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中见创造审美中议思维

时间:2022-08-14 04:40:33

音乐中见创造审美中议思维

(江苏省连云港市解放路小学)

摘 要:音乐具有无语性和不具象性,因此在欣赏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创造性思维。而欣赏者在欣赏过程中,创造性的发挥,不仅决定对音乐审美的直接感受,并且还能够不断培养听者精神和音乐创造力。音乐欣赏者在欣赏音乐的时候,常常会运用形象思维、逻辑思维、集合性思维以及发散性思维等思维能力,在欣赏音乐这一多元一体的审美机制中,不断提高中学生的思维能力。

关键词:欣赏;审美;内涵

一、创造性思维的多元内涵

创造性思维是一种创新思维,具体表现在人处理事件的时候采取的高级精神活动,创造性思维体现人类在社会上有价值的思维成果,能够帮助人们从事科学探索,探知未知领域,不断推进社会发展。

创造性思维的显著特征是其多样性和复杂性,虽然各个学术界对创新性思维的定义有些许差异,但从总体上来说,都存在两个基本特征。第一,创造性思维具有多元化的结果内含,在开展不同活动时,运用的创造性思维也不尽相同。第二,创造性思维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一种高级思维方式。拿音乐欣赏举例,创新性思维是将听觉和感知相结合,欣赏者在大脑中思考形象,当欣赏者的欣赏水平提升到理性阶段时,有需要有逻辑思维的参与。

创作灵感是创造性思维的重要组成,灵感的产生具有独创性、模糊性、突发性和偶然性。而茅塞顿开就是灵感成熟的一种标志,因此,灵感思维也称为顿悟思维。在创造性思维模式中,灵感思维是一种思维能力的集中爆发和体现,起着无限的推动作用。很多作曲家在创作音乐歌曲的时候,常常会不经意间在脑海中响起具有特殊魅力的旋律,这就是顿悟思维的集中体现,因此,在顿悟思维中,创新占据极大的成分。同时,在音乐欣赏中,灵感思维也是广泛存在的,主要体现在让欣赏者超越对音乐的思考,产生顿悟的感觉。

因为创造性思维除了具有上述的特色外,从很大程度上离不开感情和生活的体验。如果欣赏主体不具有丰富的情感经验和生活经验,那么就难以展开生活的联想,难以从理解性和创造性的角度去感受和理解音乐,这体现出创造性思维的一种特征。

二、音乐欣赏既需要发散性思维也需要集合性思维

在进行音乐欣赏的时候,欣赏者通过感受音乐激发内在的情感,从而展开对音乐的联想和想象,这表现出文学艺术欣赏过程中的普遍规律,同时体现着音乐审美的内涵,虽然音乐欣赏的对象没有具体的形象,但是这种不确定性更增添了音乐欣赏的魅力。同时,在这种联想中,欣赏者也具有形象创造能力,能够在聆听音乐的过程中,不断丰富自身的情感体验,由此开展联想和创作。

在音乐欣赏中,如果单单产生发散性思维是不够的。发散性思维要和集合性思维相结合,才能够真正完成音乐欣赏从情感欣赏到理性接触的过程。在实践教学中,将《打字机之歌》播放给从未接触过的中小学生欣赏,并让他们在纸上写下自身的感悟,结果具有多种答案。有的学生认为是风驰自行车的铃声,有的人认为是抓小偷,还有的人认为是零件加工厂的工人在做工。对于这首歌曲熟悉的学生的答案都是打字机。因此,我们可以发现,通过音乐欣赏,学生的想象能力被极大地激发,虽然结果不一定是正确的,但是通过多次理解和欣赏,必将提升学生的音乐创新能力。

三、音乐欣赏既需要形象思维也需要逻辑思维

和众多的艺术审美活动一样,音乐欣赏必须从直观的感觉出发,让欣赏者在音乐中开展联想和想象,并且通过这些思维模式,逐渐靠近形象思维。和其他的艺术欣赏相比,音乐欣赏是通过韵律和节奏,激发欣赏者的情感。比如兴德米特观察听众对贝多芬《第七交响曲》第二乐章不同反映那样:有一部分人认为这首歌是一首骂人的诙谐曲,还有一部分人认为此章充满着压抑的情感。这就表现出音乐欣赏的不确定性和思维的发散性。同时说明欣赏者自身在情感体验中的重要作用。

从审美心理上分析,音乐的欣赏思维一般不会局限在感情的体验阶段,音乐常常会因为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产生不同的体会,欣赏者可以通过表象、想象,联想等心理过程,重组、再造新的审美印象。对于中小学生来说,音乐最基础的作用是能够让他们学感知,而要深入了解音乐,必须让他们运用各种思维去真正感受音乐。但是,因为中小学生的生活阅历浅,他们对生活和社会的认知程度低,因此,在让他们进行音乐欣赏的时候,一定要借助音乐的标题,或者是歌词,以及创作背景等内容,帮助他们构建思维,这一点是至关重要的。

总而言之,不论是在情感的体验上,还是在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的完美结合中,都是充满着理性的认知,这一认知是建立在生活和情感经验上的,离不开创作的因素。音乐欣赏绝大部分以形象思维为主,尤其是儿童在欣赏音乐的时候,很难开展理性的认识和分析。音乐欣赏和创造性思维的关系十分密切,只有将两者充分结合起来,才能够实现审美教育目标。

上一篇:基于问题优化策略改进单元 下一篇:实践教学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