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策略

时间:2022-08-13 09:37:37

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策略

摘 要: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新课程改革也对学生创新能力和创造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问题意识能力的深入培养也是中学生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结合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策,着重探讨初中历史教学中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策略。

关键词:初中历史;问题意识;策略

一、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育观念落后。传统的教育理念是强调记忆,轻视理解,偏于灌输而忽视思维,以学生被动接受为主的教学方式。这种应试性的历史教学方法很难提升学生对历史学科的深刻理解,有些教师仍旧强调教师为课堂主体的教学思维,固化“师道尊严,上下尊卑”的伦理纲常,严重的压抑了学生的个性,使学生的潜能得不到开发,历史课堂的魅力就大大逊色了。

(二)历史教学手段单一。传统的历史教学借助于板书和教师讲述为主要教学形式,学生作为教学主体的感受力不强,学生的积极性没有充分的调动起来,历史课程属于人文学科,不像数理化等课程那样深奥难懂,只要方法得当可以较快的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但是现在还普遍存在大众对历史学科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有些学生没有体会到历史学科的趣味,比较容易忽视该学科的基础知识学习,会出现比较严重偏科问题。

(三)应试教育的束缚。当代学校教学质量往往以学生考试成绩和升学率作为评判标准,中招考试成为初中阶段教学的指挥棒,片面追求升学率,过分强调主科和副科,历史、地理等学科被搁置在相对较弱的地位,有些历史教师也因此放松对历史学科的教学,工作动力明显不足,这也是导致历史教学水平不高的一个因素。

二、问题式教学法优势

问题式教学法能够真正的体现教学过程中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特征。教师有针对性的设置问题,让学生参与问题,思索并解答,从而提高学生参与历史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够要很好的把控教学节奏,活跃课堂气氛,合理的设置教学内容,运用多样有效的教学手段来增强教学效果。问题式教学法旨在激励学生积极主动的思考问题,在问题中发现新知,获得创新的灵感,实现精神的升华。问题式教学法对学生进行层次培养很有益处,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对学习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求学生能够对基本历史和现象进行概述和总结,能够从历史人物的良好品性中得到精神食粮,能够从历史教材和课外读物中获得正确的历史信息,并能够对历史材料进行合理的分析、综合、归纳、概括,提升学生综合性的历史思维能力,养成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习惯,这样就会形成螺旋式的知识升华,个人能力不断得到提升。

三、培养学生历史课程问题意识的策略

(一)改变传统教学观念,构建轻松课堂氛围。在历史教学课堂上要注重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通过一个历史事件、历史年代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这些问题或许涉及其他学科,但是这些问题本身的提出就是学生思维创造性的展示,教师应该展现包容的态度,学科之间的衔接要做好,同时也要做好主次轻重的取舍。历史教学中应该抓住教学主线,将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看作历史课程教学的一种基础能力培养。在历史课堂的教学中,教师要运用各种教学策略调动课堂氛围,让学生能够以轻松的心理状态学习历史课程,通过提问和回答,逐渐的融洽师生关系,增加师生之间的课堂教学配合。

(二)通过引导学生思维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由于初中的历史教材讲究历史事件和历史意义的记忆,以史实叙述和理论分析为主,教师应该将历史史料和历史观点有机的结合起来,注重创设问题情境,历史课堂的导入要新颖生动,教师要将历史事件或人物的趣味轶事巧妙融合到历史的教学中,增强历史课堂的魅力,教师问题的设置应结合课程进度和学情,由浅入深,由单一到综合,逐层深化,最终达到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能力。此外,在平时的学习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多涉猎一些历史书籍的阅读,汲取不同的历史观点,完善历史辩证思维,对于一些重大历史事件和杰出的历史人物,可以通过写作评论的形式来强化学生发现问题的敏感性,并对学生历史观点的思维发展起到积极地作用。

(三)实行有效的提问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有效地提问要能保持问题的时效性和开放性,问题的设置要具备一定的学科特点,要具有针对性。一些琐碎的与历史课程关系不大的问题可以简化或者取消,问题的设置要突出教学重点,体现引导学生积极思维的作用。至于问题的答案,并没有唯一性,特别是人文学科,讲究的是分析和综合,解决问题,在基本史料的基础上阐明观点,提出自己的问题和疑惑,通过讨论和分析,接收创新的知识和新颖的观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懂得倾听,良好的倾听可以更容易发现教学中的隐形问题,教师可以据此快速的解决问题,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善于倾听的教师往往更容易受到学生的喜爱,这样就更容易拉近师生的关系,形成轻松融洽的课堂氛围,在一种轻松的氛围中学生的问题思维就会更加活跃,有效地促进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总之,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是一个长期且复杂的过程,教师不仅要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还要不断提升自我的业务素质,善于洞察学生心理,制定长效的教学计划,学生自己要认识到这种问题意识对学习的重要性,在平时的学习中要主动地去锻炼和实践,社会和家庭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为他们的学习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李其斌.初中历史“问题教学”模式的提出和实践[J].基础教育研究.2009(10).

[2]徐世德.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及能力的方法[J]历史教学2010(07).

上一篇:浅析中文思维在英语课堂中的积极作用 下一篇:浅析高效课堂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使用“任务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