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为不教而教”的实践与思考

时间:2022-08-13 06:50:17

语文教学“为不教而教”的实践与思考

走进课改以来,我们一直致力于新教材、新教法的探讨研究,将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地位落实在课堂,把课堂上重点关注学生的个别参与转为全体参与。实践之后,我们对于“为不教而教”的提法有了一些思考,这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主体地位的落实。那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怎样教才能最大限度地转化为不教呢?笔者在此谈谈自己的实践与思考。

一.激发兴趣促自学

兴趣是学生自学的钥匙。著名的心理学家皮亚杰强调:“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因此,我们进行语文教学,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和中学语文知识的内在联系,从学生感兴趣的事物入手,激发学生主动自学新知的欲望。

例如在学习九年级上册《飞红滴翠记黄山》这篇课文第二课时前,我们结合《地理》学科、《美术》学科一起组织了“夸夸我的中学”的综合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学生们用画笔、相机,用一双双明亮的眼睛记下了学校每一个美的景致,还通过查阅资料和采访老师等形式发现学校一个又一个曾经的辉煌。语文课上,我让同学们展示自己发现拍摄的“美丽的校园”、画下想像了“未来的校园”的图片,引起了大家哈哈大笑。在笑声中适时地提出了以下问题:品味赏析本文,你认为描写的最精彩的地方在哪里?有什么特点?请同学们通过自学课本回答。在问题的引领下,同学们迅速翻阅了课本,自主讨论并归纳。

二.巧搭台阶促自思

维果斯基的“支架式教学”提出来了学生的“现有发展水平”、“可能发展水平”及其两个水平之间的“最近发展区”,为了让学生从“现有发展水平”顺利抵达“可能发展水平”,顺利通过“最近发展区”,教师必须给学生提供“脚手架”,即为学生设置合理的“思维台阶”,学生才能自通。

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教学,我们为学生设计了如下的学习路径:

【激活知识生长点】师:速读课文后,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同学们,作者回忆描述了‘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地的童年生活,大家觉得哪部分最有趣、最值得留恋?理由是什么?”生:有的说《我的乐园——百草园》,有的说《童年的乐园》,还有的说《童年趣事》《绿色童年》等等。

【搭建思维台阶1】师:请给大家讲述一下童年的乐园的样子。

【抵达可能发展水平】生1:手举得高高的:“老师,我认为在百草园中有很多小伙伴陪着他,你看,肥胖的黄蜂,轻捷的叫天子,还有会弹琴的蟋蟀,多有趣啊,在夏夜肯定要开音乐会了。”生2:又说:“我觉得是一幅漂亮的水彩画,你看,碧绿的菜畦,紫红的桑葚,高大的皂荚树……”

【搭建思维台阶2】师:“好!”那我们看看这幅图片(展示百草园的图片),刚才大家在议论图片上的景物不怎么好看,为什么作者能把这样看似平常的事物写得那样栩栩如生呢?(文中如何抓住事物的特点,运用了哪些动词、形容词,把“百草园”的各种景象描写得形象生动、历历在目?)

【通过最近发展区】生:讨论总结:作者在写的时候运用了很多的形容词,例如碧绿、光滑、高大、紫红等;还有动词长吟、伏、窜、低唱、弹琴等等。

本节课通过激活知识生长点,巧搭思维台阶,让学生经过阅读、独立思考、讨论,形成自主解决景物描写的技能和方法,重中之重是学习仔细观察、抓住特点、准确生动地描写事物的方法以及遣词造句的精妙。真正把“讲堂”变成“学堂”,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三.情感交流促自奋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师的主导作用,益在于善于引导,使学生自奋其力,自致其知,非为教师滔滔讲说,学生默默聆听。”只有让学生达到“自奋其力,自致其知”的境界,才能从根本上实现“从教转化为不教”。

如在教学实物说明文《核舟记》中“船头坐三人”一段时,教师把课堂变舞台,让三个同学以课本、桌椅为道具,互相协作表演佛印及“苏黄共阅一手卷”的动作神态。通过课堂即兴表演,学生在角色转换中理解了课文的大意,弄清了人物的身份、从事的活动、相互之间的关系,弄清了船头的空间布局,古文背诵这一教学难点也迎刃而解。学生的世界是一个富有内涵、自由开放、渴望张扬的,改变以往单一、枯燥乏味的教学方式,和学生零距离接触,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放松。

总之,只要我们在教学中做一个有心人,善于思考,勤于探索,研究学生,分析教材,就一定能够实现“为不教而教”的目标。

杨秀桃,教师,现居江苏宜兴。

上一篇:聊天法在作文教学中的应用案例 下一篇:新课标中如何开展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