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翻转课堂在“演讲与口才”课教学中的应用

时间:2022-08-13 08:08:27

探究翻转课堂在“演讲与口才”课教学中的应用

摘 要:翻转课堂的出现是当下对高效课堂教学的价值诉求,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它将知识的传递在课堂外完成,将知识的内化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实现。本文就翻转课堂在“演讲与口才”课的教学中存在的意义和价值进行分析,并指出在实际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和局限,最后提出发展的可能路径。

关键词:翻转课堂;意义价值;问题局限;发展路径

一、翻转课堂在“演讲与口才”课教学中应用的意义和价值

1.翻转课堂的内涵

翻转课堂的运用要求先由教师创建教学视频,让学生在家或课外观看视频讲解,然后再回到课堂中进行师生、生生间面对面的分享交流学习成果与心得,实现以教学目标为目的的一种教学形态。教学方式主要借助于信息技术,实现了对传统课堂教学教师知识传授和学生知识内化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颠倒,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安排学习进度。

2.翻转课堂的意义和价值

(1)突破了传统课堂在教学内容和进度上的局限性。众所周知,传统课堂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学情提前制订的,它往往可以照顾到大多数学生的认知能力和知识结构,但是对于“演讲与口才”这样以训练为主的课程而言,每个学生的口语表达水平有着很大的差别,其优势和劣势也各不相同,因而传统课堂不能有效地提高所有学生的学习效果,而翻转课堂可以让学生坐在家里自主学习,重复练习,直至练会为止。所以,翻转课堂突破了教学内容和进度上的局限性,可以支持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学习和练习。

(2)翻转课堂转变了传统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定位。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课堂的管理者,他们必须全力组织和利用好课堂时间来向学生讲解教学所规定的内容,教学过程几乎没有交互性。而翻转课堂中,教师是学习的促进者和指导者,他们需要通过设计实际的活动及真实的任务来内化和检测学生所学知识情况,这就意味着学生角色也从传统的被动接受者变成了主动的参与者,大大加强了教学的互动性。

(3)打破了课堂时间的分配原则。“演讲与口才”课程的教学特点是“精讲多练,注重实践”。而翻转课堂的教学理念就是在课堂中减少教师的讲授时间,留给学生更多的练习活动时间。它由“先教后学”转向“先学后教”,由注重学习结果转向注重学习过程,这样的改变让原先课堂讲授的知识要点转移到课下学生自主学习和领悟,在保证基本知识得到有效提炼和归纳的基础上,增强了课堂中师生、生生之间的交互性,最终将提高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程度及技能的掌握程度。

二、翻转课堂在“演讲与口才”课实际教学中的存在的问题和局限

1.教学设施及授课规模

众所周知,翻转课堂的最大特点就是数字化的互动教材,它需要信息技术的支持,而就笔者目前所在学校的技术条件而言,实现和推广翻转课堂还有很大的难度,学生无法在课余时间自由地浏览、学习相关的教学课件,自主学习需要的网络资源也受到了一定的限制,这就成为了实际教学中的局限之一。

由于受教师资源的限制,现在的授课规模都是常规班及大班教学,这对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去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独特性产生了极大的阻碍,也使得翻转课堂所提倡的学生在课堂中完成练习,教师有针对性地解答每个学生的疑惑,实施差异化教学理念的实现也陷入了困境。

2.课程适用性

就翻转课堂的应用性来说,全国目前普遍集中在理、工科的实际教学中,教师将授课过程中某个知识点制作成教学视频就可以让学生轻松下载,方便学习。而就“演讲与口才”这样的人文训练课而言,它所涉及的知识范围广,理论体系相对比较零散,这就为教师制作视频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和挑战。如何在人文训练课中推广应用翻转课堂的模式,制作出高质量的教学资源,也是笔者在实际教学中所遇到的瓶颈之一。

3.教师的专业能力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应用和推广对一线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不仅需要教师具备高效指导学生、合理安排上课时间、有效组织课堂活动的能力,更重要的是教师还需具备数字信息素质能力,从而制作出高质量的教学视频,从前期的拍摄到后期的剪辑都能科学合理地达到教学目标。然而现状是大部分的教师在视频的制作和处理上还处于懵懂阶段,学校又缺乏相应的技术支持和知识培训,因而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还是以PPT课件为主,翻转课堂模式的应用也变得十分罕见。

4.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要完成课下自主学习和练习,通过互联网自觉查询相关资料并记录总结问题,课堂积极与老师和同学进行沟通交流,解决自己的困惑,内化所学知识,这就要求学生有足够的主观能动性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然而现在的高职学生长期养成的被动学习习惯,让翻转课堂的实现遭遇困境。

三、翻转课堂在“演讲与口才”课教学中应用路径

翻转课堂将传统的知识传授和知识学习的顺序进行了调整,改变了师生角色,并对课堂时间的使用进行了重新规划,实现了对传统教学模式的革新。如何将新的教学模式有效应用到“演讲与口才”课当中,经过实际教学中的探索和思考,笔者认为有以下几条可能的路径。

1.构建有效的教学模型

构建适合“演讲与口才”课程的教学模型是有效应用翻转课堂的重要环节,笔者查询了大量的资料,认为南京大学教育研究院在读硕士生张金磊提出的教学模型最为适合本课程。该模型主要由课前学习和课堂学习两部分组成。在这两个过程之中,信息技术和活动学习是翻转课堂学习环境创设的两个有力杠杆,信息技术的支持和学习活动的顺利开展保证了个性化协作式学习环境的构建与生成。在课前学习部分,教师首先要完成教学视频的制作,当然,在整个学期的授课过程当中,教师可以根据内容的适用性,选取合适的知识点进行教学视频的制作,无需每节课都录制。其次,布置有针对性的练习题,并及时检查学生练习的情况。最后,在课堂活动部分,学生要相继完成确定问题、独立探索、协作学习、成果交流、反馈评价五个环节,教师则需在整个环节中组织、指导教学活动的有效展开。

2.提高青年教师自身的信息素养

翻转课堂能否有效实施和应用,核心在于教师是否愿意接受新的教学模式,学习新的信息技术。因而,学校应该有计划地对教师培训出行,尤其是青年教师进行相关信息技术的培训,并对所学成果进行最终考核。同时,应该组成以骨干教师为核心的课程改革团队,共同研讨翻转课堂实施应用的相关细则。

3.加强信息技术软硬件的支持

信息技术的支持是开展翻转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应配备充足的信息技术硬件设备,让学校机房在课余时间也能向学生开放,方便学生观看授课录像进行自主学习。同时,应该配置高性能服务器,增大网络宽带的接入量,并提供免费的无线网络,方便学生下载资料进行学习。

翻转课堂是一种创新型的教学模式,它的出现是时代的必然,我们不仅要从理论上去探究学习,更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总结反思,从而为课程改革做出更有意义的探索。

参考文献:

[1]刘 荣.翻转课堂:学与教的革命[J].基础教育课程,2012(12).

[2]张金磊,王 颖,张家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2(04).

(作者单位:西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上一篇:如何合理地量化设计高中数学思维训练 下一篇:试论大学英语教师的口语及体态语的艺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