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小学生问题意识的数学教学策略研究

时间:2022-08-12 08:50:49

培养小学生问题意识的数学教学策略研究

【文章摘要】

小学数学是培养学生数学兴趣的启蒙阶段,成功的数学课堂在让学生体味数学知识的趣味性、生动性的同时,达到高效的学习目的。在学习过程中提问互动式能够培养发散思维,激发对数学课堂的兴趣,从而培养其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现今社会,如何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被各大学学校的教师重视起来。以往那种死板的传授方式已经逐步被新方法取缔,通过不断的探索和汲取,结合数学课程,老师风格,课堂上的研究实践反复推敲,总结出几个较为有效的意识培养策略。

【关键词】

小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策略

问题是研究学问的源泉,能够引导学生从思维原点建立发散创新能的能力。教师能够准确的、从关键问题着手来引导,正确指引学生兴趣,对于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课堂至关重要。如何来引导创新,以下为几点归纳。

1 创建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提问和解决问题的兴趣

学生在数学课堂上,把自己以往积累的知识进行再次的加工,累积不同于以往的学习经验。添加这种趣味性的情境,就是为学生提供知识深加工的基础。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而书本中的数学却是死的,很多具有趣味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因为成了必须要学的知识变的毫无趣味,如果我们能把生活中的例子,在课堂营造的轻松氛围内提出,学生面对问题形成了想要回答的欲望,从而进行思考。数学课堂的学习不再是被动的交授,而是带着想要探索的乐趣进行。而如何将愉悦的课堂气氛,下面几点为本人的意见。

1.1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做到与主体平等相处

课堂上新知识的传授,需要学生能够自主进行思考、自主探索。我们希望在教学中学生能够做到畅所欲言。教师对学生的尊重,拥有这种民主自由的气氛,学生的想象就像是插上了翅膀,思路宽广起来,思维活跃自然就能够引发自主提出不同于死板的创造类问题。例如,课堂上老师与学生的初期交谈并不是“我是你们的数学老师李某某”,而是以提问的方式,“知道我叫什么吗?该怎么称呼我呢?”学生会说:李老师。于是李老师又问,“谁敢叫我李振?”不一会,有学生小声说“敢”,李老师笑,“老师是尊称,表示尊重的意思,敢叫我名字的,是作为朋友的称呼,如果同学们把我当做朋友,我会很开心的”于是,课堂氛围变得轻松,知识的传授不再是被动,天马行空的问题也经常将李老师问的乐不可支。学生与老师消除了之间存在的紧张、焦虑、压抑这些感觉,大家真的好像是平等的朋友一样,上课只是大家在一起探讨问题的方式。

1.2 调动学生主动思考,提出疑难从而解决的欲望

《国家数学新课程标准》数学内容要求以“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和拓展”这种模式进行展开。由此可以看出,如何营造优质的问题情境,更好的激发对知识的求知欲望非常重要。进行统计类数学的教授时,假设元旦迎新晚会时,需要瓜果,对学生节能型提问,需要什么水果?需要哪种饮料?每样需要采购多少才够全班人分量?提问的同时,同学们会将自己置身与那样的环境中,就好像真的要有大家狂欢的感觉,对问题进行激烈的讨论。有这样一个课堂的开场,传授新课的统计问题会变得容易的多,并且学生积极程度也非常高涨。课堂上因为高涨的气氛,学生不停的提出问题,老师解答后又在老师解答的基础生提出新的问题,成功的调动了学生自主思考,提出问题并顺利进行解决。使学生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不断的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为将来的学习打下良好的知识基础。

2 对于疑难问题进引导,让学生善于提出问题并且进行解决

在数学的过程中,学生是否会思考,是否大脑中始终带着对问题的疑惑,在疑惑和思考中又是否能自己找到答案,或者找了答案是否只有这一种。整个思考的过程就变成了学习中必不可少的质疑,问题的提出和发现成为思维发散的重要点。学生通过质疑从而寻求答案的过程变成了学习的主动发起者,了被动地位成为学习领导者,探索的新鲜感消除学生抵抗学习的心理屏障,逐渐摸清学习方法,从而高校的学习好数学知识。质疑常规,质疑题目,质疑答案,能够有自己的解析方式,产生不同以往的论述。

上面说过,学生是课堂的主题,只要学生有需要,老师就要进行引导,只有学生大胆的进行质疑,从而积极解疑,数学课堂的主导者不再是老师,而是学生,整个过程变成自我探知。例如,在教授如何求三角形的面积中,学生通过将两个三角形拼凑成完整的平行四边形,在没有老师的情况下,学生通过自主讨论推敲出了求面积公式。自从学生学会问问题,思维就变得无限,有学生问,有没有另外可以求得面积的方法。老师开始从学生的质疑解答,给出另一种求得面积的方法。

3 课后留问题,养成善于思考解决的的习惯

刚才说过,思考问题是学习数学重要一点。而携带数学问题,是养成、保持随时质疑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历年来,上课讲究’问题不过夜’,学生有疑难就要在课堂上解决好。实际上,如果将学习比喻成一个连续学习的过程,课堂上解决当堂的问题是一个环节,而课后布置出学生思考就是另一环节,思考不能断。而携带的问题可以尽量生活化,例如,周六小红要去和小朋友逛公园,约好在8点见面,小红需要()起床。成以下几件事情:1.穿衣、叠被子5分钟,2、洗漱需要10分钟,3、梳头发5分钟,4、吃早餐需要20分钟。以上只是生活中的小例子,当我们亲身去做的时候只想着如何的节省时间,提高效率,学生往往看不到这也是生活中的题目。如果能够细心观察身边,能够以数学的发发去进行思考,发现问题和提问、解决成为习惯,课堂外发现的问题更多是自己发现的,而不是老师布置的,那么学生等于已经养成了全文所说的问题意识培养。在不断的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的思考与探索能力,对于学生未来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4 总结

综上所述,教师改变传授书本知识的固定模式,能够积极引导学生课堂兴趣,从主导者便成与学生互动,引导学生作为主导的教师。如何做到换位,可以从本文以上提到的几点进行,学生从质疑问题,到最后的解决问题,又提出问题,小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将会变的相对容易。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必须针对学生自身发展的特点,合理的确定教学的内容,使之可以为学生创造一种相对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在不断的实践学习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陈静安.新加坡数学教师职前教育模式及课程体系评介与分析[J].数学教育学报.2006(01)

[2]李琼,倪玉菁,萧宁波.小学数学教师的学科知识:专家与非专家教师的对比分析[J].教育学报.2005(06)

【作者简介】

林英,女,1971.04.14,吉林省长春市,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教育。

上一篇:全球经济金融形势展望 下一篇:公诉转自诉制度的几个问题