被送进苏联精神病院;因上访而被精神病院收治四年的徐武,艰辛地被获准出院并得到赔偿;30岁的河南籍精神病患者王宏斌挥舞斧头砍死了6个路上的行人,其中包括两个孩子;金话筒崔永元坦言自己患有抑郁症并积极治疗。

精神病患者――一个被填充了排斥、歧视,甚至是暴力色彩的词。

你我身边的患者

在中国所有以“正常人”自居的人都认为“精神病”这个词汇离自己很遥远,那是另一个陌生的世界。而事实上在今天的中国,几乎在每个人身边,都有精神病患者的存在。

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精神卫生中心在2009年公布的数据,中国各类精神疾病患者人数在1亿人以上,重性精神病患者人数已超过1600万。

这就是说,每13个人中,就有1个是精神病障碍者,不到100个人中,就有1个是重性精神病患者。

这个群体已经庞大到无法用界限来划分,也容不得任何抗拒与疏离,他们融合在无数的家庭和人际关系网中,与“正常人”血脉相连、肌肤相亲。

其中,上升最快的是号称“第一心理杀手”的抑郁症。据疾控中心公布的数字,目前中国抑郁症发生率已经达到4%以上,需要治疗的患者人数已经超过2600万。

由于缺乏对精神疾病的了解,很多病人不知或不愿求医,病情往往加重。大量重症患者需终生与药物为伴,他们长期失业,耗光了积蓄,变成家庭的负担。

比经济负担更沉重的是,重性精神病患者在对抗病魔的同时,还要忍受药物的副作用,并随时面临并发症的困扰。由于长期服药,很多重性病患者目光呆滞、表情怪异、动作缓慢,心脑血管疾病和肿瘤如影随形。他们陷入了恶性循环:遭遇越来越凶猛的病魔,越来越严重的歧视。

于是,15%以上的人选择用自杀来结束自己漫无边界的痛苦和悲伤,成为构成我国自杀人群总数的大部分;或者,任由百病袭击、突发死亡。

与惨痛的后果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绝大多数人患病而不自知。“尤其是抑郁症患者。”据调查,抑郁障碍患者从未就医者高达62.9%,在现有的抑郁症患者中,只有不到10%的人接受了恰当的药物治疗。

无知、偏见、恐惧、躲避,这个脆弱的群体甚至缺乏本能的自救。

严重缺失的医护

1亿精神病患者悬于陡崖,病魔、负担、歧视如不断加码的巨石,而另一边,“救命的稻草”是虚弱的医疗卫生体系。

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统计,截至2005年年底,全国精神疾病医疗机构仅572家,共有精神科床位13.2万张。照此计算,全国平均精神科床位密度为每万人1.04张,远低于世界平均数每万人4.3张。

仅比对现状:13.2万张床位,1600万重性精神病患者,杯水车薪。

况且,仅有的资源还集中在发达的东部和东南沿海地区,在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很多区县甚至地市级城市都没有一家精神疾病医疗机构。

求医的愿望无法实现,排斥的心态得偿所愿,在一些地方,人们把精神病患者用高墙铁锁“囚禁”,任其自生自灭。

更加千疮百孔的是医务工作者队伍。据统计,我国共有注册精神科医师1.9万人,每7万人中产生一位。与1600万重性精神病患比对,每位医师对应842人。

在这背后的原因是,开设精神卫生专业的院校屈指可数,智力支持长期断流。硕果仅存的少数“专家们”又很可能因为工作环境、待遇等原因更愿意进入综合性大医院、心理诊疗中心,甚至是改行,最终落脚在精神卫生医院的堪称“罕见”。

因此,几乎所有的精神卫生医院都长期面临人力不足的困境,“全年招聘”已是常态。

于是,产生了这样的数据――在北京某基层精神病医院中共有200多位医生,平均每位医生要负责20名患者,是综合性医院的5倍,而且,队伍每年的流动量在20人以上,其中,有“医师资格证”的不到5人,数十年来没有发表过学术论文。

比缺医生更可怕的是缺护士。精神病患者往往需要更多的监护和照顾,可现实是,所有精神卫生医院的护士数量都严重不足,甚至在个别医院里,一个护士要管几十个病人;而在综合性医院里,相对应的比例为1:2.5。

由于护士的专业定位不明确,“在任何领域和科室都能干”,所以流动性非常大。“精神卫生医院待遇低、压力大、风险高,甚至还要承受社会歧视,所以大批护士选择了离开。”

而且在中国,精神病院这个无论从量还是从质上都难堪重负的机构,几乎是患者的唯一选择。“我国没有任何康复体系,这导致精神病院成为制造残疾的凶手。”身为海淀精神卫生防治院院长的王

诚如是说。

许多国家,精神病康复体系包括专科医院、社区康复中心等,旨在帮助患者早日回归社会。而在我国,基层精神病院是重症患者的唯一并往往是最后一站。在这里,很多人住了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无形的囚锁困住了他们的心灵,他们远离人群、社会、正常的生活,直至他们完全康复,也无法找到归途。

《精神卫生法(草案)》:26年始出来

10月24日,《精神卫生法(草案)》提交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进行审议。卫生部部长陈竺在当天的草案审议报告上表示,病人是否患有精神障碍以及是否达到需要住院治疗的程度,是一个医学的专业判断,应当由精神科执业医师严格依条件和程序作出判定;而住院治疗的措施,必须要以医疗机构作出的“需要住院治疗”的诊断结论为依据。其中,草案对于争议最多的“非自愿入院”患者的评估和出院流程也作了进一步规范。曾参与《精神卫生法(草案)》论证过程的谢斌认为,草案最终版本对于精神障碍患者的入院和出院权利又多了一层立法的保护。

从1985年开始起草的《精神卫生法》在立法的道路上已经步履蹒跚地走了26年。讨论长达26年、承载了太多冀望的草案,能解决现实问题吗?

“不能把所有期望都寄托在一部法律上。”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精神病卫生中心执委会主席杨甫德说:“我们需要的是一个体系、一个制度,乃至是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仅靠一部法案,不足以支撑全部。”

但能有新法问世,已属不易。1985年即开始调研并完成首稿拟定的精神卫生立法,在多方“不满意”下始终磕绊难成型。2000年后,“被精神病”现象迭出,“强行收治”拨动了公众敏感的神经,矛盾和争论四散开来,《草案》的筹备应时扭转方向,更多的进入了医疗卫生领域与司法领域相交叉的节点,“个人权益保障”成为新阶段的关键词。

7月,《草案》意见征集结束,轰轰烈烈的社会大讨论体现了公众对这部法案的太多期望,正如海淀精神卫生防治院院长王诚所说:“人们总是希望通过它改变一切现状。”

可以看到是,通过《草案》,精神病患者的主要权利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学习和劳动就业的权利、知情同意权、通信及会客权和诊断复核权得以明确,同时,争议和疏漏也引起了专家和学者的关注,如强行收治程序、诊断复议的可操作性、监护权确立等。

如果把镜头拉远,回望世界各国精神病学的发展历史,会发现,中国卫生立法过程中的争议,在其他各国都有踪迹。

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副院长谢斌指出,“有关精神病人非自愿住院或强制住院问题的争议,并非中国特色或者当下某些人士的新发现,它贯穿于精神病学的全部历史,至今在全球各地仍不绝于耳。”

法律界和医学界的矛盾在于,把国外的危险性标准弄到中国来,并不了解中国国情。对美国那样的司法前置,医生是举双手赞成的,因为这样医生的责任最小?但很多医生不愿意昧着良心同意这一点,因为他们看到了太多的家庭悲剧。一旦法案这样通过,中国的家属将更加不堪重负。

在一个由病愈患者和患者家属组织的志愿者活动中,年逾六十、头发花白、身材瘦小的杨女士流着泪问道:“如果现有草案成了条文,是不是意味着家属只在病人自杀或者杀人时,才有权将其强制送入精神病院?”

精神病护士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精神病院 护理人员 薪酬激励

中图分类号:F2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6)01-279-02

薪酬激励是指通过合理的薪酬制度设计和薪酬结构分配,激发组织成员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组织创造更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随着市场经济越来越成熟,医院之间的竞争也越发激烈。激励问题作为人力资源管理薪酬体系中的核心问题已成为决定医院成败的重要因素,薪酬制度缺乏激励性是导致人才流失的重要原因之一。护士是医院重要的人力资源,精神病院的护士作为护理队伍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其服务对象为思维紊乱、行为异常、有自伤自杀、逃跑倾向、不配合治疗、没有自知力的精神病患者,他们承受着更大的工作压力。目前尚未发现关于精神病院护理人员薪酬激励状况的相关研究,本文以精神病专科医院为立足点,分析护理人员薪酬激励现状,旨在通过优化精神病院的薪酬分配制度,达到提高其工作满意度、减少人员流失以及吸引护理人才的目的。

一、资料与方法

(一)资料来源

选取杭州地区的三家精神病院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共抽取了389人进行问卷调查,现场发放现场回收,回收有效问卷378份,有效率97.17%。

(二)调查内容

自行设计问卷,一般情况调查问卷包括:性别、年龄、学历、职称、职位类别、本专业工作年限、用工性质。薪酬激励因素量表采用Likert五级评分法,衡量护理人员的赞同程度,按照赞同程度的高低分别赋值5、4、3、2、1,得分越高,表示赞同程度越高。

(三)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EpiData3.1进行双人录入,应用SPSS19.0软件进行t检验、方差分析来判断差异性。

二、结果

(一)问卷的信度检验

问卷Cronhach’α系数为0.93,说明能反映本文所要研究的主题。

(二)样本描述性统计分析

从表1(见上页)可以看出,被调查者以女性居多,年龄集中在20~40岁之间;学历以本科为主,比例最小的是硕士仅占0.53%;职称以护师和主管护师为主共占69.58%;0~5年工龄的护理人员最多,16~20年的人数最少;用工性质以租赁制为主,占70.63%。

(三)护理人员薪酬激励情况

由表2可知,性别、学历、职称及用工性质对精神病院护理人员的薪酬激励程度存在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四)不同个体因素对薪酬激励赞同程度影响

1.不同性别对薪酬激励的赞同情况。女性对薪酬激励赞同程度高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3。

2.不同学历对薪酬激励的影响。随着学历的增高,护理人员对各项薪酬激励因素的相关程度呈现增大的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4。

3.不同职称对薪酬激励的影响。随着职称的升高,护理人员对薪酬激励的赞同程度逐渐增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5。

4.不同用工性质对薪酬激励的影响。在编护理人员对薪酬激励赞同程度高于租赁制人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6。

三、讨论

(一)男性护理人员被激励程度较低

本文结果提示男护士被激励程度较低,可能原因如下。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和护理模式的转变,传统以女性为主导的护理模式开始发生变化,近十年来越来越多的男护士加入到护理队伍中,然而目前从事临床护理工作的男护士年龄较小,护龄相对较短,与受过同等教育、同级技术水平的其他行业相比,他们薪酬并不高;此外,男护士在结婚生子、购房买车等方面所面临的经济压力更大,故对薪酬的要求也较高;再者,从事机械重复的护理工作让男护士缺乏足够的成就感。

(二)学历越高被激励程度越高

个体人力资本含量越高,劳动生产率就越高,边际产品价值因此越大,得到的报酬就会越高。这一人力资本理论也同样适用于医院,医院的薪酬政策明显倾向于高学历员工,具体表现在学历高的护理人员收入高于低学历者,因此出现学历越高的护理人员薪酬激励程度越高的现状。

(三)职称晋升可提高薪酬激励程度

目前医院的工资体系与职称结构密切相关,基本工资中岗位工资与职称直接挂钩,职称越高岗位工资越高。作为精神病医院的护理人员也不例外,所以高级职称的护理人员收入也较高,使得他们对薪酬的激励程度较高。。

(四)租赁制护理人员薪酬激励程度偏低

本调查显示,租赁制护理人员对薪酬激励赞同程度低,这可能跟目前“同工同酬”体系不完善有关。在护理人员短缺的情况下,医院大量聘用租赁制护理人员充实到临床一线。由于护理用工市场机制的不完善、对租赁制护理人员缺乏规范性的管理等原因,护理人员之间“同工”不“同酬”的现象也日益突出。同时,医院人事管理的考核、薪酬等多个环节都会影响到护理人员“同工同酬”的执行。打破了员工之间的公平分配关系,降低了租赁制护理人员薪酬管理的激励作用。

综上所述,精神病院护理人员个体因素影响着薪酬激励程度,因此作为一家具体的医院,为了充分调动护理人员的积极性、促进医院和谐发展,必须不断探索和研究,建立富有活力、符合自身实际的配套薪酬机制。

参考文献:

[1] 陈晓东.长江三角洲地区销售人员薪酬激励实证研究[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10

[2] 池迎春.男护士离职原因的质性研究[J].护理管理杂志,2010(5)

[3] 辛颖.护理人员薪酬激励影响因素的研究.青岛大学硕士论文,2013

[4] 冯乐娟.精神病院护士焦虑抑郁情况调查与分析.甘肃科技,2012(6)

(作者单位: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 浙江杭州 310013)

(作者简介:吴怀能,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经济师,浙江省心理健康促进会理事,主要从事医院人力资源管理研究。)

精神病护士论文范文第6篇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事,晚上好!

首先,感谢领导给我提供一个锻炼的平台。我叫,党员,89年毕业于市卫生学校,96年开始参加自学考试,于取得了中山医科大学的护理大专;取得心理咨询师证书;现攻读于护理本科专业。曾参加多项卫生局立项课题,《认知行为治疗对首发精神分裂症干预及追踪调查研究》已申报为市科技局立项课题。我在实际工作中,积极撰写论文。曾先后在省级专业杂志刊登8篇。

在院领导大力支持和鼓励下,98年我组织实施了我院mect治疗的护理工作,取得较好的成绩。组织实施动态脑电图的操作技术,取得了良好效果。

被评为市卫生系统优秀护士;被评为医院服务之星;至今,被江门中医药学校外聘为教师,担任精神科护理学的授课,把自己所学知识传授给年青的护理学员,同时也提升了自己的理论水平。今年4月,我代表医院参加市卫生局组织的静脉输液比赛,荣获理论第一名,总分第三名,并以市前三名的资格参加省卫生系统举办的静脉输液决赛,荣获优胜奖和理论三等奖,是全省精神病专科医院唯一入围省决赛的代表。

5月被聘为精二科的副护士长,负责精二科的护理工作,去年12月开始在心身综合科任副护士长,负责心身综合科的护理工作,在护理部领导和科室主任指导下,我带领科室的护理人员,在临床工作中,不断完善和落实各项护理工作制度,加强医患沟通和护理工作的安全管理。抓好病区的护理质量控制和病房管理等,曾得到市卫生局综合目标考核团的护理院感检查组充分地肯定。

以下是我的工作设想:

一、在护理部主任的领导和科主任的业务指导下,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履行护士长的职责和义务。

二、不断加强医护,护患联系,定期反馈评价临床工作中的不足,使治疗与护理工作能有计划,按质按量完成。深化“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使病人满意,家属放心。把好入院宣教与出院指导关,加大健康教育工作宣传的力度,尽力让住院患者对我们的治疗与护理工作满意,出院后定期随访。

三、以人为本,调动科室护理人员的积极性,在护理工作中发挥主观能动性,从而提高护理质量。培养经营意识,善于成本效益核算,降低医疗成本,节约不必要的开支,保证资源配置合理有效。

精神病护士论文范文第7篇

论文摘要:目的 探讨老年精神病患者跌倒的有效护理干预措施,以预防跌倒的发生率。方法 对102例老年精神病住院患者中发生过跌倒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针对跌倒原因制定相应护理干预措施。结果 住院老年精神病患者跌倒发生率为14.7%(15例),其中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跌倒(20.0%),跌倒原因自身和环境因素(33.3%),其次为药物不良反应(46.7%)。 结论 对老年精神病患者在住院期间进行护理干预,可以减少跌倒事件的发生。

精神疾病的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由于种种原因,许多患者在医院住院时间,少则数月,多则几年,甚至数十年。很多长期住院患者由于与外界环境接触少,长期生活在一个封闭的环境里,机体功能状态明显衰退,另外,长期服用精神科药物,所致副作用,特别是老年病人机体各器官功能逐渐减退,感觉迟钝,行动迟缓,反应慢,更加容易发生跌倒,导致严重的身体损伤和自信心受挫。因此,探索老年精神病患者跌倒的相关因素及护男理干预措施,对避免纠纷,提高老年精神病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8年1月至2009年1月收住我院的老年精神病患者102例。入组标准:(1)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老年精神病诊断标准。(2)年龄≥60 a。共入组102例,其中15例发生过跌倒,发生率为14.7%。

1.2 方法 对发生过跌倒的1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针对跌倒原因制定护理干预措施。

2 结果

2.1 跌倒患者资料 男性6例,女性9例;年龄:60a~76a,平均68a;疾病种类:阿尔茨海默3例(20.0%),精神分裂症6例(40.0%),器质性精神障碍1例(6.7%),心境障碍?躁狂发作2例(13.3%),心境障碍?抑郁发作2例(13.3%),癫痫性精神病1例(6.7%);服用药物:氯丙嗪、氯硝西泮、喹硫平、利培酮。

2.2 跌倒后损伤情况 左股骨颈镶嵌性骨折2例,右手桡骨骨折1例,其余均有不同程度的软组织挫伤或皮下血肿。上述骨折病例男性骨折1例,女性骨折2例。除1.例愈合不良需要轮椅外,其余无明显不良后果。

3 跌倒危险因素分析

3.1 病区环境因素 病室陈旧环境布局不合理,病室内无厕所,卫生间置于走廊的一角,走廊内扶手,地面较光滑,浴室内无扶手,在集中洗澡时工作人员配备不足,这些因素都极易引起跌倒的发生。

3.2 生理因素 老年人由于下肢髋、膝、踝的退行性关节炎,导致步态和肌肉关节僵硬,腰背脊柱的劳损退变使脊柱对下肢的重新调整代偿能力下降,老年过程导致的骨质疏松是老年人跌倒的重要危险因素。女性患者绝经后雌激素水平下降,导致骨质疏松和代偿性骨质增生,易引起跌倒。

3.3 药物因素 老年患者服用镇静剂、精神类药品、降血压药,影响平衡功能,容易跌倒。如抗精神病药氯丙嗪常会引起性低血压,抗癫痫药易发生共济失调,扩血管降压药导致血管扩张,心排出量减少,脑供血及供氧不足,容易出现头晕跌倒。老年人由于下肢髋、膝、踝的退行性关节炎,导致步态和肌肉关节

3.4 疾病因素 精神症状不稳定,兴奋、冲动、行为紊乱及木僵均易导致患者跌倒。

3.5 其它因素 住院患者每日进餐、洗澡、洗脚等集体活动时间段,较易因拥挤而致跌倒现象增加。有些患者夜间上厕所,往往没睡醒,时睁时闭着眼睛走路,容易跌倒;智力受损亦为跌倒的重要因素。

4 护理干预措施

4.1 评估危险因素 确立高危人群 对高龄体虚能活动,以往有跌倒史,定向障碍,自主活动受限,视力下降,排尿排便频繁,经常卧床及有晕厥可能的患者均应特别予以关注。在患者入院时即填写跌倒高危评估表来确立高危人群,并在患者一览表、床头做醒目的警示标记,采取预见性护理措施,避免意外受伤。

4.2 创造安全的病室环境 降低跌倒的发生率 病室的光线要充足,夜间病房开小夜灯。地面材料应防滑、平整、干燥,病床的高度以患者坐在床沿脚能够到地为合适,病区做清洁工作时及时提醒患者注意行走安全,厕所、洗漱间、浴室需增设防滑垫,病房、走廊安装横向扶手,厕所、浴室安装竖向抓杆,便于站立时借力。

4.3 安全管理

4.3.1 对护理人员进行防范跌倒的教育,树立防跌倒意识,并通过真实事例敲响每个人的警钟,增加主动护理意识,严格遵守各项操作规范,提高判断力和预先性,不定时巡视病房,及时观察每个患者的动态变化。

4.3.2 发现患者步态不稳、地面滑,应及时给予扶助病负责交班,特别是对高危病人,应给予特别关注,及时检查病人衣着,如鞋子能否防滑,裤子是否过长,夜间使用护栏。

4.3.3 做好就餐管理,组织病人有序就坐,由工作人员分配食物,禁止病人四处走动,防止病人拥挤抢食,防范出现跌倒、噎食。

4.3.4 洗漱管理,病人洗澡时,为病人调节好水温,协助擦洗,防止病人烫伤、跌倒,晨5晚洗漱时,安排专人守护,及时托干地面。

4.3.5 就寝前提醒病人先排便,减少因夜间如厕未完全清醒时可能发生的跌倒,易尿床的病人由夜班护士定时叫醒,协助如厕。对于夜间行走不稳或躯体情况差的患者,可安置在靠近厕所的房间,必要时配备便椅或给予搀扶。

4.4 用药护理 服用氯丙嗪的患者应定期监测血压,并嘱咐患者改变时动作缓慢,对服用降压、降血糖及镇静催眠类药物时做好疗效及副作用的观察,对于遵医嘱使用有跌倒危险的药物及意识模糊的患者,需要有人陪伴左右,并放置护栏,调低床的高度。

4.5 健康教育 向高危人群讲授跌倒不良后果及预防措施,并将图文并茂的宣传展板张贴在每个病区的醒目位置,指导病人行走时抓好扶手,穿合适的鞋子,变换要慢,生活起居要做到3个30s,即醒后30s再起床,起床后30s后再站立,站立后30s再行走。研究表明,预防跌倒意识越强,则预防跌倒的行为越好,指导病员多参加户外活动,如散步、做操、晒太阳,增强体质。

5 小结

对老年精神病患者跌倒的护理重在预防,不仅要遵循一般护理原则,而且更需要树立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思想,针对老年患者的特点,加强生活护理,密切观察早期用药反应,正确评估老年人身体状况,积极为其创造一个安静、舒适、优雅、安全的疗养环境,同时对高危人群进行重点防护及相关健康教育,可有效地减少住院期间老年精神病患者跌倒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张冬红,王振英,蒋玉卉.综合干预对预防住院老年精神病人跌倒的研究[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06,12(4):304

精神病护士论文范文第8篇

关键词:女精神疾病患者;月经周期;病情波动/复发;临床护理

1发病机制

月经是妇女的正常生理现象,月经周期对各种精神疾病均存在一定影响,主要表现为诱发起病,以及促使原有的病情加重[1]。在经期女性性激素和垂体促性腺激素发生变化,雌孕激素水平的高低影响着女性的情绪变化,产生一系列的生理、心理反应。精神病是指在各种致病因素的影响下,大脑机能活动发生紊乱,导致认识、情感、行为和意志等精神活动不同程度障碍的疾病。特别是女性精神病患者,此期间易引起病情复发或促使原有的精神症状加重,自控能力下降,从而出现一些冲动行为;同时女性的情感体验丰富,性格的脆弱性较强,这些生理、心理特征也构成了女性精神病患者在月经期出现意病情(症状)波动,这是精神科临床护理中经常遇到的一种现象,其中以诊断为精神分裂症患者为明显。

2临床表现

月经周期精神疾病患者病情波动/复发时精神症状多样:躁狂状态、抑郁状态、幻觉状态、妄想状态、精神分裂样表现、癔症样症状、意识障碍。特点是:①在月经前2w(排卵期或黄体期)突然发病;②在月经来潮或经净时迅速缓解;③病情不限于情绪波动,可以出现精神病性症状,特别是幻觉;④在缓解时期,具有充分的自知力,迫切要求治疗和预防复发,但到下一周期又自然发病;⑤抗精神病药物或电休克治疗都没有明显疗效,而性激素类药物却有一定效果[2]。

根据患者的生理现象及两种病情不同症状的特点,把月经周期与精神症状联系起来分为三个时期。即:①紊乱疲劳期(月经期);②症状缓解恢复期(增殖期);③情绪波动活跃期(分泌期)。从情绪波动、精神症状、睡眠、进食等方面运用心理学的方法分析患者在这三个时期的不同变化。以便掌握患者在各个时期的精神症状及特征,以及护理要点。

3.1紊乱疲劳期 这时期历时1~7d左右。患者由于内分泌调节紊乱,加上精神症状,药物的作用,精神病与内分泌调节很有关系,情绪的波动直接影响月经的周期,月经量不等,时多时少。患者的主要表现有:失眠;疲乏无力、头痛、头晕症状是这个时期的主要精神症状。

3.2症状缓解恢复期:本期历时10d左右。相当于月经周期5~14d,这个时期由于患者月经已过,机体逐步开始恢复正常。加上药物的作用,精神症状开始趋于控制或缓解。

3.3情绪波动活跃期:这时期历时14d左右。相当于月经周期的15~28d。前7d患者精神症状基本控制在正常范围,患者恢复较快,有些患者就认为自己的病已经好了,药也不想继续服,但这往往是发病的前兆。尤其是后7d,是患者精神症状加重或发病期。这时期患者烦躁易怒,早醒这些都是这期主要症状,尤其是情感性精神患者(主要是躁狂症)认为自己病好了,高兴过度,话开始增多,情绪极为不稳,容易激动,常为一点小事与人争吵。早醒多见于(忧郁症),患者心情郁闷、情绪不稳、自卑、悲伤、看阴暗面多,看光明面少。这时期也是忧郁症患者自杀企图最严重的时期。

3进行相关的检查

3.1急性或突然起病,症状表现符合下述之一:①明显不协调性运动兴奋,少数为运动抑制;②伴有轻度意识障碍的行为紊乱;③片断的幻觉、妄想与语言紊乱;④明显的情感高涨或低落。

3.2每次发作时间短暂(不超过2w)

3.3每次发作的症状几乎相同

3.4在6月内至少发作3次

3.5间歇期完全缓解,恢复病前状态

3.6精神障碍明显影响社会功能

4护理措施

4.1加强患者月经期的基础护理 女性经期是一个脆弱的时期,精神患者由于受病态的影响,生活大多不能自理,或生活懒散、不修边幅,不讲卫生。有的女性患者对经期卫生也不知如何处理,因此工作中护理人员更应耐心、细致多加照料,协助患者做好经期护理。如帮助患者穿着柔软、棉质的内裤,为患者准备经期用品,指导患者勤洗勤换,保持会阴的清洁,预防感染与疾病。同时还要观察并记录好患者的月经量、颜色、气味、天数,有无痛经等,并做好记录。入院后护理人员应详细询问患者及家属上次月经来潮的时间,及时提示医生进行必要的检查。月经期还应保证患者的足够营养,饮食方面:要进食清淡、温和、易消化而富有营养的饮食,多饮水,多吃水果、蔬菜,保持大便通畅;忌食生冷、辛辣、过咸的食物,保持电解质的平衡,注意保暖,避免着凉,提高机体抵抗力。

4.2加强患者的病情观察与护理,及时记录与反馈 女性精神病患者,尤其是情感性精神病患者这种月经周期的心理变化更为突出,且缺乏理智,精神分裂症以思维障碍为核心症状,情感性精神病以情感障碍为主要症状。因此,在精神科临床护理工作中要对不同疾病、不同症状、不同时期的精神疾病患者施以不同的护理方法,加强病情观察,注意患者的言谈举止,情绪变化,严防安全隐患发生。患者入院后即由责任护士详细、准确地填写月经来潮的时间和周期,经血量及颜色,躯体反应以及精神症状与月经的关系等,并定出相应的护理措施。在患者住院期间,对其每次月经的情况也进行仔细观察和准确记录,以便不断地修改、完善所制定的护理措施。护士要熟知月经对精神疾病的影响,掌握月经期的病情变化将患者每次行经日期、经前情绪和举止的变化情况、有何躯体不适、行经血量、采取了何种有效的缓解措施等一一记录下来,找出规律,从而有效区别经前综合症与精神病复发先兆,以便更好地进行护理。仔细观察患者的精神症状表现,及时发现病情波动的先兆,对出现病情波动的患者应迅速采取措施,控制兴奋状态,保护患者的安全。要用温和可亲的态度对待患者,避免一切激惹因素;要关心、理解、同情患者,重视患者的倾诉,用安慰和鼓励性言语与患者进行交流,适时地进行心理疏导。及时将患者病情波动的表现记录在护理记录上,并及时将上述信息反馈给主治医师,建议或配合医师根据患者病情变化进行动态的药物剂量的调整,可以在月经来临前适当增加药物剂量,月经过后适当减少剂量。

4.3加强患者的心理护理 护士要熟知月经对精神疾病的影响,要用温和可亲的态度对待患者,避免一切激惹因素;要关心、理解、同情患者,重视患者的倾诉,用安慰和鼓励性言语与患者进行交流,适时地进行心理疏导。稳定他们的情绪,消除种种疑惑,同时采用支持性的心理治疗,应用支持性言语帮助患者度过难关,当患者初步获效时应立即给予表扬。同时可慢慢诱导患者,分析病情,认识疾病的本质,正确对待自己,鼓起勇气,树立生活的信心。特别在精神症状开始趋于控制或缓解,对自己的病情有一定认识的时候,此时患者的情绪也比较稳定,睡眠进食都有所改善,这时期心理护理非常重要。

4.4加强安全管理 经期患者精神症状(言语幻听、被害及嫉妒妄想等)丰富,临床常表现为行为紊乱明显,兴奋躁动,易出现冲动伤人、外跑等,甚至出现消极悲观、企图自杀等行为。不仅扰乱病房秩序,也危及患者生命安全,应迅速采取措施,控制兴奋状态,保护患者的安全。要用温和可亲的态度对待患者,避免一切激惹因素;对极度紊乱和兴奋躁动者暂时给予保护约束,作相应的处理;对严重消极,企图自杀的患者,做到重点防范。服药时要仔细检查口腔,防止患者藏药而影响疗效,或将药物蓄积一次吞服而出现意外;同时观察药物疗效和不良反应;加强危险物品和环境安全的管理,定期进行病房的安全检查,发现安全隐患及时进行整改。

4.5加强患者的健康知识宣教 根据患者的年龄、文化程度等有针对性地进行健康指导、制作指导手册等形式做好疾病知识与月经期的生理过程知识的宣教工作,指导患者及家属对患者月经周期病情波动有一定的认识并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出现病情波动先兆的要指导家属加强患者病情的观察,做好家庭护理、避免刺激患者的情绪[3-7]。

综上所述,月经周期对女精神疾病患者的病情有着相对明显的影响,精神科临床护理工作者对此更应引起重视,并采取相应护理措施进行一定的护理干预,对精神疾病患者的病情波动监测、预防,促进精神疾病患者的早日康复及预防病情波动(复发),减轻了精神疾病患者家属、社会的经济负担。

参考文献:

[1]杜海英,王耀华,李培轩,等.月经与精神疾病[J].四川精神卫生,1996,9(3):191.

[2]杨丽,唐玉琴,高春凤,等.女性周期性精神病心理变化的特征及护理[D].中国科学院上海冶金研究所;材料物理与化学(专业)博士论文,2000.

[3]刘增垣,主编.现代心神医学[M].沈阳出版社,1988.

[4]北京安定医院主编.精神病护理[M].人民卫生出版,1982,7.

[5]杜海英,王耀华,李培轩,等.月经与精神疾病[M].四川精神卫生,1996,9(3):191.

[6]马德香.女性精神病患者经期心理症状的变化及护理[J].中国民康医学,2010(16):2129.

精神病护士论文范文第9篇

关键词:神经内科 SCL-90 分析 护理

引言

数据显示,在综合性医院的住院患者中,发生心理障碍的患者占到患者总人数的25%~35%,而在神经内科的患者中,这一比例更是高达39%~55%[1]。心理问题会严重的影响患者的住院治疗效果,延长患者所需的治疗时间,并且增加住院费用,更严重的是会导致患者的致残率、死亡率上升,以及患者的社会回归率的下降。

症状自评量表,(the Symptom Checklist 90,简写为SCL-90),是目前世界上最为著名、应用最为广泛的心理健康的测试量表之一。SCL-90适用于16岁以上的人群。SCL-90从感觉、情感、意识、思维、行为和生活习惯、饮食睡眠、人际关系等多个方面对一个人的心理状况进行评定和调查。对于存在心理疾病、不良的心理症状的人可以进行较好的区分。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2013年6月至2014年2月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接受治疗的患者。我们对患者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的进行都是在取得患者及家属的同意的情况下进行的。患者的年龄在21~76岁之间,男女比例为1:1.2,患者总人数为80。在接受住院治疗之前,均未服用神经精神类的药物,填写调查问卷时精神状态正常。 研究方法

采用SCL-90量表,对患者进行问卷调查。SCL-90共有九个测验因子: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焦虑、抑郁、恐怖、敌对、偏执和精神病性。将各个因子的严重程度进行设置,从1(无症状)到5(极其严重)共5种级别。得分≥2者,视为阳性患者。9项因子的综合反应出患者的综合症状。对于综合评分,与常模值进行比较[2][3]。 结果

表1 住院患者SCL-90的九个因子均分与全国常模的比较

项目

样本均分

常模均分

t

P

躯体化

1.89

1.42

18.00

0.00

强迫症状

1.89

1.60

10.55

0.00

人际关系敏感

1.75

1.59

5.06

0.00

焦虑

1.70

1.36

12.40

0.00

抑郁

1.82

1.48

11.23

0.00

敌对

1.80

1.52

12.50

0.00

恐怖

1.55

1.22

10.89

0.00

偏执

1.70

1.40

5.70

0.00

精神病性

1.56

1.28

12.90

0.00

注: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从表1可以看出,在我院神经内科接受治疗的80名患者的SCL-90的评分均高于全国常模。

表2 不同性别患者的SCL-90得分比较

性别

躯体化

强迫症状

人际关系敏感

焦虑

抑郁

敌对

恐怖

偏执

精神病史

男性(n=44)

1.72±0.51

1.91±0.71

1.90±0.23

1.72±0.22

1.56±0.66

2.23±0.81

1.70±0.14

1.34±0.87

1.55±0.50

女性(n=36)

2.33±0.48

2.11±0.28

1.50±0.47

1.83±0.25

2.80±0.67

1.30±0.44

1.69±0.25

2.01±0.139

1.56±0.51

注: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从不同性别的角度来对SCL-90得分进行分析,得到的结果如表2所示。可以看出,男性患者的抑郁和敌对两个因子的得分明显高于女性患者,而女性的焦虑得分则高于男性患者。 护理建议

在患者入院之初,护理人员要为患者和家属详细的介绍医院的情况、主治医师、负责护士等,帮助患者尽快适应住院环境,减轻患者对医院、病房的陌生感和排斥感。要注意态度的温和与亲切,言辞要恳切,举止礼貌。对患者的疑难问题要进行耐心的听取、详细的解答,尽量为患者解决问题。对于患者的睡眠要保证,帮助、促进同病室的患者的交流沟通,共同营造一个良好的修养环境。良好的睡眠是保证患者配合治疗、取得良好治疗效果的必要保证。对于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心理情况要进行密切的观察,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予以合理的处置。对于患者的抑郁、痛苦要理解,体谅。对家属进行宽慰,争取患者、患者家属与医生、护士的配合。减轻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因为病情好转慢、病情反复而产生的不良情绪。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用积极、坚强的态度面对疾病。给予患者合适的饮食、日常起居的科学建议。建议患者培养个人的兴趣爱好,增加业余生活的丰富度。加强陪护,保障患者在住院期间的安全,确保患者不因安全措施不到位而发生人身伤害[4]。 讨论

从问卷调查的结果可以看出,住院患者的心理状况明显处于亚于正常人群。神经内科的患者,可能由于长期的神经系统疾病的折磨,其生理、心理状态都发生了不良的改变。疾病的折磨和顽固使得他们的内心压力加剧。另外,很多的患者对于经济问题的担心也值得关注,高昂的治疗费用使得患者们的心理负担增加,忧虑情绪明显。来自家庭的关注度不足,缺乏人文关怀,也是患者心理发生变化的原因之一,在老年患者的群体中尤为明显。对于神经内科患者的心理情况进行分析,有利于更好的进行治疗,提高患者的配合程度,改善医患关系。加强对神经内科住院患者的护理,特别是人文关怀,有利于加快患者的康复进度。

参考文献:

[1] 张庆元.综合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患者心理状况分析.大连医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年.

[2] 张舒校,王建平,苗勤等.神经内科住院患者心理状况调查分析.Neural Injury and Functional Reconstruction.July 2013.Vol.8.No.4:308-309.

[3] 滕庆兰.神经内科住院患者心理状况分析及其护理.甘肃医药.2012年第31卷第11期第823-825页.

精神病护士论文范文第10篇

心肾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阳永扬,戴万亨,辉

C肽与糖尿病并发症关系的研究进展 洪世华

降钙素原与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许焱

亚健康状态及防治策略 陈黎

厄贝沙坦/氢氯噻嗪复方片剂(安博诺)治疗高血压的理论与实践 尚晓斌

脉压与脉压指数在老年高血压疾病中的意义 蒙定水,黄金龙

1.5-脱水-D-山梨醇:一种新的糖代谢指标 陈家坚

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踝-臂血压指数在冠心病中的应用 徐忠武,XU Zhongwu

心房颤动的综合治疗进展 韩弘

血浆内皮素及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的研究进展 刘海涛,彭旭

缺血性肠病的诊断与治疗 王云

结核病实验室诊断技术研究进展 农初师

输血与SEN病毒的研究进展 庞栋,李恒聪,黄晓群

新毕业护士规范化培训方法的探讨 杨丽

ICU护理实习带教体会 黄敏容

提高护生临床实践质量的几个环节 杜凤玲,罗文伟

PDCA循环管理模式在医院感染管理中的应用 庞贞兰

关于护士长竞聘上岗制度的实践与思考 梁克清

危重病人转科交接记录单的设计与应用 应燕萍,崔妙玲,邓家忠

加强消毒供应室管理预防医院感染 张爱芳

淡谈现代医院人力资源管理与思想政治教育 全健

两种糖尿病病人健康教育方法的对比研究 农小群

影响住院精神病患者健康教育质量因素分析及对策 朱红姣

肺动脉栓塞的护理 栾明霞,栾明春

球囊扩张术治疗二尖瓣成形术后再狭窄的护理 蒋巧兰,梁榕,陆华葵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护理 王粤湘

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康复护理 覃艳玲

晚期癌症患者疼痛的护理体会 江翠芬

护士如何有效地配合心肺脑复苏 任倩

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的护理 陈顺珍

碘伏湿敷治疗糖尿病皮肤溃疡的护理 周萍,龚秋萍

9例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病人的抢救和护理 黄美云

长QT间期综合征1例 刘升科

成人斯蒂尔病不同治疗方案疗效比较 林金盈,蓝梅,韦美秋,朱霞

不典型肺部炎性病变的首诊误诊CT表现分析 彭湘晖

临时起搏在重症病毒性心肌炎合并严重缓慢性心律失常的应用分析 黄光华,罗亦艮,郑文喜

老年人高尿酸血症103例临床分析 刘英

广西钦州市青年与老年胃癌临床及病理特点分析 韦良宏,陈凤坤,谭宗群,陈海东

综合康复治疗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 吴赞华

应用中心静脉导管内置术治疗胸腔积液的临床体会 钟灿,杨伟忠

47例低龄脑梗死患者危险因素分析 柳真裕

有机磷农药中毒致多脏器功能衰竭110例临床观察 张红芳,张吉顺,周慧丽

甲亢患者血清Fe和外周血Hb、RBC、MCV、MCH、MCHC含量变化的关系 关小勇,黄显彬

骁悉、贺普丁、美卓乐联合治疗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20例疗效观察 梁高林,李达蔚

上消化道异物的内镜处理(附108例临床分析) 黄映娇

支气管哮喘院前急救46例临床分析 张庆团,覃善芳

非典型表现急性心肌梗死8例分析 韦丽芳

院前早期静脉溶栓救治急性心肌梗死19例临床观察 徐养平,王存环,姬喜荣,张银军

内镜诊断135例胆汁反流性胃炎分析 唐明强

硝苯地平控释片与特拉唑嗪片治疗顽固性高血压30例临床观察 王清滔

文拉法辛治疗32 例广泛性焦虑症临床观察 周伟东

糖尿病47例饮食治疗 宋效成

2006年玉林市春节假日院前急救分析 杨朝福,梁建新,张璐燕

灯盏细辛注射液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对肺动脉高压的影响 许光兰

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检测对肺结核的临床诊断价值 王小燕,钟素成

慢性乙型肝炎128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结果分析 吴昊,李钰

心肌缺血预适应对急性心肌梗死预后的影响 刘维平

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首次血液透析治疗预后因素分析 吴金玉,史伟,黄雪霞,韦美丹

腺垂体功能减退症83例回顾性分析 陈锦宏,欧阳玲莉

读者·作者·编者

15例高白细胞白血病死亡分析 李钧

恙虫病46例临床分析 韦立荣

无偿献血27133人次健康检查结果评价与分析 李聚林

低分子肝素治疗110例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 林宇

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30例临床观察 陈婷

丽珠胃三联根除幽门螺杆菌感染86例临床疗效观察 张生怀

参麦注射液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28例 陈钦中

氟西汀治疗脑卒中后抑郁40例临床观察 黄波

硝普钠治疗大咯血32例疗效观察 何晃养,杨俊锋

脑卒中后吞咽困难36例治疗分析 伍龙,李文华,刘一尔

深部真菌感染药物治疗进展 荣蓉

核因子-κB与原发性肝癌的研究进展 易默

血清CEA、CA125、CA19-9联合检测对胃癌诊断的临床意义 张瑜红,唐国都,Zhang Yuhong,Tang Guodu

免疫吸附疗法治疗重症肌无力的进展 姚晓霞

血糖水平与急性心肌梗死预后的关系 史吉莹,SHI Ji-ying

线粒体在As2O3诱导肿瘤细胞凋亡中的作用 高绪锋

阻断乙肝病毒父婴传播的研究进展 游坤

药物基因调控治疗β-地中海贫血 肖毅

CD4+CD25+调节性T细胞在类风湿关节炎中的研究进展 陆翔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相关因素的研究进展 黄红艳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抗胆碱药物治疗进展 黄崇军

中药斑蝥及复方斑蝥制剂在治疗恶性肿瘤中的作用 张若燕

我国的继续医学教育 梁华,曾小立,冯忠娜

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在临床护理教学中的应用 周爱民,戴霞,罗艳霞,范海萍,戴碧珍

谈临床护理带教中对护生预感性的培养 李亚辉

老年白血病患者的心理特点分析及护理对策 周雪梅

关于护士长竞聘上岗制度的实践与思考 梁克清

自动回吸与回抽式抽血法对动脉血气分析结果的影响 吴卓媚,吴芳兰,梁榕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白血病后免疫抑制治疗的观察及护理 梁金清

锁骨下静脉置管换药间隔时间与感染的探讨 陈永娟

肝硬化合并糖尿病的护理研究 王克敏,王由梅,李秀清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55例临床观察与护理 杨慧萍

加强急诊业务管理防范护理纠纷 苏伶娥

血白细胞升高血尿伴反复腰痛半个月 郭智,楼金星,刘晓东,何学鹏,扬凯,谭晓华

罕见桡动脉穿刺致桡动脉夹层动脉瘤1例的教训 凌彩业

变应性肉芽肿性血管炎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韦美秋,林金盈

位相型束支传导阻滞合并其他心律失常2例 霍超瑞

急性心肌梗死并束支传导阻滞28例临床分析 梁荣芳,施志雄

Wallenberg 综合征 15 例临床分析 纪术忠,许力,陈育华

心源性胸腔积液 28 例临床分析 黄立传

238 例胸腔积液的病因及临床特点 刘润萍,彭湘南

住院精神病患者伴发低钾血症的临床分析 李卡梅

青少年癫痫 50 例生活质量的研究 陈建华,林和文

全血细胞减少症 106 例骨髓检查及病因分析 覃健松,陈静桂,梁太英

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 16 例临床分析 张祥,谢玉娥

胃镜诊断早期胃癌 12 例 庞家武,梅永红

糖尿病伴发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 吴晓秋

利培酮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电图的影响 陶世武,黄海燕

卡维地洛治疗心力衰竭 46 例疗效观察 王志红

胺碘酮治疗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伴心律失常30例疗效观察 龙运玲,陆海灵

厄贝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 182 例疗效观察 董文文

布洛芬降温效果的临床观察 苏凤春,蒙桂琴,曾一红

益气复脉汤配合西医常规治疗病毒性心肌炎 40 例 孙卫军

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早期应用 黎素军,许春平,曾波

低分子肝素联合舒血宁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52例疗效观察 隆海文

依托咪脂及芬太尼在纤维胃镜检查中的应用 梁治辉

半夏泻心汤结合西药治疗慢性胃炎 32 例临床观察 方建佳

早期高频喷射给氧降低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发生率 覃香,黄崇军,朱旭生

纳洛酮在急性一氧化碳中毒院前抢救的应用 李小燕,李端明,伍絮

纳洛酮抢救抗精神病药物急性中毒昏迷催醒疗效观察 冯贵宁

纳洛酮联合醒脑静注射液治疗大面积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杨俊,覃玉莲

健康教育干预对脑卒中后抑郁障碍效果观察 邓焕车

低分子肝素联合银杏叶注射液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32例临床分析 陈荟鹏,李金秋

艾滋病合并淋巴结感染 33 例治疗分析 曹咏红,张锡贵,吕清

低钾型周期性麻痹 40 例诊治体会 李端明,李小燕

痹痛宁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 28 例临床观察 蒙繁华,卢中莲

小剂量胰岛素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25例观察 韦耀丽

广西部分三级医院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管理现状调查 韦志福,谢苇,谢才娟

雄激素与多发性硬化 李婛,曾丽

三条信号通路在肝细胞生长因子及其受体诱导细胞生物效应中的相互作用 胡榜利

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改善心功能机制的研究进展 黄晓静

试论医疗机构临床用药监控管理 阮媛,韦波

免疫球蛋白重链基因重排检测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微小残留病中的应用 田卫伟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在淋巴瘤分期和疗效评价中的应用 覃慕萍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肠外病症研究进展 谌剑飞

P27 与内分泌肿瘤的相关性研究 钟宇华,梁华晟

多发性骨髓瘤治疗的临床研究进展 蔡正文

他汀类药物防治缺血性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研究进展 罗远英,滕日添

核因子-kappa B 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关系 张雪,朱海

肝星状细胞与炎症的关系 黄乾雄

长托宁在有机磷中毒急救中的应用现状 韦建华,葛宪民

他汀类药物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研究现状 林宇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国内临床近况 颜永芽

外周血 T 淋巴细胞 Ag-NORs 检测及其临床应用 覃为理

血液内科临床实习护生的带教体会 梁梅梅

我院科研管理措施介绍 王琳,杨苏萍,梁红英,方平

我院电子医嘱实施成效显著 胡方禄

消核片致肝损害 122 例文献分析 唐恒,吕锦,张一凤,杨黎雯,和丽琴

1997~2007年广西壮族自治区龙潭医院作者国内计量分析 梁家芬

31 例银杏叶提取物制剂不良反应的文献分析 韦丽华

护士职业安全因素分析及处理对策 张彩虹

规范化护理服务的实践和体会 杨红叶,那文艳,王志英,陈远华

急诊护士工作中的风险因素分析及防范对策 吴静

神经内科护理的常见缺陷与防范 谭莉娟

人性化护理在康复心理科病房中的应用 陆晓鹏,周爱花

加强门急诊输液存在问题及护理安全隐患的防范 李美杏

病人信任度调查对护理服务质量改进的作用 何翠玲

注重人力资源管理保证护理质量持续改进 梁金清

精神科护理纠纷的原因及防范对策 蒙淑芝

接触精神病人的技巧与自我防护 王精,李如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精神分裂症 46 例临床护理 黎裕明,刘桂仙,许宜薇

老年糖尿病患者知识强化教育的效果观察 程秀莲,陈健

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护理 张维萍,卢晓莲

以问题为基础进行 1 例糖尿病护理查房 莫锐钊

30 例糖尿病足的治疗及护理 郑平,曾家丽,杨娣珍

上一篇:护士创新教育论文范文 下一篇:供应室护士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